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先生开出读书方(图)
url:http://epaper.tianjinwe.com/tjrb/tjrb/2016-07/26/content_7482333.htm,id:0

很多人都希望自己读书多、快且效果好,却往往因读书未得其法而效果不佳。闲来得空翻翻书,我看到几位先生开出的读书良方,或许能有收效。

胡适先生不仅读书多,而且还爱总结:“读书的方法,据我个人的经验,有两个条件:一精;二博。”胡适对宋代大儒朱熹“心到,眼到,口到”的读书“三到”法推崇备至,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要增加一项“手到”。就是强调多动手,这里主要包括标点分段、查阅字典和资料、作读书笔记。而读书笔记又包括四点:抄录备忘、提纲节要、笔记心得、探讨研究。谈到“博”,胡适说:“所以要博学者,只是要加添参考的材料,要使我们读书时容易得‘暗示’;遇着疑难时,东一个暗示,西一个暗示,就不至于呆读死书了,‘致其知而后读’。”这就是“求博存疑”的治学态度。胡适认为最理想的读书法应该是又精又博,“为学当如金字塔,要能博大要能高。”

胡适的读书方法立足实用,追求效率。与胡适不同,林语堂先生更看重的是读书之乐。林语堂很欣赏宋朝诗人黄山谷所说的“士三日不读,则其言无味,其容可憎。”并由此推出,“读书可以使人可爱而有味,这便是读书的整个目的。”林语堂认为,读书不应该只为了增长学识,“有味或有兴趣是一切读书的要领”。他特别反感“苦读”,认为以锥刺股的读书法是一点好处也没有的。“一个有价值的学者是从不知道所谓‘砥磨’或‘苦读’的。他们只是爱书,读书,为了他们自己感到有乐趣。”对于读书的时间和地点,林语堂说:“一有读书的意向,随便什么地方都可以读。”并展开探讨了宋朝大学者欧阳修的“枕上,马上,厕上”的“三上”读书法。

梁实秋先生则如是说,“不管香不香,开卷总是有益。”鲁迅、朱自清、郁达夫等几位先生也都有“抓紧时间多看书”的类似话语。最有趣的是梁遇春,梁先生说自己是懒惰汉,懒惰想头之一就是“春朝一刻值千金”,赖床迟起是一门艺术,而其实梁先生躺在床上时,要么在看书,要么在思考,他的赖床法是他独特的读书方法。

先生开出读书方,未必就“包治百病”。但不管哪种读书方法,共同点都是“热爱读书”。我们大家在读书的过程中,一定也有最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读书是一辈子的事情,一边读一边玩一边学一边想,不亦快哉!

来源: 天津日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读书的艺术
读书的习惯重于方法
学者演讲精彩在内容
读书笔记之《读书》:这样读书才最有效
朴素:林语堂与鲁迅的意气之争
为什么你读书多收效微,因为没有讲究方法,看国学大师如何读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