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怀疑有糖尿病肾病如何诊断?主任教你一文读懂!


出现糖尿病+肾损害就是糖尿病肾病?



整理丨张泰胜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较为常见的微血管病变之一,也是目前引起终末期肾病最常见的病因之一。

伴随着糖尿病患病的患者数量不断增加,糖尿病肾病的防治工作刻不容缓。今天不妨听听来自天津大学泰达医院的李青教授的精彩讲解,重新认识这一种综合征吧。

糖尿病肾病(DKD)起初是由美国NFK-KDOQI首次建议用DKD概念取代糖尿病肾病(DN),2014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指出DKD是由糖尿病(DM)引起的慢性肾脏病(CKD)。

一、定义及现状

DKD是指由DM引起的CKD。主要包括肾小球滤过率(eGFR)低于60mi/min・1.73m2或尿蛋白/肌酐比值(ACR)高于30mg/g持续超过3个月。DKD也是引起终末期肾病(ESRD)的主要原因,全球约有30-50%的ESRD是由DKD导致。

*左图单位:百万[1]

在我国DKD已经超过慢性肾小球肾炎,成为我国CKD主要原因[2,3]。发达国家中,约1/3的他们那患者发生糖尿病肾脏病,糖尿病肾脏病是导致肾衰竭的主要原因[4]

二、发病机制

糖尿病患者肾小球显示动脉透明变性,系膜扩张,胶原沉积,基底膜增厚,足细胞减少和肥大,白蛋白尿,冠状上皮萎缩,活化的肌成纤维细胞和基质积累,炎性细胞汇集和毛细血管稀疏。

目前DKD的发病机制众说纷纭,但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代谢紊乱、血流动力学改变和炎症因子的综合作用[5]

图 DKD发病机制图解

三、促进DKD发生的危险因素

促成DKD的发生因素众多,主要总结有以下3个因素:

个体差异:男性、年龄、吸烟、体重指数(BMI)、遗传;

糖尿病相关:血糖、病程、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脑血管病(CVD)危险因素:血压、尿酸、蛋白尿、肾功能下降、脂代谢紊乱。


其中在上述的危险因素中,可改变因素有:蛋白尿、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尿酸及肾小管标志物。其中蛋白尿是2型糖尿病(T2D)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图 随访中发现,尿蛋白越多,死亡率越高[6]

因此,可通过减少尿蛋白,降低延缓T2D患者的肾病进展。其次高血糖是糖尿病肾脏病的启动因子,降低血糖和血压可显著降低肾脏疾病的发生风险[7]

此外,胆固醇水平升高,肾功能异常发生风险增加[8],相关荟萃分析结果:他汀显著减少eGFR 降低风险:非透析的CKD患者中,他汀治疗也能显著降低蛋白尿[9,10]

四、临床筛查及诊断[11-13]

俗话说的好,防患于未然。防范DKD的出现,不仅要控制好上述的可改变因素,还需要及时对所有DM患者进行筛查,建议DM患者每年常规进行糖尿病肾脏病筛查:

  • 1型糖尿病(T1D)确诊5年后进行初筛;

  • T2D确诊后应尽快进行筛查;

  • 筛查应包括: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血清肌酐和eGFR。

筛查过程中注意事项:

  • ACR增高时应排除泌尿道感染、高糖、创伤等各种应激状态,并在接下来3-6个月收集2次晨尿标本重复检测;

  • 3次检测中至少2次符合标准方可诊断(微量白蛋白尿:ACR 30-300mg/g  大量蛋白尿 ACR大于300mg/g)。

图 临床不同程度尿蛋白分期

其中,在留取微量蛋白尿时应注意一些细节:

1.ACR点尿:同一个个体ACR的随机性变化可达40%,需反复测定;

2.首选晨尿,活动、进食后干扰多;

3.同步留取尿常规。除外尿路感染、血尿等其他对ACR影响较大的情况;

4.24小时内剧烈活动、感染、发热、尿路感染、明显高血糖、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均可导致阳性结果;

5.排除上述干扰因素后,单次ACR阳性者需在3-6个月内复查,3次结果中至少2次超过临界值方可诊断。

李青教授在会上提出的流程图如下:

图 微量白蛋白尿诊断流程图

由于DKD最终可导致CKD的出现,按照eGFR分期,DKD有以下的病变分期:

图 肾小球滤过率GFR分期图[14,15]

李青教授指出:使用eGFR来进行DKD分期也有一定的优势,包括 以下3个方面:

1.部分糖尿病患者无尿白蛋白排泄异常,但已经出现eGFR下降;

2.根据GFR和其他肾脏损伤证据可进行CKD分期;

3.直接测定GFR,虽然是诊断的重要标准,但复杂性高难以推广,eGFR可推广取代。目前多部指南推荐使用CKD-EPI、MDRD公式作为eGFR的评估方法[13,16]

五、诊断DKD肾活检的时机[11-13]

肾活检是所有肾脏疾病的黄金诊断标准,DKD也不除外。当无法满足DKD诊断条件时建议诊断为DM合并CKD,非DKD的转归与DKD不同,必要时进一步活检明确。当有这些情况时可考虑行肾活检:

1.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

2.GFR较低或下降过快;

3.蛋白尿急剧增多或肾病综合征;

4.顽固性高血压;

5.出现活动性尿沉渣;

6.其他系统性疾病的症状或体征;

7.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RASI)开始治疗后2-3个月内GFR下降超过30%。


需要注意的是,并非糖尿病患者出现蛋白尿就一定时DKD因素所导致,李青教授强调道。

1.G1-2A2期,且无DR时,此时的尿白蛋白排泄的升高常由非肾脏因素所导致,如血管内皮、血压、胰岛素抵抗、饮食及血糖因素;

2.G3a-5A1期的DKD患者,正常白蛋白尿DKD患者,典型的糖尿病肾小球病理改变在此类患者中较G3a-5A2-3期患者更少见,而肾小管肾间质及血管病变反而更为常见,提示年龄、血压等其他因素也可能与之相关。

 

六、DKD的全面临床评估

糖尿病+CKD是否考虑为DKD,应该从这几个方面考虑:病程、血糖控制情况、肾脏损害和肾功能下降的程度及是否合并其他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

图 *以上仅是经验考虑,鉴别及诊断仍需肾活检等黄金标准检查

DM+CKD存在这些情况可诊断为DKD:

1.存在大量蛋白尿;

2.存在DR+微量白蛋白尿/CKD;

3.T1D病程超过10年+微量白蛋白尿。

图 DKD诊断流程图

通过李青教授的精彩授课讲解,对于DKD的防治不仅仅在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的调控上,还需对DM群体强调筛查和临床全面评估的重要性。毕竟,两条腿,才能走的更远。

参考文献:

[1]国际糖尿联盟糖尿病地图82017年

[2]Mann JFE, Ørsted DD, Brown-Frandsen K, et al. Liraglutide and Renal Outcomes in Type 2 Diabetes. N Engl J Med. 2017 Aug 31;377(9):839-848. doi: 10.1056/NEJMoa1616011.
[3] Agarwal R, Anker SD, Bakris G, et al. Investigating new treatment opportunities for patients with chronic kidney disease in type 2 diabetes: the role of finerenone. Nephrol Dial Transplant. 2022 May 25;37(6):1014-1023. doi: 10.1093/ndt/gfaa294.
[4]Zhang L, Long J, Jiang W, et al. Trends in Chronic Kidney Disease in China. N Engl J Med. 2016 Sep 1;375(9):905-6. 
[5]Reidy K, Kang HM, Hostetter T, et al.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diabetic kidney disease. J Clin Invest. 2014 Jun;124(6):2333-40. 
[6]Gall MA, Borch-Johnsen K, Hougaard P, et al. Albuminuria and poor glycemic control predict mortality in NIDDM. Diabetes. 1995 Nov;44(11):1303-9.
[7]Muskiet MH, Smits MM, Morsink LM, et al. The gut-renal axis: do incretin-based agents confer renoprotection in diabetes? Nat Rev Nephrol. 2014 Feb;10(2):88-103. 
[8]Schaeffner ES, Kurth T, Curhan GC, et al. Cholesterol and the risk of renal dysfunction in apparently healthy men. J Am Soc Nephrol. 2003 Aug;14(8):2084-2091. 
[9]Sandhu S, Wiebe N, Fried LF, et al. Statins for improving renal outcomes: a meta-analysis. J Am Soc Nephrol. 2006 Jul;17(7):2006-16. 
[10]Zhou Y, Xu D, Wu L, et al. Meta-analysis of anatomic resection versus nonanatomic resection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Langenbecks Arch Surg. 2011 Oct;396(7):1109-17.
[11]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中国成人糖尿病临床诊断专家共识[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5;31(5):379-385
[12]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9,Microvascular complications and foot care[J],Diabetes Care,2016,39(Supplment 1):S72-S80
[13]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糖尿病肾病防治专家共识(2014年版)[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4;6(11):792-801
[14]de Boer IH, Rue TC, Hall YN, Heagerty PJ, Weiss NS, Himmelfarb J. Temporal trends in the prevalence of diabetic kidney disease in the United States. JAMA. 2011 Jun 22;305(24):2532-9. 
[15]Dwyer JP, Parving HH, Hunsicker LG, Ravid M, Remuzzi G, Lewis JB. Renal Dysfunction in the Presence of Normoalbuminuria in Type 2 Diabetes: Results from the DEMAND Study. Cardiorenal Med. 2012 Feb;2(1):1-10. 
[16]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8,10(1):4-67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糖尿病肾病的诊断和防治—中国糖尿病肾病诊断和治疗的专家共识解读
DKD诊疗进展
​一文说清!糖尿病肾病防治到底怎么做?
糖尿病肾病如何筛查?怎么治疗?一文搞定 11 个问题
糖尿病夜尿增多,原因是什么?应该怎么做?
秦医生观察丨糖尿病肾病治疗新进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