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湖南省“十三五”新型工业化发展研究_湖南智库网

湖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

课题组组长:唐宇文;

成员:禹向群、文必正、张鹏飞

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可持续发展的工业化道路,继续发展新型工业化对湖南积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有非要重要的战略意义。“十三五”时期,是湖南工业加快推进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和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为明确“十三五”湖南新型工业化的发展思路和发展重点,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进程,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特开展本课题研究。

一、湖南工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工业规模不断扩大

2011-2014年,全省工业增加值分别为8122.8亿元、9138.5亿元、10001.0亿元和10749.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8.2%、13.5%、11.1%和9.2%。其中,2014年,湖南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6%,增幅比上年回落2.0个百分点,但仍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3个百分点,居全国第15位、中部第5位。近年来,湖南工业呈现持续回落走势,但增速逐步企稳。2002-2011年,湖南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均在16%以上的平台上运行,年均增速达20.8%;此后开始持续下滑,2012-2014年,湖南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比上年回落5.5个、3.0个和2.0个百分点。分行业来看,2014年全省39个大类行业中,34个行业增加值实现增长,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烟草制品业和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39.7%、11.1%、10.1%、9.3%、10.2%和9.2%,对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贡献率均超过7%。

(二)工业投入大幅增长

2011-2014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分别为11431.5亿元、14576.6亿元、18381.4亿元、21950.8亿元。其中,2011-2014年全省制造业投资总额分别为3917.8亿元、5120.5亿元、6668.0亿元和7641.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9.8%、31.3%、30.2%和14.6%。2014年,全省工业完成投资9104.19亿元,同比增长14.9%,比全国平均增速高2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占全省投资的比重为41.5%;生产性服务业完成投资3066.5亿元,增长24.5%,增速比上年加快5.9个百分点;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4949.8亿元,同比增长17.7%,对全省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20.9%,拉动投资增长4个百分点。其中,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完成投资2771.09亿元,同比增长18.7%;生物产业完成投资283.9亿元,增长19.9%;节能环保产业完成投资809.93亿元,增长31%。高耗能行业投资得到有效控制。2014年,全省六大高耗能行业完成投资2609.69亿元,同比增长13.8%,增速低于全省工业投资增速1.1个百分点。其中,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同比下降5%,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下降2.1%。民间投资活力不断增强。2014年,全省完成民间投资14409.77亿元,同比增长21.2%,增速高于全省投资增速1.8个百分点,比国有投资快6.5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65.6%,同比提高3.2个百分点。

(三)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2000-2006年,全省三次产业结构为“三二一”的结构,这一时期湖南工业化没有得到充分发展,第二产业发展相对落后。2007-2014年,全省产业结构转变为“二三一”格局,这是全省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的结果。2014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27048.5亿元,比上年增长9.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148.8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12481.9亿元,增长9.3%;第三产业增加值11417.8亿元,增长11.1%。第二产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由2007年的41.5%提升到2014年的46.1%。从经济总量结构的变化来看,三次产业的比例关系由2007年的17.2:42.1:40.7调整为2014年11.6:46.1:42.3,形成了二、三产业共同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高端化建设有成效。2014年全省规模工业制造业和高加工度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0.7%和13.5%,增幅明显快于采掘业(-4.8%)和原材料工业(4.3%),且比全省规模工业平均水平分别快1.1个和3.9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5147.47亿元,比2013年增长20.7%,比全省规模工业平均水平快11.1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27.8%,增幅比规模工业平均水平快18.2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比重首次突破两位数水平(10.3%),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其中,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和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增速均在30%以上。

(四)战略新兴产业不断壮大

截止2014年底,全省共有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3097家,比上年底净增532家,总数为2011年底的1.56倍。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130家,占68.8%;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305家,占9.8%。分地区看,长沙市、岳阳市、株洲市、衡阳市、郴州市、常德市的企业数均在200家以上,6市企业合计1989家,占全省的64.2%。经济规模逐年壮大。2014年,全省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3088.39亿元,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GDP)的11.4%,比重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比2011年提高1.3个百分点。工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主战场。2014年,工业企业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3003.83亿元,占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的97.3%,比重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比2011年提高1.0个百分点;占全省规模工业增加值的28.6%,比重比上年提高2.6个百分点,比2011年提高5.1个百分点。2014年,全省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3.7%,增幅比上年高0.5个百分点,但比2011年和2012年分别回落17.4个和6.9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4.0%,高于平均水平0.3个百分点。虽然近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速呈回落走势,但仍一直领先于全省经济平均增长水平。2011—2014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速比GDP增速分别快18.3个、9.3个、3.1个和4.2个百分点。

(五)工业园区成为主要阵地

截至2013年底,全省共有各类园区127家,其中省级及以上开发区82家(包含2家国家级综合保税区),省级工业集中区45家。2013年,全省园区共设立各类企业26140家,其中工业企业12593家,建筑业企业605家,批零企业5566家,住餐企业653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907家,房地产企业1100家,其他各类企业4716家,共安排就业243.56万人,比上年增长11.3%。2013年,全省产业园区实现技工贸总收入24280.81亿元,同比增长27.1%,其中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9046.48亿元,增长24.4%,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639.09亿元,增长47.2%。2013年,全省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3.5%,高于全省规模工业平均水平1.9个百分点;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占全省比重的47.5%,比上年提高3.4个百分点。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500亿元的园区达9家,比上年增加5家。2013年,全省园区实现税收总额717.4亿元,增长14.1%,占全省税收总额的55.3%;实现利润1118.0亿元,增长11.6%,增幅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2013年,全省园区高新技术产业企业超过2000个,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0705.60亿元,增长24.9%,R&D经费内部支出总额443.64亿元,增长28.0%,拥有授权专利12548件,比上年增加2146件。

总之,近年来虽然湖南新型工业化取得了巨大进展,但仍存在产业结构不够合理,投资效益下降,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不强,行业自主开发能力薄弱,配套产业链不够完善等问题。

二、“十三五”湖南新型工业化发展面临形势分析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时期。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前所未有。

从国际环境看:当前,全球经济仍然处于后危机时代,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世界经济和贸易进入恢复性增长期。虽然面临着后危机时代经济衰退的挑战,但是由于南方国家经济的强劲增长动力,全球经济仍处于黄金增长期。全球产业结构持续调整升级;贸易自由化仍是世界经济发展主流,但贸易自由化与贸易保护主义的矛盾仍将在长时间内存在。创新能力将是决定一国在国际竞争中成败与否的关键因素。未来一段时期内,全球将进入科技创新活跃期,无论是科技成果的产出,还是科技市场的繁荣程度,抑或是各国的科技投入能力,在这一阶段都将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全球将迎来更加激烈的科技竞争。

从国内层面看,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向新常态过渡的阶段,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将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经济实力大幅度提高的同时,综合国力也将大幅度提高。消费对于经济增长贡献率大幅度提升。中国将进一步由出口导向的经济向内需主导的经济转变,将由投资主要驱动的经济体向消费为主要驱动的经济体转变。现代产业体系将向服务业主导型显著转变,逐渐转向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经济体。中国的人力资本总量占世界比重持续上升,形成新的教育红利;就业人口比率提高一定程度上将抵消人口老龄化的负面影响;城镇就业和非农业就业比重持续上升,形成新的转移就业红利。科技实力将不断增强,主要科技产出排名大幅提升。

从区域发展看:湖南正处于工业化发展的中后期阶段,发展的阶段特征和内在规律决定了这一阶段通常是工业快速增长和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是新型工业化不可多得的发展机遇期。国际资本和沿海产业转移加快,湖南既有后发达地区资源丰富、环境容量相对较大和生产要素成本较低的优势,又有发达地区的工业基础和交通优势,还有突出的人才优势,为促进要素聚集和产业承接提供了有利条件。发挥“一带一部”区位优势将为新型工业化的发展提供更加有利的外部条件,发展新型工业化也是充分发挥湖南“一带一部”区位新优势的重要内容。我国区域发展竞争加剧,中部地区省份更是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突出表现在产业培育和打造上的竞争异常激烈。工业与互联网的融合进一步加快。制造业由单纯的产品制造向服务制造转变,由规模化标准产品向个性化定制产品延展,工业将呈现出组织分散的转变,主要模式包括协同研发、众筹融资、众包设计、网络制造。

三、“十三五”湖南新型工业化的发展思路、目标和任务

(一)发展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加快推进工业结构调整为主攻方向;把改革创新贯穿于产业经济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突出创新驱动、改革推动、项目拉动、开放带动,促使“三量齐升”;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大力加强自主创新,切实抓好节能减排,积极推进工业化与互联网融合,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加快市场主体培育,坚持集约、集聚、集群发展,努力构建富有竞争力的现代工业体系,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不断提升工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实现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推动湖南由工业大省向工业强省跨越。

(二)发展目标

“十三五”时期,湖南要以转方式、调结构为重点,努力保持工业平稳较快发展,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进新型工业化进程。要力争实现以下目标:

——工业保持稳定增长。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左右,2020年达到18000亿元左右。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7.5:40.5:52。

——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到2020年,形成18-20个千亿产业集群,形成以国家级开发区为主的15-16个千亿产业园区。培植一批主业突出、跨国经营的千亿企业、百亿企业。中小企业发展活力显著增强,在经济中的作用更加重要。

——“两型”建设有力推进。力争到2020年,湖南万元GDP能耗比2014年下降20%,达到0.56吨标煤,达到全国领先水平;万元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14年减少30%;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总量比2014年降低10%。

——科技支撑能力增强。2020年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2.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力争达到50%,实现增加值9000亿元左右。

(三)主要任务

(一)优化创新创业环境

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加大对创新创业的扶持力度,激发全省创新创业热情。以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在研发经费投入、相关政策落地、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创新上全面发力。围绕湖南优势产业集群和优势产业龙头企业,引导中小企业聚集发展,提高企业之间协作配套的能力和水平,充分发挥群体效应。围绕比较优势和区域特色,着力培育一批特色产业生产基地,发展区域品牌产业基地,为中小企业和全民创业提供发展载体。以承接产业发展为手段,带活本土配套产业、同类产业的创业发展,推动创业,不断培育具有创新能力和良好发展前景的企业。鼓励高校开设创业培训课程,完善由政府补贴的社会化创业培训机制。重点鼓励有资金、有技术、有经验的人员开展专职、兼职、合伙等灵活多样创业活动,并在编制、社保等机制上灵活处理。引导企事业单位有经验的管理人员、党政机关干部、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的科技人员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争当全民创业的参与者和带头人。

(二)培育产业发展新增长点

加快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在巩固和提升现有传统产业、优势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围绕互联网、大数据、新能源革命等新经济发展态势,借助湖南已有的科技、文化、产业基础,提前布局,着力推进新兴产业发展,培育形成产业新增长点。成立主要新兴产业发展战略联盟;全面落实和对接国家、省在促进新兴产业发展方面的各项支持政策;加快完善新兴产业的产业链及相关配套,搭建各类新兴产业与应用单位的对接渠道,以市场应用促进产业发展;加快推进新兴产业集聚区建设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围绕第三次工业革命发展前沿,建立与湖南基础相适应的新兴产业项目储备库。湖南省分次分批遴选形成新兴产业项目储备库,并形成相应的扶持措施。新兴产业项目选择标准:一是切合全球发展趋势,切合第三次工业革命发展方向的朝阳产业。例如新能源与环保产业、信息产业等领域。二是切入当前湖南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瓶颈,具有很强产业链关联效应,对其他产业形成带动。例如智能制造、汽车等领域。三是能源、原材料、土地、环境容量等要素资源消耗少,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例如创意设计等领域。四是产业成长性好,需求弹性大,市场成长快,具有广阔的国内外发展空间。例如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五是产业优势显著,具有较好的基础,在大企业规模、技术储备、人才支撑、产业链配套等方面具有明显的支撑优势,发展后劲足,容易形成市场竞争优势。例如工业机器人、先进装备制造等领域。

(三)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未来一段时间,传统产业仍是湖南工业发展的主要支撑,是全省工业转方式调结构的主战场。充分发挥传统产业已有优势,整合资源,提升技术含量,延伸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推动传统产业向集群化和高端化方向发展。装备制造业:支持骨干企业围绕装备制造业的核心业务,在制造过程前端和后端的各个环节开展研发技术、工程总承包、系统集成与设备成套、贸易、物流等增值服务;加强推进信息技术在装备制造产业中的应用,以推进装备制造业信息化作为实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的重点和突破口,推进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全面渗透和融入装备制造业;积极拓展市场空间,鼓励骨干企业积极开拓海外市场;鼓励骨干企业拓展产品领域,加快转型升级。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加大汽车制造产业培育力度;增强研发创新实力,加快品牌企业研发中心引进步伐,抢占产业链高端;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引导新能源汽车加快布局,整合资源、抢占新能源汽车制高点。材料产业:调整产品结构,推进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淘汰落后产能。探索建立高效的成果转化机制,完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联合组建“研发——转化一体化”战略联盟,提升关键技术突破和成果转化能力。电子信息产业:引进电子信息产业终端企业,增强自身研发能力;实施示范工程,加快信息化应用和消费,带动市场规模扩张。食品烟草产业:利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食品烟草传统产业。推进自主品牌建设,淘汰落后产能。完善食品产业链,发展食品包装、创意、设计、物流等关联产业。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强地方性食品安全标准建设。医药产业:建立科技与产业创新体系,巩固发展中药制剂传统产业,推动化学制药、生物制药、医疗器械等行业跨越发展,促进医疗器械和信息化有机融合发展;支持企业市场拓展。争取企业产品进入国家药物基本目录和采购目录。

(四)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积极创造条件,放宽服务业的进入限制,进一步破除垄断、鼓励竞争,激发创新活力和增长潜力,加大投入力度,使“十三五”生产性服务发展取得实质性突破。加快发展金融业。有序完善金融体系,推动金融创新,提高金融服务工业化的能力,努力把湖南打造成金融强省。尤其要加快发展服务创新的资本市场,鼓励为中小企业提供有效资金支持的金融创新,积极稳妥地推动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加快发展物流业。打造长株潭国家级物流中心,建设全省结构优化的物流体系,加强基础建设,提高物流业营运与管理水平。大力发展法律、会计评估、工商咨询、专利代理、产权交易、软件服务、科技咨询等服务业,提升服务能力,为全省产业结构向高端延伸创造条件。建立覆盖全市的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引导更多的中小企业深化利用信息技术,大力推动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纺织等传统产业的信息化应用,加快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步伐。

(五)着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

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实现社会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信息化的扩散力、渗透力、融合性、创新性,持续不断的全方位全过程的影响工业化,加快工业化进程。要以共性信息技术和关键技术研发应用为主线,以嵌入式系统、工业软件、数控、工业传感器及信息系统等方面为突破口,推进行业信息共享,建立分行业信息化评价评估体系,深化信息技术在汽车、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等产业的应用,大力推广集成制造、敏捷制造、柔性制造、精密制造等先进制造,大力发展规模化、高端化、智能化、节能化、配套化产品及高新技术,全面提升行业的自动化程度和整体竞争力,进一步加快优势传统产业向高端化、两型化、高新化方向迈进。

推进信息技术与研发、生产、经营、管理四大环节的融合。在研发层面,积极应用数字化设计、数控加工、网络等信息技术,提升企业的产品研制和技术开发能力;在生产控制层面,以数控设备为基础,围绕创新研究和开发设计、工艺管理和加工制造、过程协同和质量控制、物料配送和产品管理等生产制造的关键环节推进信息化,提高生产制造全过程工作效能;在资源配置层面,以成本分析为基础,围绕外部协作、内部计划、及时响应等关键环节推进信息化,提高企业市场响应效率;在管理决策层面,以信息管理为基础,围绕产品市场与客户关系、人力资源与资本运作、发展战略与风险管理等关键环节推进信息化,推广应用高端信息技术,实现管理信息化。

(六)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化发展的有机结合

强化科技与经济的对接、创新成果与产业对接,加大院校、科研机构与企业的合作力度,提升高新技术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水平。推进新型工业化,提高工业产品科技含量,要实行企业自主创新与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并举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和应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步伐,在全省骨干企业中普遍采用先进共性技术,实现产业、产品结构优化升级。突出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基础上再创新,有重点地开展原始性创新。要加大科研开发投入,要与跨国公司、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研发合作与交流,在优势领域、关键环节和主导产业,加快科技自主创新步伐。同时要大力引进先进技术,把自主研发与引进创新很好地结合起来,提升企业科技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

支持产业联盟在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技术方案选择、重大研究组织和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大胆实践,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带动资金链。继续推进湖南省多点支撑的重点产业关键技术产业联盟建设。打造湖南科技创新资源共享平台。采取行业分类聚集的方式,首批建立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电子信息、文化创意和生物医药等几大领域平台。鼓励企业与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通过成果转让、委托开发、合作开发、共建技术开发机构和科技型企业实体等多种形式组建产学研战略联盟。鼓励企业大幅度增加技术开发经费的投入,对企业自主创新投入的技术开发费用实行加计扣除,支持和鼓励企业强化品牌意识,积极申报专利,鼓励企业采用国际、国内的新技术和标准。鼓励企业建立技术研发机构。

(七)实施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人才战略

大力倡导尊重人才、尊重知识、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产业文化,努力营造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的人才环境。加大对创新型人才、紧缺型人才、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资助,对各类领军人才和紧缺人才提供包括薪酬补贴、培训补贴和安家补贴等的经费支持;进一步健全安置家属、子女入学、就医、住房、户口迁入等方面政策保障体系。加大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加快培养新兴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急需的高素质产业工人。鼓励企业与高校、机构联合培养复合型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科技创新储备智力资本。

要通过政府推动、企业为主、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方式,完善人才选拔和培养机制,造就一批适应不同层次需求复合型管理和技术人才。创新企业管理人才选拔任用机制,加快培育和造就一批适应现代工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企业家队伍。按照经理人制度和代理制的要求,提供相对优厚的条件,将富有改革创新精神、德才兼备、对企业的经营发展有实践经验和良好业绩的优秀经营管理人才选拔到企业的经营班子中来,形成一支懂业务、善经营、能决策、会管理的高素质复合型企业经营者队伍。

(八)促进新型工业化可持续发展

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切实做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可持续发展。以重点用能行业为突破口,组织落实能耗限额标准,加强用能企业节能目标考核,完善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以重点用能企业为切入点,加强能源管理制度和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深入开展重点用能企业能效水平对标达标,重点支持冶金、有色、化工、建材等重点用能行业企业能源管理中心建设。探索推进节能新机制,推动以服务中小企业节能减排为主的节能服务体系建设,完善产学研相结合的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体系,鼓励节能减排技术和装备研发及产业化。以节能环保标准为抓手,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分解落实落后产能淘汰任务,推动建立淘汰落后产能进展情况报告制度。

开展清洁生产技术示范,编制工业先进适用清洁生产技术指南,制定清洁生产水平评价标准编制通则,加强清洁生产水平评价标准制定工作,发布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技术推行方案。建立地方工业行业主管部门清洁生产推行情况通报制度是推进重点行业污染防治,支持实施重点行业污染物治理等技改专项,控制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等污染物的排放,加快推进铅、汞、镉、砷等重金属污染治理。加大高耗水行业节水技改力度,严格执行排水许可制度,实现废水“零排放”;逐步推行用水总量控制、定额管理制度。积极组织申报国家循环经济试点。组织编制冶金、有色、化工、建材等重点行业循环经济推进计划,推动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

四、“十三五”湖南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

进一步加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始终坚持把新型工业化作为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不动摇,切实加强和改进对工业发展的组织领导。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按照新型工业化的内涵要求,坚持规范发展、安全发展、“两型”发展,绝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完善考核评价机制,注重加大对新增规模工业数量、新增入园企业数量、工业技改投入、工业增加值和税收等主要指标的考核权重。不断完善新型工业化考核指标体系,创新考核方式和手段,加强对新型工业化的考核奖励。积极协调各部门整合资源,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形成推进工作合力。

(二)加大政策支持

增加普惠型扶持政策,减少针对产业的专项扶持。重点对于企业研究开发与创新行为的普遍支持,对技术成果转化的普遍支持,对于产业公共服务平台的普遍支持,对于产业公共基础设施的普遍支持,对于中小企业和创业发展的普遍支持,对于人才引进的普遍支持,对于提升劳动者技能与职业培训的普遍支持。扶持重点从生产环节退出,向研发环节和消费环节转移。省及以下财政涉企专项资金政策取向由“厂商补贴”向“消费者补贴”转变。产业政策由“生产者优先”转为维护消费者权益与“顾客驱动机制”,推动产品质量、产品功能与产品附加值的提升。探索政府财政扶持“资金池”管理,成立政府性产业投资基金。将省级相关的扶持资金统筹管理,成立以政府为主导的产业投资扶持基金,从过去的直接给企业补助转变为通过投资基金的方式扶持企业发展。

(三)强化要素保障

整合资源,促进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优势地区集中。增强要素保障的协调能力,建立和完善能源、原材料储运协调的长效机制,增强要素保障的有序性和长远性。积极探索科学用地方式和弹性供地机制,盘活土地资源,做好用地保障服务工作;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杠杆作用,破解项目融资难题;把握能源运行规律,修订和完善综合协调应急预案,切实做好应急协调服务工作,精心做好水电油气的科学调度和运行监管,确保重点产业、重大项目和重要节点的能源资源供给。加强工业经济运行调控,通过扩大监测范围、完善监测平台、强化实时监控、健全动态监测体系等措施,加强对工业经济的运行调控。

(四)优化发展环境

努力营造安全稳定的法制环境,高效快捷的政务环境,开明开放的政策环境,诚实守信的人文环境,共生融合的产业环境,建立有效的要素协调应急保障机制。推进项目审批体制改革,从注重统筹、注重监管、注重公开性三个方面推进简政放权。清理和下放审批权限要注重部门间的统筹,推进跨部门并联审批。协调园区之间恶性竞争问题,在土地、财税政策方面设定最低标准线。同时,加强政府监管职能,从管理政府向监管政府转变。加强信息公开,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强化公众监督和信用监管。通过政府购买的方式提升政府服务效率,支持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大力推动技术审查市场化改革。通过“剥离”推动行政审批与技术审查相分离,将技术性审查工作交由具有相应技术资质的合法机构进行审查。

文章来源:湖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乐山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思考
吸引全球要素推进湖南新型工业化
[首藏作品](8880)古城开封凭创新抢抓发展机遇
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工业较快增长发展后劲增强
太原经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