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画里,品紫砂

紫砂壶的流行,堪称明代的文化事件。明代的诗词里,有不少咏赞、描绘紫砂茶壶的,如文徵明的“旋洗砂罐煮涧澌”、徐渭的“紫砂新罐买宜兴”。许多书画作品中,也出现了紫砂壶的影子。

 

择一良辰美景,躲在古画里看紫砂,别有一番风味。这风味,是安静的,也是沉寂的。

 

明代中期文人画家王问,以《煮茶图》里出现的那把提梁壶,开创了紫砂壶入画的先河。



《煮茶图》,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王问(1497—1576年),江苏无锡人,明代画家。 


画中,煮茶炉是竹炉,四方形,炉外用竹编成。画左边一童展开书画卷,一长者正在聚精会神地欣赏看。描绘了文人煮茶阅卷的情景。从这幅画中我们可以知道明朝早期,已用紫砂大壶煮茶。

  

随着紫砂壶的普及与流行,它渐渐地成了画中常客。浩繁庞杂的画册里,边寿民的《紫砂壶》可能是最早开门见山地以紫砂壶为题的画作了。



《紫砂壶》,现藏于扬州博物馆。边寿民(1684-1752),江苏淮安人,扬州八怪之一,工诗词、书法,画山水、花鸟,尤为擅长画芦雁。 


《紫砂壶》是边寿民《白描花果小品》册页里的一幅,作于乾隆二年(1737)。画里有西洋画素描的影子,既非纯粹的块面明暗处理,也非中国工笔画的晕染,而是干笔淡墨略加皴擦,边缘以线条勾勒,茶壶的质朴之美,一下子就出来了。《紫砂壶》上题:古人称茶为晚香侯,苏长公有烹茶诗可诵。下录苏东坡茶诗一首。并钤白文印二,其一为“茶熟香温且自看”,其二为“寿民”。 

 

明清画作里,出现最多的紫砂壶是提梁壶。唐寅《事茗图》里的桌案上置放的就是紫砂提梁壶,仇英《松溪论画图》里炉上架着的,也是。还有蒲华《茶熟菊开图》,正中央也是提梁壶。

 




唐寅  《事茗图》

《事茗图》是山水人物画,描绘了文人学士悠游山水间,夏曰相邀品茶的情景:青山环抱,林木苍翠,溪流潺潺,参天古树下,有茅屋数间。茅屋里一人正聚精会神倚案读书,书案一头摆着茶壶、茶盏诸多茶具,靠墙处书画满架。边舍内一童子正在煽火烹茶,舍外右方,小溪上横卧板桥,一人缓步策杖来访,身后一书童抱琴相随。画卷上人物神态生动,环境优雅,表现了主人客人之间的亲密关系。



仇英  《松溪论画图》

 

《松溪论画图》是中国明代画家仇英的国画作品。该画为绢本设色,纵60厘米,横105厘米,吉林省博物馆藏。此幅左侧画苍松巨岩,临水平坡上,有二老者席地而坐,欣赏画卷,还有二童在树下汲水煮茶。人物形态准确生动,形神毕肖,颇有生活情趣。山石采用“小斧劈”皴法,方硬嶙峋,富有质感。画面意境清旷,静中见动。



蒲华  《茶熟菊开图》


《茶熟菊开图》画面的中央有一提梁茶壶,开门见山点明画事主题,复于壶后勾勒出玲珑奇出的太湖石,卧于纸上,两朵盛开的菊花摇曳生姿。作者仅以墨及淡彩设色,画面简洁素雅,清新袭人,“茶已熟,菊正开。赏秋人,来不来?”这里画家用类似童谣的语言,问读者:谁是知音,能与之烹茗品菊,共赏佳秋?

 

还有陈洪绶的《闲话宫事图轴》,画的是东汉末年的一个故事。汉平帝时的伶元是一位音乐家,曾做过河东都尉,其妾樊通德熟悉成帝时赵飞燕宫中的故事,因而作《赵飞燕外传》传世。此图画的就是伶元与其妾樊氏在一起闲谈昔日宫廷往事的故事。


陈洪绶  《闲话宫事图轴》


“白发宫女在,闲坐说玄宗”,正是此画取意所在。画中描绘了茶人以石为凳,置茶盏于石板上。硕大的花瓶中一剪寒梅怒放。茗乳新沏,良朋知己,香茶间进,边饮茶边闲话。如此幽雅的环境,把人物的隐逸情调和文人淡雅的品茶意境,渲染得既充分又得体。

  

《烹茶洗砚图》是同治十年(1871),海派画家代表人物之一钱慧安于三十九岁时为友人文舟所作的肖像画。

 


钱慧安  《烹茶洗砚图》


此画在两株虬曲的松树下,有傍石而建的水榭,一中年男子倚栏而坐。榭内琴桌上置有茶具、书函,一侍童在水边涤砚,数条金鱼正游向砚前;另一侍童拿着蒲扇,对小炉扇风烹茶。人物线条尖细挺劲,转折硬健,师法陈洪绶而不受所囿,其技法已臻纯熟,仪容闲雅,设色清淡,为清末海上画派的风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看古画里的紫砂
精美茶具欣赏
【茶友话茶】泡茶终极“武器”
用紫砂器物的几大理由
把茶壶画进画里,竟成了传世之作!
紫砂知识大全(下)(转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