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晋游记(二)山西是古建筑“王国”,云冈石窟“掉皮”更好看

之前对中原地区的涉猎极少,对山西的认识极其贫瘠

随行木老师问大家:说起山西大家第一印象是什么啊?大家:煤~炭~ 我:贾樟柯~~(哎不对啊,我怎么不说醋呢)

晋商的辉煌已经过去了,在环保和新能源的趋势下,山西日渐举步维艰,GDP已经掉到了倒数,四个方向的省份都有政策加持,山西像个遗珠

其实山西的历史文化资源非常丰富,适合发展一下旅游业,这也是我们来山西的原因。有一句话叫“地下看陕西,地上看山西”,来这里,能听到土木建筑的华丽乐章

目前国内唐代木构建筑只剩下三座(也有说正定开元寺另算半座)都在山西;山西拥有元代以前的木构古建筑496座,占全国数量的七成;中国保存古建筑三万三千多座,山西保有两万八千多座;山西的雕塑与壁画数量都是全国之冠

至于为什么可以保存的这么完好,原因很多,比如山西气候干燥,没有白蚂蚁,有利于木构留存;山西地处中原深处,人祸不及:很多木建筑所在的地方,贫困到没有钱来翻修……

不合时宜地说,正是因为落后和不被关注,才留存了这么多珍贵的文物

附加一点彩蛋:山西最南边的城市叫运城,得名于盐运之城,运城出了不少名人,比如大关小关,关羽关汉卿,这里有一个县叫芮城县,有一个地方叫风陵渡~

话说回来,山西最著名的文物之一应该就是云冈石窟了

念了敦煌莫高窟很久,去西藏种草了克孜尔石窟,听节目被天龙山石窟吸引,最后的石窟初体验是云冈石窟(没有失望的意思)

冈是低矮平缓的山的意思,云冈石窟的名字来源于明代为了边境防御修的云冈堡。云冈石窟是北魏王朝的皇家工程,开凿时间64年,有近6万座佛像,总共45个大窟,前20个是皇家主持修建,后25个是民间修建

北魏时期佛教盛行,但开凿云冈石窟之前是大型的灭佛活动,以在寺庙发现女人和武器为借口,实质上是皇家和僧团的利益矛盾无法化解。过去的大寺院都是大地主,寺院囤积土地和皇帝的土地税收发生矛盾,僧人不用当兵、浪费劳动力也无法被容忍

太武帝灭佛之后,拓跋浚恢复国教,请回僧人昙曜法师到大同都城,主持开凿石窟

1234窟都没对外开放,一进来就是第5窟,一看就看了个最大的,云冈石窟里最大的佛像,高17米,“头发妖艳的蓝色早不过乾隆”,我们微微一笑

大佛右手边的佛像是很典型的北魏俊朗大丈夫审美,明显有犍陀罗风格,直鼻而弯眉,眉毛和鼻子交汇处没有窝点,五官清晰。清代做的泥皮被剥掉了,露出非常好看的样子

右边面对面的佛像:我也想剥

之后还不止一次看到北魏审美和清朝审美的对比(还是很明显的)

剥了一半的对比

云冈石窟最大的敌人之一就是水,佛像东面和西面差距明显,迎水面破坏严重,之后我们在其他窟里也看到了水流的破坏

窟里有两佛连坐,象征着北魏孝文皇帝和冯太后合作执政,或者是释迦佛和多宝佛二佛共同讲法

6窟里像是一个连环画故事,讲述了释迦摩尼的一生,包括太子腋下诞生、七步生莲、九龙灌顶、宫中生活、出游四门(遇生老病死)、出家等故事。还有一些传入中国之后的本土化故事,比如大象送子在中国演化成麒麟送子

7、8窟是双窟,分别是水窟和火窟,水窟的标志是摩尼珠,火窟的标志是博山炉

正中间两人中间的就是火窟标志

第7窟里,明窗两壁是比丘树下参禅思维像,北壁上层大龙正中为交脚弥勒,下层为释迦摩尼、多宝二佛并坐(主像风化严重)

木老师说,如果看到交脚而坐或者垂足而坐的菩萨都是弥勒佛佛像,弥勒佛佛像也有一个演化过程:北魏是细腰,一脚在前的瘦佛;唐代是倚坐弥勒佛像(或菩萨像);宋代就变成了大家熟知的大肚弥勒,源自布袋和尚形象,研究者普遍认为它的原型是五代后梁时期的明州(宁波)高僧契此和尚

弥勒佛是未来佛,佛经曰,56亿7千万年后降生,极乐世界树上结衣、一种七收、老人84000岁去世、女子500岁出嫁(多美好)

(翘二郎腿托腮思考的一般被认为是思维菩萨)

除了人物受到西方影响,建筑也体现了中西结合,我们分别在木老师的指引下看到了古希腊科林斯柱在内的希腊三柱式,还有罗马五柱式

这里有古希腊的爱奥尼克式柱头

很珍贵的一点是,在石窟里可以看到在现实里已经消亡的建筑样式,比如屋檐,比如塔

忘记是第几窟里,还看到了古印度婆罗门教元素:窟门西侧,雕刻有骑乘孔雀的鸠摩罗天,五头六臂,手中托举日月、弓箭,当胸拿着斑鸠;东侧为摩醯首罗天,三头八臂,骑乘神牛,手持日月、弓箭、降魔杵等,中间较大的头戴花蔓冠,两侧较小的头上戴舟形帽

第11、12、13窟连在一起,第12窟是中心窟,也叫作音乐窟,用立体雕刻形式记载古代音乐人盛大演出场面

还有双狮型斗拱(波斯兽型柱头)月牙鸱尾,人字叉戟(准确名字记不太清了就拿形状来命名)等亮点

音乐窟里有箜篌、五弦曲颈琵琶、羯鼓等。右上有孺童本生(定光佛授记),下方大鹏金翅鸟

第13窟主像右臂下的力士

PS:第13窟和第11窟都雕刻了七立佛

15窟能看见石窟门柱上的小佛像,被称为万佛洞

16-20窟为昙曜五窟,是最早的五个窟,对应北魏一个太子和四个皇帝。昙曜五窟窟制相同,平面呈马蹄形,穹窿顶,窟内像以三世佛为主

第16窟的主像为释迦立佛,高13.5米,波纹状发髻,佛像身穿褒衣博带式袈裟,胸前结带下垂,属于北魏太和年推行汉化的服制

17窟里是一尊交脚而坐的天冠弥勒,胁侍是一坐一站

被认为是头戴宝冠的拓跋太子,反对灭佛。这座佛像的地基沉下水平面很多,低了几级的猜想:一是未继承皇位;二是测绘水平有限,头大、腰长,为了力学支撑所以下挖了地基

第18窟唯一可对应的是灭佛皇帝,穿了千佛衣,他的手势被认为是忏悔,由孙子拓跋浚建的,其实这个忏悔手势前面也看到过,敦煌也有,有点过度解读

佛像的手臂多为下垂或者近身,极少向前伸出的原因是建筑力学,手伸前手臂极可能断掉

云冈的洞窟开凿都是先在顶上凿明窗,从明窗从上往下开凿佛像,一是容易开凿,二是考量工匠视野和仰脖问题,最后再从下边凿开门

第二十窟的露天大佛半披袈裟,没有风化的原因是窟刚刚开凿不久就发生了前壁垮塌,让大佛全部裸露在外,形成了干燥的保护,这一塌,反而成为了云冈的标志

吃一根云冈石窟的雪糕

离开云冈石窟的时候,我一路走一路回头看,这座大佛就在一片枝繁叶茂的遮挡中,离我愈来愈远

走出来后,遇到的是乔峰与阿朱“塞上牛羊空自许”的故事

雁门关内
广武长城
残破的砖墙

长城与北纬38度400mm等降水量线几乎一致,这是气候决定的,以北为游牧,以南农耕有关系

山西有两道长城,原因有两个,第一是地理环境:北部西有南北转角而来的黄河,北上的吕梁山脉;北有阴山余脉;东有燕山山脉以及太行山脉;南有太行余脉,众山围绕下形成西南东北向的盆地,内外长城依托山势而建;外长城基本沿着北部山脉地形,内长城主要修在大同盆地西南的吕梁山脉、太行余脉以及东部的太行山脉和燕山山脉;第二是山西自古为战略要地,滹沱河谷是进驻中原的重要要道

长城脚下是新旧广武县城,新广武为明代,旧广武为宋辽时期,都是戍边将领战士戍边移居发展而成的

这里有很多抗战的故事:阎锡山布防以及娘子关失守;陕西支持山西抗日,“身在陕西,死在山西”;“川人从未负国,国人绝不负川”

敬长城,敬壮士

最后附一张广武汉墓群的雕像,又名汉武帝和他的两个大宝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16窟立佛洞
地上文物看山西,这个周末游大同,不可错过的大同超强攻略
探秘梁思成·林徽因的中国古建筑之旅(8)——走进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第20窟西立佛有望重现北魏风采
2018年西北自驾游21——云冈石窟
云岗石窟---摄影笔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