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太极拳用意不用力

    拳谱云:“以心行气,务令沉着,乃能收敛入骨。”

    太极拳诀亦云:“太极拳本内家拳,不用拙力意当先。”

    太极拳讲究“用意不用力”,即突出强调意识的作用。练拳时,外部神态的活动是内意的外在表现,即“意气君来骨肉臣”、“神为主帅、身为躯使”。只有意、气、神、形完美的结合起来,才能做到内外兼修,身心并练。

    一、首先弄清何谓“意”

    “意”是人类大脑的思维活动,也就是人心里的想法。太极拳的“意”是人在练拳时的意识和想法。“意”是看不见、摸不到的,只有靠意识来感知和体会。

    这里,我们选取得气较快,意感比较明显的“开合”动作作为意功练习的手段。具体做法是:两脚开立与肩同宽,屈膝下蹲,两掌心相对置于胸前,随呼气合于脸宽,随吸气开于同肩宽,这样反复做10至20次。

    意念:两手十指之间有一无形的气球,吸气时两掌间气球膨胀,同时意想内气由丹田过会阴向夹脊冲过,通督脉;呼气时两掌间气球在不丢的情况下慢慢回收,同时内气由百会下行过膻中、冲胃脘、通任脉,形成循环。这样不断反复的练习,两掌就会有相吸相系的气感。胸部呼吸通畅深长,背部有膨胀绷紧之感。日久,只要一动意便会自动产生内气循环的开合运动。这正是拳谱上所说的:“上下、前后、左右皆然,凡此全是意,不在外面。”

    二、意和气紧密相连、不可分割

    拳谱云:“意为令,气为旗”、“意气换得灵,乃有圆活之趣”。

    这就告诉我们:练拳时要“以心行气,心为发令者,气为奉令而行者”,一举一动都要先意动而后形动。太极拳是用意练意的拳,也是行气练气的拳,因此我们要注重内意、内气的基本功练习。

    气入丹田、气出丹田的这种气感在意念的支配下,随着以腰带臂,节节贯穿的内劲的运行,可以由丹田贯注到周身各个部位。这种感觉,在太极拳上就叫做“意到、气到、力到”。行拳中,每招每式不断地用意调整身法,达到周身放松,这时体内就会有内气流动的感觉,练拳时也会兴趣倍增。

    三、如何用“意”练拳,具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练“意”首先要心静。把心静下来,心平气和;不走神、不散心;不急于求成,不贪多求全,达到心静体松才能练拳。

   第二,练外意阶段。练“意”首先注重拳架和要领。每一式都要做到动作正确、规范,套路要熟练。在习拳、练拳时,要牢记三个意念:

     1.虚领顶劲。自始至终顶劲绝不可失,头为一身之上节,上节不明,无依无踪。

    2.立身中正。立身中正不偏,方能八面支撑。中节不明满腔是空,意思就是找不到内气。因此,中节尤为重要,要正确地调整身法,使内劲处处达中正不偏。

    3.下肢分虚实。下肢不明,颠覆必生。拳谱云:“虚实宜分清楚,一处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有此虚实”、“步为周身之枢纽,灵不灵在于步,活不活在于步”。

    第三,练意要注重内劲。按照“以心行气、以气运身”,“牵动往来气贴背”的规律和路线练意。

    总之,太极拳是心、意、气、神、形完整合一的运动,气由体内静,神领形体松,内外相合后,阴阳自然协调。如是.才能全身劲气神充足,虚实刚柔兼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郝月如太极拳拳谱
太极拳的八个特点
以心行气,气敛入骨
张三丰著太极拳经
太极拳十要
转载 太极十三势解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