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国医大师及名老中医秘方痛风治验秘方,大多人无缘知晓!
userphoto

2023.11.28 福建

关注

 一、朱良春泄浊化瘀汤

出处:《内分泌科专病与风湿病中医临床诊治》

功能:降浊泄毒,活血化瘀。

主治:急、慢性痛风性关节炎和痛风性肾病。

组成:土茯苓45g,萆薢15g,威灵仙30g,桃仁10g,红花10g,泽兰20g,生薏苡仁30g,全当归10g,车前子10g,泽泻10g。

加减:急性期以关节红肿热痛为主症,加忍冬藤、鸡血藤、半枝莲等清热通络药;慢性间歇期,关节漫肿剧痛、僵硬、畸形、皮下结节,或流脂浊,加虫蚁搜剔、化痰消瘀之品;痛风性肾结石,加通淋排石之类;痛风性肾病加健脾补肾之品。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二、张瑞仪痛风方

出处:《内分泌科专病与风湿病中医临床诊治》 

功能:清利湿热,行气豁痰。

主治:痛风湿热痰阻证。

组成:苍术15g,黄柏15g,蚕沙12g,木瓜10g,牛膝6g,丹参15g,白芍12g,桑枝12g,五灵脂9g,延胡索15g,路路通15g,槟榔10g,茯苓15g,升麻3g,生甘草3g。

加减:热甚加金银花、蒲公英、牡丹皮等;肿甚加泽泻、防己、瞿麦等;后期补肝肾,加龟甲、枸杞子、淫羊藿、锁阳等;豁痰散结,加胆南星、法半夏、浙贝母等;体虚加黄芪、人参等。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三、何复东痛风治验方

【组成】炒苍术15g,黄柏15g,薏苡仁60g,萆薢30g,土茯苓30g,生地黄30g,赤芍30g,牡丹皮30g,山慈菇20g,百合30g,萱草15g,雪莲15g,防己30g,蚕沙30g,牛膝15g,玉米须15g。

【功能】清热祛湿,凉血祛毒。

【主治】痛风证属湿热内蕴,痰瘀痹阻者。症见足趾关节皮肤发红、肿胀,局部灼热,行走艰难,疼痛剧烈,昼轻夜重,关节皮下结节,舌红苔黄燥,脉数等,属痛风急性发作期。

【用法】上药加水600mL,煎取300mL;再加水400mL,煎取200mL。共取500mL,混匀,分2次早晚温服。日服1剂。

【方解】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及(或)尿酸排泄减少所引起的一组疾病。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症反复发作,急性单一性关节炎,尿酸盐结晶、沉积形成痛风石及痛风性关节炎。若未经适当治疗,通常最终发展为痛风性肾病。属中医“痛风”“热毒痹”“历节病”“白虎历节”等范畴。主要由于脏腑积热,内伏毒邪,加之劳倦内伤,饮酒饱食,膏粱辛辣、劳累外伤等致“热毒气从脏腑出,攻于手足,手足则焮热赤肿疼痛也”(《诸病源候论·时气病诸候·时气毒攻手足候》)。又如《万病回春》云:“一切痛风肢节痛着,痛属火,肿属湿……所以膏粱之人,多食煎炒炙煿,酒肉热物蒸脏腑,所以患痛风。”因此,形成痛风发作期的基本病机为内生湿热毒,充斥血脉,痹阻经络,流注骨节,着于肌肤。其病位初在血脉,继而骨节、经络、肌肤。其病性为湿热证。而当今世人不合理膳食多有高脂血症、高血糖病、高尿酸血症等,说明过食膏粱厚味、辛辣醇酒肉腻,膏剩之余毒必深入血脉肢节,形成胶腻之湿瘀毒邪。所以何老以三妙散、四妙散为基础方清除瘀热;苍术、黄柏攻伐湿毒,有助于截其源流,祛除毒邪之胶黏之性。大剂量薏苡仁利水渗湿,健脾除痹,性凉可解热、镇静、镇痛;山慈菇含有秋水仙碱,可清热解毒,消痈散结;重用萆薢、土茯苓、防己、蚕沙等清热解毒利湿药可加强利尿排毒之功,使毒邪从前阴而出;土茯苓、萆薢现代药理研究证实,能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抑制白细胞趋化,可碱化尿液,抑制肾小管重吸收,促进尿酸排泄,降低血尿酸。萱草、百合、雪莲含有丰富的秋水仙碱,能迅速减轻炎症,有效止痛;玉米须是消除尿酸特异性用药。痛风的主要矛盾在于复发,复发的主要根源在于血尿酸增高,患者体内血尿酸持续增高,遇诱因则可导致急性发作。血尿酸属中医的“血毒”“浊毒”之范畴,故以生地黄、牡丹皮、赤芍凉血解毒,血脉通畅有助于祛毒外出;牛膝活血且引药下行。

【加减运用】红肿痛明显者,加石膏100g,水牛角60g利水消除血管炎症;大便秘结不畅者,加生大黄6-12g;热甚者,加连翘、忍冬藤;伤阴者,加生地黄、麦冬、石斛等;下肢痛明显者,加独活;上肢痛者,加桑枝、姜黄、威灵仙;皮下结节,加白芥子。

【注意事项】合理膳食,禁食含嘌呤高的食物,如沙丁鱼、黄豆粉、螃蟹、动物内脏及骨髓等。多饮水;肥胖者减少热量的摄取,降低体重。积极治疗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等原发病。

【病案举例】患者,李某,男性,42岁,因职业关系常朋友聚会,于6年前开始出现发作性第一跖趾关节疼痛,多在午夜疼痛而醒,呈刀割样痛。发作时关节周围未见明显红肿热痛等,在西医院就诊多次,查血尿酸偏高,诊断为痛风。因发作前有明显饮酒、进食海鲜等,故医师建议饮食控制等,未予“秋水仙碱”治疗。疼痛发作时曾口服“布洛芬”等。2015年10月10日来我院就诊。何师予以处方如下:炒苍术10g,黄柏10g,薏苡仁45g,萆薢15g,土茯苓15g,生地黄30g,赤芍30g,牡丹皮30g,山慈菇20g,百合30g,萱草15g,雪莲15g,防己30g,蚕沙30g,牛膝15g,玉米须15g。5剂。上药加水600mL,煎取300mL;再加水400mL,煎取200mL。共取500mL,混匀,分2次早晚温服。日服1剂。2015年10月15日二诊,诉服药至第3剂时疼痛明显缓解。

版权声明:本文部分内容选自《何复东五十年临证高效验方》(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严兴海 杨宇玲 刘美主编),最终解释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四、王多让痛风汤

出处:中国中医药报官方号名医名方第120期

王多让,第二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药物组成:刺五加30克,红景天30克,生黄芪30克,土茯苓30克,萆薢20克,薏苡仁30克,蚕砂30克,片姜黄15克,威灵仙10克,虎杖15克,秦艽15克,独活15克,佛手15克,甘草10克。

功效主治:益气扶正,化瘀泻浊,利湿解毒,活血消肿止痛。用于治疗急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控制尿酸增高及痛风石形成。

用法用量:日一剂,加水浸泡30分钟,慢火煎30分钟,连煎3次,将药汁混合后分3次饭后温服。

方解:方中重用刺五加、红景天、生黄芪,三药共为君药,起到益气升阳、固表御邪、提高免疫力的作用;配伍土茯苓、萆薢、薏苡仁、蚕砂利湿解毒,泄浊消肿,降尿酸,消关节肿痛,重用虎杖15~30克,意在加强消痛风石,降尿酸,消肿止痛,共为臣药;用片姜黄、威灵仙、秦艽、独活增强活血通经络、祛风消肿止痛之效力,共为佐药;用佛手和胃,顾护胃气,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共奏扶正祛邪、除痛风顽疾之功。

加减:若浊瘀化热者加豨莶草、苍术、黄柏清热化湿,通利关节,消肿止痛;若痛甚者加全蝎、土元、地龙通经络,化瘀消肿止痛;若肿甚者加僵蚕、白芥子、胆南星加强消浊化痰、通络消肿止痛之药力;若关节僵硬者加土元、地龙通经络止痛除僵硬;尿酸增高者重用土茯苓、萆薢、蚕砂、虎杖增强降尿酸的药力;证候偏热者加生地、知母、黄柏加强清热养阴凉血的功效;证候偏寒者加制川乌、桂枝、细辛加强温阳散寒止痛的药力;若并发肾功能损害、肌酐升高、尿酸升高者,可加红景天、生黄芪、六月雪或积雪草,加强保护和修复肝肾功能的功效。

文字整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中医医院 王健

五、王彦权:痛风经验方痛风三合汤

组成:麻黄8g,附子10g(先煎),细辛3g,白芍30g,甘草10g,苍术10g,黄柏10g,牛膝10g,薏苡仁30g,大枣5枚。

主治:痛风及滑膜炎,局部红、肿、热、疼,伴怕冷,怕风等,舌红,苔白腻或黄腻,脉沉紧或弦紧

方解:痛风及滑膜炎常表现为脚、膝关节、髋关节疼、红、热、肿,从中医角度辨证,局部肿常为水湿停聚;局部发热、发红,为湿郁化热;怕冷、怕风为阳虚风寒外袭。本方为麻黄附子细辛汤、芍药甘草汤、四妙散三方合方组成,麻黄附子细辛汤温阳散寒通络,对应怕风、怕冷、疼痛主证;四妙散清热除湿,主治关节红、肿、局部发热等湿热蕴结之证;芍药甘草汤酸甘养阴,濡润关节,缓急止疼,另外此方可以很好制约麻黄附子细辛汤辛燥伤津、四妙散苦燥耗液之弊。

加减:临证如怕风、怕冷较重,加重麻黄、附子用量;如兼见自汗出,麻黄量可减少至3g 或去掉不用;如关节局部肿胀严重,薏苡仁量可适当增加,另加独活8g 左右;如疼痛剧烈,舌苔不特别厚腻,大便略干或不利者,白芍可加量应用;如伴舌质紫暗,面暗唇青等瘀血表现者,加当归、丹参、鸡血藤。

六、徐书痛风外用方

组成:紫金皮150g,独活100g,赤芍60g,香白芷60g,菖蒲45g。上述诸药,研末,根据创面大小,取末与醋同调,外敷24小时。

方解:冲和散中,紫金皮能破气逐血,消肿。紫荆皮和紫金皮从名字上来听,比较容易混淆。但是这两种中药的性状完全不一样。紫荆皮属于豆科植物紫荆的树皮,能治疗风湿而引起的腿肿、腿痛等,而且还能治疗跌打损伤、女性闭经,而且对于癣疥也能起到治疗和改善的功效。而紫金皮是木兰科植物南五味子的根皮,是骨伤科经常会用到的中药。独活能散骨中冷痛,祛湿除痹;石菖蒲善破坚硬,生血止痛,破风消肿;白芷能祛风生肌定痛;赤芍能生血活血,散瘀除痛。诸药同用,能祛风湿,散寒结,消痈肿,止疼痛,活血软坚,药对症符,疗效显著。

临证心悟

痛风其病,以肾虚为本,六淫之邪阻络致痛为标,故余制冲和散辛散止痛。痛风是体内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临床表现为急性发作性关节炎,拇指关节红肿热痛为主要特征。具体原因有外感六淫、七情内伤导致阴阳失调,气血不和,气滞血瘀。其病从临床症状来看,当以肾虚为本,六淫之邪侵入人体,壅塞不通,“不通则痛,壅阻则肿”,故用冲和散治疗。此冲和散针对痛风,无论红肿与否,只要疼痛都可使用,均有非常好的临床疗效。或许有人会问,痛风之疾表现关节红肿,冲和散诸药皆偏温,是否会火上浇油,其实不然。此方温药热敷能通能散,透邪外出。正如《外科正宗》所云:“盖血生则肌肉不死,血动则经络疏通。”

验案集粹

陈某,男,68岁。2016年7月7日初诊。现病史:左脚大脚趾旁疼痛10个月,尿酸668μmol/L,手足冷,耳鸣,乏力,口不干,舌苔白腻,脉沉弱。

辨证:阳虚寒凝。治法:温阳散寒通络。方药:桂枝加附子汤加减。桂枝20g,甘草10g,附子20g,茯苓30g,白术20g,百合20g,车前子10g,威灵仙20g,延胡索10g,牛膝9g,生姜15g,大枣15g。7剂。外用冲和散。

二诊:上方服用后疼痛稍减轻,但近日饮酒后疼痛突发加重,红肿灼热明显,舌苔白腻,脉弦滑数。辨证:火郁证。治法:火郁发之。方药:木防己汤加减。防己10g,附子10g,石膏50g,党参10g,桂枝10g,苍术10g,黄柏6g,薏苡仁30g,牛膝9g,土茯苓30g,百合20g,车前子15g,生姜15g,大枣15g。14剂。外用冲和散。

三诊:疼痛明显好转,大便干,舌淡苔白,脉弦细滑。方药:萆薢30g,土茯苓60g,威灵仙30g,黄柏20g,苍术10g,百合20g,车前子20g,薏苡仁30g,大黄10g,石韦20g,泽兰10g,泽泻20g,僵蚕10g,防风6g,炒延胡索20g,生姜15g,大枣15g。7剂。外用冲和散。

四诊:药后症状平稳,继续原方巩固治疗。

按:痛风在临床中属于常见病,在急性发病期表现为红、肿、热、痛时,在辨证的基础上,结合外用冲和散可达事半功倍之效。

版权声明:本文选自《徐书屡用屡效方》(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徐书著),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临床参考学习,不做用药指导。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七、吴伟康痛风治验方

吴氏痛风方组成:土茯苓20g,萆薢20g,丹参15g,延胡索20g,通草20g,泽泻20g。

方中以萆薢、土茯苓为君。萆薢利湿去浊,祛风除痹,主治风湿痹痛、关节不利、腰膝疼痛;土茯苓解毒除湿,通利关节,有利尿镇痛之效。通草清热利尿,丹参活血祛瘀、通经止痛共为臣药。泽泻利水渗湿、泄热、化浊降脂,使邪由尿路排除。延胡索行气止痛。作为吴老治疗痛风的常用基础方,临床上根据患者不同的症状与证型加减变化:红肿热痛,加金银花、忍冬藤、秦艽;血瘀,加赤芍、当归、川芎;肝肾虚者,加山萸肉、桑寄生;关节变形者,加补骨脂、杜仲、牛膝、狗脊;屈伸不利,加威灵仙。

版权声明:本文部分内容选自《吴伟康学验传薪集》(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吴伟康主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八、国医大师朱良春诊治痛风经验

痛风之名,始于李东垣、朱丹溪,但中医之痛风是广义的历节病,而西医学之痛风,则系指嘌呤代谢紊乱引起的高尿酸血症的“痛风性关节炎”及其继发症,所以病名虽同,概念则异。从临床观察,有其特征,如多以中老年,形体丰腴,或有饮酒史,喜进膏粱肥甘之人为多;关节疼痛以夜半为甚,且有结节,或溃流脂液。从病因来看,受寒受湿虽是诱因之一,但不是主因,湿浊瘀滞内阻,才是其主要病机,且此湿浊之邪,不受之于外,而生之于内,所以泄化浊瘀是其主要治则。

辨证用药

治痛风常用的处方用药:土茯苓、萆解、薏苡仁、威灵仙、泽兰、泽泻、秦艽是泄浊解毒之良药,伍以赤芍、地鳖虫、桃仁、地龙等活血化瘀之品,则可促进湿浊泄化,溶解瘀结,推陈致新,增强疗效,能明显改善症状,降低血尿酸浓度。取以上药物制成“痛风冲剂”,经六年来系统观察,大多数病例在服药2~3天后,症状有显著改善,继续服用,可以获愈。根据病情,可适当加减。

蕴遏化热者:可加清泄利络之葎草、虎杖、三妙丸等。

痛甚者:伍以全蝎、蜈蚣、延胡索、五灵脂以开瘀定痛。

漫肿较甚者:加僵蚕、白芥子、陈胆星等化痰药,可加速消肿缓痛。

关节僵肿,结节坚硬者:加炮甲、蜣螂、蜂房等可破结开瘀,既可软坚消肿,亦利于降低血尿酸指标。如在急性发作期,宜加重土茯苓、萆薢之用量,并依据证候之偏热、偏寒之不同,而配用生地、寒水石、知母、水牛角等以清热通络;或加制川乌、草乌、川桂枝、细辛、仙灵脾、鹿角霜等以温经散寒,可收消肿定痛、控制发作之效;体虚者,又应选用熟地黄、补骨脂、骨碎补、生黄芪等以补肾壮骨;至于腰痛血尿时,可加通淋化石之品,如金钱草、海金沙、芒硝、小蓟、白茅根等。

医案一

夏某,男,时年55岁。1988年3月14日就诊。诉手指、足趾小关节经常肿痛,以夜间为剧,已经5年,右手食指中节僵肿破溃,亦已两年余。5年前因经常出差,频频饮酒,屡进膏粱厚味,兼之旅途劳顿,感受风寒,时感手指、足趾肿痛,因工作较忙,未曾介意。以后每于饮酒或劳累、受寒之后,即疼痛增剧,右手食指中节及左足拇趾内侧肿痛尤甚,以夜间为剧,即去医院就诊,作风湿性关节炎处理,曾服炎痛喜康、布洛芬等药,疼痛有所缓解,时轻时剧,终未根治。两年前右手食指中节僵肿处破溃,流出白色脂膏,查血尿酸高达918μmol/L,确诊为“痛风”,即服用别嘌呤醇、丙璜酸等药,症情有所好转,但因胃痛不适而停服,因之肿痛又增剧,乃断续服用,迄今未愈。检查:形体丰腴,右手食指中节肿痛破溃,左足大趾内侧亦肿痛较甚,入暮为剧,血尿酸714μmol/L,口苦,苔黄腻,质衬紫,脉弦数。右耳翼摸到2枚痛风石结节,左侧亦有1枚。

诊断:浊瘀痹(痛风)。

治则:泄化浊瘀,蠲痹通络。

方药:土茯苓60g,生苡仁、威灵仙、葎草、虎杖各30g,萆薢20g,秦艽、泽兰、泽泻、桃仁、地龙、赤芍各15g,地鳖虫12g,三妙丸10g(包煎)。10剂。

3月25日二诊、4月10日三诊,病情持续好转,效不更方。10月5日随访:手足指、趾之肿痛,迄未再作。

医案二

郭某,男,时年57岁。2000年1月7日初诊:确诊痛风及类风湿性关节炎均已多年。双手十指变形,左手小指有痛风结石,全身关节酸痛,近日足趾突发红肿热痛,故来就诊。舌红绛、苔黄浊,脉弦。此浊瘀阻络,有化热伤阴。

治则:泄化浊瘀,养阴清热,通络定痛。

方药:(1)青风藤、土茯苓、泽兰、泽泻、豨莶草、炒元胡各30g,生地20g,没药、赤白芍各15g,炙蜂房、炙地鳖虫各10g。14剂。(2)痛风冲剂9包×4袋,每服1包,每日3次,饭后服。(3)益肾蠲痹丸4g×4包,每服4g,每日3次,饭后服。

2月8日二诊:既往曾用激素未相告,用中药后擅自将强的松每日4片突然停服,故痛反剧,肿不消,口干、痰多,二便正常,苔中白腻,舌红,脉弦。前法损益。方药:(1)效不更方,主方不变。14剂。(2)痛风冲剂9包×4袋,每服1包,每日3次,饭后服。(3)益肾蠲痹丸4g×42包,每服4g,每日3次,饭后服。

3月14日三诊:药后肿痛缓解,舌红,苔白腻,脉弦滑。激素已撤除,原法出入。方药:(1)穿山龙50g,鸡血藤、土茯苓、威灵仙、金荞麦各30g,徐长卿15g,制川乌、乌梢蛇、炙蜂房、地鳖虫、广地龙、炙僵蚕、全当归各10g,凤凰衣8g。30剂。(2)痛风冲剂9包×4袋,每服1包,每日3次,饭后服。(3)益肾蠲痹丸4g×42包,每服4g,每日3次,饭后服。随访已趋缓解,嘱忌食含嘌呤类食物如各种豆类、海鱼、动物内脏、菠菜等及酒,多饮水,仍每日服益肾蠲痹丸2包,以期巩固。

按:长期使用激素者,在改服中药的过程中均需递减,不可骤停。方中用穿山龙,且所用剂量甚大,据朱良春使用体会,似有替代激素的作用,而无激素的副作用;金荞麦则为良好的祛痰化瘀、清热消炎药。

医案三

张某,男,时年70岁。1999年11月10日初诊:双手指关节肿痛月余,伴晨僵1小时,左手中指关节严重红肿热痛,犹如胡萝卜,活动受限。查:UA 666mmol/L,ENA总抗体阳性,WBC 3.67×109/L,ESR56mm/h,Cr15.6mg/L,舌红,苔薄白中裂,脉细小弦。此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痛风,不易速解。

治则:蠲痹通络,佐以泄化浊瘀。

方药:(1)穿山龙、鸡血藤、威灵仙、生黄芪、青风藤、泽兰、泽泻、土茯苓各30g,生地黄20g,乌梢蛇、炙蜂房、地鳖虫、广地龙、炙僵蚕、全当归各10g,凤凰衣、甘草各6g。7剂。(2)益肾蠲痹丸4g×21包,每服4g,每日3次,饭后服。(3)痛风冲剂9包×42袋,每服1包,每日3次,饭后服。

11月20日二诊:药后关节肿痛减轻,口干,但遇寒痛剧,舌脉同前。复检:血尿酸540mmol/L,原法续进。方药:(1)穿山龙、豨莶草、鸡血藤、土茯苓、威灵仙各30g,制川乌、乌梢蛇、炙蜂房、地鳖虫、广地龙、炙僵蚕、全当归各10g。7剂。(2)痛风冲剂9包×4袋,每服1包,每日3次,饭后服。(3)益肾蠲痹丸4g×42包,每服4g,每日3次,饭后服。

11月27日三诊:近有低热T37.8℃左右,便溏,神疲,心悸,夜寐不安,ESR 28mm/h,脉细涩。此症顽固,常有反复,原法续进。方药:(1)穿山龙、鸡血藤、威灵仙、鹿衔草、葎草、土茯苓、怀山药各30g,白薇、地骨皮各20g,乌梢蛇、炙蜂房、地鳖虫、广地龙、炙僵蚕、全当归各10g,甘草6g。14剂。(2)痛风冲剂9包×4包,每服1包,每日3次,饭后服。(3)益肾蠲痹丸4g×42包,每服4g,每日3次,饭后服。

12月11日四诊:低热渐除,神疲,寐不实,舌苔白腻,脉细小数,原法续进。方药:(1)上方加炒苡仁、夜交藤各30g。14剂。(2)痛风冲剂9包×4袋,每服1包,每日3次,饭后服。(3)益肾蠲痹丸4g×42包,每服4g,每日3次,饭后服。

12月25日五诊:肿痛已消除,唯神疲、低热未已,需耐心服药,方能痊愈。方药:(1)上方30剂。(2)痛风冲剂9包×10袋,每服1包,每日3次,饭后服。(3)益肾蠲痹丸4g×90包,每服4g,每日3次,饭后服。随访已愈。

按:此案亦是类风湿性关节炎并发痛风。朱良春初诊用乌蛇、蜂房、地鳖虫、地龙、僵蚕等蠲痹通络为主,佐以泽兰、泽泻、威灵仙、土茯苓、穿山龙泄浊化瘀。二诊因受寒而痛,加川乌;三诊因发热加律草、白薇、地骨皮;四诊因寐不实而加夜交藤,都是因证而施,而蠲痹通络、泄化浊瘀的主导方针不动,且汤丸并进,意在加强作用,并鼓励患者耐心服药,结果在五诊时即收肿疼尽消之效。

郑重申明:本文摘自《中国中医药报》2021年4月21日第五版。《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朱良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治疗痛风的特效秘验方(转载)
【尿酸高,脚痛,四逆散加颈三药,痛风三药,Z】
【良方集锦】治疗痛风的特效秘验方
高尿酸血症可引起痛风,使用过这些偏方的患者都说效果好
国医大师朱良春,珍贵经验分享:重用土茯苓治痛风,疗效神奇!
痛风性关节炎效验良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