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勇哥也要学《论语》411-420

勇哥也要学《论语》411——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14.10

【释意】孔子说:“贫穷(怀才不遇)却没有怨恨,一般人很难做到;(相比之下)富贵而不骄傲倒是比较容易做到。”

【感悟】有些人位高权重了或者富甲一方了,就比较注重自己的言行,看起来有风度了、有修养了——能够做到这样的,已经是难能可贵了,但古今中外也有不少这样的例子。可是,人穷了,志短了,怀才不遇了,很多人就心怀不满,怨天尤人,真正能如颜回一样安贫乐道的人如凤毛麟角,极其少见。知足者常乐并不代表一种消极,也不是不思进取,而是每个人应该有的存在的方式。

勇哥也要学《论语》412——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能为成人矣。”14.12

【释意】子路问孔子怎样才能成为十全十美的人。孔子回答说:“智慧要像臧武仲,清心寡欲如孟公绰,勇敢要像卞庄子,多才多艺要像冉求,再用礼乐来装点他的文采,能够做到这些,也就可以说是十全十美的人了。”过了一会儿,孔子又说,“现在十全十美的人可做不到这样了,如果能够在看到利益的时候想一想该不该拿,遇到危险能够勇往直前,长久地处于贫困的生活也不忘记自己的诺言,也就可以算得上十全十美的人了。”

【感悟】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就算是像孔子所期许的那样,具备了众人的优点也未必就能成为一个十全十美的人。或许,正因为人了了缺点,才使我们的优点更突出。我们不妨退而求其次,守好做人的底线,安贫乐道,不义之财不取,不义之事不为,做一个平凡的、真实的人,也可以幸福快乐地生活一辈子。

【附注】1、臧武仲:鲁大夫臧孙纥,非常聪明。

2、卞庄子:鲁国勇士,有刺虎的英雄之举。

3、要:疑为“约”字的借字,贫困之意。

勇哥也要学《论语》413——子曰:“臧武仲以防求为后于鲁,虽曰不要(yāo)君,吾不信也。”14.14

【释意】孔子说:“臧武仲(逃到齐国之前,)凭借他的采邑防城请求立其子弟嗣为鲁国卿大夫,就算是有人说他不是要挟鲁君,我也是不相信的。

【感悟】臧武仲虽然聪明,但卷入了季氏的家族纠纷,惹来仇恨,被人诬告谋反,死拼才得以脱险。以自己的采邑要挟鲁君,保臧氏子孙平安。虽然孔子对此颇有微词,但细想之下仍然觉得臧武仲的所作所为乃人之常情,也无可厚非。

【附注】《左传襄公二十三年》记载,臧武仲运用计谋帮助季武子废除了季武子的长子季孙弥的继承权,立季武子宠爱的季孙悼为季氏家族权力继承人。因此事同时得罪了季孙弥以及与弥交好的孟孙家族,孟孙氏家族成员向季武子诬告臧武仲阴谋叛乱,季武子起初并不相信,但臧武仲听到这个讯息后暗中戒备,在出席孟孙氏葬礼时带上了披甲武士,多疑的季武子接到孟孙家人的再次诬告后竟信以为真,愤怒地下令攻打臧武仲,臧氏和他的护卫们寡不敌众,只得奋力冲突逃出鲁国国都曲阜,逃亡到邾国。

防邑是臧氏家族的封邑。臧氏从邾国派遣使者带了大龟给他的异母弟臧贾,让臧贾向鲁君请求为臧氏家族“立后”来确保臧氏家族的权利。作为交换条件,臧武仲愿意舍弃防邑,流亡国外。

为着达到这一目的,臧武仲回到防邑,向鲁君重申他的条件,请求保有臧氏的宗祠。《左传》襄公二十三年:“臧孙如防,使来告曰:‘纥非能害也,知不足也。苟守先祀,无废二勋,敢不辟邑!’”意谓:“我臧纥并不能伤害别人,而是由于智谋不足的缘故。臧纥并不敢为个人请求。如果保存先人的祭祀,不废掉两位先人的勋劳,岂敢不离开防邑?”据《春秋大事表/列国地名考异》记载,防城位于今天山东省费县境内,在当时距离齐国边境很近,鲁国不能失去这个战略要地。鲁襄公只能同意臧武仲的要求,册立了臧武仲的另一个异母弟臧为作为臧氏家族继承人,继承臧氏家族的宗祧[tiāo]远祖的庙)于是“臧纥致防而奔齐”。季孙氏也终于明白臧氏的无辜,也为臧氏部属们盟誓表示赞同臧氏“立后”的事实。

勇哥也要学《论语》414——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

公明贾对曰:“以告者过也。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

子曰:“其然?岂其然乎?”14.13

【释意】孔子向公明贾打听公叔文子说:“(我听说)他老人家不说话,不笑,不取,是真的吗?”

公明贾回答说:“这是大家误解他了。他老人家不随便表态,到应该他来做决定的时候才说话,所以没人讨厌他的话;他老人家不随便开怀大笑,感到高兴了才会笑,所以没人讨厌他的笑;他老人家不随便索取,符合道义应该取的时候才取,所以没人讨厌他的取?”

孔子说:“是这样的吗?难道真的是这样吗?”

【感悟】话太多是令人讨厌的,即便是巧言令色也让人反感;少说话也要有个限度,话太少了,容易与人隔阂,让人觉得或呆板或阴深。话不在多少,关键是要在恰当的时机说恰当的话。笑不一定就比哭好,谄媚的笑、阴险的笑、幸灾乐祸的笑、不可一世的笑……就都令人作呕;只有那发自内心的、真正快乐的,不论是浅笑、微笑、嫣然一笑,还是哈哈大笑、开怀大笑,才是真实的情感表达,内心快乐,笑才自然。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该获取的才获取,见利思义;苏子曰:“……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不该取的不取,该得的才可得。不取也便是舍,没有舍也就没有得,知舍的人才会有更多的收获。

【附注】公叔文子:卫国大夫公孙拔,卫献公之子。谥号“文”。

公明贾:姓公明字贾。卫国人。

勇哥也要学《论语》415——子曰:“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14.15

【释意】孔子说:“晋文公诡诈,好耍手段,作风不正派;齐桓公作风正派,不喜欢用计谋。

【感悟】据说凡是心理有问题的年轻时期都遭受过别人难以想象的困境。晋文公和齐桓公同为春秋时期的两大强国的君主,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却大有不同。我想,这和他们的人生经历有很大的关系。晋文公(重耳)家庭遭遇重大变故,流亡在外十九年,“险阻艰难,备尝之矣。民之情伪,备知之矣。”正因为他吃尽了人间流亡的痛苦,才深深地体会到人心的险恶,对别人的防范、猜疑之心才会更重,善用心计、权术也就不足无奇。相比之下,齐桓公(小白)的成长经历就少了许多磨难。由此可见,人的心理与年轻时期的遭遇、环境的影响有莫大的关系。

勇哥也要学《论语》416——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14.23

【释意】孔子说:“君子做什么事情都是高标准,普通人对什么事情要求比较低。”

【感悟】其实,这一句向来有多种解释。杨伯峻先生说:“君子通达于仁义,小人通达于财利。”还有版本解释成“君子对上面的事清楚,小人对下面的事清楚”。也有人说是“君子追求理想,小人注重现实”。仔细读了读,都觉得不太合意。想了半天,就按照自己的想法试解了一下。其实想想,我们一般人大都注重现实,对什么东西要求都不高,而那些能够称为“君子”的人,一般都具有远大的理想,对自己也有严格的要求。

勇哥也要学《论语》417——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14.16

【释意】子路说:“齐桓公杀了他的哥哥公子纠,召忽自杀相殉,但管仲却没有以死相殉。”接着又说:“管仲该不是有仁德的吧?”孔子回答说:“齐桓公多次主持诸侯之间的会盟,停止了各国之间的纷争,这些都是管仲的功劳。这就是管仲的仁德!这就是管仲的仁德!”

【感悟】“忠君”是儒家学说的重要主张之一。公子纠被杀了,召忽自杀以殉其主,而管仲却没有死。不仅如此,他还归服了其主的政敌,担任了宰相,在侠肝义胆的子路眼里,管仲应当属于“不忠不仁”的人。但孔子这里却认为管仲帮助齐桓公召集诸侯会盟,而不依靠武力,使国家社会安定了很长时间,使老百姓免受战争之苦,这是“大仁”,值得称赞。

【附注】管仲不死:齐桓公和公子纠都是齐襄公的弟弟,齐襄公无道,两人怕受牵连,查公由鲍叔牙侍奉逃往莒国,公子纠由管仲和召忽侍奉逃往鲁国。襄公被杀之后,桓公先入齐为君,兴兵伐鲁,逼鲁君杀公子纠,召忽自杀相殉,管仲被鲍叔牙推荐做了桓公的宰相。

勇哥也要学《论语》418——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p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14.17

【释意】子贡说:“管仲算不上一个仁人吧?桓公杀掉了公子纠,他不但没有以身相殉,还做了桓公的宰相。”孔子回答说:“管仲辅佐桓公,称霸诸侯,使天下得到匡正,老百姓到现在还享受他带来的恩惠。假如没有管仲,我们又要披散着头发,衣襟向左边开,(又要沦为落后的民族了)他难道要像普通的老百姓一样守着小信小节,在山沟沟里自杀而无人知晓吗?”

【感悟】只因未能自杀相殉,管仲不仅受到子路的质疑,连子贡也想不通,认为管仲所作所为,实非“仁者”之举。但诚如孔子所言,一个真正的仁者不拘小节,不守小信,以利天下人为大。由此而言,管仲不仅是个仁者,而且是仁之大者。

【附注】自经:自缢而死。

勇哥也要学《论语》419——公叔文子之臣大夫僎zhuàn与文子同升诸公。子闻之,曰:“可以为‘文’矣。”14.18

【释意】公叔文子的家臣大夫僎,和文子一起做了国家的大臣。孔子知道了这件事,说:“公叔文子这样的行为就可以谥号为‘文’了。”

【感悟】孔子为什么认为公叔文子能够谥号为“文”呢?大夫僎平民出身,本来是公叔文子的家臣,但公叔文子爱其才,把他推荐给大王,与自己平起平坐,同朝为官。这是何等的胸怀啊!按照古代谥法规定,称“文”是很难的。根据公叔文子的品行、胸襟,谥号为“文”,当之无愧,名至实归。

【附注】据《礼记.檀弓》,公叔文子死后谥号为“贞惠文子”。

《谥法解》记载,有以下六种情形和谥为文:经天纬地;道德博闻;勤学好问;慈惠爱民;愍 [mǐn] 民惠礼;赐民爵位。

勇哥也要学《论语》420——子言卫灵公之无道也。康子曰:“夫如是,奚而不丧?”孔子曰:“仲叔圉治宾客,祝鮀治宗庙,王孙贾治军旅。夫如是,奚其丧?”14.19

【释意】孔子讲到卫灵公的昏乱,季康子道:“既然这样,为什么不败亡呢?”孔子道:“他有仲叔圉负责外交,祝鮀管理祭祀,王孙贾统率军队。像这样怎么会败亡呢?”

【感悟】孔子周游列国,在卫国停留时间最长,卫灵公非常敬重孔子,却没有重用。卫灵公宠爱名声不好的南子,孔子颇有微词。纵然如此,孔子还是看到了卫灵公的优点——作为一个君主,他知人善用,使卫国的外交、内政、国防都有贤者掌管,各得其所。也正因为如此,才使卫国不至于败亡,卫灵公反而安安稳稳地当了42年国王。

【附注】仲叔圉:孔圉,又称孔文子,是卫国的大夫,主管外交工作。他聪明好学,又非常谦虚,所以死后谥为“文公”,因此后人称之为“孔文子”。孔子曾对他赞赏有加。(见5.15

祝鮀:字子鱼,卫国大夫,有口才,以能言善辩受到卫灵公重用。

王孙贾:卫国大夫,善治兵。

    

转变源于自我                 成长不可替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论语宪问篇第十四
一年读一遍《论语》(第33周)
安德义《论语解读·宪问第十四·14》 - 经典导读 - 国学频道 - 钟鸣网 - 汇集海内外的信息综合门户网站平...
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论语》没有那么难
论语(宪问第十四)上
《论语》谭(四十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