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旧石器时代,淅川猿人牙齿化石

旧石器时代淅川猿人牙齿化石

人类历史到底有多长呢?

世界最早发现的猿人化石1891年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上发现的爪哇猿人,距今60至80万年。爪哇猿人同1927年在我国周口店发现的北京猿人,一度被世界公认为“最早”的人类。然而,这一人类最早起源之说为我国两起考古发现所推翻。解放后,考古工作者先后在陕西蓝田和云南元谋发现猿人化石。蓝田猿人距今100万年,元谋猿人距今170万年。那么,近二三十年来,考古学家在非洲大陆发现了许多猿人化石,使我们对于人类历史有了新的认识。1959年,在坦桑尼亚发现的一个几乎完整的猿人头骨化石和劳动工具,测定年代为距今175万年。1972年,在肯尼亚发现的猿人头骨、腿骨化石和石器,测定年代为距今260万年。1973年,有报告说埃塞俄比亚发现的猿人化石,距今约300万年或300万年以前。由此看来人类历史不是80万年,也不是170万年,而是300多万年。

淅川人的鼻祖从什么时候开始繁衍?

1973年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邱占祥等,在南阳市中药材仓库中发现一枚人的上前白齿化石。同年9月,吴汝康,吴新智与南阳市博物馆王汝林等,一起从南阳药材仓库和西峡药材仓库及药店的“龙骨”中又找到十二枚人的牙齿化石。据了解,这些化石,都是在淅川县收购以后转运来销售的。

此后,有关专家在淅川县进行了野外调查,并先后在几个地点作了发掘,但都未能发现人类化石。因此,未查出这十三枚化石的具体出处。齿冠的尺寸比北京猿人男性稍大,它可能属于直立人。齿髓腔从上述各个牙齿的尺寸和形态来看,似属于猿人一类或分类上的直立人种较为合适。可以看作是较早猿人类型到较晚猿人类型的过渡具体年代有待进一步测定。鉴于猿人化石的地点极为稀少,故这些人牙不大可能来自许多化石地点和属于多种时代。特别是PA525、526、527、533、535,更可能来自同一地点的同一层位。

淅川猿人牙齿化石处于华南、华北猿人化石地点的中间位置,它表明,在豫鄂陕三省邻接地区,长期以来存在着猿人类型的人类。显示我国广大地域内都可能有猿人活动的踪迹,也说明淅川自远古时,就有有人类活动。

淅川猿人化石,可以看做是从较早猿人类型到较晚猿人类型的过渡,属于旧石器时代早期和中期文化的范围。淅川猿人牙齿化石的发展,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这和陕西蓝田猿人、湖北郧县和郧西猿人河南南召猿人一样,证实了古人类在豫鄂陕三省邻接的广大地区内长时期生活着。在南方,1965年发现有云南元谋人猿人化石;在北方,早在1927年就发现了北京猿人化石。而像鄂陕三省邻接地区猿人化石的发现,正处于华南、华北猿人化石地点的中间位置,显示了我国是猿人的沃壤,从南到北,都可能有猿人活动的踪迹。

1978年9月,在南召县云阳镇西北约35kmn 的杏花山脚下阮庄附近,发现了南召猿人化石。南召猿人化石,是河南省经过发掘有明确出土地点和 地层关系的首次发现,也是我国继北京周口店、陕 西蓝田、云南元谋、湖北郧县和郧西等地发现猿人化石之后,又一新的重要发现。它不但扩大了秦岭地区猿人的分布范围,而且这次发现具有明确的地质层位,并有多种脊椎动物化石,为进一步研究中原地区第四纪地质和古生物及古代气候的变化提 供了新的资料。1980年和1989年,分别对南召小空山下洞和上洞进行清理发掘。在下洞发现石制品200余件, 其中包括盘状刮削器、直刃刮削器、龟背状砍砸器、砾石砍砸器、尖状器、石球,以及各类石核和石片等。在上洞发掘出各类石制器150件,其中有石核砍砸器、砾石砍砸器、盘状刮削器、直刃刮削器、双面雕刻器、斜边雕刻器、尖状器,以及石片、石核等伴出有普氏野马、方氏鼢鼠等哺乳动物化石。依据对石器的造型和制作工艺分析,再参照伴出的哺乳动物化石,可以推断南召小空山下洞和上洞属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

此外,在西峡赵营、莲花寺岗、冢岗、土门、水沟岭、西沟岗、龙头沟、大沟口,镇平叶弯、石羊岗等地,发现有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在内乡马山口、镇平八里庙等地,发现有旧石器时代中期遗址。河南地处我国中部,是旧石器文化交汇的重要地区,南来北往,东播西传,都难以越过中原沃野。由此不难看出,河南省及南阳盆地旧石器文化研究,在我国旧石器文化研究中,特别是在时空相互关系的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这也说明,包括淅川在内的南阳旧石器时代,在中国旧石器时代文化的南北传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从已有的考古发现和专家们的预测,在豫西南有许多洞穴,为古人类提供遮风避雨防止野兽侵害的住所。旧石器时代是人类产生之后,用勤劳的双手开始同大自然进行搏斗的时代,是一个包括十几万年以至几百万年缓慢发展而又惊心动魄的时代。在南阳就发现了一批重要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存。豫西南地区的南阳盆地边缘山麓,从方城向西,顺伏牛山脉到西峡沿丹江而入淅川。从方城向南,沿伏牛山脉直到淮水之源,最有希望的就是在豫西南的豫鄂陕相邻地区,很有可能找到较完整的古人类遗址,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首先,水是维持人类及动物生存的最基本条件之一,因此,人类常常将居住地营建在河湖旁或泉水包括岩洞内的泉水或暗流附近,“缘水而居”是早期人类选择居住地必须考虑的条件之。其次,生活资源的丰富程度,也是居住地选择的主要条件之一。居住地附近必须要有充足的动植物资源以维持生活的需要,旧石器时代人类的主要经济是采集与狩猎。

淅川位居丹江之畔,山丘洞穴众多,气候湿润,植被茂盛,野生动物众多。目前统计的野生动植物种类,共有1787种。其中,真菌23科58种;野生植物135科978种;野生动物184科751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有青檀、椿木、连香树、水青树、银杏、天麻等10多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金钱豹、雕、羚羊、麝、大鲵、野猪、果子狸、豹猫、飞鼠、黄麂、锦鸡、雉鸡 鼬獾、猪獾、狗獾等20多种。境内有丹江、灌河、淇河、滔河、刁河五大河流,年地表径流量5.6亿立方米。

对于采集来说,主要对象的是木本植物的浆果及块茎等,这就需要到茂盛的森林中去寻找。而狩猎的对象主要是中小型的食草性动物,这类动物大多生活在草原和灌丛地带,林地边缘,且多为群栖性动物。从狩猎的目的出发,旧石器时代的人们乐意居住在略高的地方,如小山丘、低山前缘之上,以便观察草食性动物的动向。新石器时代农业文化的居民,为了发展农业的需要,多选择河湖岸阶地和平原地带居住,特别是一些水热和气候条件较好、地势平坦,或交通条件较好的地方,往往被不同时代的居民选为居住地。

淅川猿人化石印证了淅川旧石器时代,良好的自然条件和深厚的远古文化。远古猿人生存,对于仅有很简单、粗笨工具的旧石器时代的人类来说,除了要经常抵御自然界风、雨、雷、电 水、火的危害外,最可怕的敌人大概就是大型食肉类动物。空旷的原野很难与猛兽抗争,山高林密之处,常与猛兽遭遇,特别是在夜间,随时都可能受到猛兽的袭击。为了自身的安全,选择有一定高度的山前丘陵地带,特别是一些适合居住的自然岩洞最为理想,因此,有一定高度的依山傍水、背风向阳的洞穴就成为旧石器时代人类的主要居所。新石器时代人类防御野兽侵害能力大大增强,但自然灾害如水灾等仍是人们不得不考虑的生存问题之一。因此,近水而能避免水患,是聚落选址必须考虑的条件故高出水面20~50米的河湖岸边。有时地理位置和地形,对社会组织结构和聚落房屋建筑的形状和布局等也会影响。

关于猿人牙齿化石考古,有以下国内外信息可以比对佐证。

目前,最早的现代人化石被认为发现于非洲。发表于2012年8月的《人类学学报》上的一篇文章提出,目前最早的现代人化石发现在东非,约16万至19.5万年前,他们被看作是从古人类向现代人过渡的阶段。以色列地区两处遗址中发现的现代人化石则被测定为约11万年到9万年前。目前发现最早的现代人存在于非洲,在16万至19万年前,西亚的现代人则发现于10万年前左右,他们属于更为早期的现代人,我们发现的则完全是现代人的类型了。1986年7月的《古脊椎动物学报》上,研究员陈醒斌曾发表文章,提到1984年10月在湖南省道县乐福堂乡塘贝村附近的洞穴,采获了24种(属)动物化石,包括猕猴、大熊猫、似亚洲象、鹿、野猪等,这一洞穴成了湖南省当时已记述的、在一个洞穴内出土的哺乳类化石种(属)最多的地点。一些地方的考古所会为研究提供线索,如果一个地方发现哺乳动物化石较多,此外,关注洞穴内部,因为那里受到的破坏相对更小,而如果堆积物里有较厚的干性砂黏土,则可能性会更大。在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2013年5月8日发表的一篇文章中介绍,道县处于华南板块腹地,北亚热带南部,受新生代构造抬升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区内发育多处岩溶洞穴,而福岩洞则带地处亚热带,更新世以来雨水充足,繁盛的动植物资源为古人类的生存繁衍提供了难得的家园。

从二、三百万年前开始至一万年前为止,在这一时代人类开始出现,生产工具以打制石器为标志,人类的体质具有原始的特征。旧石器时代的时间最长,占人类历史的99.8%。旧石器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分布广泛,由于地域和时代的不同,文化面貌存在相当大的差异,因而有许多不同的文化和分期。旧石器时代划分早期、中期、晚期,这与人类体质发展的直立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3个阶段相适应。在这个漫长的时间里,无论人类的体质,还是文化,都是从低级到高级逐步发展。象火的使用,石器工艺的改进,骨、角、蚌器的应用,艺术作品的出现以及意识形态的发展等,充分反映从人类出现伊始,便在同大自然的艰苦斗争中不断地改造世界而获得生存和发展。中石器时代大约开始于距今1万年前后,延续的时间不平衡。例如西亚在公元前9000年已出现磨制石器,向新石器文化过渡,欧洲和中亚等地也有的延续到前3000年左右。中国有丰富和自成系统的旧石器文化遗存,早期遗存有蓝田人文化、北京人文化、观音洞文化;中期遗存有丁村文化;晚期遗存有峙峪文化、山顶洞文化、小南海文化等。美洲和大洋洲也都有旧石器文化,均属于晚期的遗存。

我们这些现代人从哪里来?不仅是哲学家也是考古学家所探索的“终极问题”之一。而湖南道县福岩洞发现的47枚古人类牙齿,或能解答这个问题。福岩洞古人类遗址发现47枚具有完全现代人特征的人类牙齿化石,表明8万至12万年前,现代人已在中国华南地区出现。这是目前已知最早的具有完全现代形态的人类。实际上,现代人在东亚地区的起源与演化一直是古人类学研究与争议的热点。近10年来,中国古人类学界在这个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先后在周口店田园洞、湖北郧西黄龙洞和广西崇左智人洞等地发现早期现代人化石。对这些人类化石的年代测定和形态研究显示,早期现代人至少10万年前在华南地区已经出现。福岩洞发现的价值在于认识到了东亚最早的现代人出现在华南地区,比欧洲至少要早3.5万年至7.5万年,同时就目前的研究可以推测现代人是由华南扩散到华北地区。湖南道县福岩洞的47枚古人类牙齿的发现研究,进一步佐证了淅川猿人牙齿化石的历史,以及淅川人鼻祖的历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想知道人类起源时的南阳是什么样吗?
人类祖先真是从十五万年前的非洲走出来的吗?
旧石器时代人类化石在人类进化上的意义
旧石器时代考古(三)
老年人的出现,加速人类进化,让现代人脱颖而出
探秘!寻访汉中疥疙洞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