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谈谈诗歌意象解读的几个角度

作者:宁波鄞州高级中学 刘少龙
[本文已经发表]
透过意象感受意境,揣摩作者的思想情感,这是深入地解读诗词作品的钥匙。特别是对意象的解读是感受意境和理解整首诗情感的基础。下面以杜甫的《登高》为主要事例,谈谈解读意象需要注意几个问题。
    一、品味意象的文化底蕴
    诗词中的很多意象往往具有典型性,其形象特征已经在读者心中牢牢扎根。
    杜诗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中以落叶纷纷和滚滚长江的意象写韶光易逝,人生飘零又壮志未酬的人生感慨。其实这种情感的体悟,就是植根于“落叶”“流水”这些意象的文化底蕴。
    屈原的《九歌》中有“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的名句。这些窸窣飘零泛着微黄的落叶的形象,不由得让人联想起作客他乡的天涯游子,四处漂泊,饱受羁旅行役一直苦。因此“木叶”正是寄托了屈原的这些哀思。后人运用“落叶”这一意象多是表达类似的情感。在《论语》中有“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句子。流水东去,一如时间的流逝,一去而不复返,昔日无限繁华,如今已随流水而去;滚滚而来的长江之水,又如离人的愁绪,绵延不绝。写水这一意象多为感慨韶光易逝,抒发内心愁苦。
因此,鉴赏诗词的意象,首先应该揣摩作者选取的意象本身带有的文化积淀。例如李白的“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和柳永的“杨柳岸晓风残月”以“杨柳”写依依惜别的离愁;李白的“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和柳永的“寒蝉凄切,对长亭晚”中都以“长亭”写离别愁。这些就是意象本身具有的文化底蕴。
  
    二、揣摩意象的形象特征
    诗人运用意象并不是一成不变,人云亦云,而是往往有所创新,在品味文化底蕴之外还需要揣摩意象具体的形象特征。
    杜诗中“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一句写夔州峡口浪大风急,长天无极,高猿长啸,哀转不绝。第二句则是写深秋九月,潭寒涧肃,沙洲小渚,孤零冷落,飞鸟低飞盘旋无枝可依。表达了作者四处漂泊、老病孤愁的愁绪。
揣摩此句意象的形象特征会发现,风是“急”风,作者登临高处,更能感受这“急风”的迅猛和凉意,这绝非是春风习习,温暖和煦。天际高远,茫茫无边,似乎是写人生前路迷茫,行踪难定。高猿长啸,则是哀转不绝。沙洲小渚,表现出的是“清”“白”的冷色调。鸟儿天空回转,无枝可依,这并非是“两个黄鹂鸣翠柳”中的明快活泼,而是一种迷茫和沉重。正是基于以上的分析,才得以深刻体味作者那融于景物之中的情感。
为防止误读,揣摩意象的形象特征在鉴赏过程中极为重要,它反映了作者的文学个性。李白说“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李煜说“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他们都将“水”作为寄托愁思的载体,而在李白的《访戴天山道士不遇》中却写道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水声悦耳,花色浓艳,这俨然是一幅桃花带露,泉水淙淙的山林春景图。因此,解读意象切不可仅凭经验来判断。
 
三、感受意象营造的意境
意象的选取在作者看来必定是有所选择,其标准从结果看,就是能共同营造出符合作者心境的意境。揣摩意象就需要结合意境来分析。
根据前文分析我们知道,《登高》开头四句通过几个典型意象的勾勒,营造出一种萧飒荒凉,空旷凄清的意境,进而烘托作者那中飘零之感、身世之恨,情与景完美交融。
    再如姜夔的“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满眼“荠麦”写出昔日繁华热闹的扬州城如今是一片荒凉,渲染出凄凉萧瑟的意境,作者的萧条荒凉,物是人非,繁华已随时光逝去的历史感慨就融于其中了。
 
总之,我们鉴赏诗词,对于意象只有从各个角度去分析,方可窥得作品真“意”。
---本文来源: 我爱语文[ / ]欢迎光临最大的语文公益网站!---http://www.52yuwen.com/Article/Class67/Class73/200612/11509.html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考定心课|想要古诗词鉴赏得满分,首先你要知道古人怎样写诗
诗词点评台020期
中国国学网-- 略谈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
古代诗歌意象鉴赏备考大全
高中古典诗词教学中的意象教学探讨
解开古诗词之谜(之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