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当大夫是我这辈子最快乐的事”——耄耋医者饶明俐的“幸福经”

耄耋之年本可以颐养天年,享受儿孙满堂的天伦之乐,但85岁的饶明俐却选择了另一种生活方式——工作和学习。一个初夏的午后,吉大一院神经内科教授办公室内,记者看到,在一摞摞图书和医学资料后面,坐着一位戴着眼镜、拿着笔认真审阅学术期刊稿件的老人,她就是吉大一院神经内科教授、博士生导师饶明俐。谈及从医初衷,老人娓娓道来。

在饶明俐上初中的时候,有一天她放学回家,发现妈妈和妹妹都没在家。不久之后,妹妹就因为罹患结核性脑膜炎去世了。“其实现在看,这根本不是什么大不了的病,只是当时没有治疗的药物。”自此,饶明俐心里就埋下了从医的种子。1950年,中学毕业后,饶明俐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北京大学医学院医疗系,成为新中国首批大学生之一。当时她的心中除了悬壶济世的人生理想之外,还有一份对幼年早夭妹妹的怀念。

从北大医学院毕业后,一次抢救经历让饶明俐教授至今难忘: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同样是患了结核性脑膜炎,而最终被死神夺去了生命。“我当时可以说是拼尽全力,一边给病人做人工呼吸一边哭,病人家属也在哭。当主任过来安慰我时,我才发现那个孩子已经去世一段时间了。”正是因为亲人的早逝,让饶明俐下定决心要当一名好医生,在解除患者疾患的同时,给予他们亲人般的温暖与关怀。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这么大年纪还工作。我说就是喜欢当医生。”饶明俐迄今行医六十余年,在我国神经内科领域早已名满天下,但她仍旧坚持每天学习。一次参加学术会议的趣事,让这位耄耋医者成为网友们竞相点赞的“网络红人”。2016年6月的一天,饶明俐参加“中国卒中学会第二届学术年会暨天坛国际脑血管病会议”,由于她所参与的会议还未开始,午饭过后,饶老就到会场去听正在进行的另一场学术会议。“我是中途进入会场的,不想麻烦别人起身让座,所以就干脆坐在了台阶上。”饶教授回忆说。令她没想到的是,有人把高龄教授坐在楼梯上认真听会的照片传到网上,网民纷纷对饶老的求学态度和敬业精神点赞。有人在会场认出了饶教授,随后,一阵掌声响起,数百人的目光从主席台移向她。饶教授被请上了台,接受大家的掌声和敬意。

饶明俐曾任白求恩医科大学副校长、吉林省脑血管病研究所所长等职务。从医六十余载,一直在脑血管疾病治疗领域潜心研究,发表论文280余篇、专著27部,其中包括主编我国第一部《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此外,饶明俐在血管病方面最大的学术贡献,就是开启了医学工作者对烟雾病的全新认知。如今,饶老已是桃李满天下,但她始终难忘恩师——我国著名神经病学家刘多三教授的教诲。“当年,刘教授家离医院非常近,即使不值夜班,他每天也要到医院看看患者。”饶明俐说,这种对患者认真负责的态度让她受用终身。饶明俐清晰地记得每一个她接诊的患者,每当患者康复出院时,就是她最幸福的时刻。

如今,饶明俐总是把自己的时间安排得满满的,出诊、会诊、查房、编审她所主持的学术期刊文章……老人为医学事业奉献乐此不疲。“今天上午有个患者,取栓很成功!”饶明俐拿起手机熟练地点开微信,向记者展示患者取栓后身体迅速恢复的视频。“87岁老人,混合型失语、右侧肢体活动不灵。进入医院后通过卒中绿色通道进行了快速取栓。术前椎动脉闭塞,术后患者能说话了,肢体也能动了……”谈及患者术后康复情况,饶明俐一脸微笑,正如她所说,“当大夫是我这辈子最快乐的事。”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长海医院脑卒中筛查与防治中心正式运行
学术会议 · 大咖说 | 江文教授:重症脑血管病急性期营养治疗:0PENS研究带来的启示
交大名师何奔:在救死扶伤的医学之路上“奔跑”
吕传真教授谈神经病学会发展
预防性输液百害无一益不能防中风
走南闯北多年,拜访十几位内科教授后,我才明白:多汗,不过是“营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