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对之前的哲学思考的介绍、总结与延伸

本来想继续发文章说一下我对哲学的思考,但是后来想了想,这篇文章作为最后一篇哲学类的文章总结一下前面的想法吧。再说下去估计能把Maxism特殊化,成理论的一个特例,和现在的发展不对称,对自己也没有什么好处,弊处倒是挺多。此外,因为另一个核心是写到最后发现的,与现有矛盾律或排中律相违背,或者说矛盾律与排中律是一个特例,但是这个核心没有什么特别的,理解起来简单,应用起来由于涉及面广不容易办到,在文末简单提及一下。

牛顿力学在哲学里的延伸

第一篇文章有点反动的意味,后来被撤下来,一起发的文章(简单说明了某些利用的理科知识表示自己当时想到的“矛盾表达方式”)我也觉得没什么用删了,所以这篇文章成了第一篇:哲学|建立与牛顿力学矛盾的理论的思考方式

对这篇文章做一个延伸。依据是我在高中所学的物理。这个对于物理学专业的来说是一个基本,在这里只介绍牛顿第一定律的延伸。

  1. 一切物体均具有惯性,惯性是一切物质的基本属性,指物体保持自身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2.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从上面两条定律,延伸得到

  1. 一切矛盾均具有惯性,惯性是一切矛盾的基本属性,指矛盾保持自身当前状态的性质。这种状态既可以是运动状态,也可以是属性状态,只要可以当做状态均可以。
  2. 力是改变矛盾当前状态的原因。

得到两条的原因实际上是因为理论一开始的正弦曲线的导入。为什么会想到正弦曲线,因为高一政治必修一的价值与价格的一个回归曲线留给我的印象很深,带入之后发现可以在坐标系中讨论,而物理又是在坐标系中讨论的一个体系,或者说本来想考虑用数学解决结果被物理学拉偏、然后用物理学的知识来解决哲学,诞生了之前的猜想。到后来发现,宗教或非宗教文化也是可以采用这种思考方式解释问题,只不过初探做得比较差,联系还非常模糊,甚至还处于无法联系的状态,理论上只是说得通,证明对现在的我来说还是不存在也没有办法做到的一件事。

我在高中的物理或数学知识基本忘光,大学五年中大一上学期所学的数学与物理听老师说只是为了普及而存在的,虽然作为基础的化学学了一年,不过也忘得差不多了。医学毕竟可以认为是与哲学并列、不属于哲学的学科,能走到这一步,与考研考的政治密不可分,如果不是马原,估计现在还在和生理生化病理内科外科打着交道呢。因为我自己建立的思想体系也能让我用中医的理论来解释西医,理论效果确实好,不过也只有我知道、因而也不可能应用(隐含意思:啥也不是)。上面的思考只是一个思考没有定型时候的副产物,不过到后来的作用也是挺大的,把这种方法应用到数学上,也可以得到不小的收获。

从化学角度把握质、量、数

为什么会想到从化学角度思考,原因实际上是因为考虑人体血液问题,结果扯出来溶液,进而考虑到这里。在这个文章中,一些定义被重新定义,原因也很简单,就是不适合我的思考。文章链接:化学-哲学:从化学角度思考质变与量变

这篇文章在我所记录的自己的思考中截止到那一篇文章,是比较好写的一篇文章,思路算是比较清晰的,因为所记录的一些思考实际上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想什么,写起来特别别扭。写到后来自己的想法确实很多都写下来,但是写作的时候糊里糊涂的,写下来的感觉反而对自己又产生了思考的促进作用……因为发表的这几篇(化学-、自然哲学-、控制论-)算是我的其他思考,并没有添加到思考中。但是写的内容在思考方面是非常清晰的,所以有一种想复制到思考中的一种冲动。不过在那些思考文章中提到过一些,所以就不再添加了。这个思考是对上面的讨论进行探讨的时候诞生并逐渐完善的。仍然是一家之言(言外之意:啥也不是。为什么要添加这句话,并不是为了说明没有任何作用,而是为了说明这些都是我自己的思考)。

这篇文章延伸的话,就和第一个存在交集。简单来说,质量、矛盾的量、数量之间存在相互转化的关系。把这些都看作三维量,取质量来说话,用微分表达式来写:ρ=dm/dV,z=dρ/dV。其中密度ρ在溶液中可以替换为c(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浓度)等等。因为这个思考与空间(比如平面、位移,均可以归入空间)存在联系,所以我擅自命名为地理性(此处的地理与地理学中的地理是两码事,“地”在此处意义为空间地点)。

由正弦曲线引出的控制论

控制论在我记录的思考中几乎没有出现过,基本都是以正弦曲线代替的。因为控制论的图像都可以用正弦曲线表示,所以讨论控制论的地方寥寥无几。因为正弦曲线是基础中的基础,所有哲学理论都是由此发展而来的并且所有理论无法逃脱正弦曲线,所以是我的核心之一。不过在文章中,我扩大到了控制论:控制论-哲学|矛盾三种发展形式

对这篇文章的扩展,实际上和第一个结合起来讨论的。因为第一种方式是非常容易,用别的思考方式可以思考,但是思考跨度很大,用物理解释起来更容易。

文章中说专制与落后不能划等号,但是均属于过度的负反馈,很明显存在一定的矛盾逻辑。两者的关系从物理学的力的角度来说比较容易,简单一句话,在各自范围中能够达到一定大小力的一类矛盾。什么意思呢?如果分裂过度,如何挽救这种情况,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专制或使用落后的事物。在公式I=Ft中,一定的I,F越大,t越小。如果想让先进的思想的速度慢下来,采取统一的、保守的思想,如果采取专制或落后的制度文化,F过大,这时候的方向不好掌握,容易出现过度的负反馈,即一直处于平衡位置,即绝对的静止(换一个词:死亡,鲁迅写过的“沉默中灭亡”的这种灭亡)。相反,如果让落后的事物先进,那就尝试使用正反馈。负反馈具有的是空间效应,正反馈具有的是时间效应。所以空间方面使用正反馈会非常困难,这时候并不是我们的问题,而是条件难达到,超前或过度破坏都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不会出现一上来就过度破坏,然后破坏程度减小。因为矛盾的运动是自发的,并且存在一定过程,正反馈也并不是一上来就直接发展到破坏,总有一个负反馈过程。

再就是级联放大反应,也属于正反馈的形成方式,与文化或疾病等的传播有关。因为级联放大反应是借用的医学上的一个术语,理解起来会存在困难是正常的。

缓冲(实质上:过渡)

最后要说的是缓冲。这一个是我的思考的两大核心的最核心、几乎是新的思考快结束最后才发现的,然后又蹦出一连串的思考。

提到缓冲,能想到什么自然哲学或其他知识?也就是化学中存在缓冲溶液、计算机中存在Cache、医学或生物学中的体液……这个定义在自然哲学中都算是一个非常偏的定义。也就是这个理论让我把矛盾律与排中律推翻之后作为特殊类型考虑,也让我对辩证法的认识上了一个台阶。先把结论摆出来,估计很难理解,因为这里使用了自伪(自己证明自己是错误的,反而证明了都成立,非常难以理解的方法吧,不过依然是缓冲的一种方法)的方法:一个矛盾只要具有某种性质,必然不具有某种性质;只要这个矛盾具有这种性质,其他可以与之构成矛盾体的矛盾均同样具有这种性质;只要矛盾具有某种性质,那么这个矛盾具有能和该性质成矛盾性质的性质。用宗教里的一句话解释就是“空即是色,色即是空”。啥意思,自己虽然理解,但就是没法长话短说。不过对缓冲的印象就到这里。

什么是缓冲,如果仔细观察影子,可以发现在明暗交界的地方(最明显的地方:影子)都会存在不同于两侧的中间带,这个中间带采用缓冲来表示。缓冲具有什么性质呢?如果矛盾A、B之间存在缓冲体H,H既存在A的性质也存在B的性质,或者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当H为空集∅时,很明显就是矛盾律或排中律。下面用文章来描述一下:

第一篇:

  1. 段1、我家门口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
  2. 段2、一棵枣树……
  3. 段3、另一棵枣树……
  4. 段4、综上……

第二篇:

  1. 段1、我家门前有一棵枣树……
  2. 段2、在我们家枣树的另一侧,有另一棵枣树存在。
  3. 段3、另一棵枣树……
  4. 段4、综上……

两篇文章代表了两种不同的缓冲体系。第一篇文章是直接相加的体系,第一段起到了提纲的作用。提纲可以将两个或多个完全无法组合的体系融合在一起,起到了简单相加的作用。除此之外,第一段还具有虚拟的2.5段的过渡作用,这个便是缓冲的体现。

第二篇文章划分段落,可以采取第一段(1~2)第二段(2~3)第三段(4)。但是这样分并不满足语文要求的分段。所以要么过渡段按一段处理,要么按过渡段前后均为一段处理。缓冲起到这两种作用,说的简短,可能没法明白。同时两种方式也可以进行矛盾分裂,在此就不提及了。

对哲学的文章发布就到此终止,以后不会再发布这些没有多大实际用处的东西了,原因也很简单:一家之言(言外之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九节四象的五个性质
§5 正弦函数的性质与图像
一壶水里的哲学智慧
用玲珑心 作正弦曲线
《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专题练习
不同周期趋势矛盾状态 趋势性质以大周期为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