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磷酸奥司他韦颗粒联合西咪替丁治疗手足口病 120 例疗效观察

【摘要】


目的:观察磷酸奥司他韦颗粒联合西咪替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240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120 例,治疗组给予磷酸奥司他韦颗粒口服、西咪替丁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静脉滴注;合并细菌感染者合用抗生素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33%大于对照组的90.83%(P<><>

结论磷酸奥司他韦颗粒联合西咪替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明显,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关键词】 磷酸奥司他韦颗粒;利巴韦林;西咪替丁;手足口病;疗效观察
DOI: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0.072


近几年来,手足口病成了我国儿童常见传染病,主要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 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临床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可累及肺、心、脑等器官导致重症手足口病,个别重症患儿因病情进展迅速而死亡。由于手足口病发展迅速,传染性极强,易引起爆发或流行。目前对手足口病的治疗尚无特效方法,临床治疗中主要以对症支持为主,本院使用磷酸奥司他韦颗粒联合西咪替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与使用利巴韦林治疗手足口病相比,疗效更明显,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在本院住院的 240 例手足口病患儿,均符合《手足口病诊疗指南 (2010年版)》的诊断标准,年龄10个月-5.5岁,3岁以下最多、为 206 例,所有病例就诊时均有典型手足口病临床表现,部分患儿伴发热、流涎及口腔疼痛,伴支气管炎(50例)、肺炎(22例 ),无脑炎及心肌炎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120 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治疗组给予磷酸奥司他韦颗粒 (≤15kg 30mgbid;>15kg 且 <23kg 45="" mg="" bid;="">23kg 且<40kg 60mgbid)、西咪替丁10-15="" mg/(kg·d);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 10-15="" mg/(kg·d),利巴韦林及西咪替丁均加入葡萄糖液静脉滴注,1次/d,疗程="">
1.3疗效判定标准 患儿 2d 内发热消退,手足皮疹及口腔疱疹溃疡明显消退,精神状态好、能进食,为显效;3d 内发热能消退,一般情况好转,5d 内手足皮疹能部分消退,为有效;若经 4d 治疗后,未能退热,手足皮疹、口腔黏膜疱疹无好转则为无效。总有效率 =(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7.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组 120 例,显效 98 例,有效 20 例,无效 2 例,总有效率 98.33%;对照组 120 例,显效 78 例,有效 31 例,无效 11 例,总有效率 90.83%;总有效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主要治疗指标比较 治疗组在发热、皮疹及口腔黏膜疱疹消退时间及痊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


3 讨论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属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常见病毒为柯萨奇病毒组 A 组和肠道病毒 71 型 (EV71), 典型临床表现为发热及手足、口腔、臀部等部位出现皮疹、疱疹、溃破等。极少数危重病例表现不典型,病情进展快,易出现病毒性心肌炎、肺水肿等危重并发症。本市近年来,以成为手足口病重灾区,迫切需要寻找一种快速、有效的治疗方法。目前我国手足口病治疗尚无特效药物,临床中主要以抗病毒及对症支持治疗为主。本研究应用磷酸奥司他韦颗粒联合西咪替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与对照组利巴韦林相比,取得了较好疗效,且未见不良反应发生。

神经氨酸酶又称唾液酸酶是分布于流感病毒被膜上的一种糖蛋白,它具有抗原性,可以催化唾液酸水解,协助成熟流感病毒脱离宿主细胞感染新的细胞,神经氨酸酶是流感病毒复制的必需蛋白,神经氨酸酶的蛋白结构不断变化,使机体免疫系统难以识别并建立持久的免疫力。神经氨酸酶抑制剂( 奥司他韦 )作用机制是阻止病毒由被感染细胞释放和入侵邻近细胞,减少病毒在体内的复制;该药是目前阻止病毒颗粒释放的一种最有效的抗流感病毒的药物,2002年下半年在中国上市,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奥司他韦比其他抗流感病毒药抑制病毒作用强,治疗指数、安全性高[1];西咪替丁是H2受体拮抗剂,主要作用于壁细胞上H2受体,起竞争性抑制组胺作用,抑制基础胃酸分泌,近年不少文献报道其具有免疫调节和抗病毒作用 , 能提高人体内T淋巴细胞转化率,增强免疫功能,减轻炎症反应,因而在治疗手足口病时具有抗病毒、清热、止痒、促进溃疡愈合的作用,从而明显减轻肠道病毒所致皮肤损害,病毒血症及并发症发生[2]。近年有报道应用西咪替丁联合其他抗病毒药治疗手足口病取得不错效果[3];用磷酸奥司他韦颗粒治疗普通型手足口病,患儿发热皮疹时间明显缩短,疗效显著[4],磷酸奥司他韦与西替丁联用抗病毒的作用得到了加强,在本观察组中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且未发现不良反应,安全可靠[5]。磷酸奥司他韦颗粒可通过小儿的血脑屏障,对于手足口病病毒引起的脑干脑炎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6]。

综上所述,磷酸奥司他韦与西咪替丁联用治疗手足口病疗效明显,与对照组比较从发热消退时间及皮疹消退时间均有显著差异,大大缩短患儿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且未见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蒋虹,金光,丛喆,等.奥司他韦利巴韦林和盐酸金刚乙胺对H1N1 甲型流感病毒的抑制作用.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11, 2(22):23-25.
[2]杨康治,项素素,冯思国,等.西味替丁、更昔洛韦及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水痘的疗效比较.儿科药学杂志,2007,13(5):18-19.
[3]彭曙辉.孙艳萍.更昔洛韦联合西咪替丁治疗手足口病疗效观察(附 60 例). 中国美容医学,2011,6(20):371.
[4] 蔡志军,刘小生,刘跃梅.磷酸奥司他韦颗粒辅治小儿手足口病临床疗效观察.临床合理用药,2013,5(6):89-90.
[5]王晓军,张爱文,丘建红,等.更昔洛韦联合西咪替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观察.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10(2):19-20.
[6]郭辉,贾贻红.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药物综述.中国医药指南,2009,7(22):66-67.
[收稿日期 :2015-01-28]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四季抗病毒合剂与抗病毒口服液的区别及各自的联合用药
流感正式进入高发月,老人、孩子需当心,丽珠抗病毒颗粒可助治疗
论文:120例手足口病临床诊治分析---中大网校临床医学论文网
甲流的特效药,甲流一般几天就没有传染性了
磷酸奥司他韦颗粒使用的那些事儿
说说磷酸奥司他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