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学习哲学,领悟生死
url:http://www.shm.com.cn/ytrb/html/2016-05/05/content_3174709.htm,id:0

□林颐

祖父过世时,我五岁,和死亡初次遭遇。我第一次看见人生的不可捉摸,模糊意识到人终将一死。随着年龄渐长,我阅读,并思考。死亡议题埋藏心中,时时轻触思维,我想要了解、领悟生和死的意涵。

中国人说:“未知死,焉知生。”其实西方文化研讨死亡也是远至苏格拉底、柏拉图以来的悠久传统。蒙田说过:“进行哲学思考,就是学习死亡。”法国当代哲学家吕克?费希显然熟悉这一传统。他把这一部西方哲学简史命名为《人生难得是心安》,围绕着“死亡”这个主题,一路从古希腊斯多葛学派、到中世纪的基督教、到近代哲学,然后是尼采,直至当代哲学。使我感到惊讶的,不仅是这本两百多页的小书可以切入如此深邃的哲理,而且作者还让这个话题变得如此温和亲切。可以看出,作者深受西方哲学如生命哲学、意志哲学、存在主义和人文思想的熏陶,他说的是死亡,而他探索的始终是生之困惑。

斯多葛学派要我们尽可能去凝思宇宙秩序。为什么存在万事万物,而非一片虚无?奥勒留在《沉思录》中指出:“发生的事,都是应该发生的;如果你准确地观察事物,你就会发现,好像有人依照你所该得到的,来给你的份额。”听起来似乎“合乎正义且美好”,但现实却混乱而动荡。于是,上帝出现了,带给世人以救赎,仿佛在为人们施行顺势疗法。哲学给了我们毒药,也好心地给了解药。哲人们开始把思绪转向建构那些冥冥有主的神话,比如基督复活、天堂和伊甸园,它们能不能在这个不友善的世界给人们一些希望?基督教的救赎可能性极其严苛,它以民众的牺牲和仪式维护上帝的尊严,人们想要体验的神性逐渐模糊。这种永恒的极乐是否压根就是欲望性的呢?所以,卢梭说:“人生而自由,但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尼采则更进一步,干脆宣称:“上帝死了。”上帝曾长期在西方思想中起着基础的作用,这之后,这一作用不再被视为显而易见或理所当然。

当代哲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读为对“上帝之死”的一系列回应。这是对一种根深蒂固、为公众享有的意识之死的回应,这一意识认为存在一种单一的、无可置疑的道德体系,即犹太―――基督教体系,以合理地引导人的生活。但它越来越无法解答个体和世界的关系。加缪说:“我反抗,所以我存在。”在加缪的小说《局外人》中,默尔索面对死亡态度冷漠,如果我们对西方哲学毫无了解,肯定会认为这个人违背人伦。但事实上,这就是对上帝死后的当代世界的描述。宗教含有广阔的真理,不在于它们提出的信仰多么崇高,而在于它们所产生的实效。当有关上帝存在的普遍假设日益衰落,无神论和不可知论日趋流行,面对人生的大荒谬,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呢?

人生的最大悲剧在于,注定会死是一件我们明确知道时刻等待着我们的事。在美索不达米亚史诗里,吉尔伽美什跋山涉水寻找长生不老药;在中国的历史书里,也记载着秦皇汉武奢望延续生命的各种尝试。长生并非幸福,不死才是诅咒。我们需要死亡赋予生命外在形式与意义,没有了死亡的追赶,我们就失去了前进的动力,我们将会发现人生毫无意义。我知道人会死亡,却也同时看到生命中有许多丰富多姿的事物,我学会以不同角度、批判性的方式来思考与认识世界。当我陷于各种存在制造的迷惘,哲学展现了爱好智慧而带来的光芒,这就是哲学可以吸引人、可以吸引我的地方。

西方文化最终让位于上帝的无限缺席。本书作者告诫我们,应该学习用成熟的方式去爱和生活,包括要将死亡铭记于心。作者说,这是“为了寻得此地当下我们当行何事、应当为与我们所爱但终有一天将会弃我们而去,或是被我们弃留在这世间的人做些什么。”就此而言,我们都是书写自我的动物,每个人都有独特的行走方式,从生到死的路程并不能预先规定。尽管哲学远远不能解决面临的各种问题,暂且看看这本书能提供我们哪些思考。

来源: 烟台日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每日荐书】马可•奥勒留传
尼采为什么说“上帝死了”,读懂背后这三个内涵,才算读懂尼采
萨特 | 正视生命中的虚无
想打开哲学之门,这10个问题必须得知道
尼采与虚无主义
我读周国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