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七夕 · 这才是最浪漫的事!73岁暖男复原千年前的古瑟,与妻琴瑟和鸣


点击上方绿标聆听音乐

夫妻同台,再现琴瑟和鸣 宜言饮酒,与子偕老

演奏:丁承运&傅丽娜夫妇   

本曲《神人畅》来自《琴瑟和鸣》专辑,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查看详情

 



音乐结缘 谱写一段佳话


走进武汉音乐学院丁承运、傅丽娜夫妇的家中,古色古香的气韵扑面而来。一曲《渔樵问答》,主客应对,妙趣横生。

他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艺术代表性传承人,武汉音乐学院教授。

她亦是武汉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



丁承运出生于河南的一个书香门第,姐姐是我国著名古筝演奏家丁伯苓。丁承运从小耳濡目染,常伴琴音而眠,对古琴更是情有独钟。傅丽娜也出生于河南的一个艺术世家,自幼学习二胡等民族乐器,后来到河南大学求学时与当时在河大音乐系任教的丁承运结缘。1982年8月,傅丽娜从河南大学毕业,他们和几位好友一同登上当地的鸡公山,两人在山顶的鸡头岩下合影留念,鸡公山见证了他们的这段恋情。


  情定鸡公山


几十年来,夫妇俩不仅在生活中相依相伴,在学术上更是互相促进。丁承运抚琴,傅丽娜弹瑟,两人琴瑟和鸣成为一段佳话。2009年,夫妇俩携古琴古瑟亮相欧洲音乐舞台,音乐会上,丁老师用古琴独奏了《醉渔唱晚》,与傅老师琴瑟和鸣了《神人畅》、《关山月》、《渔樵问答》,还奏唱了弦歌《卿云歌》等。大繁若简、苍浑厚重的东方上古音乐深深震撼了现场观众,引来一片赞叹之声。“很多年来,我们一直在想象、神往着中国‘锦瑟’的究竟,今日终于荣幸地耳闻目睹了她的芳华!”一位观众向夫妇俩说。



琴瑟和鸣 再现了千年遗韵


瑟与琴同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溯源中国音乐的历史,古琴传袭几千年至今,但古瑟却失传多年。琴瑟和鸣之所以能够在当世重新奏响,都得益于丁承运对古瑟不遗余力的研究和复原。据丁承运介绍,瑟自唐代开始衰微,古籍上并无关于上古瑟制作和弹奏方法的记载。让千年前的古瑟恢复原貌,让琴瑟再度和鸣,一直丁承运的夙愿。


近几十年的考古发掘,出土了近百张古瑟,但它们的定弦与演奏方法始终是一个谜。直到1978年,在长沙马王堆发掘了一张瑟,这张瑟的弦柱都在相应的位置上,保存非常完好,这才让丁承运的复原制瑟得到了实现的可能。通过对弦的粗细、码子摆放的位置、弦径长度等数据的深入研究,1998年,丁承运根据河南淅川出土的瑟,运用五声音阶定弦等方法,在国内第一次成功地将失传已近千年的古瑟复原,并在2001年太原举办的中国音乐史学年会上得到业界的一致认可,也被成为“古瑟复原第一人”。


湖北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古瑟(距今2000多年)


复原了古瑟,但古瑟的弹法依然没有人掌握。同样学音乐的傅丽娜,自然成为弹奏古瑟的第一人选。夫妇俩经过努力,逐步研究和复原了古瑟的弹法。但古琴和古瑟如何能够和谐统一地和鸣,却成为最大的难题。



丁承运介绍,古琴多为独奏,音调丰富,旋律随着弹奏者的感觉自由行走,其弹性节拍具有很强的个人特质,并不像西方音乐有着严格量化的节奏。这样就对配合古琴弹奏的古瑟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起初,我经常踩不到他的拍点,旋律比较容易打架。”傅丽娜如是说。和谐美好的琴瑟和鸣并非一蹴而就。



在一遍遍尝试和磨合中,夫妇俩逐渐找到了和鸣的感觉。丁承运的琴声雄浑高古,儒雅蕴籍;傅丽娜的瑟音抑扬顿挫,灵妙低沉。瑟音逐渐找到了琴声的韵律,琴声也会配合瑟音的跟随。两人的合奏日臻成熟,终于再现了琴瑟和鸣,成为琴界的一段佳话。


夫妻伉俪 琴瑟和鸣


随着《神人畅》、《阳关三叠》、《渔樵问答》、《关山月》等曲目的完善,夫妇俩推出了全球首张琴瑟和鸣古乐专辑《琴瑟和鸣》。通过这张专辑,让更多的人领略到琴瑟合奏那超凡脱俗的奇音妙响,丁承运夫妇出神入化的演奏再现了琴瑟和鸣的千年遗韵。



这些年,丁承运和傅丽娜一直致力于古琴古瑟文化艺术的推广,除了在武汉音乐学院传授学生外,还经常在全国多所高校开办讲座,直面大学生对琴学知识的渴求。2005年,丁承运夫妇在北大举办《琴瑟合鸣音乐会》,好评如潮,后来又再度赴北大和学校琴友讲学交流。



“ 跟年轻人很容易沟通,因为学生较少功利,纯粹出于喜爱。只要把古琴的文化精神跟他们讲清楚,不需要迎合什么。”丁承运说。瑟为阴,琴为阳,从上古至今,琴瑟不仅代表了一种音乐上的完美结合,更阐述着中国传统文化中阴阳平衡的哲学理念。之所以几千年来把夫妻和谐喻为琴瑟和谐,是因为其中蕴含了中国人夫妻相处的哲学道理。



傅丽娜也说,琴瑟文化代表着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结晶,如今也渐渐被更多人所认知。“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重视它,无论如何,都是一件好事情。”现在在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很多高校,都有了自己的古琴社团,这也让丁承运夫妇感到很欣慰。



丁承运说:“尽管现在的文化生活跟以前的审美存在距离,但古琴的文化精神一定能够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总体上来说,现在学的人多了,希望它再次回到我们的文化生活中来,像周代一样,家弦户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今日演出 | 丁承运傅丽娜琴瑟音乐会(内含电子节目单)
琴瑟和鸣,知音难寻,细数古琴界的神仙眷侣
一场视听盛宴!古琴大师琴瑟合奏《神人畅》
丁承运&傅丽娜《琴瑟和鸣 24K GOLD》WAV+CUE
古琴新教学特别好学《神人畅》《醉渔唱晚》讲解3_3古琴音乐
古琴动态 2017恭王府“良辰美景”古琴音乐会——新浪直播网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