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冲刺:中医诊断学考点篇
12
一言
既然期望辉煌伟大的一生,那么就应该从今天起,以毫不动摇的决心和坚定不移的信念,凭自己的智慧和毅力,去创造你和人类的快乐。
中医诊断学
知识点回顾篇
表里寒热虚实辩证歌诀
14、实证:
实证气郁精神狂,胁脘腹胀痰浊黄。
便难里急尿涩痛,舌红苔厚脉弦长。
15、虚症:
虚症形瘦无精神,心悸气短汗淋淋。
阴虚可见五心热,阳虚面白肢不温。
舌光无苔脉细弱,大便溏泻小便频。
16、上实下虚:
上实喘嗽壅胜痰,胸脘腹胀卧则难。
下虚浮肿吸气少,形寒肢冷腰膝酸。
17、上虚下实:
上虚心肺不足证,下实大肠湿热凝。
心悸怔忡气息短,里急后重脓血行。
里实表虚风热壅,郁在三焦表里中。
腹满拒按二便闭,发热汗出痛恶风。
18、里虚表实:
里虚表实食欲减,便溏食后腹胀满。
恶寒发热头身痛,素体阳虚又外感。
19、真实假虚:
内有真实外假虚,体瘦神疲冷身肢。
里急后重或症癖,大实赢状补益疾。
20、真虚假实:
真虚假实腹胀满,痛喜揉按而和缓。
舌质胖嫩虚弦脉,反泻含冤重危险。
21、阴阳
阴证面白冷四肢,神疲乏力语声低。
尿清便溏口不渴,舌淡苔白脉沉迟
阳证神旺语声粗,面目红赤呼吸粗。
高热尿黄大便秘,舌红苔黄脉洪浮
阴虚内热颧唇红,盗汗少寐梦遗精。
五心烦热脉细数,舌红无苔卧不宁。
阳虚外寒面唇白,自汗欲寐虚弱脉,
身倦畏寒尿频数,阳痿带稀体无泽。
失血脱水成之阴,口干喜冷汗多粘。
舌红干燥脉虚数,面色潮红畏热烦。
亡阳病变阳虚脱,手足厥冷汗出多。
脉微欲绝舌淡润,渴喜热饮息微弱。
中医诊断学
真题串讲篇
【字体颜色说明】
1.真题:红色→答案;
2.方剂:☆→大纲要求一级方,☆→大纲要求二级方;
3.方剂:方歌中绿色字体为君药;
4.阴阳表里关系:蓝色→主阳、主表、主轻证;绿色→主阴、主里、主重证。
5.其他:红色→重点关注;相关联系同色。
2015-128.可导致咳嗽少痰,痰黏难咯,口咽干燥的原因是(  )
【A】痰热郁肺
【B】燥邪袭肺
【C】风热犯肺
【D】肺津耗伤
【答案解析】
痰热郁肺咯痰黄稠而量多,故A选项错误;燥邪犯肺以干咳少痰、鼻咽口舌干燥等为主要表现,故B正确;风热犯肺以咳嗽、发热恶风为主要症状,无鼻咽口舌干燥的表现,故C错误;肺津耗伤,肺之阴液不足,故干咳少痰,痰少而黏,难以咯出,咽喉失润,故口燥咽干,故D正确。
【A选项交叉考点】
【交叉→中诊】
【痰热壅肺证】
【概念】:痰热蕴结于肺,肺气壅逆所表现的证候。又称痰热阻肺证。
【临床表现】:咳嗽气喘,胸闷,或喉间痰鸣,咳痰黄稠量多或脓血腥臭痰,甚则鼻煽胸痛,身热烦躁,大便秘结,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证候分析】:病因→温热之邪犯肺,或宿痰化热,壅阻于肺。
①咳嗽气喘,咳痰黄稠量多→痰热蕴结于肺,肺失清肃而气上逆。
②咳吐脓血腥臭痰,或痰中带血,胸痛→阻滞肺络,壅滞气血,腐败血肉。
③胸闷,或喉间痰鸣,鼻翼煽动→痰热交阻,气道不利。
④身热烦躁,大便秘结,小便短黄→热盛伤津。
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痰热内盛之象。
【辨证要点】:咳喘,咳痰黄稠或脓血腥臭痰与里实热证并见。
【交叉→中内】
1.内伤咳嗽
痰热郁肺
咳嗽,气息粗促,或喉中有痰声,痰多质黏厚或稠黄,咯吐不爽;或有热腥味,或血痰,胸胁胀满,咳时引痛。舌质红,舌苔薄黄腻,脉滑数。
清热肃肺豁痰止咳
清金化痰汤
2.喘证
痰热郁肺
喘咳气涌,胸部胀痛,痰多质黏色黄,或夹有血色,胸中烦热,渴喜冷饮,面红咽干,尿赤便秘,苔黄腻,脉滑数。
清热化痰
宣肺平喘
桑白皮汤
3.肺胀
痰热郁肺
咳逆,喘息气逆,胸满,烦躁,目胀睛突,痰黄或白,黏稠难咯,苔黄或黄腻,脉数或滑数。
清肺化痰
降逆平喘
越婢加半夏汤/
桑白皮汤
【B选项交叉考点】
【交叉→中诊】
【燥邪犯肺证】
【概念】:燥邪外袭肺脏,肺失清润所表现的证候。又称燥气伤肺证、肺燥[外燥]证。
【临床表现】:干咳,或痰少而黏、难咳,甚则痰中带血或胸痛,唇、舌、鼻、咽喉干燥,尿少便干,轻微发热恶寒,头身酸痛,舌尖红苔薄而干,脉浮数或浮紧。
【证候分析】:病因→秋令外感燥邪,耗伤肺津。
①干咳,或痰少而黏、难咳,甚则痰中带血或胸痛→肺喜润恶燥,燥邪犯肺,易伤肺津,肺失滋润,清肃失职,重者燥伤肺络。
②唇、舌、鼻、咽喉干燥,尿少便干→燥伤津液,官窍失润,肠失濡润,尿液亏乏。
③轻微发热恶寒,头身酸痛→燥邪袭表,肺卫失宣。
④少汗,舌尖红苔薄黄而干,脉浮数→燥与热合→温燥。
⑤无汗,苔薄而干,脉浮紧→燥与寒并→凉燥[临床较少见]。
【辨证要点】:干咳或痰少而黏、难咳,口鼻干燥与轻微表证并见。
【交叉→中基】
【燥淫证】
【概念】:指外感燥邪所表现的证候,又称为外燥证。
【临床表现】:口唇、鼻咽干燥,皮肤干燥甚至皲裂、脱屑,干咳少痰,痰黏难咳,口渴欲饮,小便短黄,大便干结,舌苔干燥,脉浮。
【证候分析】:病因→秋令气候干燥,或居气候干旱少雨之处而感受外界燥邪所致,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或地域性。
①口唇、鼻咽干燥,皮肤干燥甚至皲裂、脱屑→燥邪伤人,多从口鼻而入,最易损伤肺津,肺系、卫表失于濡养。
②咳少痰,痰黏难咳→肺失滋润,清肃失职。
③口渴欲饮,小便短黄,大便干结,舌苔干燥→燥邪伤津,津伤失润。
④脉浮→燥伤卫表。
【鉴别→温燥&凉燥】
季节
病因
临床表现
兼症
温燥
初秋
秋初气候尚热,炎暑未消,气偏于热,燥热迫于肺卫。
干燥少津之征
发热微恶风寒,少汗,咽喉疼痛,舌边尖红,苔黄,脉浮数等风热表证。
凉燥
深秋
秋令肃杀,气寒而燥。
恶寒微发热,无汗,头痛,脉浮紧等寒邪外束之表寒证候。
【交叉→方剂】
杏苏散☆《温病条辨》
杏苏散内枳桔前,夏橘苓草姜枣研;
轻宣温润治凉燥,理肺化痰病自痊。
【原文】
*燥伤本脏,头微痛,恶寒,咳嗽稀痰,鼻塞,嗌塞,脉弦,无汗,杏苏散主之。
【功效】→清宣凉燥,理肺化痰。
【主治】→外感凉燥证。
桑杏汤☆《温病条辨》
桑杏汤中浙贝宜,沙参栀豉与梨皮;
干咳鼻涸又身热,清宣凉润温燥医。
【原文】
*秋感燥气,右脉数大,伤手太阴气分者,桑杏汤主之。
【功效】→清宣温燥,润肺止咳。
【主治】→外感温燥证。
【配伍特点】
*辛凉甘润之法,轻宣凉润之方→燥热除而肺津复→诸症自愈。
【辨证思路】温+燥+咳。
【C选项交叉考点】
【交叉→中诊】
【风热犯肺证】
【概念】:风热外袭肺脏,肺失宣肃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咳嗽,咳痰黄稠,发热微恶风寒,头痛肢酸,鼻塞流浊黄涕,口干咽痛,舌尖红苔薄微黄,脉浮数。
【证候分析】:病因→外感风热,侵袭肺卫。
①咳嗽→风热犯肺,肺失清肃,肺气上逆。
②咳痰黄稠→风热为阳邪,灼津为痰。
③发热微恶风寒→肺卫失宣,风热客于肌表。
④鼻塞流浊黄涕→鼻为肺窍,肺气失宣,且津液为风热所熏灼。
⑤头痛,口干咽痛→风热上犯头咽,灼伤津液。
⑥舌尖红苔薄微黄,脉浮数→风热外袭之象。
【辨证要点】:咳嗽,咳痰黄与风热表证并见。
【鉴别→风热犯肺证&燥热犯肺证】
证候
发病季节
病因
主症
兼症
舌脉
风热犯肺证
冬春多见
外感风热,侵袭肺卫。
咳嗽痰稠色黄。
鼻塞流黄浊涕,身热恶风,口干咽痛。
舌尖红苔薄微黄,脉浮数。
燥热犯肺证
秋冬多见
秋令外感燥邪,耗伤肺津。
干咳或痰少而黏、难咳,甚则胸痛,口鼻干燥。
恶寒发热。
舌尖红苔薄而干,脉浮数或浮紧。
【交叉→中内】
【外感咳嗽】
风热犯肺
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嘶哑,喉燥咽痛,咯痰不爽,痰粘稠或黄,咳时汗出,或见恶风,身热等表证。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
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桑菊饮
【交叉→方剂】
桑菊饮☆《温病条辨》
辛凉轻剂桑菊饮,薄翘苇根甘桔杏;
疏风清热宣肃肺,风温咳嗽轻证应。
功用: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主治:风温初起,邪客肺络证。
*辛凉平剂→银翘散。
*辛凉重剂→白虎汤。
【D选项交叉考点】
【交叉→中诊】
【肺阴虚证】
【概念】:指肺阴亏损,虚热内生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不易咳出,甚则痰中带血,口燥咽干,声音嘶哑,形体消瘦,五心烦热,午后潮热,颧红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
【证候分析】:病因→燥热、痨虫耗伤肺阴;或热病后期,肺津受损;或房劳伤肾,肾阴虚累及肺阴。
①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不易咳出,甚则痰中带血→肺主宣降,性喜清润,肺阴不足,虚热内生,肺为热灼,气机上逆,甚则虚火灼伤肺络。
②口燥咽干,声音嘶哑,形体消瘦→阴液亏虚,不能上润咽喉及充润肌肉。
③五心烦热,午后潮热,颧红→虚火内炽,虚火上炎。
④盗汗→热扰营阴,迫津外泄。
⑤舌红少苔,脉细数→阴虚之象。
【辨证要点】: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与阴虚证并见。
【交叉→方剂】
补肺阿胶汤☆《小儿药证直诀》
补肺阿胶马兜铃,牛蒡甘草杏糯停;
肺虚火盛人当服,顺气生津嗽可宁。
【原文】
*肺虚有火,嗽无津液,咳而哽气者,此方主之。
【临床表现】
*咳嗽气喘,咽喉干燥,咯痰不多,或痰中带血,舌红少苔,脉细数。
【功效】→养阴补肺,镇咳止血。
【主治】→[小儿]肺虚有热证。
【交叉→中药】
*马兜铃→清肺化痰;止咳平喘;清肠消痔;[平肝降压]。
*牛蒡子→疏散风热;宣肺祛痰;利咽透疹;解毒散肿。
【辨证思路】肺阴虚+血+咳。
养阴清肺汤☆《重楼玉钥》
养阴清肺生地黄,玄参麦冬芍甘襄;
薄荷贝母丹皮入,阴虚肺燥白喉尝。
【原文】
*喉间起白如腐,初起者发热或不发热,鼻干唇燥,或咳或不咳,鼻通者轻,鼻塞者重,音声清亮,气息调匀易治,若音哑气急,即属不治。
【功效】→养阴清肺,解毒利咽。
【主治】→阴虚燥热之白喉。
【方解】
*君:生地—重用以养阴清热,凉血解毒;
*臣:玄参、麦冬、白芍—滋阴清热解毒;
*佐使:丹皮—清热凉血消肿;
贝母—润肺化痰,清热散结;
薄荷—辛凉散邪利咽;
生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
【配伍特点】
*邪正兼顾,养肺肾之阴以扶正。
*凉血解毒,散邪利咽以祛其邪。
*补清散敛共用,标本同治。
【辨证思路】肺阴虚+热+燥。
【注】方含增液汤。
麦门冬汤☆《金匮要略》
麦门冬汤夏人参,草枣粳米一并存;
肺痿咳逆因虚火,清养肺胃降逆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对咳嗽的认识及辨证治疗
为什么中医辩证“肺与大肠”最复杂?(二)
每日一诊064:肺与大肠病辨证(上)
第一章 肺系疾病
[转载]咳嗽分类与治疗方法
咳嗽的辨证分型证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