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阳气与养生

阳气与养生

自古之有生者,皆通天元之气以为生也,其生之本,阴阳而已,人之九窍五脏,天之四时十二节,皆气候之所行,营卫之所通也,故曰∶“皆通于天气”。

日不明则天为阴晦,阳不固则人为夭折,皆阳气之失所也。不自明,明在日月。月体本黑,得日乃明,此天运必以日光明也,日即阳也,阳即明也。阳之所在,明必随之;明之所及,阳之至耳。阳明一体,本无二也。然阳在午则为昼而日丽中天,有象之神明,离之阳在外也;阳在子则为夜而火伏水中,化无形之元气,坎之阳在内也。君火以明,相火以位,曰君曰相,无非阳气之所在。苟或失序,欲保天年,其可得乎?

每个生虽本乎阴阳,但是各个人所得到的天地五行气各有多少而人有形异性偏之分,禀分五行其生五也,滴天髓讲“五气偏全定吉凶”;阴阳气之盛衰,少太有三,其气三也。有五有三,则生克强弱,变出其间矣。三、五气之和,则为正气而生;犯其变,则为邪气而伤,内闭九窍,外壅肌肉,卫气解散,其生其死,皆此三、五耳,故为寿命之本。阳气固者,其人得之五行气全也,天全则神全

时之序,五行气各有所主之时空期间,四时不同期间的五行气各有所偏而不正,禀五行偏气之人受之或化为贼风邪气,数犯此则人之阳气失其所,生气不彰,人就会折损寿命。人秉受五气神全,阳气固;人志意调和畅达,如同苍天之气清净而阳气固,虽有贼邪不能犯之,四气调神之谓是也。

阳出而出,阳藏而藏。暮时阳气藏于阴分,故动宜收敛,以拒虚邪;无扰筋骨,则阳不耗于内;无见雾露,则邪不侵于外。若劳扰不分朝暮,反此三时,则阳气失养,形体劳困衰薄矣

“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阳气不固者,四时之邪,皆得以伤之也。清阳为天,包覆万物,故因于上而卫于外。人之卫气,亦犹是也,欲其如运枢周旋,不已不息。若举动躁妄,则神气浮越,即不能固其阳气也,邪乃侵之。

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辟积于夏,使人煎厥。起居不节,致伤阳气也。人以阳气为生,惟恐散失。若烦劳过度,则形气弛张于外,精神竭绝于中,阳扰阴亏,不胜炎热,故病积,至夏日以益甚,令人五心烦热,如煎如熬;孤阳外浮,真阴内夺,气逆而厥,故名“煎厥”。目盲不可以视,耳闭不可以听,溃溃乎若坏都, 汩汩乎不可止。目盲耳闭,九窍废也。 逝而不返也,阴以阳亏,精因气竭。

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怒气伤肝,及汗湿、肥甘、风寒之类,皆足以伤阳气也。人之阳气,惟贵充和,若大怒伤肝则气血皆逆,甚至形气俱绝,则经脉不通,故血逆妄行。菀积于上焦也。相迫曰薄,气逆曰厥。气血俱乱,故为薄厥。有伤于筋,纵,其若不容。怒伤形气,必及于筋,肝主筋也。筋伤则纵缓不收,手足无措,其若不能容者。汗出偏沮,使人偏枯。

皮腠发泄,阖谓玄府闭封,皆卫气为之主也。若卫气失所,则当开不开,当闭不闭,不得其宜,为寒所袭,结于经络之间, 急不伸,则形为偻俯矣,阳急则反折,阴急则俯不伸。

俞气化薄,传为善畏,乃为惊骇。寒气自脉渐深,流于经俞,气化内薄,则侵及脏腑,故传为恐畏,为惊骇,以阳气受伤于内也。

营气不从,逆于肉理,乃生痈肿。邪气陷脉,则营气不从,营行脉中也。不从则不顺,故逆于肉理,聚为痈肿也。

浓味太过,蓄为内热,其变多生大疔。热侵阳分,感发最易,如持空虚之器以受物,故曰“受如持虚”。劳汗当风,寒薄为皶 ,郁乃痤。形劳汗出,坐卧当风,寒气薄之,液凝为皶 ,即粉刺也。若郁而稍大,乃成小疖,是名曰痤。凡若此者,皆阳气不固之使然。

阴不胜其阳,则脉流薄疾,并乃狂。薄,气相迫也。疾,急数也。并者,阴不胜阳,人体素来阴虚阳盛,脉浮数,又逢阳邪盛,阳邪入于阳分,谓重阳也。故当为阳脉阳证之外见者如此。

阳不胜其阴,则五脏气争,九窍不通。邪在阴分,则脏气不和,故有所争,上七窍,五官也;下二窍,二阴也。九窍之气,皆属于脏。阳不胜阴,阴盛阳衰,气不足用,九窍争气,气血不足,则阴邪盛,故当为阴病之内见者如此。声不能彰,目不能视,耳不能闻,,鼻不能嗅舌不知味,手不能摄,足不能行,食不得入,便不能出,气不升降,中满死。是以圣人陈阴阳,筋脉和同。骨髓坚固,气血皆从。阴阳设得所,不使偏胜也,发因陈。故于筋脉骨髓,无不和调,气血皆从,从则顺矣。如是则内外调和,邪不能害,耳目聪明,气立如故。耳目聪明,以九窍之要者言,神气之全可知也。

五味入口藏于胃,以养五脏气,故当谨和五味,则骨正筋柔,气血以流。阴气在里,腠理在外,而曰“腠理以密”者,阳密足以固阴,阴强乃能壮阳也。邪因于外为喘喝,为痿厥,为精亡,为洞泄、咳嗽,阳病及阴也;病因于内为烦劳大怒,饮食起居不节,为煎厥,为形气绝,为筋脉肠痔,气逆骨坏,是阴病及阳也。

气本于天以养阳也;味本于地以养阴也。曰“通气“,曰“服天气”,曰“长有天命”,所重在天,则其重在阳气可知矣。然言地者必该乎天,言阴者必主乎阳也。

风暑寒湿,迭相胜负,故四时之气,更伤五脏,然时气外伤,阳邪也,五脏内应,阴气也,惟内不守而后外邪得以犯之,所以明阴气不守之为病。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气五宫,伤在五味。阴之所以生者在五味,而所以伤者亦在五味也。五宫,五脏也。味得地气,故能生五脏之阴。若五脏不节,则各有所克,反伤其阴矣。

所以圣人专注精神,去烦除劳,调于四时,服天气,固阳气。阴平阳秘,精神乃固。养生就是要阴平阳秘,精神内守,勿使阳张精绝。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卫气者,阳气也。人惟清静,无过劳扰,则腠理闭而阳气固,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也。所谓“清静”者无他,在因四时之气序耳。

治寒宜散,必汗出而解;治热宜凉,必热清而愈。然夏月浮阳在外,伏阴在内。若人以饮食情欲伤其内,或冒暑贪凉,劳役过度伤其外,及元气素虚之辈,最易患此,香薷等岂宜泛用?要当以调补元气为主,然后察其寒热而佐以解暑之剂。若果为阴寒所中,则附子、姜、桂,先哲每多用之,不可因炎热在外而忽“舍时从证”之良法也。

阳动阴随,阳卫外而阴起亟,及至气上下而阴阳不并,则阴阳相离,水火不相济矣。虽有良医,弗可为也。故阳蓄积,病死。而阳气当隔,隔者当泻,不亟正治,粗乃败之。若邪蓄阳分,积而不行,阳亢无阴,其病当死。

风客淫气,精乃亡,邪伤肝也。失调和之道,所以为筋骨气血之病也。淫气者,阴阳之乱气也。表不和则风邪客之,风木生火,淫气化热,热则伤阴,精乃消亡。风气通于肝,故必先伤肝也。然风为百病之始,故凡病因于外而内连五脏者,皆由乎风也。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 为痔;就“风客淫气”而言也。风气既淫于外,因而饱食(食欲旺盛,多饥),则随客阳明,必肠胃横满,横满则有损伤,故筋脉弛解,病为肠 为痔,而下痢脓血也。因而大饮则气逆;酒挟风邪,则因辛走肺、故肺布叶举而气逆上奔也。因而强力,肾气乃伤,高骨乃坏。高骨,腰之高骨也,凡因风强力者,其伤在骨,骨伤则肾气亦伤,肾主骨也。若强力入房,尤伤精髓。髓者骨之充,骨者髓之府,精髓耗伤,故高骨坏而不为用。

表里不和,则或为脏病,阴争于内也;或为经病,阳扰于外也。然或表或里,皆干于肺,盖肺主气,外合于皮毛,内为五脏六腑之长。魄汗未藏者,表不固也。四逆而起者,阳内竭也。甚至正不胜邪,则上熏及肺,令人气喘声鸣,此以营卫下竭,孤阳独浮,其不能免矣

阴者,五脏之真阴也。阴之所以生者,以脏气和。脏气之和,以阴阳之和也。不和则为争为扰,为刚为淖,而病由兴矣。刚与刚,阳之极也。以火济火,盛极必衰,故阳气反为之破散,阳气散则阴气不能独存,亦必从而消亡,而阴阳俱绝矣。

卢崇汉先生在《扶阳讲记》中提到“动能生阳,也能耗阳”,其实运动的本质是阳张,是加强气血的流通,耗阳气耗阴精,适合于阳气尚足但气血不畅之人,或为饮食厚腻,或为久坐不动,或为思虑过度,但绝不适合于气血津液大亏之人,气血津液是由阴精所化生,阴精是水谷精微化生,五谷是地化之五味,因为虚人阳气固摄的功能不足,运动后阳气耗散致阳气更虚。

节饮食以养内,慎起居以养外,不妄作劳以保天真。志闲而无贪,何欲之有?心安而无虑,何惧之有?形劳而神逸,何倦之有?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能顺阴阳之性,以避虚邪贼风,则能浮沉于生长之门矣。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百事有所出而独知守其门,则圣人之能事也。无恚嗔之心,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强阳不张。以恬愉为务,心静自适而无所好憎;以自得为功,德全自得而道功成,形体不敝,精神不散,长寿可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篇第三
走近《黄帝内经》(四)——生气通天论篇(含译文)
《生气通天论》一文学习笔记理解(转)
《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
《黄帝内经·生气通天论》笔记
素问·生气通天论 浅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