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当家中老人失能,你会怎么选择?

失能老人疾病与衰老并存,不能自己吃饭、穿衣,无法行走,甚至不能控制排泄……只有依靠他人才能维持日常生活。当前,我国失能半失能老人约4400 万。对于这些老人来说,最大的需求就是照护。然而随着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一人失能,全家失衡”的遭遇不在少数,对于一些困难家庭和独生子女家庭而言更是“压力山大”。

时针划过下午两点,疲惫不堪的徐静(化名)刚刚靠在沙发上就睡着了。梦中一阵臭味让她醒来,原来是父亲又拉裤子了。徐静非常崩溃,长期以来不分黑白地照顾失能的父亲,已经让她的精力、体力都消耗殆尽。她的第一反应想要冲着父亲大吼,但最终憋了回去。看着82岁的老父亲,那个曾经个性刚强又极爱干净的男人,如今变成了大小便失禁的失能老人,58岁的徐静既心酸又心疼。而已经退休的徐静原本可以含饴弄孙,抑或到处走走看看外面的世界,现在却被“捆绑”在房间里,面对一个无法正常言语的虚弱老人。自从父亲失去自理能力之后,整个家庭就陷入忙乱中。而徐静作为照护父亲的主力,生活也陷入了“看不到头”的困境中。

24小时在岗

每天跟屎尿打交道

“当时真的是含着眼泪把大便清理了,然后给父亲把身体擦干净,根本没有心思吃饭,心情复杂,这样的日子不知道哪天是个头。”徐静告诉记者,他们一家是土生土长的天津人,她在静海县的农村长大,后来到了市里工作并安家。3年前刚退休时,徐静想着,终于可以好好休息了,可万万没想到,还没安逸几天,父亲的病就更严重了。

从2016年~2017年,徐静的父亲徐大爷先后两次中风。命是保住了,可自从第二次中风后,徐大爷成了彻彻底底的失能老人,除了咽食之外,几乎一切都要依赖别人。

徐大爷夫妇有3个孩子,徐静是最小的女儿,上面还有1个哥哥和1个姐姐。不幸的是,徐静的姐姐30多岁时就因患乳腺癌去世了。徐大爷生病时,徐静的哥哥还没有退休,只有休息日才有时间,照看父亲的重任自然落到了徐静身上。为了方便照顾,徐静专门搬到位于静海县的父母家,她的生活也从此改变。

每天清晨5点,徐静就要起床,为父亲换尿布、翻身,再伺候老人洗漱、吃早饭、喂药。老人中风后吃饭很慢,往往是边吃边漏,徐静则要边喂边擦,等基本都收拾干净了,就到上午9点了,徐静才匆匆扒拉一口饭吃。每隔两三个小时,徐静就要为老人翻身、换尿不湿,后半夜也不例外。基本是24小时“在岗”,围绕着父亲打转,还要跟屎尿打交道。

照顾失能老人的辛苦不仅是身体上的,还很累心。徐大爷生病之后,变得情绪低落,不愿意与人交流,徐静全靠猜来理解父亲的需求。有时恰恰相反,老人的脾气又变得很暴躁,各种作闹。“就拿洗澡来说,虽然每次哥哥都来帮忙,但父亲的吵闹、不配合,也让我觉得特别崩溃,洗一次就累个半死……”徐静无奈地说。

母亲心疼女儿,力所能及地给徐静“搭把手”,比如做一些简单的饭菜。但本身已经是80岁的老人,照顾其他人或是做家务,都已经心有余而力不足。“照顾失能老人真的很‘熬’人,‘熬’我一个人也就罢了,母亲那么大年纪了,可不能再把她搭进去了。”徐静说,经过兄妹二人商议,决定把母亲接到哥哥家照顾。虽然一到周末,哥哥嫂子还是会来替换徐静照顾父亲,但实际上,重担还是压在徐静身上。

3年里,徐静没有自己的生活,全身心地照顾父亲,没出过一次远门,甚至不敢离开家超过2个小时,隔一会儿就要看看父亲。她自嘲说:“每次看到朋友、同事聚会、出去玩,都羡慕极了,现在微信朋友圈压根儿不敢看,都快与世隔绝了。”

徘徊在崩溃边缘

照护者比失能老人更痛苦

“有时候,照护者比失能老人还要痛苦”。徐静说,这样的生活让她心力交瘁。

长期繁重的护理,睡眠不足,精神压力大,使得徐静的身体情况每况愈下,大小毛病一堆。3年里,她患上了高血压、骨质疏松,偏头痛也发作得越来越频繁。还不到60岁的徐静白发苍苍,看起来比同龄人苍老憔悴许多。

除了身体上的痛苦,照护者精神上的崩溃更可怕。相关研究显示,失能失智人群照护者是心理疾病的高发人群之一,几乎每位照护者都有或多或少的心理压力:孤独、害怕、焦虑、抑郁、愤怒、敌对、人际关系敏感等。徐静也不例外,她逐渐变得易怒、焦虑,却找不到宣泄的出口。

“这三年,真是熬过来的。我投入百分之二百的精力,全身心照顾老人,但已经身心俱疲。我觉得照顾不好就对不起他老人家,可我心里有火,太憋屈,快把自己折磨疯了。感觉就在崩溃的边缘,不知道偷偷流过多少眼泪。”就这样,徐静一边抱怨、喊累、无奈,一边又尽心尽力地照顾父亲。她一直担心,哪天自己要是倒下了,谁来照护父亲。

曾经一度,徐静的家庭气氛也变得紧张起来。她对丈夫产生了埋怨:“就是想找个人帮帮我,怎么那么难!”

原来,徐静的丈夫在北京帮助儿子照顾孩子,两人长期分居,加上徐静身心负荷重,每次打电话,几句话下来就是争吵,之后就是徐静气得挂断电话。“我特别想帮老伴分担,但是亲家2位老人去世早,孙子才两岁,找保姆太贵了,还不放心。如果我不帮他们小两口,他们就得有一个人辞职带孩子,北京的生活压力太大了,条件实在不允许啊。”徐静的丈夫无奈地说,其实老伴内心是理解他的,但就是控制不住情绪。

让老人得到专业照护

子女也能“喘口气”

徐静说,以前她一直觉得,自己的父亲,儿女不管谁管。请保姆照顾或是送到养老院,都不如儿女照顾的尽心,也怕老人心理上感到失落。而且也要花费一笔不小的支出,既然儿女能照顾,就没必要花那份钱。

但慢慢的,徐静不那么想了。除了她自己的身心压力越来越大,家庭氛围紧张,父亲的情况也越来越差。

身形瘦小的徐静照顾80公斤的父亲很是吃力:“我也想每天让父亲下床到轮椅上坐坐,活动活动,可我真的搬不动。”徐静说,特别是她不懂专业的护理知识,无法帮助老人缓解病痛。

2019年10月的一天,徐静偏头痛又发作了,疼得她直冒汗,只好硬着头皮一个人去医院。从诊室出来时,偶然遇见了退休前的同事薛大姐。聊天中徐静得知,薛大姐和自己的家庭情况竟如此相似,家有失能老人,并且薛大姐也是主要的照护者。只是在经历了无数令人崩溃的时刻以后,薛大姐一家把老母亲送到了专业的养老机构进行照护,老人入院前有轻微营养不良,入院一个月后长了2斤左右。而薛大姐也从重压之下慢慢走出来,失眠也有所缓解,这次到医院就是去复诊。

薛大姐告诉徐静,虽然她照顾母亲有1年多的时间,但实际上很多照护技能并不了解。比如扶、抱、转移老人的技巧,她都是照着自己的想法来,结果在一次把母亲从床上抱到轮椅上的过程中,不仅自己扭伤了腰,母亲也摔在了地上。照护者辛苦不说,也容易引发老人的各种并发症。

薛大姐母亲情况的好转,坚定了徐静的想法:应该让父亲得到更加专业的照护,自己也能“解脱”出来,好好调整身体。

找保姆,保不齐会频繁更换;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一般不接收失能老人……徐静和哥哥分析利弊后,决定为父亲找一家可以提供专业照护服务的养老机构。

兄妹俩联系了几家养老院,对方一听老人的身体情况就婉言拒绝了,而本来床位紧张的公办养老院则是连预约的机会都没有。适合徐大爷的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费用更高,像他这种完全不能自理的老人,照护等级是最高的,最低收费也要每月6000元起。

丰满的理想遭遇骨感的现实。徐静的父母都是农民,老两口每月的养老金加起来只有2000多元,大概只是1位失能老人入住养老机构费用的1/3。平时,两位老人的伙食、药物、以及生活用品,通通都要花钱。徐静退休金3000元出头,还有自己的家庭要顾及。

看着妹妹着实辛苦,虽然哥哥一家也是普通的工薪阶层,但夫妻二人决定咬咬牙,负担那剩下的2/3费用。“父亲还有我和哥哥2个孩子,遇到事,可以相互扶持。我儿子是独生子女,谁能帮他分担!想想万一我老了失能了,可能还不如父亲!”徐静感慨着。她说,看新闻知道天津是国家长期护理保险的第二批试点地区之一,真希望能够早点惠及他们一家,减轻经济压力。

“养老院的问题终于解决了。”采访后的第三天,徐静打电话告诉记者,已经和一家医养结合机构谈好,等父亲做了核酸检测、结果阴性,就能入住,而她终于可以暂时卸掉担子“喘口气”了。

正如报道中提到的失能老人及其家庭一样,失能老人的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问题是老龄化社会的重大挑战。应通过构筑基本保障制度、发展医养结合服务、强化家庭社会责任、创新为老服务科技、倡导人本服务理念等方面的努力,综合施策,保障其“老有善养”。

建立基本制度:长期护理

尽快建立应对失能照护支付需求的长期护理保障制度,整合救助、社保、互助、商保、慈善等多渠道资金。工作初期,覆盖人群以重度失能老人为主,逐步扩大到中度失能和失智群体。加强以预防为特点的养老服务体系顶层设计,强化长期护理产业和长期护理保险的发展,宣传与政策协同,强调早期护理规划与护理保险的重要性。加强部门协作,结合老年人能力评估标准、老年照护评估标准和长期照护评估标准,建立统一的失能老人等级评定标准、长期护理服务标准、长期护理机构准入及服务质量评价标准和认证制度。

发展核心服务:医养结合

要以居家为主阵地,以社区、机构上门为重点,满足失能半失能、失智和高龄老人群体的日常生活服务需求。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日间照料中心、养老驿站等场所提供医疗服务,并出台相关政策和风险管理制度。加强各部门合作联动,建立规范的医养结合机构分类管理机制和准入准出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医养结合服务质量评价监督机制。遴选培养老年健康照护师、老年人能力评估师等新职业人才。从职业资格、岗位管理、知识技能和职业发展上完善养老护理人才的培养机制,提高专业医疗护理人员的职级水平和收入水平。

强化社会基石:家庭责任

要通过法律法规,明确子女带薪陪护假的合法性和强制性,使其有法可依。通过统一安排,解决各地带薪陪护假期“有无”“多少”的问题。尝试放宽带薪陪护假申请资格,落实异地和非独生子女申请带薪陪护假的政策。对企业采取相应的强制约束和鼓励政策,对执行子女带薪护理假到位的企业,在财税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激励。要鼓励企业采取灵活、弹性的休假策略或远程办公等方式,允许员工“整存零取”使用陪护假期。

创新供给手段:科技养老

推广智能穿戴设备支持居家失能老年人参与自我医养管理和决策,更好地监控老人的健康状况,预防疾病发生。积极构建社区虚拟养老院,通过云端平台,统筹辖区内医养资源,将服务精细化推送,实现专业化嵌入式养老模式,解决养老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加快老旧社区的智能化改造,将技术融入生活场景中,以满足失能老年人起居等生活需求为导向,构建多元主体共建共享的智慧社区,强调“人性化”智慧养老,倡导“包容设计”以及对失能老年人终生自立的社会支援。

倡导人本理念:尊重关怀

以尊重失能老人的个人意愿及偏好为服务准则,鼓励老人参与自我健康管理和护理计划全过程,增强老人与护理机构、照料人员的互动。关注失能老人的心理健康,鼓励心理健康关爱组织及义工等,定期评估失能老人的心理状况,并对已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老人进行及时疏导和治疗。实施“银龄自立支援计划”,鼓励和帮助一部分拥有知识技能的失能半失能老人,通过网络和智能设备,继续发挥余热实现自身价值,既缓解失能老人“无能”的心理创伤,又让他们获得自我价值和生活动力。


文:健康报记者 甘贝贝 西南交通大学国际老龄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杨一帆 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与政法学院 叶彩旭

来源:健康报

编辑:杨明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养老院老人因护理员发错药致药物中毒,家属质疑索赔8万,谁该担责?
不想去养老院,不想拖累子女,那你应该选择这样养老
当你和父母都老了——1950年代生人,养老困局怎么破?
大城市,大养老|医办养、养办医,各机构探索“医养结合”出路
97岁老人该不该住养老院
送父母去养老院是不孝?你对养老院的认知要升级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