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宽QRS 波心动过速鉴别诊断





宽QRS 波心动过速鉴别诊断

 高晓燕王丽平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

临床心电学杂志

病例1 
患者男性,26 岁。因“突发心悸6 小时”于2018 年3 月20 日入院。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心悸,伴胸闷气短,恶心、呕吐数次,入院时脉搏186 次/ 分,血压96/67mmHg。

心肺腹部查体未见明显异常,心电图如图1 所示:心率约186 次/分,QRS 时限143ms,心电轴左偏- 87°,V1导联QRS 波呈qR型,V6导联呈rS 型。
予刺激迷走神经、行食管调搏术,未成功转复,予胺碘酮纠正心律失常,心脏超声未见异常。
复查心电图如下(图2)。持续数小时后患者转复为窦性心律,复查心电图如图3A 所示。
完善术前检查后并于入院后第7 天行心电生理检查及经导管心脏射频消融术,术中标测理想靶点位置在左后分支,并进行消融,术后复查心电图如图3B 所示。

病例2
患者男性,21 岁。因“心悸1 天”于2018 年2 月1日入院。患者入院前因受凉感冒后出现心悸不适,伴气短、恶心、呕吐。
入院时脉搏:192 次/ 分,血压105/68mmHg,心肺腹部查体未见明显异常。

心电图图4 所示:心率约192 次/ 分,QRS 时限164ms,心电轴左偏- 84°,V1导联QRS 波呈qR型,V6 导联呈rS 型。予刺激迷走神经及药物未转复窦性心律,复查心电图如图5 所示。

心脏超声未见明显异常。患者药物复律效果欠佳,行同步直流电复律,于21:10 转复为窦性心律(图6A)。

完善术前检查后并于入院第9 天行心电生理检查及经导管心脏射频消融术,术中标测显示存在左侧旁道,并在冠状静脉窦CS3- 4 进行消融。患者术后复查心电图见图6B,患者出院半年后未发作心动过速。
讨论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是指不伴有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性心动过速。左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diopathic LeftVentricular Tachycardia, ILVT)约占特发性室速的20%,多见于15~40 岁的男性患者。
其中左室分支内折返性室速,是ILVT最常见类型,这种室速常起源于左后分支区域,室速发作时QRS 波呈右束支阻滞伴电轴左偏,其发生机制尚不明确,一般认为与局灶性微折返有关。
上呼吸道感染、运动或紧张常为诱发因素,发作时可表现突发突止,患者有心悸、胸闷,头晕、恶心不适,甚至晕厥、休克。
临床发作特点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aroxysmal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 PSVT)相似,同时心电图与室上性心动过速伴右束支阻滞或室内差异性传导相似,两者均为RR 间期较均齐、频率相近、(类)右束支阻滞的宽QRS 波心动过速。
部分患者可通过发病前后心电图图形进行诊断,而对于初次就诊或既往没有做过心电图的患者,如何快速识别和鉴别两者,并进行正确处置对临床医师非常重要。
在一份心电图中,房室分离及心室夺获、室性融合波是诊断室速的关键线索。若无房室分离、心室夺获及室性融合波,如何区分左室特发性室速和室上性心动过速伴室内差异性传导?
希氏束在室间隔肌部分为左右束支,左束支分出左前分支和左后分支,左后分支较粗,向后向下分支分布于后乳头肌、室间隔后部及左室下后壁。
左后分支起源的ILVT 因心室正常起始除极向量消失,激动沿心肌细胞缓慢传导,综合向量偏右,因此V1导联QRS 波可表现为单向R 波、双向qR;当激动传导到浦氏纤维时,传导加速,V1 导联R 波可出现顿挫,表现为 Rsr'、及 RsR(' R>R',左兔耳形);而右束支阻滞时,起始除极向量不变,V1 导联QRS 波起始r 波不变,除极综合向量向右,且大于起始除极向量,因此V1 导联表现为三相波rsR或rSR(右兔耳形)。
左室特发性室速发作时,激动传导先通过普通心肌细胞向周围心肌扩布,后通过浦肯野纤维系统传导,因此激动传导中存在先慢后快的特点,故根据各导联Vi/Vt≤1 考虑室速,反之Vi/Vt>1,则考虑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另外,有文献[3] 提出根据V5/V6 导联QRS 波形态鉴别ILVT 和PSVT。通常,PSVT 伴右束支阻滞,V5 / V6 导联r/R 波代表左心室除极,终末S 波代表右心室除极,因右心室肌较薄,缓慢除极产生的S 波并不深,以增宽为主;而ILVT 心室最早激动偏左室游离壁,面向V5 / V6 导联的起始向量只代表部分左室除极,而背向V5 / V6 导联除极的终末向量代表部分左心室和右心室,因此ILVT 患者V5 / V6 导联的起始r/R 较室上速小,且终末S 波振幅深且有切迹。
本文两例患者均为突发心悸的青年男性患者,心电图表现为右束支阻滞伴电轴左偏的宽QRS 波心动过速,仔细看病例1 患者的心电图,可发现心室夺获及室性融合波,考虑ILVT 的可能性大,同时我们通过电生理检查进一步证实左后间隔来源的ILVT。
病例2 患者心电图中未发现有房室分离及心室夺获,根据V1 和V5 / V6 导联的QRS 波形态区分两者出现矛盾,不易鉴别,但在I 导联S 波的末端可疑心房波,考虑是否存在室房逆传。
患者心动过速持续发作,药物效果欠佳,最终予以电复律转窦,最终在电生理检查中确认患者为逆向性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nti- dromicAtrioventricular ReentrantTachycardia, A- AVRT)。
在治疗上,ILVT 对胺碘酮及利多卡因疗效差,因其折返形成主要依赖于钙离子依赖性及后除极,又称维拉帕米敏感性室速;同时维拉帕米作为钙离子拮抗剂,可作用于窦房结和房室结,使其不应期延长,从而减慢窦房结的自律性和房室结的传导,可用于终止室上速的发作;两者也可通过射频消融术治疗。
宽QRS 波心动过速判断其为室速和室上速一直是心律失常的难点,两者的治疗及临床预后不同,只要理解两者发生机制,利用常规心电图可对大部分宽QRS 波心动过速做出判断,但对于部分宽QRS 心动过速心电图鉴别困难的病例,还需要食管心房调搏及心内电生理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定位以及治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独具E眼| 纳差一月(“突发心悸2小时”解析)
临床心血管系统:室上性心动过速与室性心动过速的鉴别
每日心电图练习-第932期
短阵性心动过速先快后慢,“不走寻常路”
第44期心电图
青蛙征: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的临床表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