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诗歌鉴赏之修辞技巧

               在诗歌鉴赏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1、 比喻 

    用另一本质不同而又有相似之处的事物作比方的一种修辞方式。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等。比喻的作用为可以化未知为已知;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易懂;可以化平淡为生动、形象。

如:李贺的《马诗》: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这幅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异乎寻常的吸引力。钩,是一种弯刀,从明亮的月牙联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含有渴望参加战斗之意,此诗运用比喻使画面更形象生动,更易于彰显诗歌的主题。

再如:刘禹锡《望洞庭》的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诗歌巧妙地以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全诗纯然写景,既有描写的细致,又有比喻的生动,读来饶有趣味。

古代诗歌常见的几种辞格<br>

1.  比喻<br>

在诗歌语言里,可以说比喻是用得最为普遍的一种辞格。什么叫比喻?比喻就是通常所说的打比方。诗歌诗歌语言打不打比方,其效果是大不相同的。有了比方,语言就形象、生动,读者就会如睹其物,如见其人。<br>

1)  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无名氏《西洲曲》)<br>

2)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白居易《琵琶行》)<br>

3)  君当作磬石,妾当作蒲苇。(无名氏《孔雀东南飞》)<br>

4)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李白《将进酒》)<br>

5)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br>

6)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白居易《琵琶行》)<br>

2.  起兴<br>

朱熹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起兴这种辞格,在古代诗歌里,主要是用在《诗经》里。起兴的基本类型有:<br>

A.  兴中无比的<br>

1)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经.周南.桃夭》)<br>

《周南.桃夭》是一首祝贺女子出嫁的诗。诗写得十分舒展、热情,给人一种强烈的生活气息。这几句诗的意思是说,桃树长得多么茂盛啊,开着鲜艳的花朵。这位姑娘就要出嫁了,祝愿她全家和顺美满。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这诗句和女子出嫁并无必然联系,它只是起个引发诗情、烘托主题的作用。<br>

B.  兴中含比的<br>

7)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诗经.周南.汉广》)(思:句末语气词)<br>

《周南.汉广》是一首爱情诗,写的是一个青年男子向一位少女求爱而不得的苦闷心情。南有乔木,不可休思这是说南方有棵高大的树木,却不可在树下休息。这两句诗首先是兴,但兴中含比。因为乔木高大却不可依偎其下,这正如同汉水之滨的游女不可求得一样。<br>

2.  比拟<br>

所谓比拟,就是指把甲类事物当作乙类事物来对待、来描写的一种修辞方法。如把动物当成人或把无生命的东西当成有生命的东西来描写,这就叫拟人。相反,把人当成动物或把有生命的东西当成无生命的东西来描写,这就叫拟物。由此可知,比拟辞格是兼含拟人和拟物两个内容的一种修辞格式。<br>

1)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br>

2)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王禹偁《村行》)(晚籁:傍晚是自然界发出的各种声音)<br>

3.  夸张<br>

夸张是一种积极的修辞方式,在古代诗歌语言中用得十分普遍。总之,作者为了突出艺术效果,对现实中的人或事物故意作夸大或缩小描写,这种修辞手法就叫夸张。<br>

1)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其十五)<br>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李白《蜀道难》)<br>

2、比拟

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运用比拟,能寓情于物,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感情;可以使叙述生动形象,加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可以把无形的抽象的事物描写得有声有色,可见可闻。

如:唐朝贺知章《咏柳》中的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首诗一反前人写法,不以杨柳的细柔形象来形容美人身材苗条,而是用拟人的手法,让杨柳化身为美人碧玉出现,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杨柳的婀娜多姿。 

 韩愈的《晚春》: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诗人用拟人手法描绘了一幅生机无限的晚春图。草树本属无情物,竟然能,彼此还有才思高下之分;百花吐艳争芳,似乎要将春留住;连本来乏色少香的柳絮、榆荚也不甘寂寞,来凑热闹,因风起舞,化作雪飞。

3、隐语(谐音)、双关 

在有些诗歌尤其是民歌中,作者为了表达出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往往采用隐语、双关的修辞手法。 

 如:唐朝李白的《春思》: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曰,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这是一首较为著名的描写男女情长的诗,写出了在秦地的思妇内心的独白。诗人语义双关,用抒自然之春天,理喻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又以(思)、(知)谐音,连接异地男女之间的思念情怀。 

   唐朝的刘禹锡《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曰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这一首诗歌中同音,是双关隐语。这是作者用民歌体写的恋歌,从前两句诗意看,大概女方在杨柳飘拂、波平浪静的江边行船,听到岸上爱恋她的青年在对她唱歌言情,但情传的含蓄,倒是无晴胜有情。 

    4、借代 

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也可以使语言简练、含蓄。 

如:杜牧的《赤壁》:折戟沉砂铁未消,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文中的东风指的是赤壁火攻的事;二乔指的是大乔、小乔。大乔是东吴之主孙权之兄孙策的妻子,小乔是东吴主帅周瑜的妻子,此二人的命运代表了东吴国家的命运。文中的锁二乔指的是大乔、小乔被曹操虏去,意味着东吴的败亡。以锁二乔借代东吴的败亡,既显得委婉,又显得深沉,同时又能给人联想与思考。

5、夸张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事物的某个特征,或揭示事物的本质,给听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表达说写者强烈的感情,用以讽刺或歌颂,感染听读者的作用。

如: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在这首诗歌中作者愁生白发,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6、对偶 

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如:杜甫的《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从篇法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无边落木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

7、排比

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构成。其作用使内容集中,增强气势;条理清晰,阐发透彻;结构整齐,节奏鲜明。在诗歌中就表现为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 

 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就用纯名词性的组合,构成典型环境。 

8、设问 

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如:元朝阿鲁威作的小令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就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 

再如杜甫《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开头一句,以问引起。祠堂何处?锦官诚外,数里之遥,远远望去,早见翠柏成林,好一片蓊蓊郁郁,气象不凡——那就是诸葛武侯祠所在了。这第一联,开门见山,洒洒落落,而两句又一问一答,自开自合,带动全篇。

9、反问 

是无疑而问,但答案就在问句中,即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的意思,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的意思。有强化语气、强化情感、引人思考以求共鸣的作用。 

如:王安石《叠题乌江亭》: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就在末两句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

10、对比

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运用对比,或使对立事物的矛盾鲜明突出,揭示本质,给人深刻启示;或使事物对立的两个方面互相映衬,相得益彰,给人深刻印象。

如:李白的《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诗人给我们展示了两幅画面:一幅是越王大败吴国,凯旋而归,战士们个个脱下战袍,换上了锦衣,向国人炫耀他们的战功,宫女们个个打扮得花儿一般,在宫殿里恣情欢乐;另一幅则是只今惟有鹧鸪飞”——现在只有几只鹧鸪在王城故址上飞来飞去,昔曰的胜利、热闹早已烟消云散。诗篇将昔曰的繁盛和今曰的凄凉,通过具体的景物作了鲜明的对比,抒发了盛衰无常之感。对比手法的运用突出了主题,发人深思。

再如:高适的《燕歌行》: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以战士死在沙场与将帅纵情声色进行对比,形象鲜明,揭露深刻。

11、互文

互文也叫互言互见互文见义等,它的特点是上下文互相呼应、互相补充,它的修辞作用是言简意赅,语意含蓄,节省文字而又扩大了诗文的容量。

它在古代分为以下几种:

单句互文,就是指在同一句子中前后两个词语在意义上交错渗透、相互补充。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主人下马客在船,实际是说:主人下马在船,客人下马在船。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从字面理解,这句诗是秦时明月照耀汉时关塞之意。实际上,应该理解为 秦汉时的明月和秦汉时的关口

对句互文,就是指下句含有上句已经出现的词,上句含有下句将要出现的词,对句与出句的意义相互补充。依据上下两句的关系,对句互文又可分为近义式和反义式。近义式对句互文如: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木兰诗》)。这两句诗应译为向着窗户,对着镜子、梳理云一样的秀发,把黄花帖在脸上。反义式对句互文如: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杜甫《客至》)。从字面上看,前后两句对举,但在意义上两句都话外有音,而且是正反结合。即花径不曾缘客扫,今始为君扫;蓬门今始为君开,不曾缘客开。此种互文句用词更为简约而含义更为丰富。

隔句互文,就是是指两句互文之间,有其它句子相隔的互文句式。例如:十曰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王勃《滕王阁序》)。这里的十曰休假千里逢迎是隔句,胜友如云高朋满座是互文。胜友”“高朋”“如云”“满座相互交错,补充说明。应解释为:胜友如云,胜友满座;高朋满座,高朋如云。

12、通感

把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沟通起来的一种修辞手法。这种修辞手法不仅表现为具体事物之间相互比拟时的感觉挪用,还表现为将抽象事物具象化时的心灵沟通。

如:郎士元的《听邻家吹笙 》:凤吹声如隔彩霞, 不知墙外是谁家。重门深锁无寻处, 疑有碧桃千树花。这一首诗歌中的凤吹声如隔彩霞就说笙曲似从天降,极言其超凡入神。作者将听觉感受转化为视觉印象,给读者的感觉更生动具体,间接烘托出笙乐的明丽新鲜。

林逋的《山园小梅》: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诗歌就传神地描绘了黄昏月光下山园小池边的梅花的神态意象:山园清澈的池水映照出梅枝的疏秀清瘦,黄昏的朦胧月色烘托出梅香的清幽淡远。在暗香浮动月黄昏中作者用视觉写嗅觉、突出梅香的特点,鲜明又微妙地表现出梅花的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闲静的气质风韵。

13、衬托

为了突出主要事物,先描写与之有关的事物,作为陪衬烘托的修辞方法叫做衬托。这种修辞方法按主要事物和衬托事物之间所呈现出来的关系不同,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种。利用事物的近似条件来衬托另一事物,称正衬;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另一事物,称反衬。

如:王籍的《入若耶溪》中的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是以动衬静的反衬,写出了山林无比的幽静。苏舜钦的《夏意》: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树阴满地曰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以黄莺婉转的啼鸣反衬深院正午时的寂静、清幽。

14、反复

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特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的修辞手法。运用反复可以使诗歌一唱三叹,回环婉转,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效果。

如: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曰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通过争渡,争渡的反复,表现了主人公快速划桨的急切神态,写出了少女们的热情活泼,无拘无束,顽皮好胜的天然情态。

15、顶真

“顶真也叫顶针联珠,就是用前文的结尾(一个词或一个句子)做下文的起头,使语句互相衔接,紧凑流畅,生动活泼。

如:《汉宫秋》第三折[梅花酒]“呀!俺向着这迥野悲凉,草已添黄,兔早迎霜。犬褪得毛苍,人搠起缨枪,马负着行装,车运着糇粮,打猎起围场。他他他,伤心辞汉主;我我我,携手上河梁。他部从入穷荒,我銮舆返咸阳。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夜生凉,泣寒螀;泣寒螀,绿纱窗;绿纱窗,不思量!中的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不仅让此曲具有回环跌宕的韵律美,表现了汉元帝离恨未已、相思又继、千结百转的愁绪。

   二.修辞 

(一)请指出下列诗句的修辞方法

1.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1).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诗歌巧妙地以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2.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 

(2).颈联两句都是比喻。草丛间的萤虫,虽有光亮,可它终究不是火;荷叶上的露水,虽呈球状,难道那就是珍珠吗?然而它们偏能以闪光、晶莹的外观炫人,人们又往往为假象所蒙蔽。

3.“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3.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诗中用绿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4.笑语盈盈暗香去     4.暗香借代女子。

5.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5.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6.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6.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从篇法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无边落木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 

7.“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7.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得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8.《闺意献张水部》 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8.以夫妻或男女爱情关系比拟君臣以及朋友、师生等其他社会关系,乃是我国古典诗歌中从《楚辞》就开始出现并在其后得到发展的一种传统表现手法。此诗也是用这种手法写的。

9.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9.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    纯用名词组合,构成典型环境

10.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

10.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

11.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11.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 

12.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12.起兴,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首联用瑟这种乐器起兴,由此而思及华年

13.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          上片除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外,写的都是眼前实景实事实情,写词人和心爱的人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别的心情,是实写;下片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是虚写,着意描绘词人孤独寂寞的心情。虚实结合,淋漓尽致写出了离别的依依不舍。

……(柳永《雨霖铃》)

14.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14.互文,是古汉语中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其一是有时为了避免词语单调重复,行文时交替使用同义词。从这个角度讲与变文是一致的,这种互文的特点是在相同或基本相同的词组或句子里,处于相应位置的词可以互释。掌握了它,有时可以从已知词义来推知另一未知词义,如忠不必用兮,贤不必求(《涉江》),其中的处相应位置,由此可推知就是的意思。又如求全责备这一短语,其中处于相应位置,由此可推知就是的意思。这类互文是容易理解和掌握的。  

     其二是有时出于字数的约束、格律的限制或表达艺术的需要,必须用简洁的文字,含蓄而凝炼的语句来表达丰富的内容。于是把两个事物在上下文只出现一个而省略另一个,即所谓两物各举一边而省文,以收到言简意繁的效果,这是其在结构上的特点。理解这种互文时,必须把上下文保留的词语结合起来,使之互相补充互相呼应彼此映衬才能现出其原意,故习惯上称之为互文见义。如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古诗十九首》),其上句省 去了皎皎,下句省去了迢迢。即迢迢不仅指牵牛星,亦指河汉女;皎皎不仅指河汉女,亦指牵牛星。迢迢”“皎皎互补见义。两句合起来的意思是遥远而明亮的牵牛星与织女星啊!,并非牵牛星只遥远而不明亮,也并非织女星只明亮而不遥远。这类互文,只有掌握了它的结构方式,才能完整地理解其要表达的意思。如只从字面理解,不但不能完整而准确地把握其要表达的内容,并且有时会令人进入迷宫百思而不得其解。下面结合常见的一些诗文来具体谈一谈互文的具体应用。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其中互补见义。即(当年我)常在岐王与崔九的住宅里见到你并听到你的歌声,并非在岐王宅只见人而不闻歌;也并非在崔九堂只闻歌而不见人。

15.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其上句省去了坐我东阁床,下句省去了开我西阁门。两句要表述的意思是:打开东门在床上坐坐,又打开西阁门在床上坐坐,以表达木兰对久别的家庭的喜爱。不然既开的是东阁门,怎么会坐西阁床呢?  

16.栗深林兮惊层巅  

     其中互补见义。即使深林与层巅战栗而震惊并非栗的只是深林,惊的只是层巅。  

17.烟笼寒水月笼沙  

    其中互补见义。即烟雾与月光笼罩着一河清水,也笼罩着河边的沙地并非笼寒水的只是而无,也并非笼沙的只是月而无烟。  

18.绿野风烟,平泉草木,东山歌酒

18.其三,三句互文,三句鼎足相应,互相补充,故亦称鼎足互文。 

绿野风烟,平泉草木,东山歌酒。(辛弃疾《水龙吟·为韩南涧尚书寿》)

   词中绿野平泉东山分别是指唐朝裴度、李德裕和东晋谢安隐居之所绿野堂(洛阳午桥)、平泉庄(洛阳郊外)、东山(浙江上虞)。三句互文见义,即绿野、平泉、东山的风烟、草木、歌酒。字面意思是:你有着古代名相的志趣,放情山水,喜爱歌酒。其深层含义是用历代名相的英雄业绩,激励友人韩元吉以平戎万里整顿乾坤为己任。历史上裴度督师破蔡州,李德裕削藩平泽潞,谢安淝水破苻坚,功业显赫,彪炳千秋。只有把三句联在一起吟诵体味,才能深入把握其内涵。

19.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19.隐语(谐音)、双关   在有些诗歌尤其是民歌中,作者为了表达出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往往采用隐语、双关的修辞手法。诗人语义双关,用抒自然之春天,理喻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又以(思)、(知)谐音,连接异地男女之间的思念情怀。

20.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20.用典,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能够起到含蓄、洗练、委婉和联想翩翩等作用,在增强了作品意蕴的同时,也给阅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对于鉴赏者来说,如果不了解典故的含义,就不能很好的读懂这些诗歌,更谈不上鉴赏。02年高考就是很典型的例子。所以必须对作品中的典故有个初步的理解,透过原来典故中的本意进而理解出用典后所表达出的新的含义。一般而言,古诗词中的用典有以下几种情形:

点化前人语句,如《孟子》中的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莩而不知发,为杜甫点化,在《咏怀五百字》中写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21.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21引用神话故事,如李贺的《李凭弹箜篌引》,有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有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还有吴质不眠倚佳树,露脚斜飞湿寒兔的诗句,都是形容李凭弹的好。引用神话传说,能增强诗词的艺术表现力,构成奇特的艺术境界。

22.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22运用历史故事,比如,汉文帝(刘恒)爱贾谊之才,将他从长沙招回,在宣室接见,而李商隐写《贾生》,却用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的诗句,讽刺汉文帝不能真正重用贾谊,这是对汉文帝接见贾谊的反用。通过反用,实则慨叹自己的怀才不遇。再如《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是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三、四句借用飞将军李陵的典故,《史记·李将军传》中说:(李)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清人沈德潜认为这首诗盖言师劳力竭,而功不成,由将非其人之故;得飞将军备边,边烽自熄。因此,三、四句是借用飞将军李广的典故,对当时领兵远征的主将进行了批评。

23.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23.迭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有些拟声词就属于迭词,作用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浪淘沙》李煜)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杜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诗歌鉴赏——修辞手法【比喻等十一种】
诗歌鉴赏之表现技巧
诗歌表达技巧 修辞手法
诗歌鉴赏常识(上)
古典诗词:常见修辞手法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