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走溪口(三)蒋母墓冢
走溪口(三)蒋母墓冢

游记 2009-10-10 14:12:46 阅读158 评论23   字号: 订阅

  刘枫

我们由绍兴赴宁波的途中来到奉化溪口。导游安排我们先去谒见蒋母墓,然后再进镇游览蒋氏故里的其他遗迹。有什么办法,导游有其行程安排的打算,只好听之任之。

车行至离溪口镇约三里路的白岩山鱼鳞岙,在一个小广场上停下来。下车后,便见到山脚下有个古旧而讲究的石牌楼,三个门的中门之上刻着“蒋母墓道”四个阴字,我们知道牌楼后面应是蒋母墓的所在地了。穿过牌楼,拾级登山,顺着古松参天的林荫道上行250多米,路边立有一座凉亭(俗称白凉亭),大约是为谒墓人歇脚用的。再向上行约200米,路侧又有一座八角亭,显然是当年卫兵站岗警戒的驻所。再上行50米,就是大门上额题有“墓庐”二字的“慈庵”了。

“慈庵”是1923年5月蒋介石“以成先慈建庵供佛未竟之志,而又配祀先考肃庵公,权合古人付庙之意”而建的墓庐享堂。据说,原为五间洋房,后来改建,增设为十二间中西合璧的平房。穿过墓庐大门,便进入“慈庵”内室。其西首二室为套间,是蒋介石回乡扫墓居住之处。中间的房屋是慈庵中堂,室内挂着蒋母王采玉的遗像,照片上有汪精卫的题字:“蒋老伯母遗像,世愚侄汪兆铭”。室内正中立一石碑,正面是谭延恺书写的《孙大总统祭蒋太夫人文》,背面是于佑任书写的“孤哀子蒋中正泣述”的《先妣王太夫人事略》,两壁还有蒋介石的《哭母文》及国民党中执会的《慰劳蒋总司令文》等石刻。此外,室内还有当时国民党大佬们敬奠的挽联、像赞、唁电、讳辞、悼诗等等哀惋类的文字。总统母亲辞世,大员们也都哀痛得如丧考妣。据说,当初蒋母去世的讣告甫一发出,孙中山及谭延恺、林森等国民党要人立即齐致唁电,闽、粤、鄂、湘、沪等各处吊客也云集溪口,及出殡时陈果夫、戴季陶等皆来会葬。在中国政坛上初露头角的蒋介石得到高度的尊重,蒋太夫人也母以子贵,得到意想不到的礼敬。慈庵的管理极严,到这里,陪同我们的导游只好休息,完全由慈庵的接待员解说。大约这些专业的讲解员会讲得准确清楚。在这种很严肃很敏感的地方,千万不能出什么错误。

名为“慈庵”的墓庐只是祭祀和守墓的场所,真正的墓冢还在白岩山的更高处。我们稍做休息后,便继续沿着修竹与青松夹道的卵石小路向在168米高处的蒋母墓冢进发。这段路崎岖陡峭,不敢急行。待爬到鱼鳞岙中垄面向西北的一块小平地上,方见到在山坳中修砌的蒋母墓冢。墓冢规模不大,也不豪华。坐北朝南,呈圆椅形,使用水泥块石嵌砌。墓碑的正面是孙中山亲笔题写的“民国十年,蒋母之墓,孙文题”碑铭。碑的上面扇形应栏中刻有“壶范足式”四字,意为蒋母是女中模范,完美榜样,足为楷模。墓碑两旁刻有蒋介石的自撰联:“祸及贤慈,当日顽梗悔已晚;愧为逆子,终身沉痛恨靡涯”,哀戚忧伤之情溢满字里行间。幕的东侧凿有方圆两个储水池子,据说该处墓地缺水,按“堪舆学”的风水理论,必须“润东燥西”用以聚水。墓前的水泥地上还刻有凤凰与翠竹等图样,寓意为蒋母是从葛竹村飞出去的金凤凰。

据导游说:蒋介石为其母选的这块墓地是块风水宝地。这里是“弥勒佛”的肚脐眼,在此鸟瞰山岙,古木蔽日,林海苍翠。山脚下的三个自然村落每天炊烟不断,犹如三股天然不息的青香,时时缭绕在蒋母的墓茔之前。

蒋母之墓是个单穴,其原因是蒋母曾在病中嘱咐蒋介石,要他在其死后为她择地另葬,坚持不与蒋父同穴合葬。其理由是蒋父早已礼葬在溪口北边的桃坑山,其墓中筑有四穴,蒋介石的父亲蒋肇聪及其前两房妻子徐氏、孙氏同时葬入三穴,旁留一穴给王氏(即蒋母)。但蒋母认为,她当年再嫁(原来蒋母王采玉,原为葛竹村王友则之女,幼承父教,聪明伶俐,精于女红,因家道中落,以做针线活资助家中。18岁初嫁俞某,生有一子。后子突患急症,俞某又患霍乱,双双夭亡。遭此厄运,心灰意冷,遂遁入空门,到金竹庵束发修行。几年后,有一看相先生讨茶,说其有福相,早日还俗再嫁,会得贵子,晚年将光耀无比。听言,王采玉动心,恰好玉泰盐铺老板蒋肇聪接连丧偶,有意再续,遂经采玉堂兄介绍,23岁的王采玉再嫁给45岁的蒋肇聪,次年即生蒋介石),也是明媒正娶,花轿入门,所以她不愿屈居第三,更不愿儿子被人议论是填房所生,影响了前途和事业。因而,她生前一再嘱咐蒋介石要另择风水宝地,以荫庇子孙后代,于是,选择了现在这块被称为“甲字穴”的吉顺墓地。

当然,我们没有理由责备年轻孀居,遁入空门后,又启动凡心的王采玉。作为一苦命女子,她有追求自由、幸福的权利。但她的这一选择后来给中国人民却带来了20多年兵戎相见的血光之灾。她的贵子蒋介石的确大富大贵成为位高权重的中华民国大总统,但数度的倒行逆施却也同时使他成为祸国殃民的独夫民贼。我想蒋母绝对不会预料到这些,凭其慈悲善良的本性,如事先有知,肯定将这个“贵子”溺毙在襁褓之中。

蒋母墓冢保存维修得十分完好,1978年人民政府又对墓冢进行了认真的修缮,这是共产党对历史的尊重、对人性的肯定、对人伦的虔敬。其实,蒋介石很早就为自己在家乡选择墓地了,开始他打算安葬在慈庵的母亲墓边。但是,他后来看到奉化城北的响铃岗,觉得景物幽美,风水颇佳,就决定将岗上的仁湖作为自己的葬身之地。然而,他没有遂愿。败走台湾后,他仍念念不忘反攻大陆,这种愿望,抛却政治上的妄想,大概怀亲思乡也是他耿耿于怀的情愫。我想,他看到台湾著名诗人学者余光中先生的《乡愁》,也会为“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的凄怆诗句,而感伤得热泪涟涟。不然他不会在作古孤岛之前,还留下遗愿:不想身葬异乡,总希望有朝一日能回故乡安魂。是呵,有了这方墓地,蒋氏可以永远陪伴自己的母亲。不过,到目前为止蒋介石还没有实现遗愿,台湾桃园的慈湖毕竟不是奉化溪口的仁湖,但是,值得他欣慰的是,他的子孙有的涕泣还乡认祖归宗了。2005年已改名为蒋孝严(原名章孝严)的蒋家孙子回故乡给老祖母扫了墓,据说,他见墓园保护得如此完好,百感交集,感慨万千,对中国共产党的宽阔胸怀及博大气度,钦敬得五体投地。我想,蒋介石如泉下有知,也会感激涕零,望洋兴叹。

我站在墓冢前向山下望去,莽莽苍苍的林木把整个山麓覆盖得郁郁森森,卵石铺就的墓道隐隐约约在林间向山下蜿蜒。我冥想着当年蒋介石沿着这条路悲切上山,匍匐在地哀悼其母的情景,大概也是痛彻心扉,使人动容的。本应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一个孝子,本应是践行“忠孝仁信、礼义廉耻”的儒学信徒(他倡导过以“礼义廉耻”为所谓“新生活运动”的四维),怎么能干出雨花台、渣滓洞那样惨绝人寰的罪孽?怎么能置日帝侵略而不顾,叫喊攘外必先安内,而苦心孤诣对付红军、八路军和解放军?怎么能罔顾人生,致黎民于战争的兵燹水火之中?对蒋介石的多重人格、多重性格、多重心理,实在值得探讨,单单用阶级属性是解释不了的。对此,我陷入了沉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奉化溪口【蒋母墓】
奉化溪口之魂
溪口古镇(下)
1979年,中央决定修缮蒋氏故居,蒋经国听说后感慨:这钱该由我出
溪口,是民国第一镇,更是奉化的宝镇!
【带着老妈去旅行】普陀山-宁波-鄞县-奉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