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双“腺”合璧,比翼齐飞,共筑华东内分泌事业新高峰——2023华东内分泌代谢病论坛胜利举行



2023年3月3~5日,由中国民族卫生协会主办、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承办的2023华东内分泌代谢病论坛在杭州胜利举行。本次会议以“肾上腺与甲状腺”为主题,会议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涉及糖尿病及相关疾病、肾上腺、胰岛素、垂体、甲状腺等方面内分泌疾病,共34场专题报告,多角度、全方位展示我国肾上腺与甲状腺相关疾病的研究和临床诊疗方面的新观点、新技术、新成果,对提升华东地区六省一市的内分泌诊治水平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次会议线下注册人数为740余人,线上累计参会人数达3万人次,引起了广泛反响。




本次会议共邀请了中国民族卫生协会副会长颜晓文,大会主席、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朱大龙教授,大会主席、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分会候任会长母义明教授出席开幕式并致辞。王卫庆教授、李小英教授、时立新教授、陈丽教授、洪天配教授、彭永德教授、李益明教授、余学锋教授、马建华教授、苏青教授、刘礼斌教授、徐向进教授等专家莅临授课,受到华东地区广大医生的热烈欢迎。



中国民族卫生协会副会长颜晓文对大会的胜利召开表示高度的肯定和热烈的祝贺!华东内分泌代谢病论坛是同道交流学术、碰撞思想的盛会,也是为参会医生提供学术交流机会、展示学科发展的重要平台;必将进一步缩小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的医疗水平的差距,促进内分泌代谢疾病科研成果的转化和推广,以华东六省一市地区为核心,推动我国内分泌疾病防治事业的进步,助力实现“健康中国2030”目标的早日实现。

Part 1

狂飙你的肾上腺,

肾上腺疾病诊治大有学问



大会主席、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母义明教授以“肾上腺占位病变的影像学诊断”做报告。母教授结合大量临床一线的患者病例,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了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症)、皮质醇增多症、肾上腺皮质腺癌、嗜铬细胞瘤、肾上腺多发神经源性肿瘤、肾上腺淋巴瘤、肾上腺结核、肾上腺脉管瘤、肾上腺血管内皮细胞瘤等常见肾上腺占位病变的临床、影像学和生化表现,以及鉴别诊断的技巧。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王卫庆教授介绍了库欣综合征与妊娠的诊治进展。目前全球已报道的妊娠期库欣综合征病例少于200例,在诊断和治疗上都极具挑战性。妊娠期库欣综合征最常见的病因是肾上腺腺瘤,其次是垂体腺瘤,一旦怀疑要重复生化检查,以避免妊娠期激素水平变化的干扰。对于需治疗的患者,可选择经蝶垂体手术、药物治疗或双侧肾上腺切除术,临床可根据孕期及并发症风险,综合考虑手术或药物治疗的风险与获益。对于库欣综合征女性患者,建议除非病情缓解至少1年以上,否则不推荐妊娠。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苏青教授从肾上腺的早期认识、肾上腺皮质激素的现代研究及应用、肾上腺疾病的认识历程3个方面展开,系统回顾了“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探索历程和应用”。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刘礼斌教授分享了原醛症诊断和肾上腺静脉采血(AVS)的报告。肾上腺CT、18-C位类固醇测定、地塞米松联合ACTH兴奋试验、PET/CT、Küpers预测评分、列线图模型和基因分型等方法均有望在一定程度上减少AVS人数,提高确诊率。AVS仍是原醛症分型诊断的金标准,但新的分型诊断方法值得期待;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个体化地选择分型方式,必要时结合1种甚至多种方法对原醛症进行分型,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李红教授详细阐述了原醛症规范化诊治策略。原醛症分型诊断采用肾上腺CT和AVS,原醛症单侧肾上腺病变首选腹腔镜下病变侧肾上腺切除术,不建议肾上腺部分切除术。原醛症患者术后发生高钾血症的风险高,出院后需继续每周监测血钾,持续4周。所有非手术的原醛症患者需要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MRA)终身治疗,维持血钾水平正常而不需要额外补钾。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谷卫教授以“肾上腺内分泌肿瘤围术期管理”为题做了专题报告。谷教授系统分享了肾上腺手术的发展历史,还介绍了嗜铬细胞瘤、原醛症、皮质醇增多症等疾病的术前评估、手术方式以及术后管理。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彭永德教授分享了库欣综合征诊疗的几点思考:库欣综合征的临床处理错综复杂;每例患者须谨慎对待,进行多学科联合诊疗(MDT);家属及其患者需充分了解治疗方案;手术选择须全面慎重考虑;围术期管理至关重要。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东南大学糖尿病研究所孙子林教授分享了“新冠与垂体-肾上腺轴”。孙子林教授发现,COVID-19患者入院后48小时内的血清皮质醇显著升高,新冠通过多种机制影响肾上腺皮质功能;肾上腺疾病合并新冠治疗方案需要适时调整。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章秋教授在分享低钠血症的临床诊治思路时认为,低钠血症为常见电解质紊乱,重症患者死亡率高;区别低钠血症发病时间非常重要,界限48小时;病因关键,抗利尿激素异常分泌综合征(SIADH)是顽固性低钠血症的重要原因;血容量判断、尿钠(浓度和24小时总量)等有助于明确病因;存在急性、有症状的低钠血症,以及严重神经系统症状者必须立即处理;无症状或轻度低钠血症则不必紧急治疗和过快纠正;纠钠的剂量及速度切忌过大、过快,防止渗透性脱髓鞘病变。


Part 2

探秘疑难甲状腺,

助力代谢疾病诊疗再上新台阶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李小英教授以“PTH/PTH1R与NASH”为题做了报告。李小英教授介绍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危害、机制、病理变化;分享了甲状旁腺激素与组织纤维化的关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小鼠PTH1R表达升高、PTH/PTH1R通过Crebl2促进肝纤维化等研究进展。



浙江省人民医院武晓泓教授解读了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甲状腺髓样癌(MTC)诊疗指南2022的亮点。武教授认为,MTC属于中危甲状腺癌,国内诊疗水平参差不齐,需要规范;MTC的诊治需要多学科团队协作,各专业领域需要沟通。基于中国人群MTC的临床研究日益增多,彰显中国证据。国内缺乏基于临床循证指南制定方法且由多学科参与的MTC诊疗指南。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冯波教授以“射频消融及相关超声引导下消融技术治疗良恶性甲状腺疾病:国际多学科共识”为题做了报告。冯教授指出,对于有压迫和/或影响美观的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超声引导下消融治疗可作为手术的一线替代方案。热消融治疗虽然在纠正甲状腺功能方面不如手术或放射性碘131治疗有效,但对于存在自主功能性甲状腺结节且对一线治疗方案有禁忌的患者,可作为安全的替代治疗方案。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杨涛教授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引起的自身免疫甲状腺疾病”为题做了专题报告。杨教授提出,内分泌腺体是ICI常见受累靶点之一,特别是甲状腺、垂体最为常见。在临床实践中,建议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加强患者教育、充分了解不良反应、定期随诊,以避免发生粘液水肿昏迷、肾上腺危象、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危及生命的不良反应。内分泌科医生应与肿瘤科医生密切合作,总结临床经验、追踪该领域新进展、提高对ICI相关的内分泌腺体损伤的认识,同时积极探索联合门诊等形式,使患者最大程度获益。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刘建英教授解读了《2021年EUGOGO关于Graves眼病的医疗管理指南》。刘教授认为,Graves病(GD)患者应管理Graves眼病(GO)风险因素(戒烟、恢复正常甲状腺功能等)。轻度GO推荐给予局部治疗和补硒。中重度活动性GO的一线疗法推荐静脉糖皮质激素(GC)联合霉酚酸钠,或者大剂量静脉GC;二线治疗包括口服GC联合环孢菌素或硫唑嘌呤,眼眶放疗联合;口服或静脉GC,或给予替妥木单抗、利妥昔单抗、托珠单抗等免疫抑制剂。威胁视力的GO推荐尽快接受大剂量静脉注射GC。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叶山东教授以“甲状腺相关实验室指标的解读”为题做了报告。叶教授介绍了甲状腺激素测定及应用、甲状腺抗体测定及应用、甲状腺球蛋白(TG)测定及其应用,还解读了甲状腺检测指标。



上海长征医院石勇铨教授在分享“肾上腺偶发瘤的管理”时,系统介绍了其高发人群、病理类型、常见类型、鉴别诊断、诊断要点、治疗选择、处理原则、随访要求等。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李平教授分享了亚临床库欣综合征(SCS)诊治——焦点与争议。李平教授认为,SCS是最常见的功能性肾上腺意外瘤类型,所有肾上腺意外瘤患者应常规进行SCS筛查,隔夜1 mg地塞米松抑制试验(DST)是目前指南推荐的首选筛查及诊断指标。因尚无高级别证据证明手术获益特别是以死亡或心血管合并症为终点的研究,不推荐所有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具体治疗策略综合患者年龄、激素分泌异常程度、合并代谢异常及靶器官损害状态来综合决定。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周嘉强教授以“非经典型21羟化酶缺乏症”为题做了报告。周教授认为,使用缓释型糖皮质激素或皮下输注氢化可的松进行昼夜皮质醇替代,目的是通过生理性替代皮质醇来控制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驱动的高雄激素血症。其他方法包括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受体1拮抗剂、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抗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受体/黑素皮质激素2受体拮抗剂或肾上腺抑制剂以及肾上腺切除术等。由于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CAH)是一种单基因疾病,基于细胞和基因编辑技术的基因治疗或可恢复有缺陷的类固醇合成。


Part 3

走向分型研究深水区,

做好糖尿病精准防控



山东大学内分泌与代谢病研究所陈丽教授以“MODY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为主题,分享了青少年发病的成人型糖尿病(MODY)的诊治要点,还从临床实践、分子诊断角度分享了对MODY诊疗的思考。陈丽教授认为,MODY在临床中并非罕见,特别是在青少年糖尿病人群中,只要临床中进行1型和2型分型存在困难的患者都应高度怀疑,特别是有一定胰岛功能的“1型糖尿病”或者非肥胖的“2型糖尿病”。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侯新国教授系统介绍了糖尿病神经病变的评估新技术——角膜共聚焦显微技术(CMM)。侯教授认为,CMM评估角膜神经是一项快速、无创、客观、可重复的新方法,可用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早期、进展、治疗效果及预后等多个阶段的诊疗评估;研究提示,健康人群中角膜神经纤维参数呈正态分布,有性别差异;角膜神经相关新参数及其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在未来研究和应用中的潜力巨大。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包玉倩教授分享了“肥胖及其代谢表型与血清甲状腺激素的相关性”。包教授提出,正常范围内高水平的FT3可能与不良体脂分布有关,腹部皮下脂肪与FT3正相关;皮下脂肪通过影响DIO1、TR表达以及分泌瘦素而影响FT3和FT3/FT4;与不健康的肥胖者相比,代谢健康的个体可以没有代谢异常或仅有较低的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但与健康体型正常的个体相比,上述疾病的患病风险仍然更高。代谢健康肥胖表型并非是一个稳定的良性状态。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南京市第一医院马建华教授以“T2DM胰岛β细胞功能评估与保护”为题做了报告。马教授认为,2型糖尿病(T2DM)发病机制有“八重奏”,关键有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建议关注糖脂等代谢控制;临床“抓手“延缓或逆转胰岛β细胞功能进行性下降;阻止/延缓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王颜刚教授就“LH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及肾脏病变”主题进行了分析,探讨了黄体生成素(LH)与血脂紊乱、高血压及心率变异性、糖尿病心肌损伤、认知功能障碍、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CKD)等方面的关系。王颜刚教授认为,LH升高本身与心血管疾病和肾脏病变关系密切,LH拮抗剂治疗可能有获益。


总之,本次年会在学会领导和各位同道的关心与支持下,在华东六省一市众多专家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圆满成功!我们期待在2024华东内分泌代谢病论坛再次相聚,届时共同探讨、携手促进内分泌代谢疾病科研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共创中国内分泌代谢病的新局面!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了解最新医药资讯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被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站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黑龙江省糖尿病医生在线咨询
报考指南 | 内分泌科
内分泌三基题库
山城论剑 中外专家共话甲状腺糖尿病心血管学术前沿
何为内分泌性高血压?
【名医推荐】徐小红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