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謝稚柳|“平淡”、“趣高”而“奇絕”——董源、巨然合集(一)



  董源(旧传) 平林霁色图卷

在北宋,称南唐为江南;南唐的绘画为江南画。

 当山水画以破墨为表现形式兴起时,历史表明,南朝梁的时期,还没有纯以水墨来作为描绘的专一形式,如世所传梁元帝萧绎的《山水松石格》对破墨所提出的那种精妙理论。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说:吴道子“始创山水之体,自为一家”。山水画在东晋就已经开始了,如顾恺之的《画云台山记》。到宋宗炳的《画山水叙》,则论述更为明确。张彦远为什么说吴道子始创山水之体呢?山水画由著色进而用水墨,吴道子的始创,应该近于这方面。

正因为是“始创”,唐末的水墨山水画大家荆浩,对吴道子才有“有笔无墨”的评论。而朱景玄《唐朝名画录》,说王 维的“山水松石,踪似吴生,而风致标格特出”。米芾《圃史》引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所论述王维的画派:“类道子。”又云:“云峰石色,绝迹天机,笔势纵横,参于造化。” 张彦远尝亲见王维画,他说:“予曾见破墨山水,笔迹劲 爽。”于是荆浩赞叹王维的“笔墨宛丽”了。

破墨山水当唐亡之后,在五代十国,蓬勃发展起来, 南唐董源,是这一体的继起者,为江南画的始祖。

董源,字叔达,钟陵人。南唐中主李璟时为后苑副使,善写山水。郭若虚《图画见闻志》解释他的画派:“水墨类王维,著色如李思训。”

今天,已见不到吴道子、李思训,见不到王维的画迹, 而董源,从传世真迹中还能亲见他先后演变的体貌。此将无令人遐想前古的流风余韵,缈然神会。

《图画见闻志》有一篇《论三家山水》,写道:“画山水 惟营丘李成,长安关仝,华原范宽。智妙入神,才高出类, 三家鼎峙,百代标程,前古虽有传世可见者,如王维、李思 训、荆浩之伦,岂能方驾。”当时,在关陕之间,服膺的是范宽;齐鲁之间,追随的是李成。郭若虚的议论,自非出于他的一家之言,而为北宋当时画坛的共同评鉴。董源在 南唐,虽声名藉甚,但只是局于江南。


董源 溪岸图

五代之际,北方的代表,既是关、李、范,这三家的先导是荆浩。荆浩自己说,他是采吴道子、项容二家之所长,成一家之体。再传的关仝、李成、范宽,已是后来居上,它与江南画是各立了门户的。

 同时的米芾,他的鉴赏开展了。他推崇关、李、范三家,而对董源以至江南画,亦作了高度的评价。当时他所见到的王维画如《雪图》、《魏武读碑图》等等颇多,他说,其实都不是王维而是江南画。他见到唐杜牧之所临顾恺之维摩,发现:“其屏风上山水林木奇古,坡岸皴如董源, 乃知人称江南画,盖自顾以来皆一样,隋、唐及南唐至巨《夏山图》、《夏景山口待渡图》判然异貌。这三图形体如一,通体用短条子和小墨点来描写漫山的树木,是为刻意写实所创的骨体。试以现在东南一带的山容水色、洲渚村舍来引证这三图,证明这一艺术风貌,是渗透着这样的真景所产生的。

  元夏文彦《图绘宝鉴》说董 源画“其山石有麻皮皴者”。这三图正是用的麻皮皴。不再有崇山峻岭的铺陈,已是继“水墨类王维”之后的自创。沈括《梦溪笔谈》则说:“其用笔甚草草,近视几不类物象, 远视则景物粲然,幽情远思,如睹异境。”沈括所指的与《溪岸图》殊不符合,这正是指的《潇湘》等三图的形体。 而《夏山图》杂以破笔渴笔。《夏景山口待渡图》兼有蜷曲的皴笔。三卷的形体虽同,而笔墨的变幻是多样的,这正 是米芾所说的“平淡天真”、“一片江南”,同为“唐无此品”的体裁。董源画腊的行程,《溪岸图》是前期的风貌,而 《潇湘》等三图则为后期的变体,骨体的三变,笼罩董源艺术的一生。



(来源:闲人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五代、宋四大山水画家之二——董源
中艺汇赏名画:以江南美景入画
传世山水名画~五代篇
山水画历史名作赏析
文人画之祖王维
唐宋山水画鉴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