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对中国当代书法的认识

我对中国当代书法的认识


摘要:一、中国书法已被联合国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明中国书法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人类。第一,中国书法有着悠久的历史,历经三千多年而不变,这是世界上任何以文字为基础的书写艺术中仅有的。中国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中国的汉字具有天然的美感,从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开始,发展为金文…


  一、中国书法已被联合国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明中国书法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人类。

  第一,中国书法有着悠久的历史,历经三千多年而不变,这是世界上任何以文字为基础的书写艺术中仅有的。

  中国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中国的汉字具有天然的美感,从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开始,发展为金文、战国文字(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无论字体如何变化,都体现了中国民族对客观世界的抽象概括,对生命的深层次思考。因此,中国书法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代表符号。

  第二,中国书法浓缩了中国历书文化的发展进程。

  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属于上层建筑,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书法风格,反映了一个时代人们主流的审美价值,体现了一个时代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基础特征。前人总结:汉人尚气、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清人尚朴……就是对不同时代主流书法艺术风格的概括。一部书法史,就是一部中国历史文化发展史。

  魏晋时期,北方旷日战乱,民不聊生,宗教佛释大兴,慰藉心灵,摩崖造像应运而生,碑派书法显盛。南方士人崇尚清淡,寄情山水,讲求内慧外仪,于是诞生优雅从容的《兰亭序》。

  盛唐时期,国家统一,文化融合,文人充满青春与自由,书法艺术繁荣。颜、柳、欧、褚、张旭、怀素等人书法极具法度,博大清新,从逸豪放,一片盛唐气象。

  第三,中国书法承载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儒家文化,长期以来儒、释、道相佐相融,共同撑起了中国民族的传统思想文化基础。

  儒家重教化,书法便被赋予了教化功能,大到宇宙天道,小到齐家修身,在书法中均有表现,统治者的治理国家理念往往通过艺术的表现形式潜移默化,入脑入心。书法不仅仅是艺、是技,更是道,尺幅天地,构建的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园。

  能攻心则反侧自清自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儒家在哲学、伦理上主张“中庸”,在艺术价值取向上倡导“中和之美”,书法的最高境界也要体现“中和之美”。

  道家在哲学上知白守黑、欹侧险正等矛盾对立统一的思想都深深的影响着中国书法。

  二、中国书法进入当代,发生了哪些变化?呈现出什么特点:

  第一,从发展上看,当代中国书法发展由冷变热,逐步走向繁荣。

  建国以后,中国书法在大的社会背景下,大体精力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建国初期到文革结束。建国后,由于视书法为旧传统,故书法冷清,尚未成为独立的艺术门类,书法创作者较少,其间虽有短暂的百花齐放,但由于整个社会处于思想禁锢时期,书法艺术并未真正繁荣起来。第二阶段,文革以后至今。伴随着思想的解放,各类艺术进入真正繁荣发展阶段,以成立中国书协为标志,书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首先书法作为一门独立艺术呈现在世人面前;其次是从事艺术创作的队伍不断扩大;第三就是艺术水平不断提高,艺术风格多样化。

  第二,从书法功能上看,书法已丧失了其实用功能,只剩下纯艺术的审美功能。历史上的书法是士大夫阶层抒发情感的载体和渠道,也是入仕做官的基本功。今天的书法,是作为一门艺术出现的。这样的变化带来二个后果:一是群众基础不断萎缩,熟悉并能创作书法的人越来越少,特别随着电脑的普及,会汉字书写的人将越来越少,长此下去,必将阻滞中华文化的传承,威胁国家的文化安全。因为不能想象,一个丧失自己语言文字的民族是一个完整的民族;一个蔑视自己文化的国家是一个伟大国家。二是书法的文化内涵逐渐消弱,在创作上形式至上,更注重装饰性和视觉冲击,逐渐向美术靠拢,书法所表现的内容及其教化功能荡然无存。

  第三,从书法家的成分构成上看,书法创作更多的呈现出群众性。历史上的书法家,基本由官员和知识分子构成,从秦代的李斯,汉代的萧何,到晋唐以后的王羲之、虞世南、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董其昌等等,基本都是出身于士大夫阶层,普遍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丰富的人生阅历以及宽阔的视野,因此其书法境界和水平至今仍是我们学习的楷模,而今天的书法家在文化、思想、道德修养和社会地位上与古代书家相比,差距甚远,艺术水平也远没有达到历史的高峰。

  第四,从艺术风格上看,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思想的解放和文化的多元促进了书法艺术的多样化,一方面是作为二千年来主导书坛的帖学书法继续居于主流地位,另一方面继清末碑学之后,又兴起了“后碑学”,大量的考古发现,为碑学书法提供了发展基础。再一方面是西方文化大量进入,后现代文艺思潮冲击中国的传统艺术,脱离现实、主观臆造的创作理念诱使一部分年青的书法家力图打破汉字书写的特有规律,另辟蹊径,任意肢解汉字,以丑为美,挑战国人的传统审美价值观。所谓的“流行书风”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总之,当代中国书法在艺术风格上尽管多样,但时代的主流书风并不明显;尽管更追求视觉冲击,但文化内涵愈加肤浅;虽然表面上热热闹闹,新人不断涌现,各类展览接踵而至,但浮躁之气也在弥漫。

  为何出现这种现象?与当今书法所处的社会环境不无关系。

  第五,从书法所处的社会环境看,当代的中国书法在政治环境和物质条件上都优于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时期,但为什么出现不了伟大的艺术作品,不能产生艺术大师?这也是“钱学森之问”提出的尖锐问题。政策的鼓励能够推动艺术的表面繁荣,却抹不掉弥漫在社会和人们心中的浮躁,物质条件的优越可以使艺术家获得优厚待遇,却无法净化艺术家的心灵。

  当今的社会,官场腐败,世风日下,诚信缺失,道德沦丧。究其原因,是我们长期忽视文化思想建设的必然恶果。

  近代“五四”新文化运动,一批先知先觉打开国门看世界,提出民主科学的理念,终结了封建帝制,却未能建立起真正的民主宪政制度;注意到学习西方的先进思想文化,却极端的全盘否定自己民族的优秀传统,这是历史的局限。

  建国以后,以阶级斗争为纲,对自己的优秀文化批判多于继承,否定多于肯定。文革十年浩劫,更使人心不古。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带来了国力的增强,财富的增加,却也诱发了人们的功利。长期以来的重西学,轻国学;重外语,轻国语的教育制度,必然使我们的后代逐渐“西化”,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岌岌可危。

  处于这样一个大的环境之下,出发作为一门艺术不可能独善其身。

  解决这个问题,不是靠运动式的大发展大繁荣口号,而必须从政治制度,发展经济模式,思想文化建设进行深刻的反思和变革,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如此,则中国的书法大幸,中国大幸,中华民族大幸!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绚丽甘肃丨《西狭颂》穿越千年的艺术瑰宝
风扬长宜放眼量——访书法名家尤本林谈碑帖临写
《当代书圣丁祥红:传承与创新,开创书法艺术新篇章》
曾翔书法:穿越千年的独特魅力,书写中华文化的传奇!
苏东坡书法的核心价值及精神内涵
于明诠书法,只有通过雅来提升,它才能成为有艺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