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南汇·1929

一个民国县长镜头下的南汇实录(1929年)

文/潘水春

01

     南汇自清雍正四年(1726年)建县,至2001年撤县建区,在漫长的275年历史长河中,有200多位县知事(县长)被志书记载。民国时期,南汇县知事(县长)就有35位之多。

     辛亥革命后创立的中华民国,是中国历史上多秋时期,各地军阀混战,劣绅称霸,民生凋敝。如此情形下,乱世为人难,当官也不易。民国时期有一个很特殊的现象,政权更替频繁,县政府官员经常替换,其中大多为代理和署理县长。从民国元年(1912年)到1949年的38年时间里,35位南汇县知事(县长)每人平均任职1年多。或许他们生不逢时,在摇摇欲坠的民国大厦上当了一个匆匆过客。

      民国时期的南汇县政府位于南汇古城墙东城门(观海门)里侧,现浦东商场位置。照片中“南汇县政府”清晰可见,半圆形的门洞上方镶有一个时钟,时钟上方镶有民国政府的青天白日国徽。

     民国县政府东侧就是南汇古城墙,毁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诸多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前出生的人曾目睹它的真容,古城墙的拆解令人唏嘘。更为遗憾的是,那个年代普通百姓稀有相机,镜头下留存的古城墙实为罕见。这照片反映的是民国十八年(1929年)8月5日,南汇县召开了党政军警团联席会议,会后全体人员站于古城墙东门(观海门)内侧合影,人物面西背朝城墙而摄。

02

     在那风雨飘摇的乱世年代,有位叫罗榖荪的南汇代理县长值得一提,他用相机记录了民国时期南汇的社会风貌,给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民国史料,折射出一个时代的光影。

     罗榖荪不是浦东南汇人(榖音同谷gu),来自湖南浏阳县,志书上留下了他在南汇的任职时间(1929-1930)。作为主政一方代理县长,他虽任职时间不长,但也融入农村,接近乡民,勤勉工作。

     从留存的照片看,罗县长四十左右,浓眉大眼,鼻梁高挺,西装领带,颇为儒雅。照片文字显示“出席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时之纪念”,所署日期是3月18日。(史料表明,中国国民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时间为1929年3月15日-1929年3月28日,地点为南京,代表406人,正式代表247人,代表全国63万党员)。想必罗县长参加了那次会议,西服别着的胸牌上写有他的姓名和职务。

      或许这位代理县长是个摄影爱好者,镜头下留存的这些照片,让我们解读了1929年的南汇,至少那年举行了三大活动,即轰轰烈烈的卫生运动、声势浩大的治蝗运动和举国上下的公祭活动,这是一个时代的珍贵记忆。

03

      南汇的卫生运动。史料显示:民国时期,上海特别市政府成立后,本着改善全市公共卫生条件和保障市民身体健康的目的,市政当局于1928年4月发起了首届由政府主导的卫生运动大会,国民政府卫生部也制定相关法规,通令全国推行卫生运动,要求每年夏冬两季,各地都要开展卫生运动,卫生运动作为政府提倡的社会“七项运动”之一,推行范围之广、时间之长对上海地方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每年卫生运动大会时要举行开幕式,由社会各界人士参加,时任市、县长宣布大会正式开幕,并强调重视夏令卫生,革除影响健康的不良生活习气等,开幕式后有舞台表演和游艺活动助兴。

      民国十八年五月十五日(1929年5月15日),南汇县举行卫生运动大会,开幕式后,戏台上有舞蹈表演,戏台下观众一片,宣传气氛十分热烈。照片文字显示“女中的跳舞习艺时”,榖荪拍,十八·五·十五。“女中”即为南汇女子初级中学(南汇县中学前身)。

     卫生会后举行大游行,以宣传卫生和组织清洁大扫除并举,即在举行卫生宣传游行同时沿途打扫。照片文字显示“南汇县的卫生运动大会游艺会的观摩,榖荪拍,18,5,15”。

      罗县长亲自参与了当天卫生运动的清扫工作,并留下了他的工作照片。照片文字显示“十八·五·十五,南汇县的卫生运动大会,榖荪自北扫到北门口时的我。”这个北门口想必就是南汇古城墙北城门的拱极门,这是稀有的北城门照片。

04

     南汇的治蝗运动。蝗灾是民国时期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蝗虫来时遮天蔽日,所过之处,颗粒无收,给全国人民带来过深重灾难。

      史料显示:1929年全国多省发生蝗灾,五、六月份的南汇,气候温暖多雨,农作物繁盛,为蝗虫产卵和孵化提供了适宜环境。

      罗县长用相机拍摄了当时南汇蝗虫飞舞情形。照片文字显示“蝗虫满天飞,十八·六·十,榖荪拍于南汇” 。

      1929年6月,江苏省民财农三厅(民政、财政、农矿)联合下文,谴责某些县玩忽职守,奉行不力,以致飞蝗遍地,若不从速扑灭,后患不堪。即刻起采取首长负责制,认真搜捕蝗虫,倘仍玩视,定惟该县长是问。罗县长担负起首长责任,带领民众,参与治蝗运动。

      民国治蝗方法中,掘沟陷杀法最具代表性,也是最常用的治蝗方法。治蝗时需要组织人力、节奏统一地驱赶,一步步将蝗虫驱至壕沟,然后火烧至死再掩埋。还有种生物除治法,最成功的是养鸭治蝗法,利用鸭子啄食蝗虫的特性,推广民间饲养鸭子治理跳蝻(跳蝻是蝗虫孵出的幼虫,还未长翅膀,能跳跃,故叫跳蝻)。此外,百姓也会制作一些工具和网兜,扑打和捕捉飞蝗。

     罗县长参加泥城除蝗。照片文字显示“南汇泥城除蝗之一班,榖荪拍,十八·六·四”。

      罗县长参加泥城治蝗。照片文字显示“泥城治蝗情形,榖荪拍于南汇,18,6,4”。

     照片文字显示“蝗虫,榖荪拍于南汇,十八·六·二十”。

      罗县长在二团(原三墩、黄路地区)捕蝗。照片文字显示“在二团捕蝗之情形,榖荪自拍于南汇,十八·六·二二”。

      罗县长在三团(原惠南地区)捕蝗时的训话。照片文字显示“在三团捕蝗对乡民及小学生训话,18,6,23,榖荪自拍于*立农*”。

      六团(原川沙六团乡)养鸭治蝗法。照片文字显示“小鸭子捕食跳蝻情形,十八·六·十,榖荪拍于南汇六团乡”。

05

      南汇的公祭活动。1925年3月12日,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在北京病逝,遵孙中山遗愿,遗体经防腐处理后,暂放北京香山碧云寺内,待陵寝建成再归葬南京紫金山,届日举行公祭活动。

      民国十八年(1929年)6月1日,南汇举行公祭活动。照片文字显示“总理奉安公祭,18,6,1,榖荪自拍于南汇”。

      民国十八年(1929年)6月1日南汇县的公祭活动。照片文字显示“南汇的六月一日,榖荪拍*,18,6,1”。

     1929年南京中山陵建成,5月26日,孙中山灵枢扶入灵车,由北平南移,28日,灵柩抵达南京,停灵公祭至31日结束。6月1日,在南京紫金山中山陵园举行奉安大典,这一天,全国各地举行公祭,正午12时,在孙中山灵榇入墓安放时刻,根据统一要求,全国交通一律停止3分钟,全国民众一律停止工作,静默3分钟致哀。当天,南汇民众身穿白色服装,左手戴黑袖套,举行公祭活动,纪念孙中山先生逝世。

      时光悠悠,一切过往皆成序章,付诸于静水流深。历史是多情的,也是悲情的,罗榖荪和他的那个民国时代已湮灭在历史长河中,没有更多的资料显示罗县长的后来去向,查阅浏阳地方志,也无他出仕在外的信息。

      与文字相比,照片蕴含了大量的历史信息。罗榖荪他在代理县长时的留痕南汇,丰满了南汇的历史人文。回望老照片,放下心中对那个时代的偏见,感受那段我们未曾经历过的烟雨岁月,体味民国时期南汇社会风貌,见证社会在时代变迁中的不断进步。以上来源幸福惠南 (本文图片由作者采集于上海图书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南汇中山堂
【转载】【编辑】中国1939年的照片
这七张神奇的老照片
一张极罕见的民国时期邢台清风楼老照片 | 静思斋
民国初年建修得胜陀碑亭记事碑
【每天老照片】-1万-7975- 民国往事:“巴黎和会”中的中国与“五·四运动”(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