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在历史与现实中穿行

陶纯的中篇小说《天佑》描写了出身豪门大宅的地主少爷彭天佑在一场迫不得已的“绑架”中遇到的连连意外,与亲人无奈分离,最终改写了一生的命运。在红军队伍中他受到呵护与关照,坚持走完了长征之路,并由此成为家族中惟一的根脉。小说令我们对革命初心的秉持有了更深刻的感怀,进而对人民福祉的创造者有了更入心的感恩。曾皓的短篇小说《会唱歌的井》另辟蹊径,从一个全新视角描写红军故事,在悲伤中,满含对人性的温情观照。贺捷生的散文《灰眼睛 黑眼睛》重返苦难辉煌岁月,追忆被俘的传教士在红军中的经历,将革命先辈的情怀、中国道路的探索、引人入胜的史事融入情深谊长的记述中,高远之思与质朴之美并蓄,真切感人,弥足珍贵。郭雪波的短篇小说《呼伦格勒的晚上静悄悄》和李朝润的组诗《红色标记》中,前者意境高远、情感真挚,后者气象雄浑,充沛激荡,是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的献礼之作。

这一年,军旅文学绽开英雄主义的精神光芒,在对历史长河的回眸中,书写战争的残暴本相、战争对人心的戕害、英雄的崇高奉献和牺牲,讴歌了中华儿女面对强敌不屈不挠的英雄气慨与民族精神。在这些作品中,除了对正面战场的直观描写和采取仰视角度塑造英雄形象之外,还有很多新形式的创作尝试,昭示了中国军旅文学在创作视野和审美风范等方面进入到一个全新阶段。

彭荆风的纪实文学《旌旗万里——中国远征军在缅印》真实记录中国远征军的丰功伟绩和悲壮经历,客观详尽地再现了这场事关中华民族安危的一系列战争和相关事件。铁流、纪红建的纪实文学《见证》挖掘新中国成立前山东农村老共产党员的经历,把隐没在乡野100多位老人令人心颤的记忆,以文学的形式呈现出来。作品体现了信仰之美和崇高之美,是现实社会中不忘初心的一部鲜活教材。

裴指海的长篇小说《香颂》是其“幸存者三部曲”中的第三部,对战争中人的信仰、荣誉、人性等问题进行深刻挖掘。长篇小说《黄安红安》是一部引人思考的小说。作者李骏借富甲一方的李光天儿子之口阐明了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而是时常要掉脑袋的革命道理。作品富于诗意,表现出作者对于故乡历史的崇敬。杨怡芬的中篇小说《地狱航船》观照的是一个很少被文学记述的历史海角,小说以香港沦陷后的英国战俘的亲历叙事,在国际化视域的交错中,探入侵略与败逃、战争与生命等诸多重大命题,在困厄、黑暗又罪恶的汪洋中呈现人道航线、人性岛屿的存在——参与救助的中国人的正义、温良与侵略者的凶残、暴烈形成鲜明比照。温燕霞的中篇小说《水莲》在中央苏区最为艰难的岁月里呈现一个村姑的人生传奇,将个人解放与营救红军、人心所向与历史大道相遇合。

现实性是军旅文学的重要基因,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表现军队生活与军人情感,以充分的文化自信书写家国之梦与中国故事,对作家构成挑战。2016年,一些作品既能契合强军的整体大势,展现出动人的家国情怀;又对人物、事件进行向内勘探,创作类型可谓丰富多样。

马娜的《小布的风声》角度、选材独到,巧妙地以风声为轴,真实展现了小布镇历史的沧桑与现在的喜人变化。作者把历史与现实进行交织和对接,体现了温暖的现实主义,是一部传承红色文化、弘扬长征精神的作品。胥得意的《北纬52度》《倾情歌唱的军营行者》《无法忘记的面孔》三部报告文学作品,准确生动地记录强军路上的苦乐悲喜与一个有血有肉的精神世界。张子影的报告文学《叩问天门》则有别于严肃的写作方式,以满含情怀的语言和行文风格为报告文学这一领域带来了新的气象。《第四级》是许晨亲临深海科学考察现场、经历台风大浪的考验、历时4年而完成的力作。作品呈现出一代科技人的创造精神和探索勇气,讴歌了中华儿女建设海洋强国的奋斗精神和实现民族复兴梦的志向,张扬了中国科技知识分子的智慧与奉献精神。

党益民的长篇小说《雪祭》讲述关于奉献的故事,两代军人用鲜血和生命维护西藏和平、参与西藏建设,饱含深情、令人动容。高超的长篇小说《飞越地平线》以军队改革为主线,直击主张改革和抗拒改革的两大阵营中主要人物的思想变化,充分展现了当代军人的精神面貌与时代风采。《未必圆时即有情》是侯宇燕的长篇新作。小说丝丝入扣地描写大时代里的个体命运、令人叹惋的爱情,生动刻画了抗战前后江南某家族在民族的灾难与重生中的不同抉择。侯大康的《战地文工团》题材新颖,通过对文工团历史往事的回望,记录了这一群体的生活与情感。龙红桂的网络小说《军旅长歌》以连载的形式在铁血军事网发布,生动描述了一群特种兵有血有肉有感情、有笑有泪有汗水的军旅生活。

王棵的中篇小说《山顶》涉及军人实际的环境考验、生活困惑与职业烙印,呈现了现实的社会化情境对军人品格的外在影响与内在考验,让人感受到日常考验中军人操守的可贵和担当的精神。西元的中篇小说《枯叶的海》与现实生活息息相通,直面军队积弊与军营生活中的暗影,折射人性的复杂。朱旻鸢的中篇小说《马桶》以其独特的幽默犀利的语言风格,从一个旁观者的陌生视角观察机关生活与部队生态。短篇小说《白糖》延续了王凯一贯的文风与情怀,呈现了现代部队的生存现状。小说没有那种主旋律的激扬,更注重对军人内心意识的开掘,把军人放在普通人的角度观察他们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反映出当下军人风貌的一个侧面。孙东亮的《边防往事》截取基层边防官兵日常生活,刻画出和平时期军人的精神困境。

刘醒龙的散文《南海三章》记述故土探亲等事件,吟诵出对祖国最南端生活既热切又熟稔的主人之歌。赵宏杰的军旅散文集《遥远的老营盘》将多年军营生活所历、所闻、所思真诚诉诸笔端,文风清新质朴,生发出“男儿何不带吴钩”之感。

在军旅作家队伍中,女性作家显得独特而耀眼,她们的创作具有柔软与坚硬并存的特质,为读者提供了众多铁骨柔情、细腻敏感的军人形象,同时赋予军旅文学更多悲悯和宽厚的特质。女性视野下的军旅小说创作,是军旅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进一步关注与研究。

裘山山的《红围巾》围绕一位老革命的去世展开,亲情的淡薄,使曾为祖国奉献了青春和忠诚的老人在去世两天之后才被发现。姜妍和老范在老人的遗物中找到许多红色的围巾和一张字条,多年前的往事逐渐浮出水面,作者穿越历史尘埃娓娓道来,以悬念迭出的曲折故事揭示出纷繁的社会世相,集中刻画了一位女军医的美好心灵与人性光辉。

王甜的《罗曼史》讲述了一场爱情突发事件。士官请假外出邂逅了一位发廊女孩,通过几件小事牵出了两人的情感暗伤与心灵共鸣。然而士官回到部队后听到女孩的不好传言,生出了疏远之意,经过部队领导的调和,最终和好如初。小说采取第一人称口述的方式,全篇只听女孩在讲,部队领导隐藏起来,或者说读者成为了部队领导,心态随着女孩的讲述而发生变化,女孩的泼辣、善良、正义等性格特点跃然纸上。小说结尾指向光明圆满,但主人公的爱情仍然令人担忧——因为他们太年轻,容易被一些外因所左右,小说取名“罗曼史”,是作者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寄予。

在陶纯的《秋莲》中,主人公身为国民党女特务,嫁给了解放军团长马九龙,“政治错误”的结合带来信仰与情感的冲突,揭示出战争年代下人对自身命运的不可掌控,关于人性和情感的挖掘颇有深度。王凤英的《有列火车那样开过》以某高原导弹研制基地为背景,刻画出军人内心的坚忍、深情与军属的无私奉献精神。“君子作歌,维以告哀,哀而豁然”。文清丽的《来自钢三连的邮件》关注军人的牺牲带给家庭的伤痛与打击,对生死命题展开哲理性思考。《沙漠之羊》是徐艺嘉深入部队一线而创作出的作品,巧妙地借用羊的视角讲述巡道班在西北大漠生活的枯燥艰辛。小说生动展示军人在艰苦环境中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为当下青年树立了榜样。

张子影的《旧年之雨》诗意醇厚,引领读者在梦幻般的雨声中返回旧日时光。女孩在填写高考志愿时被告知自己竟是烈士遗孤,决心像父母一样投入军营的怀抱,由此开启一段全新人生。小说有生、有死、也有淡淡悲伤,构成军旅小说别样的阅读体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文艺网
痛感叙事的思辨意涵与存在之境
【军旅随笔】鲁凤祥||我曾是军人我自豪
当军装失去军衔…
评论 | 高密:理想光辉与朴素价值组成青春致敬之作——评文清丽长篇小说《从军记》
刘建峰:我的军旅故事 | 沈丘专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