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河南教授给学校捐出8208万,自称退休费花不完,穿补丁棉裤挤公交

河南有一位大学教授非常奇怪,在家穿补丁棉裤,出门骑电动、挤公交。2020年,突然捐给学校8208万元,众人惊掉了下巴,他却满不在乎地说:“我每月9000多块钱的退休费,根本花不完!”

这位教授名叫王泽霖,1942年出生在江苏苏州。生逢乱世又家境贫寒,让他从小就养成了艰苦朴素的生活习惯。

王教授小时候有个梦想,就是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长大后更是不负众望,先考取了北京农业大学兽医专业,后又经不懈努力拿到南京大学传染病专业的硕士学位。毕业后几经辗转,于1984年在河南农业大学任教扎根。

王教授自带吸金体质。1985-1995年间在教书之余,他通过办理培训班,给农户们做养殖服务等方式,积攒下了400多万元。在那个年代,万元户都少得可怜,这400万就是大富豪。

然而他并没有用这些钱去改善自己的生活,而是不声不响地全都捐给了学校。不仅帮学校盖起了2栋新实验楼,还购买了当时最先进的仪器设备,大大改善了教学以及科研的条件。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经济百废待兴。禽类养殖无疑成为重点项目之一。虽然我国禽类养殖业历史悠久,但是相应的防疫方向却一筹莫展。

养殖技术再发达,一旦碰上疫病,十有八九血本无归。而当时我国还未研究出防疫疫苗,无奈之下只能选择高价进口,成本增加不说,还让大量的资金流入了外国人的口袋。

王教授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于是,1995年他便在河南农业大学校园里,以每年20万元的租赁费,创办了一间禽病研究所,开启了我国禽类防疫疫苗的深度研究。

王教授从来就没让人失望过,在他的带领下,研究员们不分昼夜地刻苦钻研,终于攻克了多种禽病防疫难题,彻底打破了国外垄断的先例。“鸡宝宝的国产保护伞”成了他的另一个代名词。

众所周知,科研项目很烧钱,而科学家们通常都是一门心思搞研究,很少关注花多少钱,因为经费可以向国家申请啊。

然而王教授却不走寻常路,他的项目从来都没伸手向国家要过经费,而是选择了和企业合作的方式。他将科研成果的技术直接转让给企业获得技术转让费,然后把技术转让费再次投入到科研工作中去。

一边搞科研,一边推生产,将研究所和企业的价值发挥到最大。用融会贯通的方式,搭建起了一条良性通道,毫不费力地把科研搞活了起来。

在这样的良性循环下,他先后获得了3项发明专利和12个新兽药证书。其中5个新兽药证书与企业联合开发,获得了高达500万的技术转让费。除去学校所得后王教授和他的研究所拿到手的还剩345万。

然而历史再一次重演,这345万中,230万被王教授用来进一步完善禽病研究所的实验室建设,100万则捐给了中国畜牧医学会禽病学分会,让更多的有志之士可以专心致志搞科研。

2020年,年近80的王教授又一次找到学校,坚持要将毕生科研所得的8208万全部捐给学校。当有人问道他操劳一生却不留分毫,是否值得时。

他却会心一笑说:“我已经老了,但科研事业一定得后继有人。这些钱只有用到更需要的地方才有价值。”

也许有人会想,他这般挥金如土,子女们不会抱怨吗?那大家还真是多虑了。王教授的孩子各有各的事业,各有各的成就,根本就不用二老操心。对于王教授的捐赠,他们不仅支持,还说要想爸爸学习!

王泽霖教授就是这样一位朴实的人。对生活无欲无求,对工作殚精竭虑。在他人生字典里只有钻研和奉献。这正是和平年代的英雄该有的模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捐了8208万元!再捐300万元!
河南捐8208万教授再捐300万:自己住几十年的旧楼
捐出8208万元后,这位老教授又捐了300万元
将科研者的个人情怀转为社会动能
77岁教授捐出毕生积蓄8208万:科研事业得后继有人
一生简朴,只为一次奢侈!“抠门”老教授将8208万积蓄全部捐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