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微博文章

如果你在一两年前,想到一个“把充电宝铺到各种商户,以供人们随时充电”的点子,然后跑到创业大街把它告诉投资人,一定会得到以下答复:重资产、没门槛、不性感、伪需求,总之不符合VC的偏好。

即使是现在,就充电宝租赁相关的舆论反响来看,大部分人仍不认为这是一个值得投资的市场。

不过就在昨天,两家公司小电、街电接连宣布了融资,分别是金沙江创投、王刚领投,德同资本、招银国际、盈动资本跟投的数千万元天使投资,以及IDG 资本、欣旺达领投(这两家是Anker的老投资人、老朋友了,而街电是Anker孵化的新公司),联新资本等跟投的A轮融资。据36氪了解,第三家拿到钱的公司也呼之欲出了。

一时间,充电宝租赁就像一道开放的阅读理解题——人人都在揣测作者到底是为何意、给出评判,甚至主动发挥想象力。作为“原文作者”的入场投资人反而沉默了,“最近刷屏太多了,不想被热议”,王刚对36氪说。

莫名走上人生巅峰的充电宝,需要回答两个问题,一是能否做大,二是能否做久。

在第一个问题上,公众舆论几乎是一边倒的,“充电宝易于随身携带、场景有限,不像共享单车需求那么大”、“商铺自己开放充电口不就好了?”、“这种低门槛的事都有人投?”,这是出现频率最高的几类判断。

而正方的核心逻辑只有一个——充电是高频刚需服务。

充电无疑是日频需求,虽然很难用数据统计忘记带充电宝、充电宝没有电等情况有多少,且特定的场景看起来也没有那么多——商场、餐馆、咖啡、KTV等,至多是百亿市场。不过这种消费习惯的改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便利程度与价格,因此,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速度都会是唯一的主题,而价格战势必会发生,只有这样才能让用户放弃随身携带充电宝的习惯,直接转投租赁商的怀抱。到处都可以免费充电,你还会带充电宝吗?

不要怀疑中国创业者打价格战的决心,从团购、打车、外卖到单车,无需再验证了。在模式上,尽管各家不尽相同,但就像单车的GPS一样,大家最后是会殊途同归的,差别只是前期推广时的策略问题。

想到这里,资本又成了其中的关键因素。在门槛低、可快速复制的领域重金投一家,然后快速把下一轮投资者拉进来(巨头入场也越来越早),营造出“不敢错过”、“再不济也能被并购”的局面,眼熟吗?

关于能否做久的问题,除了需求之外,充电宝租赁面临最大的风险是技术带来的冲击。技术乐观者认为,电池容量的提升对此影响很大,因为那时人们也许就不再需要经常充电了。相比之下,无线充电更像是另一种模式,问题只是充电宝还是无线模块摆在桌上而已,但技术壁垒的存在还会抢走充电宝租赁的市场。

最后,关于想象力。在那个还没有移动互联网“下半场”说法的时代,投资机构偏好的仍然是能通过线上快速复制的产品。而如今线上流量枯竭,一些低成本、可快速铺量的线下“重资产”项目反倒成了流量入口,在一部分人眼里,充电宝相当于线下时代的工具类APP,快速聚拢流量。所以才有了征信、支付应用场景的故事,即使交易额没那么高,如果有每日百万单量也是巨大的场景了。

当然,线下引来的流量有什么用、有没有可能根本就没有用,还很难说。

目前,几家获得融资的公司刚刚开始快速铺设充电宝,也许关于是否是伪需求的争论很快会有答案。可悲的是,如果不是资本进入,我们很可能不会如此早地讨论它,资本的力量在创业中逐渐大过模式、技术创新本身,这是一件比充电宝租赁更大的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话题
30多天超10亿资本涌入 近50家机构参与 横空出世的共享充电宝按下资本快进键
起飞艰难!共享充电宝要翻越三座大山
35家机构入局12亿融资 资本宁愿错了也不要错过的共享充电宝困局
借充电宝是一种全新的炫富方式
王思聪不看好的共享充电宝,为什么这么火?|富日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