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历代玉鱼汇总解析


中国玉器的出现至今已有七八千年的历史,在古人心目中,玉是“山川之精”,可通灵天地,除邪晦、知祸福,自古中国人就有很浓厚的崇玉传统,古人给玉赋予了很多精神内涵,因此玉文化也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鱼除了是人们美膳之食,又因鱼谐音同“余”,故古人爱用鱼表示美好的愿望,用玉鱼做佩饰,以示富裕,年年有余,吉祥有余。玉鱼是玉器中比较常见的形象之一,在古代是很重要的玉佩饰,古代玉鱼的制作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期晚期。玉鱼的存在,早期反映了人们生产生活的自然状况和对动物界的崇拜,晚期则象征了物质的富有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新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的玉鱼数量不多,仅长江下游太湖流域的良渚文化文化和西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有零星发现。


良渚文化的鱼形玉器:浙江余杭反山22号墓出土的玉鱼,玉质沁为黄白色,圆雕鱼形,造型生动,横截面呈椭圆形,圆眼,鱼尾部分叉,腹下有两个小孔。



红山文化的鱼形玉器:阜新胡头沟1号墓出土的绿松石雕鱼。


商代

有商一朝,以庄重的青铜器而闻名。青铜工具在制玉工艺中得到应用,琢玉技术显著提高,使商代成为古代玉鱼制作史的第一个高峰期。此期玉鱼可大致分为以下几种:


鱼身略宽。滕州前掌大221号墓出土的一件玉鱼:青白色,局部有黄褐色沁。鱼身挺拔,吻部前伸,尾部平直作斜刃刻刀状,大圆眼,吻部钻有一孔。长6.2、宽1.8、厚0.4厘米。



鱼身狭长。滕州前掌大13号墓出土的一件玉鱼即属此类:淡青色,有灰白色沁。鱼身细长,圆睛,口部用一圆孔表示,吻前伸呈“T”形,背、腹鳍均琢出,歧尾。长6.2、宽0.8、厚0.3厘米。



身体相对较宽,弯成的弧度约在60°到100°之间。如益都苏埠屯1号陪葬墓所出者:玉质沁蚀为鸡骨白色,表面残存朱砂。整器作弧形扁平体,吻部前伸且上下外凸,大圆眼,以等距平行直阴线刻划背鳍、腹鳍,鱼鳞为斜刀法琢就的环带形,尾部饰有双钩技法雕出的纹样,颇具浮雕感,头尾各有一孔。长9、宽1.7—2.3、厚0.2厘米。



身体较长,弯成的弧度约在120°到180°之间,部分玉鱼甚至超过180°。安阳殷墟妇好墓的一件:浅绿色,有褐色沁斑。体狭长,弯曲剧烈,重环形眼,闭口,腹鳍以密集平行短阴线表示,背鳍雕作扉棱状,歧尾。长10.6、厚0.2厘米。



圆肥宽阔呈扁圆形。如滕州前掌大120号墓出土的一件:乳白色,通体涂朱。双面雕,鱼身圆肥,圆睛,吻部前凸,口部为一圆孔,分尾平直,鳞、鳍皆用阴线刻划。长3.95、宽2.15、厚0.31厘米。


西周

西周时期是中国古代鱼形玉器制作的又一个高峰。此期出土的数量大,造型各异。


直条形者,与商代玉鱼大体相似。较商代不同的是,有的玉鱼上下边沿斜磨,从而立体感增加。陕西岐山贺家砖厂7号墓所出者,青玉,微泛黄,扁平体,鱼身较直。其上吻向上微翘,下唇凸出尖角。尾部分叉,两面削薄呈刀刃形。长7.2、宽1.9、厚0.25厘米。



弧形者,与商代相近。如出自山西省洪洞县永凝堡西周墓和河南省三门峡市虢国孟姑墓的玉鱼。



西周时期新增圆雕玉鱼,例如,出土于山西曲沃晋侯墓地92号墓的四件圆雕作品。四件,青玉,呈墨绿色。一面平齐另一面圆凸,每两鱼可合为圆柱体。鱼嘴有小孔。长11.6厘米。


东周汉唐

考古出土的东周至汉唐时期玉鱼甚少,主要有以下几例:


湖北陨县肖家河初秋晚期墓出土一件玉鱼,灰褐色。圆弧形头,头部一个钻孔表现鱼眼。鱼身及尾两面饰浅浮雕龙首纹和斜线纹。长7、宽1.3、厚0.4厘米。



广州华侨新村汉墓出有一件玉鱼:黄白色,质地较软。状草鱼,体扁平,鳞片为弧线组成的扇形。


宋代

自宋以降考古出土的玉鱼较少,笔者将结合较多的传世玉鱼以探讨。虽然传世玉器非墓葬出土,但有的传世品价值远远超过出土玉器,是出土玉器研究的重要补充。

四川广元宋墓腰坑出土造型大致相同的玉鱼两件:皆是阴刻圆眼,厚唇微张。腹鳍圆雕,鱼鳍用阴刻直线条表现。尾部宽,背鳍和尾部皆呈锯齿形。鱼身素面无鱼鳞。背鳍打孔。鱼身扁宽略肥。整体颇具动感。



江苏南京建中村宋墓出土玉鱼。



河北定州静志寺塔基地宫出土水晶质鱼一件:无色透明,晶莹剔透。整体圆雕而成,鱼头大目圆,嘴微张,上有一孔。网格纹表现鱼鳞,鱼尾舒挺。用阴刻线表现鱼的细部形态,形象生动,极具神韵。长7.5、宽3.5、厚0.5厘米。


清宫旧藏宋代玉鱼三件:鱼身细瘦,昂首翘尾、活泼动感。素面。小点眼,厚唇微张,鱼鳃用一道阴刻弧线表现。尾部略分叉,细部用较多的阴刻线条修饰。鳍尾边沿为锯齿形。身旁有莲花水草等物陪衬。


辽金                  

辽金元都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该时期玉器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在玉器的制作题材上也是非常随意自然,粗犷豪放,不受任何程式化的束缚。玉器的造型具有浓郁的游牧民族生活气息和自然情趣。迄今为止出土的辽金时期的鱼形玉器较为少见。


辽代玉鱼主要出土于内蒙古奈曼旗青龙山辽陈国公主驸马合葬墓。其中有组玉佩、鱼形盒、双鱼玉佩等:

龙、凤、鱼形组玉佩,一组6件。龙、凤、鱼、摩羯组玉佩,其中有两件鱼形玉,一为荷叶双鱼形玉坠、另一为莲花卧鱼形玉坠。皆为片雕,采用镂空技法。鱼体较为细长,头部呈三角形,阴刻小圆纹眼。网格纹鳞,鳍尾皆呈锯齿形。



双鱼玉佩一对,白色,圆雕,鱼体稍弯曲。用阴刻线表现鱼的圆眼、腮、鳍、尾。鱼嘴部各打有一孔。长10.5厘米。



黑龙江绥滨中兴金代墓群出土一件玉鱼:黑褐色,半透明。形似一条鲤鱼,阴刻圆眼,口微张,衔水草,网格纹。鱼藏匿在一枝大莲叶之下。用阴刻线表现荷叶的叶脉。长5.74、宽3.15、厚1.45厘米。



绥滨奥里米金代石椁墓出土玉鱼一件:青色,鱼头部前伸,深阴刻圆眼,下腹斜弧,背鳍呈三角形,尾部上翘,一枝荷叶在背鳍之上,鱼身有两个钻孔。长6.12、宽3.69、厚0.35——0.51厘米。



陕西西安未央区范家寨村出土一件荷叶鱼形玉坠,玉呈灰白色,体呈长方形,正面为一条浮雕鱼在荷叶上衔一水草茎干。荷叶片内卷,两面都以细线阴刻叶脉。鱼身较直,钻环状孔表现鱼眼,网格纹鳞。长3.7、宽2.7、厚1.6厘米。


元代


上海嘉定法华塔元明地宫出有玉鱼一件:鳜鱼形,圆雕。大圆凸眼,厚唇微张,网格纹鳞;扇形宽尾,上面的阴刻线条根根挺拔;腹鳍凸出体外。



江苏无锡元代钱裕墓出土玉鱼一对。鳞、鳍、尾皆用阴线刻成,线条精细,刀法娴熟,形态逼真。圆眼,网格纹鳞,扇形宽尾。长4.7、宽2厘米,长4.8、宽3.2厘米。



清宫旧藏元代玉鱼一件:玉质三分之二呈黑色,圆雕,体阔,鳜鱼形。重环眼,收腹鳍,摆尾。网格纹鳞,腹鳍和尾部用阴刻线条修饰,背鳍雕出脊骨纹。长7.3、宽4.3、厚2厘米。


明代


北京西郊董四墓村明墓出土玉鱼一件:白玉质,温润,夹有絮状斑纹。双面雕,鱼体肥厚。双砌技法琢鱼嘴,管钻鱼眼,鱼体各部分先以阴刻线雕刻再碾琢,展示出圆润的线条。扇形鱼尾及背鳍皆琢刻成锯齿形,背鳍上有一孔。长6.3、宽3.6厘米。


清代

清代玉器迅速发展,形成了古代玉器史上的最高峰。这一时期的鱼形玉器也是中国古代鱼形玉器发展的巅峰时期。鱼形玉器数量极多,种类各异,以配饰和陈设品为主,其中玉佩饰以双鱼玉佩和鱼衔莲玉佩最为常见。雕工精美,阴刻和阳起两种线条共同运用,圆雕、透雕和片雕等技法巧妙结合。生动写实、纹饰繁琐,充满浓厚的民俗气息。


玉镂雕双鱼香囊

尺寸:长7.3cm 宽5.8cm
清宫旧藏
说明:青玉。器由两条呈半弧形玉鱼合并而成,均镂空。鱼嘴处留孔,上系穗并串连一颗珊瑚珠,鱼尾处中部也透一孔,系丝穗亦穿一颗珊瑚珠。造工精湛,构思新颖。
香囊是清宫中常见实用品。囊中空,可置鲜花等香物。
清代玉器中,日常用品占有相当数量,而且精雕细琢,此器为代表作品。



玉双鱼双孔花插

清乾隆
尺寸:长16.4cm 宽23.9cm 厚3.9cm 口径2×1.7cm及3.2×2.4cm
清宫旧藏
说明:碧玉。两鱼并体、带飞翼,张口,凸眼圆睁。口膛较深,可插花。鱼纹是商周以来传统纹饰。鱼具有生殖繁盛,多子多孙的祝福含义。此器双鱼均带角,可称“鱼龙变化”。古喻金榜题名,比喻高升昌盛。
玉匠在此器上巧留玉皮之色,恰似阳光照耀下之闪闪光芒,充分显示出乾隆时期制玉工艺的浪漫主义色彩和高超的技能。


温馨提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历代玉鱼的鉴定
历代玉鱼的发展与演变
经历2020 ,才懂玉鱼之美
宋元玉鱼
古玉界:历代玉鱼的欣赏
中古时期好多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