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公望
(1269一1354)
字子久,号一峰,又号大痴道人,晚号井西道人,江苏常熟人,为“元四家”之冠。他50岁左右开始从事绘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能变其法,自成一家。他善写生,每逢出游,便携纸笔,悉心观察,得于心而形于笔。所以他的画,浑朴自然,富于变化。其山水画分水墨和浅绛两种,又有使用新笔和秃笔的区别。多作披麻皴,山头常写矾石。浅绛法,是黄氏创造的,在墨笔山水上略施赭色即成,表现秋山或晓山特别适宜。黄氏作品传世约十余件,故宫、南博均有收藏,其中最为著名的《富春山居图卷》,是他家居富春山多年观察写生的精妙之作。此画在明未经火焚,救出后又被割裂,其中一段现藏浙江省博物馆。
黄公望《丹崖玉树图》 轴/纸/墨笔 纵101.3厘米/横43.8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仿黄公望石法
黄公望画山石,采用披麻皴,比之董、巨更为松灵简淡,山头小石为矾头,这是江南土山的特点。中侧锋并用,先勾轮廓,再略加皴、擦、染。浓淡较随意,一般先着淡墨,逐步加深;有时也可先勾浓墨再施淡笔。分二至三遍画成,要求达到松毛淳厚的艺术效果。关键在行笔自然,不能做作。
黄公望 石画法《富春山居图》(局部)
仿黄公望石法仿黄公望树法
黄公望树法也是从董、巨变化而出的,极讲究自然,穿插、点划者都很有变化。写干有高、低、曲、直、粗、细之别;画叶则有介字点、个字点、夹叶、松针、横、竖、圆混各点法,行笔与画石一样,中、侧锋并用,先出枝干,后加点叶。
黄公望 树画法《富春山居图》(局部)
仿黄公望树法仿黄公望笔意·平远法
下图为黄公望平远法,前景作坡树钓艇,中景虚处为水面,实处为坡石,远山层层,衬托其后。由近及远,层次清晰,境界开阔。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局部)
黄公望笔意·平远法仿黄公望笔意·高远法
下图为黄氏高远法,是他常见的画法,纯用披麻皴作山峦,山头缀以矾石,重重上叠,一层淡似一层,最后反用较重之墨作远山,仅露峰巅,既可托出前山,在墨色上又与前景呼应。这种画法,对清初“四王”,尤其是王时敏影响极大。
黄公望 《水阁清幽图》
黄公望笔意·高远法《春晓》是黄氏画法的出新,章法上采取平远和高远的结合,以表现阔大雄壮的意境。近景丛林,多用横点,苍茫一片,为黄氏之法。远处山峦也以披麻皴为主,又混用了它法。以淡赭写抹远山,微染树干,使画面产生了阳光初照之感,这是浅绛山水的变法。
《春晓》参照黄公望法创作
资料来源:《山水画传统技法解析20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