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广府新语线上讲座 ∣ 粤方言用字有多机智?禤健聪教授带您“睇”真啲!

2020年11月21日,由广州市社科联主办、越秀区图书馆承办的广府新语系列讲座《广府说唱文献的粤方言用字例说》在新花城APP与大家见面,本期讲座由广州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禤健聪教授主讲,本次讲座吸引66384人观看。

粤方言即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粤语,它是汉族广府民系的母语、广府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广府民系基本标志性的文化识别之一。相信广大读者朋友都知道,粤语分布在中国华南的广东粤中、粤北、粤西地区,以及香港、澳门、广西东南部等处,但就连澳大利亚、北美地区、东南亚等地也广泛流行粤语。据非正式统计,全球将近有1.2亿人口使用粤语。

在本期广府新语讲座上,禤健聪教授从文化角度与我们畅谈粤方言用字这一门经常被忽视的学问。而说到有关粤方言的文化角度,我们就不得不提及广府说唱。

何谓广府说唱?相信大家马上能够想到的就是粤剧、粤曲这一类粤方言地区盛行的、常见的艺术形式。但其实广府说唱的种类繁多,除了上述所说的粤剧、粤曲以外,禤健聪教授还为我们介绍了木鱼书、龙舟歌、南音、粤讴这几种说唱类的艺术表演。但这些说唱艺术大多流传在古代的南粤街巷里,如今已经鲜有观赏的机会。幸运的是,这些说唱艺术的唱本大多得以保存流传。据禤健聪教授介绍,在《广州大典·曲类》一书当中,收录了从明末至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广府说唱文献共计1589种。

《广州大典·曲类》

这些被收录的文献当中,有的是木刻本,也有铅印、铜印、石印、影印、刻印等不同的印刷方式。通过这些印刷方式,让我们能够以最直观的方式认识古老的粤方言用字。禤健聪教授向我们介绍,这些文献当中的字体,既有较规整的楷体,也有据草书楷化的简体字。在用字的选择上,除了较普遍存在同音借字外,也使用了不少俗字。有些俗字无法在目前所见的各种大型字典中找出,或者没有详细的记载或说明。

说到这里,或许有的读者朋友会一脸懵,什么是“草书楷化”?什么是“同音借字”?而“俗字”又和一般的汉字有什么区别呢?大家不必慌张,为了让每一位读者朋友都能够领略粤方言用字的精妙之处,禤健聪教授特意从汉字造字与结构类型的概念向大家娓娓道来。

《说文解字》

东汉的学者许慎费几十年的精力整理汉字,并编写成《说文解字》一书。书中提出了汉字结构的“六书”理论,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假借、形声以及转注。

象形字来自于图画文字,但是图画性质减弱,象征性质增强,它是一种最原始的造字方法。例如“马”字和“鱼”字。

象形字的演变过程

指事字与象形字一样,属于“独体造字法”。与象形字的主要分别在于,指事字含有绘画中较为抽象的东西。例如“本”字意指树的根部,“末”字意指树梢。

会意字主要分为两类,一种是以图形的构型进行以形会意,例如:最早期的“解”字看起来就像是人用刀子把牛角从牛的身上分解出来;另一种是组合两个以上的字表示一个新的意义,例如“劣”字和“歪”字等等。

“解”字的演变过程

假借字指的是那些无法用象形、象意的方式随时造出文字来表现,于是就假借已有的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表。例如“花钱”的动词“花”就是假借“鲜花”的名词“花”而造出的假借字。

形声字一般由两部分组成:形旁和声旁。形旁是表示字的意思或类属,声旁则表示字的相同或相近的发音。例如“江”、“河”、“湖”、“海”等字。


粤方言的用字主要属于上述汉字结构的哪几类呢?

为什么粤方言需要新造属于自己的用字呢?


相信这是很多读者朋友存有的疑问,禤健聪教授也在讲座上细心解答了这个问题——这是因为粤方言以及岭南地区其他方言当中都包含了很多中古汉语的特点,很多古语词在现代汉语的通语里已经不复存在了。粤方言同时还兼有南方少数民族的语言特征,例如佛山、顺德居民的日常用语当中就有吸收了苗族、壮族特有发音而形成的特殊用字。而广府地区的文化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包容性和创新性,以至于近现代的粤方言吸纳了不少的外来词汇。以上所举的例子,都难以通过汉语的通语进行书面记录,因此粤方言就需要新造属于自己的用字。

而粤方言用字当中主要以假借字和新造(形声、会意)字为主。其中假借字最为普遍。禤健聪教授为我们举了几个耳熟能详的例子——广府人习惯将动物的蛋称之为“春”,也习惯把“钻”这个动词读作“捐”,因此代表这两种含义的“春”字和“捐”字都属于粤方言用字中的假借字。

在广府说唱文献当中就有“春”、“捐”二字的记录

另一种常见的字就是新造字。广府人有“劏鸡还神”的习惯,这个“劏”字代表“宰杀”的意思,为了方便书写,广府人通过形声造字的方法,新造了这一个“劏”字。而广府人在表达“有没有”的时候,习惯说成“有冇”,这个“冇”字正是通过将“有”字进行会意改造而成。

除了以上两种常见结构的粤方言用字以外,禤健聪教授还为我们介绍了古本字和训读字。古本字是从古代一直流传下来的粤方言用字,我们常说的“镬”(锅)字和“睇”(看)字都属于古本字。而训读字指的是用方言口语常用词的字音去读另一个意义相同或相近的字,例如“孖生兄弟”的“孖”字,我们都知道其读音是mā。禤健聪教授说,其实“孖”字最初的读音只有zī一种,但因为广府人喜欢将复数的事物读成mā,而“孖”字的字体上也有复数的意思,所以广府人就为“孖”字赋予了新的读音啦!

禤健聪教授带来的粤方言干货又怎么会只有这些呢?介绍完一些常用字之后,禤健聪教授又拿出他珍藏的广府说唱文献,带我们一起寻找文献当中那些千奇百趣的粤方言用字!还记得本期广府新语讲座的预告当中越图君提出的几个问题吗?那几个我们几乎从未见过的“生僻字”,禤健聪教授都会一一带我们去认识哦!

首先是这个字,单从字形上来看或许很难判断。但很多说唱文献当中都有出现这样一个字,我们就能通过文章和句子去推断,这个字其实就是代表“看”的意思,也就是等于广府人常说的“睇”。

为什么会将“睇”字写成这样呢?

你睇四省人民冇一个合啱

禤健聪教授为我们解释道,原来“睇”这个字在广府说唱文献当中有多种写法,除了写成“睇”以外,还有“体”、“骵”这样的写法。因为在粤方言当中,“睇”和“体”、“骵”等字同音,因此它们可以相互假借运用。久而久之,就有人新造出这样一个独特的粤方言用字:

   

接下来,我们再看一看下面的字。按照字的组成部分来看,这是提手旁加上一个“尽”字,但只要参考一下文献当中的内容,却会发现这是“拉”的意思。

        

士头(老板)叫我“拉”箱

为什么“拉”字会变成一个我们如此陌生的字呢?原来,这是由另一个“孻”(nái)字演变而来的。按照明陆容《菽园杂记》卷十二所记载:“广东有孻字,音柰,平声。老年所生幼子。”也就是说,粤方言当中的“孻(拉)仔”、“孻(拉)叔”指的就是这个“孻”啦!由于这个“孻”字与“拉”同音,所以才被假借出这么多“拉”字的新造字。

最后我们来看一看这个“膥”字。字形虽然复杂,但我们还是可以将“膥”字拆解,发现竟是“未”“成”“肉”这三个字!联系一下文献的内容之后,就算现在告诉大家“膥”字读作“春”,相信大家也不会吃惊。因为“未成肉”指的就是“动物的蛋”。

重有后生出门唔好学赌,鸡“膥”(春)咁密亦会生毛

通过以上几个粤方言的用字,我们可以看到,广府民间一直灵活运用“假借”和“新造”的造字方法。但无论是“假借”还是“新造”,造字的目的无非就是希望能够让字的书写更加清晰、或者通过造字来明确字的读音或表意。除了上述提到这几个粤方言用字以外,禤健聪教授还为我们带来了其他有趣的生僻字,其中不乏构型精妙之作,在知道更多关于粤方言用字冷知识的同时,我们还能够好好体验当时的民间智慧,见识一番岭南地区文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深入理解领会广府人的思维方式、民俗民风、集体记忆,从而在延续传统集体记忆的基础上,结合新时代特点对广府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让我们的文化既保有记忆的温度,同时也有时代的锐度和创新度,不断释放出新的魅力。

看过本期回顾之后,如果还想重温一下禤健聪教授的讲座的话,大家可以扫描下方的二维码进行重温哦!我们约定在下一期的广府新语讲座中再见吧!

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從學術觀點看 「正體字」與 「簡化字」
中国汉字形旁分类及其组字详表
[转贴]汉字是宇宙智慧的化身和符号
汉字知识大全
郭保华教授《中华字经》用字4000,无一字相重,佩服!
广东地名分布的特点及地名标准化问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