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脑卒中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一)*
*脑卒中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一)*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神经内科常见病及多发病,脑卒中高患病率、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是世界人口第二大死因,是我国成年人致死、致残的首位病因,每年新发脑卒中患者高达240万,且年轻化趋势明显。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中国脑卒中的发病平均年龄为66岁,其中20%的患者小于45岁。

*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

一、年龄

年龄增长导致脑卒中危险因素的增加,显著提高了发病率及死亡率。

二、性别

各年龄段脑卒中的患病率、发病率和死亡率男性多高于女性,但在80岁以上年龄组女性高于男性,可能是男女期望寿命差异的结果。

三、种族

脑卒中风险存在种族差异已得到流行病学研究的支持,与白种人相比,45~74岁中国人脑卒中的发病率稍高。

四、遗传因素

脑卒中是复杂的多基因遗传病,是由遗传、环境和血管等共同因素引起的神经系统疾病,脑卒中家族史可增加近30%的风险。

五、出生体重

研究表明,出生体重小于2500g者患脑卒中的风险是出生体重4000g者的2倍以上。

*可干预的危险因素*

一、高血压

高血压是脑卒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即便是在正常血压范围内(收缩压120~139 mmHg或舒张压80~89 mmHg),血压越高,脑卒中风险也越大。

预防

(1)30岁以上者每年应至少测量血压1次;积极推荐家庭自测血压或24 h动态血压监测。

(2)正常血压高值者(收缩压120~139 mmHg或舒张压80~89 mmHg)应促进健康生活方式并每年筛查高血压。

(3)早期或轻度高血压患者首先采用改变生活方式治疗,3个月效果仍不佳者,应加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

(4)中度以上高血压患者除应改进饮食习惯和不良生活方式外,应进行持续、合理的药物治疗。

(5)降压目标:普通高血压患者应将血压降至<140/90 mmHg。

(6)伴糖尿病或蛋白尿肾病的高血压患者应进一步降低至130/80 mmHg。

(7)65~79岁老年人可根据具体情况降至<150/90 mmHg,如能耐受,还应进一步降低至<140/90 mmHg。

(8)≥80岁的老人血压一般降至<150/90 mmHg。

(9)若能有效降压,各类抗高血压药物均可使用,以降低脑卒中风险。

二、吸烟

吸烟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两者间存在剂量反应关系。随着每日吸烟数量增加,脑卒中风险随之升高。

男性脑卒中事件发生和死亡的人群归因危险分别是14.2%和7.1%,而女性则为3.1%和2.4%。

研究证实被动吸烟同样也是脑卒中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被动吸烟的女性发生脑卒中的风险是不存在被动吸烟女性的1.56倍。

预防

吸烟增加脑卒中发病风险是明确的。

(1)对吸烟者进行干预,包括:心理辅导、尼古丁替代疗法、口服戒烟药物等。

(2)吸烟者应戒烟;不吸烟者也应避免被动吸烟。

(3)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主动与被动吸烟危害的认识。

三、糖尿病

糖尿病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风险增加1倍以上,而大约20%的糖尿病患者最终将死于脑卒中。

与男性相比,女性糖尿病的卒中风险更高。

预防

(1)定期检测血糖,必要时检测糖化血红蛋白或做糖耐量试验,及早识别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状态。

(2)糖尿病患者需要改进生活方式,控制饮食,加强身体活动,必要时口服降糖药或采用胰岛素治疗。推荐一般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目标值为糖化血红蛋白<7.0%。

(3)糖尿病患者的血压≥140/90 mmHg时应开始使用药物降压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目标应低于130/80 mmHg。

四、房颤

据统计:我国西南地区,自2001—2012年,我国心房颤动患病率增加20倍,心房颤动相关脑卒中增加13倍,而房颤患者的缺血性卒中发病风险比健康人高4~5倍。

预防

(1)成年人应定期体检,早期发现心房颤动。

(2)确诊为心房颤动的患者,应积极找专科医师治疗。

(3)对年龄>65岁的患者,建议在初级医疗保健机构通过脉搏评估联合常规心电图检查进行心房颤动筛查。

(4)高危患者长时程心电监测可提高房颤检出率,但应结合经济状况考虑个体可接受的监测时长。

五、其他心脏病

患有其他类型的心脏病也可能增加脑卒中的风险,如急性心肌梗死应用华法林联合阿司匹林,增加了脑卒中风险。

预防

建议成年人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心脏疾病,疑有心脏病的患者,应积极找专科医师治疗。

六、无症状颈动脉狭窄

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诱发脑卒中有一定风险。

预防

(1)在医生的指导下,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可服用他汀类药物和(或)阿司匹林,可以使脑卒中的发生率降低到≤1%。

(2)筛查其他可治疗的脑卒中危险因素,进行合理的治疗并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健康饮食、适当的身体活动。

七、血脂异常

血脂异常同样是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多数研究发现总胆固醇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是呈正相关。

预防

(1)采用健康的生活方式是血脂管理的首要步骤,戒烟、减轻体重、增加有规律的身体活动等。

(2)进行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筛查,确诊后应考虑给予他汀治疗;40岁以上男性和绝经后的女性应每年进行血脂检查;脑卒中高危人群建议定期(3~6个月)检测血脂。

八、饮食营养

饮食中的一些营养素与脑卒中风险相关,高钠摄入与脑卒中危险性增高相关。

预防

钾、鱼类摄入量增多与脑卒中危险性降低相关,水果蔬菜摄入多与脑卒中风险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

(1)建议膳食种类应多样化,且能量和营养的摄入应合理;增加食用全谷、豆类、薯类、水果、蔬菜和低脂奶制品,减少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酸的摄入。

(2)建议降低钠摄入量和增加钾摄入量,有益于降低血压,从而降低脑卒中风险;推荐食盐摄入量≤6 g/d。

(3)具有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者应控制每日膳食胆固醇摄入量。

九、缺乏锻炼

缺乏锻炼可增加卒中风险,对于其他疾病的诱发也具有相关性。

预防

(1)个体应选择适合自己的身体活动来降低患病风险。建议老年人、脑卒中高危人群应进行最大运动负荷检测后,制订个体化运动处方进行锻炼。

(2)健康成人每周应至少有3~4次、每次至少持续40min中等或以上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骑自行车或其他有氧运动等)。

(3)日常工作以静坐为主的人群,建议每坐1 h进行短时(2~3 min)身体活动。

十、超重与肥胖

大量研究证据表明,脑卒中与肥胖之间存在等级正相关,且独立于年龄、生活方式或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

预防

(1)超重和肥胖者可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良好的饮食习惯、增加身体活动等措施减轻体重。

(2)超重和肥胖的人要努力减轻体重,不仅降低血压,也可以减少脑卒中风险。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国脑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2019[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9,52(9):684-709.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血压患者,除了降压还要做点啥?
高血压患者,冬天运动宜晚不宜早!
心血管病防治之——脑卒中
卒中危险因素的识别与评估
学会这10个预防方法,高血压病人不用担心会更容易患脑中风!
高血压防治知识手册 | 高血压的危害有哪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