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福言:“荼”字异读及其相关问题研究
userphoto

2022.12.02 中国台湾

关注

“荼”字异读及其相关问题研究 *

……

李福言

(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原载《汉字汉语研究》2022年第3期

提要:“荼”字有八种异读,声母体现为定、书、以、澄、船、邪诸母之别,韵母体现为鱼、模、麻诸韵之别。以“余”为声符的字表现出的声母中古音分布与“荼”字异读表现出的中古声母读音分布比较一致。由于“余”为以母字,推测“荼”字的相关异读皆与上古以母的演变有关,主要表现为上古以母的塞化,以母与邪母之间的交替,以母与书母、船母的交替等。对于“荼”“茶”的形音义关系,由于上古r 后低元音不高化,所以麻韵二等一直保留了a,《广韵》“茶”字“宅加切”与此有关。由于中古以后饮茶风气日盛,为区别语义,“荼”省笔写作“茶”,并保留原来的麻韵读音,尽管声母由于舌上音的产生而从原以母及后来的定母分化出来,但是韵母还与上古鱼部读音接近。现代闽语保留了“茶”字中上古读音,傣语、壮语及部分苗瑶语中可能有“茶”上古音、上古方音的残留。

关键词荼  异读  茶  演变  残留

1. 引言

2. “荼”与“茶”的语音关系

3. “荼”字异读文献分析

4. “荼”字异读性质考

5. 结论

“荼”字有八种异读,声母体现为定、书、以、澄、船、邪诸母之别,韵母体现为鱼、模、麻诸韵之别。以“余”为声符的字表现出来的声母的中古读音分布与“荼”字的异读表现出的中古声母读音分布比较一致,即都表现为定母、以母、邪母、澄母读音。此外,“荼”字声母异读还有船母、书母两种。由于以母的“余”字是声符,笔者推测“荼”字的相关异读皆与上古以母的演变有关。进一步考察发现,在“荼”字的八种异读中,主要表现为上古以母的塞化、以母与邪母之间的交替、以母与书母、船母的交替关系。具体来说,“荼”字的八种异读中,声母上,反映了以母声干l为中心的定母ld、船母úlj、澄母rl、书母hlj、邪母lj之间的交替关系,这与流音以母塞化、喉冠l声母腭化有关。韵母异读上,反映了上古鱼部长元音高化、短元音长化、r后接元音的央化现象。

对于“荼”“茶”的形音义关系,由于上古r 后低元音不高化,所以麻韵二等一直保留了a这一读音,《广韵》有“茶”字“宅加切”这一读音。由于中古以后饮茶风气日盛,为了与“荼”字其他异读的意义相区别,就把“荼”字的一横去掉,成为“茶”,并让该字保留原来的麻韵读音,尽管声母由于产生舌上音而从原来的以母以及后来的定母分化出来,但是韵母还与上古鱼部的读音比较接近。现代方音中的“茶”字读音,有些也保留了汉语上中古的读音,比如闽语。在少数民族语言,比如傣语中,“茶”字的读音1a可能属于上古“茶”字的以母流音的残留。壮语以及部分苗瑶语“茶”字声母为舌根音k,可能是上古“茶”的巴南方音“葭”“檟”的残留,其音理机制为元音高化。

注释 

* 本文是江西省高校人文青年项目“元代方言层次与性质研究”(YY19211)的阶段性成果。感谢学友陈云豪、王弘治、李广宽、李华斌、孙尊章、边田钢、焦磊以及匿名审稿专家宝贵意见,文责自负。

① 笔者认为《集韵》《类篇》中的“後五切”极为可疑,之前的文献皆未见记载,而到宋代突然出现此读音,笔者推测可能“後”为“徒”之形讹,进而《集韵》《类篇》误归入“後五切”小韵中。潘悟云(2000)曾为《集韵》“後五切”构拟上古音gla,笔者认为上古可能有这种音,但从文献上看,姑且存疑。

② 王观国《学林》卷四亦指出:《广韵》中“荼”可以读作“宅加切”,饮用的“茶”原本亦作“𣘻”,俗作“荼”,“荼”又俗写为“茶”,“下从木”就是为了与“苦菜之荼”相区别,后“茶”字经陆羽《茶经》而广为使用,此说很有道理。

参考文献

北大中文系汉语教研室(编)(2003) 《汉语方音字汇》第2版重排本,语文出版社。

陈 椽(2008) 《茶业通史》第2版,中国农业出版社。

陈国庆(2005) 《克蔑语研究》,民族出版社。

陈国庆(2002) 《克木语研究》,民族出版社。

陈焕良 梁 雄(2002) 《“荼”“茶”异同考略》,《中山大学学报》第4期。

陈其光(2012) 《苗瑶语文》,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陈明富(2014) 《古代茶文化与“荼”“茶”略论》,《农业考古》第5期。

李福言(2021) 《蜼字异读性质考论》,《语言研究集刊》第28辑,上海辞书出版社。

潘悟云(2000) 《汉语历史音韵学》,上海辞书出版社。

唐作藩(2017) 《汉语语音史教程》第2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张均如等(1999) 《壮语方言研究》,四川民族出版社。

赵 庸(2019) 《汉语首次长元音高化链移和中古韵书异读的来源》,《中国语文》第4期。

周树斌(1991) 《九经“荼”“茶”考略》,《中国农史》第2期。

周香琴(2009) 《茶及荼字源流考》,《三峡大学学报》(增刊)。

[美] 白一平(2018) 《关于传统音韵学的一些问题》,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耶鲁-新加坡国立大学学院陈振传基金汉学研究委员会编《出土文献与中国古典学》,中西书局。

(本文据作者原稿推送,引用请据正式出版物)

*转载自公众号“汉字学微刊”

编辑:吴慧欣   刘   芳  

审核:真大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游汝杰:文读音、白读音和旁读音
【正名】李小凡:论层次(四)
2017年度上古汉语研究学科发展报告(上古音部分)
“攴”的读音是什么
2010届高考语文核按钮专题1:?字音1
间关莺语花底滑 铁骑突出刀枪鸣——朗诵艺术漫谈(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