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孝”的意义竟如此重大,已写在基因之中

春节了,放假了,放松了,不想写税了,写点其它的,今天大年初一,就说说字。

极简

以前,有人总想找到一项极简的单纯行为,希望藉此从根本上区别人与动物。

比如,认为“使用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后来发现,动物、尤其是灵长目动物,存在通过后天的学习创造而使用工具的情况,看来使用工具并非是人类特有的行为;

于是,尝试改为“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但后来发现照样行不通,因为至少观察到大猩猩可以制造出新东西、并作为工具使用。其中一个例子是:大猩猩想吃树上一个洼洞内的水,就嚼烂一些树叶,制作成类似于海棉状的东西,去蘸水解渴。

最后的结论仿佛是:人是唯一一种可以“利用工具制造工具”的动物。但这样的表达过于间接,算不上极简的表述。与人类是惟一一种“可以用JAVA编程”的动物一样,没有美感与意义。

实际上,要找这样一个极简的单纯行为以区别人与动物,一个答案就是:

人是唯一要养老的动物。

动物只养小、不养老。鸦有反哺之恩、羊有跪乳之义,都是观察失误的结果,动物们只会养它们自己和幼小的个体,它们不会养老年的个体。

精致的利已主义者常告诉自己的子女,不需要他们进孝,因为把他们带到这个世界上来,并没有征求他们的同意,所以,他们的子女不必承担养老的责任。利己主义者不会明白,养老不仅代表着责任与负担,它实际上是人最重要本性之一,也是人区别于动物的关键地方。

那么,为什么孝会成为我们的本性呢?孝对于人类,为什么如此重要呢?

进化

任何物种都将本物种的生存与繁衍放在首位,为此可以牺牲每一个个体。

七零后开始看《黑猫警长》的动画时,一般都会学到一个知识:雄性螳螂可以在制造自己后代的运动中,牺牲掉自己的生命,以提高后代成功成长的概率。

生殖与繁衍对于物种的意义重于泰山,个体的生命轻于鸿毛。

对于生殖没有作用的老年个体,它们必须尽快死亡。一方面可以减轻后代的营养资源竞争,可以不拖累后代的迁移速度,还可以更容易地喂饱捕猎者、尽可能保全后代。

进化的目的非常鲜明,就是繁衍后代。淘汰掉老者,正是提高后代生存率的重要手段。

那么,人类怎么会反其道而行之呢?不仅不淘汰老者,还要赡养老者?

原因就在一个词——智慧

人类最伟大的能力,在于智力,在于人脑。我们的大脑,是我们最终成为地球最强物种的核心工具。

但人脑只是“硬件”,必须要有足够多的“知识”,才能形成智慧这种无敌的竞争力。就如同Intel与windows的相辅相承一样,大脑必须与知识相互促进,才能同时让大脑进化、让知识升华。

更高级、丰富的知识,促使大脑成长,反过来,更强大的大脑,又可以创造出更高级的知识,这一个正反馈的过程启动后,最终造就了人类大脑的进化与文明的到来。

认识的过程,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是一个抽像的过程,越是建立在丰富的感性知识之上,才越能形成更丰富的理性知识,同时,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又可以通过大脑提炼出更高的理性知识。这就是智慧产生的过程。

但是,在进化的最初,语言文字的交流尚未形成,相关的感性知识、理性知识,难以在个体与个体之间交流共享,导致感性知识、理性知识的量得不到积累,那么新的理性知识的建立就会受到制约,从而大脑的进化也会受到制约。

所以,知识在一个人的头脑中存在得越久,它被加工提炼升华的程度才能越高。这样就得到了智慧进化的关键:长寿

知识首先只能在个体的大脑中被加工,所以,年龄越大的个体,其感性知识越多,其理性知识的加工就越强。可以这样大致来理解:一个60岁的个体,所拥有的知识,比2个30岁的个体要多得多,不仅是因为多经历了30年,还因为多加工了30年。所以,在智慧上,老年个体才是竞争的优势个体。

我们假想两个早期的祖先种群,一个不养老,一个要养老。那么,100年后,一定是养老的那个种群有更多的智慧。那个不养老的种群,其知识水平不会有明显的提升,而养老的种群,却能从老人的大脑中,形成更丰富的知识,这些知识甚至包括把知识传给下一代的知识,长此以往,两个种群在智力上和大脑构造上,将产生巨大的差别。

我们有理由认为,正是养老,才造就了我们强大的竞争力——智慧。

我们人类的这一支,只有通过进化,把“养老能力”写入我们的基因,我们才真正区别了动物,我们才能够拥有大脑和智慧。人猿相揖别,绝不仅仅是 “仅几个石头磨过”。

但是,这里面还存在一个巨大的问题,那就是生存压力。回到前面的假设,两个祖先的种群,一个不会养老、一个会养老。如果养老的话,则这一种群的竞争力肯定会下降,他们又如何能生存下来呢?放眼自然界所有物种都无法养老,养老是物种生存的巨大障碍。

智慧的提升是一个指数的图像,越是早期提升越低,越是晚期提升越高。所以,在智慧发展的早期阶段,从短期看,一点点的智慧提升,不足以大幅度提高物种的生存竞争力,反而会因为养老的高昂成本而减损了竞争力。所以,进化出养老能力,不是自寻死路么?

代价

我们研究历史最大的毛病就在这里,不是去分析历史现象本身,而是希望去证明或证伪这些现象。我们能够进化出养老能力,说明我们成功解决了竞争力的问题。至于如何解决的,这一点本文无法展开,我来年专门再讲。

现在,我还要进一步强调,养老的成本是非常高昂的,养老让我们人类付出了非常高昂的代价。

祖先们为什么可以进化出专门养老人?

实际上,进化并不能直接进化出“养老人”,进化不是程序员的设计,进化只能从现有的基因中进行选择和变异。

养老能力决不是凭空可以从一个物种产生的,养老的能力是从“同情心”一点点扩大、进化而来的。

动物虽然不养老,但不少动物,尤其是哺乳纲动物、尤其是灵长目动物,同情心还是广泛存在的,虽然在自然界同情心表现得并不多见,但同情心的基因在动物中的确是存在的。

在大型动物,比如大象身上,我们可以看见对同伴的同情。这种同情还完全不能与养老相提并论,但的确是一个成年个体对另一个成年个体的关心、帮助。但是,动物的同情心,完全不能与人类的相比,甚至可以这样说,正是我们的祖先把同情心进化到了极致,甚至进化到了养老的水平,这才造就了我们人类的今天。

人们曾在非洲挖出一个类人猿的化石,是一个腿骨化石。根据其形状,内行们分析认为是一个成年、雌性的类人猿骨头化石。这个化石的主人,到底是“她”还是“它”呢?

对化石进行显微观察后,发现一个特殊的现象,其骨细胞形状异常,这种异常放到今天骨科医生的眼中,非常可能确诊为一种病:维生素D中毒。

对,就是VD,某些人口中的依可欣、鱼肝油,是与钙的吸收相关的维生素。但VD多了也会中毒,其症状是非常痛苦的,不仅痛苦,而且会丧失运动能力,从而迅速死亡——饿死、渴死、被天敌捕猎而死。所以,我们应该找不到患这种病的动物化石,因为病情还没有这么深,就已经死了。

分析这个化石,其病程有数周时间,数周时间没有运动能力,却没有死亡,说明有同伴在养她、在保护她、甚至在背着她迁移。是的,我已经用“她”字了,我们通过一个成年个体会不会受到养育、保护,可以断然区别:这是一群动物,还是人类社会。

动物只会养小,不会养老,更不会养一个残疾的成年个体。就算在同情心表现较多的大象群体,对成年个体也只是一定的帮助,不会发展为真正意义上的赡养。只有人类社会,会养老、会养一个残疾的成年个体。

我们可以看到,为了进化出养老,祖先们也是“蛮拼的”,给予一切老弱病残以赡养,这必将消耗大量的营养资源,付出额外的牺牲与努力,白费许多资源和机会。养老这一能力的进化成本是如此的高昂,以致于在动物界绝无仅有!

这一绝无仅有的进化改变,让我们的祖先成为了“人”。

你应该能感受到,它是多么珍贵。

基因

所以,养老、敬老是人类特有的基因,是使人类作为一个全新的物种能够诞生的关键基因之一。

我们要感谢当年祖先们的同情心犯滥。

当人类最终成为人类之后,生存于东亚的一个古国把对老人的赡养、尊重定义为“孝”字。所以,孝道不是源于周公孔孟的奇思妙想,而是对人类最重要基因特性的顺应而已

这就是我们必须要把握的孝的伟大意义。

精致的利主义者这样教育自己的子女:我未征求你的意见,就把你带到这个世界,我对不起你,所以我不需要你进孝,不需要你赡养,你自己过好就行了。

其虚伪的地方就在于,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开始是私有财产与私有权力的出现,然后是社会障制度的建立,让养老的责任更多的由社会来具体承担了。你可以不让自己的子女养你自己,那是因为,你拥有相应的“权力”、“财产”、“社保”,让别人的子女也在参与养你,否则,把你扔到荒野、离开社会,你只会迅速成为一堆枯骨。

的确,今天的中国社会,尤其是城里人,基本上都不需要子女赡养了,而是由社会作为一个总体来养老。比如公务员退休金甚至比年轻人的收入还高,他们的子女该如何进孝呢?换言之,当社会按一种统一的架构模式,公平或不公平地为老人提供赡养时,我们该如何进孝呢?

这是下一次的话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有人类不能驯化的动物吗?
语言与人类进化的关系
历史发生了什么?人类的起源
揭秘现代人类出现之前的史前文明,远远超出想像!
人类“如果灭绝”,地球会再次出现“新人类”吗?
朱东:人在什么时候才是绝对无私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