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城·名】老港与老港镇的形成

在惠南镇以东7公里,中港以外1.5公里,有一条河,名谓老港河。该河形成时距今已有170余年。170年以前,老港镇境域东部,还是一片芦塘滩地,因海潮长期涨落、泄水,带走了大量泥沙,勾勒出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沟,长年累月,沟身渐宽、渐深,遂成河道。

清光绪十年(1884年)彭公塘(又称王公塘)筑成后,崇明、启东一带农民迁徙来此定居,垦荒种田。先民们沿着这条自然形成的沟漕开挖成港。因这条港在南汇东南沿海最先形成、最先开挖,故称老港。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彭公塘两侧陆续有商铺营业。最先来此经商的崇明出生的落第秀才陈学秀。他在彭公塘东侧割去芦苇搭棚开店,店号陈协兴,经营油、盐、酱、火柴、烟酒等日用品。此后,地主沈如金,惠南镇工商业资本家潘正夫、潘仁夫两兄弟分别在彭公塘两侧盖起房子,形成了对面街。当时,老港集镇上的南北街,沈、潘各占一半。民国6年(1917年),老港河北岸,杨姓地主也相继造房成为西街。从此,老港集镇形成“丁”字形镇区。老港集镇南北街长150米,西街长100米。

20世纪20年代开始,老港集镇上经营的行业逐渐增多,各业店铺陆续开张营业,有棉粮业、水作坊、肉庄、鱼行、小猪行、饭店、客栈、竹木铺、染坊、铁店、药店等20余个行业。由于开荒农民源源而来,市场越来越繁荣。抗日战争前,老港集镇上的各业商店增至90余家。当时,老港集镇比较繁荣:有浙江绍兴来的“脚划船”(用脚摆动划桨的小船)忙着往返于老港至惠南、至江镇装运货物及运送客人。每到秋收时节,市场更为繁荣、生意十分兴隆。曾一时成为南汇县东部地区农副产品、手工业品、水产品的集散地。解放前,老港集镇上有多家茶馆、书场、赌场。外来客商、社会游子、闲散人员常来镇上听书、喝茶、聚赌,好不热闹。

民国27年(1938年)5月18日,日本侵略军从南汇城出动下乡“扫荡”。老港镇上居民闻讯,纷纷逃躲。日军一进老港镇就放火烧房,烧毁沈姓地主新建的厅堂住宅、老港警察分局、久章百货店。民国28年(1939年)8月24日,日军第二次踏进老港镇“扫荡”。来不及逃跑的人遭残害,又放火烧镇。数十家大小商店化为灰烬。老港镇上一片瓦砾,满目疮痍。此后,老港集镇市场萧条,一蹶不振。  

解放后,人民政府重建老港镇,供销合作社、农具社、食品购销站、棉花收购站、粮油管理所、邮电分局、卫生院、中国人民银行老港营业所、中小学校等企事业单位陆续建成,老港集镇日趋繁荣。1951—1960年,老港集镇曾是老港区区公所、区政府、老港乡人民政府、老港人民公社机关所在地,是老港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1960年,老港公社机关北迁至中港。随后,镇上各企事业单位也陆续迁至中港。从此,老港集镇开始冷落。老街昔日风光不再,唯有白龙港西岸的西街尚有少量店面。

文章选自《南汇老地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港、中港得名与下沙南场界域探索
崇明这个小镇的兴衰沉浮,还有几人知道?
上海记忆丨南汇
《少侠好功夫》再现老港味贺岁喜剧,天地有正气,少侠战双煞
连南汇人都不一定知道!我们各镇地名的由来,这下涨知识了~~
春暖浦东 十里桃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