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衿」,我们手艺之路的缘起

缘起
2012年8月,我们结束了半年多的传统手工艺之旅,开始梳理寻访过的50多个手艺,思考是否能和手艺人合作做些有意思的东西。那时我们身处福建,加上之前对陶瓷有一定的了解,于是前往福建著名的陶瓷产地——德化,想在那里做一些陶瓷作品。我们在德化深入考察了一段时间,发现采用纯手工制作陶瓷的手艺人十分稀少,几乎都是批量化规模化的工厂模式,在四处打听后,才终于找到几个手工制作陶瓷的年轻人。在那段时间,我们做了一些样品出来,其中就包括「衿」的瓷胎,把它们寄给之前在四川邛崃拜访过的竹编手艺人,请他们编织,试看效果如何。也许是样品的缘故,他们编得比较仔细,效果在当时看来还算可以。于是,我们又烧了一些瓷胎作为测样,结果却让我们失望透顶,加之对邛崃那边竹编情况的了解,我们最终决定放弃请人编织。

拜师学艺
2013年初,我们前往成都。王雨拜以竹编精细见长的谭代明为师。在谭老师十平见方的工作室里,我们开始学习和研究瓷胎竹编这门手艺。在编织之前,每根竹丝都要用刀刮薄刮匀,使其柔韧度符合竹编精细度的要求。排茎要密实,和竹丝搭配的比例要匀称。只要有稍微不满意的地方,都要拆掉重新编织。这种求精的手艺态度是谭老师教给我们最重要的东西,影响了我们对很多东西的看法和做法。

自制竹丝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们得到了一个清代康熙年间的竹编漆器盘,上面的竹编让我们震惊,其品质和气度远远超过当代所有的竹编作品。那时我们才意识到竹编这门手艺一直是在退步的,而首当其冲的是竹编原材料——竹丝的制作越来越粗糙。在王雨出师后,我们跟着制作竹丝的手艺人进山选竹、刮青、劈篾、做丝……从选竹开始,只取冬季阴山面两年生的无斑慈竹,因为慈竹在一年后开始长斑,有时翻大半个山头才能找到一两棵符合要求的竹子,这样严格的选材换来竹丝如缎面的光泽,温润无比。而选择无斑竹子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瓷胎竹编所用的竹丝只取最外层竹皮,竹子长斑的部位较脆。我们做的竹丝细度0.28毫米,薄度0.1毫米,在这样极致的细薄度下,带斑竹丝极易断裂。刮青要一刀从头刮到尾,不可出现跳刀或中途断刀,否则会在竹皮上留下微小刀痕,做好的竹丝会在刀痕处断掉。劈篾看似粗活,实则要施巧劲,使匀力,不可蛮力……这样的要求在其他竹编活中很少见,买的竹丝达不到我们的要求,必须自己制作。

进山选竹,节长超过1米的两年生无斑慈竹

做好的竹丝温润细腻,细度0.28毫米

胎的设计与制作
一切就绪,只待胎成。「衿」的设计看似简单,制作却不易。“衿”在古代有衣服﹑腰带的释义,正好贴合瓷胎竹编这个手艺所传达给人们的意象。我们设计的杯子微微收口,中间一截拿捏的部位编上竹编,防烫的同时触感温和。为避免使用胶粘,以及编好竹编后看起来浑然一体,中间一截要做成一段微凹槽,深度不到0.4毫米。这一点要做到位很难,之前的做胎工艺已经达不到要求,我们经过深思熟虑认为只有宜兴紫砂极其精准的工艺才能做到。幸得宜兴好友相助,试了好多次,做出我们想要的效果。紫砂胎采用上等的底槽清紫泥,以做壶的工艺做杯,烧成后胎体清润细腻。

紫砂胎制作

编织
最难的便是编织。在直径6cm的杯身上排满上百根竹茎,再用细如游丝的竹丝穿梭编织,不可有折痕或缝隙。因排茎密实,走丝非常细致缓慢,否则竹丝会出现裂痕,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即使编好了也要拆掉重编,且可能反复多次,极耗费眼力心力,编织一只杯子花费的时间,少则五日多则一周,非心静寂而不可为。特别是锁口阶段,一旦分神,竹丝有可能会断掉,大半天的功夫就白费了。在很多人看来,竹编很有趣,在经纬交织中,一点点编出具有韵律的肌理。其实,大...

缘起
2012年8月,我们结束了半年多的传统手工艺之旅,开始梳理寻访过的50多个手艺,思考是否能和手艺人合作做些有意思的东西。那时我们身处福建,加上之前对陶瓷有一定的了解,于是前往福建著名的陶瓷产地——德化,想在那里做一些陶瓷作品。我们在德化深入考察了一段时间,发现采用纯手工制作陶瓷的手艺人十分稀少,几乎都是批量化规模化的工厂模式,在四处打听后,才终于找到几个手工制作陶瓷的年轻人。在那段时间,我们做了一些样品出来,其中就包括「衿」的瓷胎,把它们寄给之前在四川邛崃拜访过的竹编手艺人,请他们编织,试看效果如何。也许是样品的缘故,他们编得比较仔细,效果在当时看来还算可以。于是,我们又烧了一些瓷胎作为测样,结果却让我们失望透顶,加之对邛崃那边竹编情况的了解,我们最终决定放弃请人编织。

拜师学艺
2013年初,我们前往成都。王雨拜以竹编精细见长的谭代明为师。在谭老师十平见方的工作室里,我们开始学习和研究瓷胎竹编这门手艺。在编织之前,每根竹丝都要用刀刮薄刮匀,使其柔韧度符合竹编精细度的要求。排茎要密实,和竹丝搭配的比例要匀称。只要有稍微不满意的地方,都要拆掉重新编织。这种求精的手艺态度是谭老师教给我们最重要的东西,影响了我们对很多东西的看法和做法。

自制竹丝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们得到了一个清代康熙年间的竹编漆器盘,上面的竹编让我们震惊,其品质和气度远远超过当代所有的竹编作品。那时我们才意识到竹编这门手艺一直是在退步的,而首当其冲的是竹编原材料——竹丝的制作越来越粗糙。在王雨出师后,我们跟着制作竹丝的手艺人进山选竹、刮青、劈篾、做丝……从选竹开始,只取冬季阴山面两年生的无斑慈竹,因为慈竹在一年后开始长斑,有时翻大半个山头才能找到一两棵符合要求的竹子,这样严格的选材换来竹丝如缎面的光泽,温润无比。而选择无斑竹子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瓷胎竹编所用的竹丝只取最外层竹皮,竹子长斑的部位较脆。我们做的竹丝细度0.28毫米,薄度0.1毫米,在这样极致的细薄度下,带斑竹丝极易断裂。刮青要一刀从头刮到尾,不可出现跳刀或中途断刀,否则会在竹皮上留下微小刀痕,做好的竹丝会在刀痕处断掉。劈篾看似粗活,实则要施巧劲,使匀力,不可蛮力……这样的要求在其他竹编活中很少见,买的竹丝达不到我们的要求,必须自己制作。

进山选竹,节长超过1米的两年生无斑慈竹

做好的竹丝温润细腻,细度0.28毫米

胎的设计与制作
一切就绪,只待胎成。「衿」的设计看似简单,制作却不易。“衿”在古代有衣服﹑腰带的释义,正好贴合瓷胎竹编这个手艺所传达给人们的意象。我们设计的杯子微微收口,中间一截拿捏的部位编上竹编,防烫的同时触感温和。为避免使用胶粘,以及编好竹编后看起来浑然一体,中间一截要做成一段微凹槽,深度不到0.4毫米。这一点要做到位很难,之前的做胎工艺已经达不到要求,我们经过深思熟虑认为只有宜兴紫砂极其精准的工艺才能做到。幸得宜兴好友相助,试了好多次,做出我们想要的效果。紫砂胎采用上等的底槽清紫泥,以做壶的工艺做杯,烧成后胎体清润细腻。

紫砂胎制作

编织
最难的便是编织。在直径6cm的杯身上排满上百根竹茎,再用细如游丝的竹丝穿梭编织,不可有折痕或缝隙。因排茎密实,走丝非常细致缓慢,否则竹丝会出现裂痕,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即使编好了也要拆掉重编,且可能反复多次,极耗费眼力心力,编织一只杯子花费的时间,少则五日多则一周,非心静寂而不可为。特别是锁口阶段,一旦分神,竹丝有可能会断掉,大半天的功夫就白费了。在很多人看来,竹编很有趣,在经纬交织中,一点点编出具有韵律的肌理。其实,大部分竹编特别是光素的竹编,要不断重复编织,时间久了,人容易枯燥疲劳。所以,做竹编要保持平常心,心烦的时候别编,尤其是精细的竹编。

排茎


编织

杯底


丝丝缠绕竹为衿,温而不热,润而不滑。

记得编好第一个杯子,王雨握在手里说,快四年了,总算做满意了,不知道这个杯子100年后会是怎么样子?说完我们俩心情有点复杂,有感慨,亦有欣慰。我们坚持这么长时间,从源头做起,自己做工具,自己进山选竹,自己劈篾做竹丝,自己编织,克服了种种困难,不只是为了这一只杯子,更重要的是,我们继承了一份精湛的竹编手艺,并希望恢复它原先更为精湛极致的面貌,通过设计和改变,让传统手艺鲜活起来。这就是我们做手工艺的初衷与向往,始于「衿」,不止于今,竹编是,漆器亦是。
显示全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竹丝扣瓷——正在消失的手艺
为讨妻子欢心,他竟然复活了一门传统手工艺】
曾是皇室贡品,现在却濒临消亡,直到遇上这对夫妇
好物 | 濒临灭绝的清代瓷胎竹编,全中国会做的不到30人了
1厘米的竹片可划成48根均匀的竹丝,竹编技艺不一般
超过 80 道工序得到的小瓷杯,成为送给 52 个国家的国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