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孔子与老子》:北京大学杨立华教授讲稿,两万字(第二部分)

现在读中国经典,每次读来都生出欢喜赞叹之感。常常感慨,这伟大的道理是怎么得到的。中国人讲到对自然关系的时候,有两句话特别重要,《老子》讲“辅万物之自然”,《中庸》里讲“赞天地之化育”,“赞”就是助,这是人对天地化育最恰当的态度,一个是辅,一个是赞,帮帮忙而已。现在很多技术主义所追求的东西,那叫“代天地之化育”。现在西方技术主义引入进来以后,很多人觉得用技术能够解决一切问题。这道理我们当年道教徒都尝试过的,道教是典型的技术主义宗教,道教的基本态度是“我只要掌握了技术,我就能永生”,道教徒的信念是“我命由我不由天”。所以中国古代很多伟大的技术,都跟炼丹有关,因为追求永生你才会追求那么高的持续高温,因此瓷器也就产生了。所以我们的瓷器成熟得非常早,就跟炼丹是有关系的,基本上就是炼丹的副产品。黑火药的发明,百分之百是炼丹的副产品,各种矿物质放在一块加热就这个结果。技术解决一切问题,我们都试过的,结果是徒劳无功。但是中国的道家、儒家的智慧,都告诉我们,人不能代天地之化育,只能辅万物之自然,赞天地之化育。

杨立华教授

现在很多人开始猖狂到可以追求长生了,人快死的时候冻起来,只管冻,不管缓。个体永生在逻辑上都不能成立。技术发达到今天,你都不能直接从无机物当中合成有机物。我多想直接吃无机物合成的有机物,这样我就彻底不杀生了,那我活着该多慈悲的。有人说吃草就没事,但是你嚼它的时候,草不痛苦吗?它就没有生命吗?所以你要真正慈悲,直接吃土。从无机物当中合成有机物,但你现在没这个能力。所以,“无欲以观万物之生”。

要想观万物之成,得有欲。万物之成,就落在“器用”这个层面上,对这个事物无欲,这个工具怎么用你是不知道的。比如,多好的汽车,在我眼中都没意义,因为我不会开车,车造成什么样,跟我没什么关系。中国汽车制造业,多少年都不好。我在广汽集团给他们上课,在广汽本田,去了第一句话就是,你们中国汽车人能不能有点出息?你瞧瞧人家中国高铁,瞧瞧你们造汽车的,就不能有点出息,把广汽本田改成广汽国产?当时我看他们听了以后沉默了,我表示很满意。但就是这么没过几年,我前几天刚去了一趟,他们又请我去讲,中午领我去参观厂里,还真就很快国产了,其中有一款车叫“传祺”,挺漂亮的,他们接我送我都用这个车。我相信未来中国人造车一定越来越好,为什么?因为用车的人越来越多,在用的过程中,才能够对车各个方面的需求有真正的了解。所以要“有欲,以观万物之成”。所有的工具是在用之中真正成就自己的。

无欲,以观万物之生,有欲,以观万物之成。“万物之生”,生是怎么来的?所有的事物是怎么来的?《老子》里面有一句话,非常关键,“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地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有生于无,这个话非常有意思。所有的事物都是“有”,这个粉笔是有,但是有是来源于无的,那有为什么来源于无,接着我们就来做稍微复杂一点的哲学思考。这支粉笔是有,为什么是有?因为它是有限的,有限的就意味着它是有限定的,有规定的,有限定有规定就意味着它是有属性的,所以,凡有,一定是有属性的,而属性就是规定性,也就是限定性。为什么属性是规定性?属性是一种肯定,比如说,我肯定这支粉笔,这是白色的。但是,当我说出它是白色的时候,其实我不仅仅说出了一个有限的肯定,同时说出了无限多个否定,我同时说它不是黑的,不是黄的,无限多的否定。无限多的否定,给出了一个有限的肯定,思考所有的属性的时候你会发现,所有的属性,它这种有限的肯定都来自于无限的否定。那无限的否定,是多还是一?有的人说,多。温度有温度的无限否定性,颜色有颜色的无限否定性。如果温度有温度的无限否定性,颜色有颜色的无限否定性,那么作为温度和颜色来源的那个无限否定性,它仍然是有内容、有规定的,因此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因此又变成一个有限的东西了。因此我们再往下梳理,这个有限的东西,又必然来自于一个更深层的无限否定性。所以推到最后,我们会发现,所有事物都来自于一个统一的无限否定性。统一的无限否定性,唯一的无限否定性,不能被称为有,应该被称为无。所以天地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王弼解《老子》,就是这么解的,整个思考过程,就是这么来的。

中华文明是此岸文明

由于它是无限否定性,而且是唯一的、统一的无限否定性,那么它是无。而这个否定性由于没有任何具体的规定性、具体的属性,没有任何具体的内容,所以看不见,摸不着,听不到。所以“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不能用感官去把握,所以这个东西被称作什么?“玄”。

由于所有事物都根源于唯一的这个东西,不是多个,是一个,所以我们有哪个字出来了?《老子》里那个核心概念是不是贯通在里面了?由于所有的事物都根源于它,没有任何事物在它之外,所以它是大还是小啊?哪个字出来了?“大”。

真正意义上的普遍性。这个世界只要是有统一性的,就必有统一的原则、统一的原理,而这个统一的原则、统一的原理,在远处和在近处,都是一样的。所以你不用到十万光年以外去找这个根本的原则,在哪就能找到?在自己的心灵,就是离你最近的地方,就能找到万物统一的原则、统一的原理。这就是中国古代哲学家极了不起的一个洞见,即我们不能走经验认知世界的道路:你要想认识世界最根本的原则、最根本的原理,那个真正意义上普遍的原则、普遍的原理,是不能走经验的道路的。所以老子才说这样的话,“不出户知天下,不亏牖见天道”,不用看窗户,就能知道天道。而且《老子》说,“其出弥远,其知弥少”,你走得越远,沿着感官的道路向外走得越远,其实对真正本质的东西了解得就越少。所以,《庄子》才讲,“道在蝼蚁,道在屎溺”,哪儿都有真正的普遍性。

因为这个“无”是所有的事物之成为“有”必须经过的,就是我们说的这个统一的无限否定性,成为了有,所以哪个字出来了?“道”。所有的事物都要经由道。所以你注意,这五个词,讲的是同一个意思。

这个时候你就明白《老子》第一章在讲什么。《老子》第一章讲的不是一个根本的哲学洞见,讲的是一个根本的哲学困境。“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老子》上来就告诉你的一件事,是哲学的困境在于表达的困境。但是表达的困境,不意味着哲学的表达就不可能。年轻时,最早读《老子》的时候,读到这儿就想,您既然都知道了,写什么呢?这两句话说出来,后面又顽强地写了五千个字。那不是废话吗?你这五千个字为什么要写呢?仔细思考,原来这是困境,不是说哲学表达就是不可能的。哲学表达里面特别要注意的一点,你用明言来表达终极实在,是有问题的。明言在表达,或者概念在表达终极实在的时候,是有局限性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离开语言进行哲学的思考和表达,哲学的思考和表达无论如何还在语言当中。所以《老子》后来的超越都在这儿。他真正超越靠的是什么?一定要注意,“名之”和“谓之”的不同,就是你不能“名之”,但是你可以“谓之”。所以《老子》才说,“此两者同出而异名”,但刚一说异名之后马上说,“同谓之玄”,但没有说“同名之玄”。接着“玄之又玄”,还不能仅仅有一重的玄,还要“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这是《老子》第一章讲出的道理。这些概念都穿在这儿了。

杨立华教授

我们说《老子》讲“无”,“天地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从“生”的这个角度讲“无”的重要性,接着我们看从“成”的角度“无”是怎么发挥作用的。《老子》里面一连串的话都在讲这个东西。其中有特别著名的一段话,“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这句话非常有意思,换言之,“无”是万物发挥作用的前提,是万物发挥作用的基本条件。离开了这个“无”,任何事物都不能发挥作用。这个矿泉水瓶子,如果是实心的,那我怎么喝水?它因为中间有空,所以我才能喝。《老子》有一句话“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至坚”。昨天那堂课,我问同学“至柔是什么”。底下有个同学说“水”。会是水吗?你有本事让这瓶子里的水穿出来我看看?不是说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至坚吗?这瓶子怎么就穿不动了?我不倒它,它驰骋不起来,我得倒它,给它一个线索,给它引一个路,它才能出来。

这个至柔讲的是什么?这个至柔讲的是“无”。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地之至坚,是告诉你,无是所有的有发挥作用的条件。这个时候你才能理解,“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这个“弱”,指什么?我们都知道,老子讲“柔弱胜刚强”,“强梁者不得其死”,“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老子》一连串这样的话。“柔弱胜刚强”?真的?你如果把这个话当成真的,那你的人生可能很麻烦,因为大部分时间里,刚强胜柔弱。我们都知道有些讲法,说“坚强的难以持久”。有一个传说,说当年孔子去见老子,老子向孔子张了张嘴,伸了伸舌头,孔子就懂了,回了。子贡问他,你懂什么了?孔子说,牙齿硬,到一定年龄就开始往下掉了;舌头软,一辈子都不掉。所以我们一般说一个人老得掉了牙是可以的,说一个人老得掉了舌头是不可以的。“柔弱胜刚强”这句话你不能太当真,它真正讲的还是那个问题,“无”是有充分发挥作用的条件。“柔弱胜刚强”讲的是你做任何事情得留有余地,简单地说就得留这个无,留这个空,你做事情不留余地,就意味着你这个事情是难以为继的。

杨立华教授

所以《老子》里面千言万语说出的话,这两句话其实可以概括。《老子》里面很多命题是可以统一的。“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踮着脚尖站,你能站多长时间?跨者不行,简单地说就是你不能劈着衩走路,这步可以,下一步迈不出去了。“以无为用”告诉我们的是这个道理。所有的事物,都得有“无”才能发挥作用。当然有很机智的同学会提出问题,“锤子的空在哪?”答案是,你敲打一个钉子的时候,你要把锤子拿起来,拉开一个距离,锤子到钉子的这个距离,就是锤子的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杨立华老师演讲《孔子与老子》2016年
解读《道德经》
东方三大圣人之首,世界古今十大作家之首,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
《道德经》现代意译(前言)
道家是个什么样子呢?(二)
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33部书籍:6 自然无为智慧高深——《老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