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取光藏烟

陶豆是灯具的雏形,战国出现了确切的照明器具名称,称为“镫”。

洛阳金村出土战国青铜擎灯人,日本美秀美术馆

到了汉代,灯的使用更加普及,形状、种类、质地都更加多样,灯具由礼器逐步转向生活器皿,更加注重实用性和技术性。灯具在汉代人的生活中已是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

青铜灯具在汉代依旧盛行,但陶制灯具已逐渐成为主流,且有少量的玉石、铁质、瓷质灯具等。

汉代灯具造型生动、姿态各异。按造型分,常见的有豆形、人俑形、动物形、多枝形、浅盆形、雁足形等等。按使用方式可分为座灯、立灯、行灯和吊灯。座灯是汉代灯具中使用场所最多,应用功能最广的灯具。行灯、吊灯由于其便于移动使用的形态,常用于夜间行走。

1

汉代灯具的形态尺寸与其功能和使用方式密切相关。由于汉代人们坐姿一般为跪坐,整体高度较低,因此汉代的灯具高度普遍较低。

 

西汉彩绘漆案 湖北省博物馆

行灯用于行走移动时使用,普遍造型简洁小巧,便于持握。

立灯放置在地上,高度大概一米左右。立灯不使用灯罩,这样室内的照明效果会很明亮。

座灯放置的位置一般是低矮的家具上或者直接放地上。几案的高度和座灯的高度叠加,与人们跪坐在地上时候的眼睛视线基本适宜。

汉代灯具通常有两片灯罩,灯罩可以调节光照度和光照的方向,也可用于挡风。还可以控制灯烟的污染。有的灯罩上还有刻有镂空的形状,其作用是不仅能透出光,还能散热。


2

豆形灯

灯是从食器中的豆转化而来的,豆形灯是古代使用最为普遍的灯具。

豆形灯的基本结构由灯盘、灯柱及灯座三部分组成。灯盘内有的设火主一枚,有的不设。灯座又可分为喇叭形灯座、腹盆形灯座、承盘形灯座及人俑或动物形灯座等。

喇叭形灯座青铜豆形灯 海昏侯刘贺墓中出土

西汉“当户”铜灯 河北省博物馆

山东临淄出土西汉晚期雁足灯

南京博物院藏西汉鎏金铜鹿灯

多数豆形灯为整体浇铸而成,少数个体较大的豆形灯灯盘和灯柱、灯座分铸后套接使用。

行灯

行灯也叫拈灯,是行走时所需要用到的照明工具。一般没有底座和立柱,在灯盘下设有三足,灯盘的一侧装有扁型长柄,用做手持。

铜拈灯 河北博物院
由铜灯和承盘组成。灯的外壁和盘的口沿均有铭文,灯壁铭文:“御铜拈锭一,举盘俩,中山内府,第鸘。”盘口沿铭文:“铜锭盘一,中山内府,第鸘。”

如果将盛油的容器和兼作盖子灯盘用移轴连接起来,使用时可将灯盘掀起翻在另一半器物之上,这类称为辘轱灯。这仍是行灯的一种,通常可做耳杯形或动物形。

西安博物院藏鎏金羊灯

 

宿州博物馆藏  耳杯形铜油灯

顶部有连接轴和一对系钮,灯上部半侧分离为灯盖,以顶部的轴与灯身固定连接,盖亦作灯盘用。

汉代的行灯可分为无檠和有檠两式,无檠灯形式简单,往往只是一盏灯盘,而有檠灯是豆形灯的发展和变相,其后“檠”也就成为了灯的代称。

多枝灯

多枝灯是仿植物形灯具统称,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是多枚灯盏的组合形式,包括有四枝灯、九枝灯、十二枝灯等。多枝灯造型是对自然界中的树木造型进行提炼抽象,灯枝高低错落有规律排布,就像树木的枝杈一般。

 

河北省博物院藏战国中期十五连盏铜灯

东汉陶质彩绘百花灯 洛阳博物馆

有的多枝灯是由多盏行灯组合而成,是行灯的衍生物。多数多枝灯的灯盘都是固定的,分层错落安置,点燃之后,灯火交相辉映,有如花树,也寄托了汉人升仙的理想。

釭灯

釭灯是一种带有烟管的灯具,是汉代对灯具的创新。古人把中空的管状物谓之“釭”,釭就是指烟管。

釭灯的烟管数量有单双两种,灯在燃烧时,烟气顺着烟管导入灯腹内,使其与腹内的清水相溶,减少对室内的污染,保持清洁。

 

长信宫灯 河北省博物院

西汉彩绘雁鱼铜灯 国家博物馆

西汉三足鼎形带罩单管釭灯 河北省博物院

东汉错银铜牛灯 南京博物院

西汉刺庙牛灯 湖南省博物馆

西汉羽纹青铜凤灯 广西博物馆

釭灯灯盘一般带有灯罩,灯罩由两片弧形屏板构成,每片屏板的宽度为半个圆周或超过半个圆周,合拢成圆形。其作用除配合导烟管控制灯烟的污染外,还可以根据风向和使用者的要求,随意调节屏板的开合方向和开启程度,从而达到挡风和调节光亮度以及光照方向的目的。灯具的各部分构件均能拆卸,便于清除灯内烟垢。

吊灯

在汉代还出现了吊灯,可用于悬挂,重心平稳,更加便利于生活,还节省了占地面积。

 

东汉人形铜吊灯 湖南省博物馆

东汉七人奏乐铜吊灯 湖南省博物馆

吊灯由灯盘、“人体”、悬挂三部分组成。整座器物中心平稳,造型独特。

3

燃料

两汉时期出现了加捻来照明的灯。灯盘正中常有一枚支钉,又称“烛扦”,根据它的有无,可将灯分为烛灯和油灯两大类。当时油灯的燃料是膏油,而烛灯的燃料则是指剥去麻皮的麻秸。

汉代油灯中所用的燃料主要是动物油,以牛油居多;植物油主要是麻籽油,白苏籽油,油菜籽油,棉籽油。除油脂、麻秸外,在燃灯时也使用蜡作为燃料,在出土的汉代铜灯内曾多次发现有残蜡的痕迹,说明汉代人已有燃灯用蜡的情况。

——完——
图文由【博古格物】根据网络资料整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江苏地区出土汉代铜灯试析
古代灯具—— 追寻光明的记忆
云南出土汉代灯具研究
列星盈室——汉灯的故事
东汉 · 错银铜牛灯(南京博物院)
麻赛萍:汉代灯具燃料与形制关系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