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走进陕博,品赏璀璨的古代文明

 

  位于西安市的陕西历史博物馆在全国各省市的博物馆中,绝对是重量级的博物馆,在不同版本的中国十大博物馆排行榜中都榜上有名。

长安自古帝王都,先后有周、秦、汉、隋、唐等十三个封建王朝在西安及其附近建都,其境内陆上和地下有着极为丰富的各类遗迹和遗存,形成了陕西独特的历史文化风貌。

在陕西,有“捡起一块石头就是宝”之说。陕博馆藏文物多达370000余件,不仅数量多、种类全,而且品位高、价值广,其中的商周青铜器精美绝伦,历代陶俑千姿百态,汉唐金银器独步全国,唐墓壁画举世无双,可谓琳琅满目、精品荟萃。

11月初有幸参观了陕博。进了展厅,即刻就被惊到了,面对那么丰富的展品,想着它们已经有了几百到几千岁的年龄,不由的就有了十二万分的尊敬,想探究它们的身世,想了解它们的故事。

请了一位讲解员,既想听讲解,又想拍照,如此,便是顾此失彼,为了跟上讲解员的节奏,很多照片来不及拍文字说明,回来费了好大劲儿去查寻核对,还是遗漏了许多。

展品太多,全部拍下不现实,参观者太多,想拍一张背景干净的照片也不容易,只好按照自己的意愿拣重要和喜爱的拍了一些,发在这里,希望大家喜欢。


陕博序言大厅的走狮石雕

这座走狮石雕原先是放置在唐女皇武则天母亲的陵墓顺陵前,高有三米五,重约十五吨,是我国历代石狮中体量最大的一尊,也被誉为中国第一狮或者称东方第一狮。不过,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石雕走狮是复制品哦。

∇ 以下几图为新石器时代的红陶和彩绘瓶罐,是仰韶文化中的典型器物。





建筑学家常用“秦砖汉瓦”来说明古时建筑装饰的辉煌,匆忙走过,未注意到秦砖的展区,这些砖大多是唐代的,虽然历史没有那么久远,但一样的造型精美,富有韵味。 

铭文瓦砖 (唐代)

∇ 蔓草麒麟纹方砖(唐代)

∇ 兽面纹方砖(唐代)


∇ 夔纹大瓦当 (秦朝) 这个瓦当太漂亮了,还是秦代的,真心看不够啊。

 



∇ 铭文瓦当 (汉代)

∇ 铭文砖 汉代)上有“延年益寿 与天相待 日月同光”字样

 


∇ 安伽墓石门(北周)墓主人安伽是粟特贵族,任北周同州萨保,负责管理入华胡商和袄教事物,居住并葬于长安。

∇ 围屏石榻 (北周)和上图安伽墓石门同时出土。由11块石板组成,共有56幅图案,描绘了安伽生前出行、饮宴、狩猎、娱乐等活动,图案中的人物以胡人居多。



  ∇ 匆忙中没记下这座佛像石窟来自哪里。

 

  我喜欢的青铜器系列来了。

  西周近300年相对稳定的统治,经济、文化的繁荣造就了西周诸侯国灿烂的青铜文化。青铜器是陕博的馆藏重器,有多件青铜器物被国家博物馆收藏。 

(方舆)左右偏旁,yu 

(西周早期)国宝级文物。 1972年陕西眉县杨家村出土,这是一个大家伙,通高77厘米,口径56.5厘米。

 
 大大的肚子,敛口,折沿,立耳,柱形腿,
沿下面和足上饰有竖扉和饕餮纹。腹内壁铭文207字,记载了王姜(周康王后)把师栌的三田转赐给yu。为纪念受赏之荣耀,yu特作此鼎。是研究西周土地制度的实物资料。




∇ 多友鼎(西周晚期)国宝级文物。1980年陕西长安县下泉村出土,通高51.5厘米,口径50厘米。

饪食器。立耳,圜底,腹微敛,蹄形足,口下饰弦纹两道。内壁铸有铭文278个字,记述了周厉王时期军事指挥官多友指挥部队作战的事情,是研究西周时期的战争史和周王朝与北方少数民族猃狁关系的重要资料。

多友鼎的样子虽然不是很起眼,但是鼎内的铭文使它身价倍增。


∇ 几父壶 (西周)

∇ 它盘(盘中有铭文“它”)水器(西周晚期,公元前9世纪中叶-前771年)扶风齐家村铜器窖藏出土

西周刑法规定,凡受刖刑之人为奴,终生苦役。此盘圈足为四个左足被砍、肩负重盘的裸体男子形象,正是这一残酷刑罚制度的真实写照。

∇ 师丞钟(西周晚期)扶风县齐家村出土。也是一个大家伙,通高76.5厘米,足中有90公斤重 

∇ 柞钟(西周晚期)1960年于陕西扶风县齐家村出土。

钟,分特钟和编钟两种,单独悬挂的叫“特钟”,大小相次排列的的叫“编钟”。西周早期一组三枚,以后发展为十几枚,这套柞钟为一组八枚,是迄今为止已发现西周编钟枚数较多的。

“柞”为铸钟主人名。钟的转角两处称为鼓部,其上都铸有铭文,前四件钟各铸一篇铭文,后四件铸一篇铭文,内容相同。铭文大意是说柞在三年四月甲寅这一天受到周王的册命和赏赐,感到非常荣幸,因此铸钟纪念。

乐器作为青铜礼器的一部分,在当时的社会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所谓“礼非乐不履”,就是说没有音乐的配合,礼就难以体现出来。达官贵人们就连平时吃饭也要列鼎而食,鸣钟佐餐,“钟鸣鼎食”形容的就是这种奢华场面,钟也就成为祭祀和宴飨时必不可少的重要礼器。

∇ 散车父壶 (西周)


∇ 日己觥 (西周)

觥是商周之际众多酒器中造型特殊的一种盛酒兼饮酒器。日己觥通体由盖和长方形器身组成,盖前端为双柱角夔龙头,后端作虎头形,中脊为一只小龙,两侧各饰长尾凤鸟纹。纹饰采用浮雕手法,突出于器表,神秘奇特的造型和豪放粗犷的纹饰组合巧妙,是西周青铜艺术中独具匠心的设计。

日己觥器、盖同铭各18字,大意是天氏为亡父日己铸造祭器,庇护子孙万代。觥最早出现于商代晚期,一直延续的西周中期,西周后期逐渐消失。觥出土较少,陕西仅三件,除牛觥为商代外,折觥和日己觥都是西周中期器。这件日己觥不论从造型、纹饰和铭文看,都是不可多得的西周青铜艺术珍品。 

   萌的样子超可爱。

∇ 日己方彝

(西周中期)扶风齐家村铜器窖藏出土。

与日己觥同时出土的还有日己方彝、日己方尊,三件“日己”铭青铜器铭文、纹饰相同,造型各异。

方彝为长方形,四壁较直,四角有扉棱,器上有四坡形的盖,器的四面以兽面纹和鸟纹为装饰。

∇ 日己方尊 (西周中期)扶风齐家村铜器窖藏出土。

  陕西扶风一带是周人发祥昌盛的故地,西周贵族和王臣曾在此聚居,所以历年来周原出土的窖藏青铜器很多。 

 

∇ 梁其壶(西周晚期,公元前9世纪中叶~前771年)扶风县任家村出土。

铜大雁

∇ 铜天鹅



∇ 牛尊(西周中期) 1967年陕西歧山县贺家村出土。

盛酒器。整体作牛形,身体浑圆,头部较大,吻部平,开一小流可倾酒,背有方盖,上立一虎。这座牛造型简练,手法夸张,憨态可掬。




∇ 青铜龙 (战国·秦)征集

是青铜器物类最为震撼的青铜器之一,其庞大的体型,夸张的造型,精细的工艺令人赞叹。据说是在公安行动中缴获的物品,其来源不得而知,身份不明,让人万分遗憾。


∇ 铜人和铜兽面具 (商代)

  在汉博见过,应该就是汉中一带出土的。


以下为陶俑系列。

很早很早以前,大概在公元前四世纪,陕西就出现了陪葬用的泥俑。自秦汉时期开始,厚葬之风盛行,陶俑作为随葬品大量使用。陕西历史博物馆收藏的秦、汉、南北朝、隋、唐、宋、元、明各代陶俑有2000多件,质地有陶、彩绘陶、釉陶和三彩,艺术形象有文武官员、甲士侍卫、男仆女侍、西域胡人,以及天王、镇墓兽和马、骆驼等各种动物。

这些陶俑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其中秦、汉、隋唐时期的陶俑最为精美。秦兵马俑的雄健,汉俑的朴拙秀美,唐俑的斑斓大气,宋俑的淡雅含蓄,将中国古代陶俑雕塑艺术一脉相承的传统表现得淋漓尽致。

陶俑中最具盛名的当然是秦兵马俑,要看气势磅礴的秦俑军队首选之地是临潼,陕博里的兵马俑就是从那里精选而来的。上世纪90年代曾去临潼参观过兵马俑,此次时间紧迫,就放弃了这一行程。 

跪射俑(秦代)

这尊俑是秦俑中的大明星,因为脸上的绿色来源不明,使得考古学家对他产生了极大兴趣。

∇ 跪坐俑(秦代)

∇ 轻装武士俑(秦代)嘴角带着一抹神秘的微笑,其态堪比蒙娜丽莎。

∇ 武士俑和军吏俑(戴帽者为军吏俑) (秦代)

车士俑和马俑(秦代)

车马俑(秦代)





三彩仕女俑 (唐代)

三彩梳妆女俑 (唐代)

三彩男装女俑(唐代)

彩绘双环望仙髻女舞俑(唐代)


 

 

 

 






∇ 彩绘生肖俑 (唐代)

∇ 彩绘驼俑 (唐代)

∇ 三彩载乐驼(唐代)国宝级文物 1959年西安市西郊牛堡村唐墓出土,通高58厘米。

骆驼昂首挺立,驼背垫椭圆形毯,架有平台,台上铺菱纹须边毯,共有七个乐俑和一位歌女。乐俑盘腿而坐,各持笙、笛、琵琶、箜、拍板等乐器演奏,歌女站立其中,轻舞长袖,引颈高歌。

看正面只有五个乐俑,后面还有两个呢。

∇ 陶马 (西汉,公元前206年至公元8年)


∇ 彩绘陶仪仗俑 (明代)是明秦简王的随葬品,共300余件。声势浩大,非常震撼。


∇ 这个应该是秦人仪仗俑

∇ 素面金盆(汉代)可是纯金的哟。

∇ 金饼(汉代)看到这些金灿灿的东东真爽,共出土219枚,每枚重230~250

∇ 鎏金竹节熏香炉(西汉)国宝级文物 1981年陕西兴平县豆马村出土,是为焚香用具。

炉呈半球体。通体鎏金鎏银。炉盖透雕出多层山峦,足饰透雕蟠龙。柄为竹节形,分五节,上端铸有歧出的三条蟠龙,龙身鎏金、爪鎏银,龙首上承炉盘。从炉口外侧铭可知,此物原为汉未央宫之物,后归阳信长公主。


∇ 金怪兽(战国) 1957年陕西神木县纳林高兔村出土。长11,高11.5厘米,160克。

怪兽为鹰嘴兽身。大耳环眼,头生双角,每角分四叉。怪兽弯颈低头作角抵状。尾卷成环形,亦作怪兽头像。身驱及四肢上部满饰凸云纹,颈及胸部以细线条刻划成鬃毛。

∇ 皇后之玺玉印(西汉)国宝级文物 1968年陕西咸阳市韩家湾乡狼家沟出土。高2,边长2.8厘米,重33克。

采用珍贵的和田羊脂玉制成。螭虎钮,四侧刻云纹,印面阴刻篆体“皇后之玺”四字。其发现地点距汉高祖与吕后合葬墓长陵仅1000多米,故可能是吕后用印。它是已发现的最重要的古代玺印之一。

这件陕博镇馆之宝之一的宝物就是1968年一名13岁的小学生在路边拣拾到的。

∇ 杜虎符 (秦)

虎符是古代皇帝调兵遣将用的兵符,用青铜或者黄金做成伏虎形状的令牌,劈为两半,其中一半交给将帅,另一半由皇帝保存,只有两个虎符同时使用,才可以调兵遣将。

在央视正在热播的《国家宝藏第二季》节目中,这件杜虎符是陕博馆长推介的由“国宝守护人”守护的三件宝物之一。

下面这5张图片叫不出名字来,应该是乐伎之类的砖雕,求证。





三彩马 (唐代)


彩牛车、三彩龙首杯等(唐代)

各式三彩碗 、钵、壶(唐代)

各式三彩罐、盘等器皿(唐代)



∇ 三彩四孝塔式罐 (唐代)

∇ 白瓷贴花高足钵 (唐代)

∇ 青釉提梁倒注瓷壶 (北宋) 国宝级文物1968年陕西彬县出土,高18.3,腹径14.3CM。

伏凤式提梁,以花蒂象征壶盖。盖、壶衔接处堆塑哺乳母子狮,母狮张口为流。球形壶腹刻饰缠枝牡丹。底部中心有梅花形注水孔,造型奇巧,是耀窑瓷器出类拔萃的珍品。






陕博文物展分基本陈列和专题陈列,基本陈列馆凭身份证领票进入。人很多,要早点去排队领票,领票后可以前后凑10个人请一位讲解员,讲解费100元,人均10元。 

另,因未有合适的题图,从网上下载了一幅,谢谢作者!

 

(谢谢欣赏,祝您冬日安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给我一天,还你万年 陕西历史博物馆精美文物鉴赏
陕西最新考古发现精品文物展(新增加陕博国宝级馆藏文物图献),确实是很值得一看!
陕博大鼎|西周·​善夫山鼎
西行漫记:生命是一场骑遇【Vol.11】一日阅尽长安事
西周金玉器 DM
陕西历史博物馆·何家村遗珍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