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这3种错误教养方式是孩子成长的“毒药”,看看你中了几条?

经常听有的家长问:“你家孩子这次考得怎么样?”

“孩子母亲节有没有给你送礼物?”

“这次放假你带你孩子去哪玩了?”

“你家孩子这衣服挺好看的,在哪买的?”诸如此类的话。

大家明着比孩子成绩,同时暗暗通过比较思考自己家孩子有哪些不足,机灵不机灵,对人有没有礼貌。特别是当一群小孩在一起的时候,谁做得好做得不好一下子就看出来了。

对于家长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孩子比较的行为。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沈奕裴指出,孩子之间的差异性是很大的,“你可能看到某个孩子很活泼外向,演讲很厉害,而你的孩子可能很内向,动手能力很强。孩子之间有很多不同的地方,但家长总喜欢以自己孩子的弱点去比其他孩子的长处,就很容易焦虑”。

孩子上一年级了,一切只盯着分数,看到别人家的孩子分数高,就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数落,陪孩子写作业催促唠叨.....这些错误的教养方式对于孩子来说是成长的“毒药”,孩子对学习的积极性会被消灭,学习变成了为父母而学,不是为了提升自己。

总是跟别的孩子比较?不要给孩子太大压力了

小时候,总有一帮在一起玩的小朋友。有孩子聚集的地方,就少不了拉帮结派与被孤立。你可能就是曾被孤立过的那个。谁的跳绳跳的最好,小朋友都愿意跟谁玩!以此来划分班级帮派,并决定由谁来当“大姐大”!

“孩子王”自然从小就很强悍,带领一群跟屁虫,今天跟这个好,明天又翻脸,莫名其妙地吵闹争执。

现在的小学生也有了“纷争“,大到足以”拉帮结派“,对同学进行孤立。

对于这样的现象,似乎也能够找到症结,孩子最在乎的是父母的评价,一些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词恐怕是“别人家的孩子”

“xxx从来不惹事。”

“xxx又考了第一。”

“xxx非常听话,从来不让妈妈操心。”

在他们的眼中,自己的孩子仿佛永远比“别人家的孩子”差一截,父母一次两次这样说是激励,如果经常拿孩子进行比较,不仅会让孩子反感,也会打击自信心。

这个问题大概是每一个孩子都会经历到的事情吧,无论从小到大,甚至一个二十多岁的“高龄”青年,依旧有被父母唠叨“你看那谁,都结婚了,你连个男朋友都没有”的苦恼。

所以,现在孩子“拉帮结派”的形成,也造成了“优秀孩子”的孤立境地。

每个孩子都是特别的,也许他的学习成绩并不那么优秀,但是他可能很懂事,也许他有些粗心,但是他很有亲和力,人缘非常不错,也许他不爱说话,但是他非常善良。

父母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多给孩子一些鼓励和赞扬,让孩子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

只盯着分数?孩子的成长比成绩更重要

有个笑话:

一个孩子对爸爸说:“爸,我语文考了15分,数学考了2分。”爸爸沉默5分钟,语重心长的说:“孩子,你有点偏科啊。”笑话归笑话,但现实中确实存在这种现象。

当发下试卷的那一刻,家长们紧盯分数不放,看完分数后,有人欢喜有人忧。

有的父母会说:“为什么这次数学分这么低,前两次不是考的很好吗?是不是这次不够努力?”

其实考试只是检验孩子学习情况的一种手段,基本上是对孩子某一时段所学的书本知识的抽查。

一般来说,分数能反映孩子的一少部分情况,父母关心孩子的分数也是应该的但不要太纠结!

作为父母应该认识到成长比成绩要重要,正确看待成绩,才能充分发挥分数的作用,让分数成为促进孩子学习的催化剂:

1,家长要摆正心态,以平常心对待孩子的成绩

学习成绩是验证掌握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但不能代表一切。

小学学习的知识是基础知识,掌握好基础知识,打好基础对以后求学有很大帮助,打不好基础,以后学习更费劲。但学习不好,不代表孩子以后没有前途,作为父母不要对孩子成绩看的太重,更不要以偏概全,成绩好坏跟孩子的未来无关,成绩差照样能成才。

2,考试后,帮住孩子分析试卷,给予孩子理解和鼓励

当孩子成绩不理想时,最需要的是父母的鼓励和帮助,孩子是有自尊心和羞耻心的,成绩考的不好,他们比谁都在意和着急上火。

所以父母要心平气静地帮助孩子一起分析考试结果,要善于从考试中发现孩子的进步,及时的给予恰当的表扬,充分发挥分数的激励功能,在孩子成绩单内“发掘”一些可以称赞的“成就”,给予赞赏和鼓励,同时也要指出不足,不要使孩子丧失信心,要激发孩子学习的热情。

父母要尽自己所能的去帮助孩子,尤其是孩子提出需要协助的时候。

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没有分数不行,但分数也不是万能的,成绩与成长相比,成长是第一位的,分数是第二位的。

你还在替孩子收拾“烂摊子”?请收回你的“帮助”

记得我们办理绘本馆的馆长讲过他们家孩子的一件事情:

有一天馆长刚去上班,就接到了老师的电话,说孩子的作业本没带来,这已经是第三次了,馆长听了后并没有给她女儿送去,对于孩子忘记东西而要父母送,馆长给出了这样的看法。

上了小学的孩子忘东西似乎是经常发生的事情,但是父母给孩子送只有两次,教育的原则就是犯错误只有两次机会,第一次可能是不知道,第二次是不小心,第三次就是故意的,所以送东西只能送两次。

这就是馆长在接到老师的电话后没有送的原因,那天回去后,他女儿说:“妈妈,我今天没有带作业,被老师罚站了,太丢人了。”馆长笑着说:“是我让你丢人吗?”他女儿听了后说:“真是什么都得靠自己啊!妈妈也靠不住啊!”从此以后,他女儿睡前会把书包提前收拾好,并且自己会留一个字条注明,明天要带的东西,早上起来后,自己会再检查一遍有没有落下的,还顺便念叨一句:“妈妈靠不住啊!”

除了给孩子送东西之外,类似的事情还有每天喊孩子起床、叫孩子吃饭、给孩子整理书包、嘱咐孩子写作业等,有人说“妈妈”这个词是世界上最神奇的呼喊,妈妈是随时待命的,妈妈是全能的,只要孩子一喊,妈妈就赶紧来替他做事,只要孩子一喊妈妈就来替他收拾烂摊子,有些父母甚至一边抱怨“孩子不争气,什么都要自己操心”,一边事无巨细地替孩子做好。

父母一味地给孩子帮助,只会让孩子“不劳而获”,这种做法当然是错误的,不要轻易的去帮助孩子,让孩子学会自立,让孩子多做家务活也是学习,甚至比学习更为重要,不要轻易给孩子解决困难,当孩子遇到困难时,是培养孩子为事情负责的最好机会,所以父母要引导孩子自己解决困难,收拾残局。

还在“包办式”陪读?警惕这几种教育方式

为了让孩子学会自觉和主动学习,父母在对孩子的辅导上更要注意方式和方法,孩子的自尊心一旦受到伤害,他的积极性肯定会受到影响。

一些错误的辅导方式方法有以下几种:

1,唠叨操心式

有的父母不仅在生活中爱唠叨,对于孩子的学习也总是唠叨不停,只要孩子开始写作业就开始操心:

“你说你这孩子怎么一点都不自觉呢。”

“又错了,又错了,怎么老是这么马马虎虎的呀!”

“写作业这么慢,还老是这么拖拖拉拉的。”

“手机放下,写作业去……怎么还不去写……叫你呢,快去……作业做完了再做些课外辅导题,这样成绩会很快提高的。”

有些话可能会连续说好几遍,又或是刚说过又重复的说。

孩子写个作业,估计耳朵都要磨出茧来了,这一行为叫“爱唠叨”,仿佛这就是父母的“家庭作业”一样。

2,数落催促式

孩子一回家,父母对他说的第一句话是什么?

相信99%爸妈的回答都相同:会问孩子作业写完了吗?然后让他赶紧写作业。

日本教养杂志《AERA with Kids》曾经做过一个调查,调查显示,有高达80%的父母每天多次对孩子催促“快一点”,频繁催促的频率集中在早上出门时、晚上孩子写作业时、收拾玩具时、洗澡时、睡觉时……看看,说中你了吗?看来,天下孩子一样“磨”,天下爸妈一样“催”。

孩子成绩下降了就会数落孩子:“你怎么不用功啊”

数落比唠叨更恶性了一点,因为数落常常带有谴责性质。

将数落式彻底取消,就是这些错误方式在“毒害”孩子,破坏孩子的学习状态,把孩子积极性的火苗扑灭了。

3,包办式陪读

当孩子做作业的时候父母一刻不停的守在身边,当发现做错题或者写错字就马上指出,让孩子改正。

虽然这样,可以让孩子更快地改正错误,但是时间久了,会让孩子产生依赖心理。当父母不在时,他就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如果孩子习惯这样随手既得的知识,当他再遇到不会的问题时,就不会去寻求探索。

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孩子在未来成长路上必要的能力,不要为了一时让孩子快一点完成作业,就让孩子在对你的依赖中失去这种能力。

教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给他启蒙,然后让他自己去发现去探索。

套用一句老话:“过程才是最美的。”在他自己找寻答案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激发他对学习的兴趣,当他自己找出答案的时候,也能增加他对学习的成就感。

4,奖励式

相信很多家长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为了让孩子做作业,就采取奖励的方式,做完作业就给看一集动画片,或者就给吃巧克力,一般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可是当把奖励和作业两件事情捆绑起来以后,就会给孩子形成一种奖励依赖,做作业是为了拿到奖励,如果奖励没有了,就失去了做作业的意义。

这不仅让孩子学会了这种被迫的交换方式,也让孩子失去了对学习的主动性。久而久之,如果父母没有办法提供奖励,孩子往往比之前更加的厌学。

要让孩子明白,做作业是他自己的事情,奖励也好不奖励也罢,他都应该去完成他该做的事,而不是建立在外在的物质条件上。

所以父母要停止那些无休止的催促唠叨吧,放弃那些不靠谱的利诱和“贿赂”。

很多家长其实都误解了陪孩子写作业的意义,陪孩子写作业,不是为了教会他这道题怎么做,那个字怎么写,而是让他在写作业的过程中,掌握主动权,发现学习的乐趣,并学会如何学习。

让孩子在学习中学会吃苦,懂得坚持,帮助孩子建立学习目标,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掌握必要的学习技能,使孩子在家长的帮助下能够更自主学习,这才是众多父母心中神秘的成功教育秘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当助教时的感受
学生手册家长评语50句
是谁让我们变成了贪心的父母
【教育读书】分数第三,习惯第二,梦想第一:新一代优秀人才在成长!
我的烦恼作文600字
清华妈妈教育孩子的方法: 如果你的孩子处在3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