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勇哥也要学《论语》441-450

勇哥也要学《论语》441——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15.2

【释意】孔子(离开卫国之后)在陈国继了粮食,跟随他的人都饿病了,下不来床。子路很不高兴地来见孔子,不满地问道:“君子也有穷途末路的时候吗?”孔子说:“君子虽然到了穷途末路,但他仍然能坚持着(不做坏事);小人穷途末路的时候,是什么事都干得出来的。”

【感悟】一帆风顺、春暖花开的时候,谁都可以说高尚的话,做高尚的事。真正考验人的时候,就是当你走投无路的时候,就是当你穷途末路的时候。如果心中没有坚定的信念,如果为人没有一定的修养,如果内心不够强大,许多时候可能就无法把持自己,做出一些本为自己不耻的事情。

勇哥也要学《论语》442——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14.38

【释意】子路在石门住了一夜,第二天清早进城,司门者问:“你从哪里来?”子路回答说:“我从孔家来。”司门者又问:“就是那个明明知道做不到还坚持去做的人吗?”

【感悟】孔子的所作所为,在旁观者看来,是可笑的,愚蠢的。可是,孔子为什么能成为圣人?“知其不可而为之”。生逢乱世,礼崩乐坏,当时的许多学识渊博的人如老子、庄子之流都已经退隐“江湖”,两耳不闻窗外事,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可是,孔子却没有逃避,担负起推行“仁政”的大任。明知前路坎坷难行,却依然奋勇前行。这是一种忧国忧民的责任意识,这是一种齐家治国的担当精神——这也是我们许多人所缺少的。

勇哥也要学《论语》443——子曰:“由!知德者鲜矣!”15.4

第二种断句方式为:子曰:“由知,德者鲜矣!”

【释意】1、孔子(对子路)说:“由!现在懂得‘德’的人少之又少啊!”

2、孔子说:“因为知识渊博(也可以理解成“智慧”或“聪明”,这样又是另一种解法。)而能称为有德者的人太少了!”

【感悟】对比了两种断句和解释方式,我觉得第二种应该比较接近孔子的原意。在《论语》中,孔子称呼自己的学生,几乎没有只称一个字的时候,一般在学生的名后面加上一个“也”,如“回也”“求也”“赤也”等,(《论语》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把这个“由”理解成子路,不太恰当。

一个人有没有高尚的品德,和知识渊不渊博关系不大,许多人连书都没有读过,但是品质德尚,也可以称为君子。相反,也有许多人虽然知识渊博,读了许多书,却把学来的知识应用于旁门左道,做了许多损人利己的勾当。孔老夫子的意思应该是说一个人的品德爱家庭的影响是很大的,读书学习对人的品德修养的塑造作用有限。

勇哥也要学《论语》444——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15.5

【释意】孔子说:“能够从容不迫治理天下的人大概只有舜吧!他干了些什么呢?他只是庄严端正地坐在朝廷之中罢了。”

【感悟】正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如果一个管理者能够像舜一样能够“恭己”,把自己的道德修养好,把自己的行为约束好,上行下效,其部下敢不卖命?如果这样,管理起来岂不得心应手?看起来好像什么都不做,实际上做好自己影响别人,才是最好的管理。“无为而治”不是事事不管不问,而是做好模范带头作用,用高尚的人格去引领和影响自己的部下,有预见性地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看似“无为”实则是一种防患于未然的先见之明。

勇哥也要学《论语》445——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子张书诸绅。15.6

【释意】子张问如何才能使自己处处通达。孔子说:“说话忠诚老实,行为忠厚严肃,就算是到了偏远的那些小国家,也能行得通。说话不忠不信,行为刻薄轻浮,就是在本乡本土能行得通吗?站立的时候,就好像看到这几个字(言忠信,行笃敬。)浮现在我们面前;坐在车上的时候,就好像看到这几个字刻在横木上,(时时刻刻牢记这些话)才能使自己处处行得通。”子张把这几句话写在了(束腰的)大带上。

【感悟】子张所问,无论是怎样做“行人”(外交官)还是问怎样与人相处,孔子的回答都是非常有道理的。人生在世,无非就是说和做,而判断、评价一个人也无非就是看他怎么说与怎么做。有的人,说得好,做不好;有的人说得多,做的少;有的人,说了却不去做。凡此种种,无不折射出一个人的品行。说话靠谱,做事踏实,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把握好这两个原则,就能够左右逢源,处处行通。

勇哥也要学《论语》446——子曰:“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君子哉蘧qú)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15.7

【释意】孔子说:“好一个刚直不阿的史鱼啊!政治清明时像箭一样直,社会黑暗时也像箭一样直。好一个君子啊,蘧伯玉。政治清明就出来做官,政治黑暗就把自己的才能收藏起来。”

【感悟】史鱼和蘧伯玉的处世方式相差很大,但同样得到了孔子的赞扬。刚直不阿,如唐朝魏征一样直道而行不转弯,让人敬佩,若遇伯乐,则成就一段千古佳话;若无明主,又是一枉冤案。知进知退,如蘧伯玉一样“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一种权变,更是一种智慧。相比之下,孔子应该更欣赏蘧伯玉。用之则进,舍之则藏,做真实的自己,过快乐的生活。

【附注】史鱼:卫国大夫史鳅,字子鱼。临死前嘱咐他的儿子,不要“治丧正室”以此劝告卫灵公进用蘧伯玉,斥退弥子瑕。古人称为“尸谏”。

勇哥也要学《论语》447——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15.10

【释意】子贡问怎样为仁。孔子回答说工匠要想做好他的工作,一定要有好的工具。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敬奉那些官员中的贤人,结交那些士人中的仁人。

【感悟】“君子性非异,善假于物也。”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一定是一个关于借力的人。只有自己的“器”利了,活儿才能干得好。孔子在这里给子贡的利器就是要搞好人际关系。无论何时,无论何地,无论何事,都离不开人的存在。搞不好人际关系,要想做好工作,就难上加难了。搞好人际关系,也要有选择性。近朱者赤,近墨着黑。与贤者仁者为友的人,再坏也坏不到哪里去;与佞者恶者与伍,再好也好不到哪里去。

勇哥也要学《论语》448——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15.12

释意孔子说:“一个如果没有长远的打算,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感悟人生其实就像开车一样,把目光放远一点,车走得路线才直,才会更安全。可是,当今世人急功近利,顾眼前的多,谋长远的少,纠缠于眼前的是是非非,计较着眼前的成败得失,无暇远望,目光所及,不过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这也就决定了其成就的局限性。

反过来说,人为什么“无远虑”?一定是因为“有近忧”。眼下的事错综复杂,乱成一团麻,根本无暇顾及,也没有心思去想更多更远的事情。不贪多,不冒进,稳扎稳打,干好手中活,处理好眼前事。只有这样,才能谋长远,做更好的规划。

勇哥也要学《论语》449——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15.9

释意孔子说:“有志之士,有德之人,不会因贪生怕死有损于仁德(信仰),哪怕牺牲自己也要来成全仁德(信仰)。”

感悟一个真正有信仰的人,立场是非常坚定的,不会轻易为外力所改变。为了自己的信仰可以抛头颅,洒热血,虽死而临危不惧,绝不会因为顾惜自己而违背了自己的信仰。古今中外,从来都不缺少为了理想和信仰勇于献身的人。

勇哥也要学《论语》450——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商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15.11

释意颜渊问怎样治理国家。孔子道:“用夏朝的历法,坐商朝的车子,戴周朝的礼帽,奏《韶》《武》之乐。舍弃郑国的音乐,远离奸佞之人——郑国的音乐萎靡颓废,小人是潜在的危险。”

感悟不管是治理国家,还是做其他事情,要想把活干好,标准必须要高。灵活运用“拿来主义”,多方汲取别人的经验教训,再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加以筛选改进,为我所用。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想要把事做好还要注意一个重要的原则,那就是要远离消极的因素,远离不思进取之人。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交良师益友,和有正能量的人在一起,人才会有蓬勃向上的力量。

附注夏时:夏朝的历法,最适合我国的历法,特别方便于农业生产。

殷辂:商代的车子,比周代的自然、质朴一些。

周冕:比前代的礼帽更华美一些。

《韶》:舜时的音乐。

《舞》:同《武》,周武王时的音乐。

    

转变源于自我                 成长不可替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年读一遍《论语》(第36周)
“论语”新解 “子罕篇第九”第25、26、27、28章
论语17.23
熟读《论语》十句精华,体会古人智慧
孔子的告诫:不要和不如你的人交往
精读《论语》之8:君子不重则不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