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语法研究与教学的未来

马 平丨四川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

摘   要:Diane Larsen-Freeman教授运用选择性研究的方法梳理了海外学者从 1967 年至 2014 年近五十年时间内对语法研究与语法教学之间关系的研究,这些研究认为语法研究对语法教学或没有影响,或仅有一定的影响,或将会有巨大的影响。巨大的影响要建立在重新认识语法并对语法进行语用研究的基础上,这需要研究人员与教师通力合作来促进研究与实践的融合。她的发现对我国目前高校英语专业的语法研究和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语法语用研究 语法教学 合作 指导意义

节选自

国外英语语言文学研究前沿(2016)

张旭春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8年1月出版

ISBN:9787301287804

一、引 言

语法研究与语法教学相生相伴,语法教学方法和教学质量一直以来备受教师和研究人员关注。在认识语法和语法教学的道路上,国内外的研究人员做了大量的工作并且成果丰富,涵盖了理论研究、教学方法、教师发展和实证研究等领域(例如黄和斌,2002;戴曼纯,2005;Burgess & Etherington,2002;Ellis,2010)。但是与研究领域的繁荣相比,课堂教学似乎还在遵循传统的教学方法,语法教学仍然是以学习语言规则和精确的语言形式为中心,通过机械练习来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Jean& Simard,2011)。为了掌握精确的语言形式,学生不断重复机械的语法项目练习。语法研究成果的光辉似乎并没有照耀在语法教学的田野上。

为什么语法研究与语法教学会出现如此巨大的不对称性?语法研究对语法教学究竟有无影响?会在多大程度上产生影响?本文将介绍并评述美国密歇根大学Diane Larsen-Freeman教授在此领域的一项重要研究成果。

Diane Larsen-Freeman教授是美国密歇根大学英语语言学院的研究员,也是位于佛蒙特的国际培训学校研究所的杰出高级教研员。她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二语习得、英语语法、语言教师教育、应用语言学、语言教学方法以及复杂性理论,已在世界上多个国家(包括中国)的会议上发言。

Diane Larsen-Freeman 教授在其 2015 年 4 月发表在 Language Teaching上的文章“Research into practice: grammar learning and teaching” 中运用选择性研究的方法梳理了海外学者从 1967 年至 2014 年近五十年 语法研究与语法教学之间的关系。她从这些研究结果中发现语法研究与 语法教学的关系主要有三类:语法研究对语法教学没有影响(无接口观点)、语法研究对语法教学有一定的影响(以形式为中心的语法教学)、语法研究对语法教学将有巨大影响(重新定义语法)。Diane Larsen-Freeman教授对语法研究与语法教学之间的关系的梳理脉络清晰、视角全面、重点突出,对我国目前高校英语专业的英语语法研究和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二、主要内容

2.1 语法研究对语法教学没有影响(无接口观点)

Krashen(1981)、Paradis(2004)等学者持无接口观点,他们认为没有必要进行语法教学,因为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可理解性输入会自然而然学会语法规则,语法的显性教学对语法的隐性学习没有影响。但有学者指出了无接口观点的缺点,认为该观点忽略了教师反馈对学习者语法学习的重要性(White,1987),忽略了对学习者语言输出的研究(Swain,1985)。Swain 认为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可理解性输入是必要的但不是充分的,学习者的领悟能力远远高于表达能力。因此,让学习者学会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可以使其在加工意义的同时也对语法结构进行加工。

研究者的激烈争论带来了教学法的变化,交际教学法成了语言教学活动的新宠。但是,传统的语法教学似乎并没有随着交际教学法的强势进入而从课堂上消失(Thornbury,1998)。研究人员发现原因之一是教师和学生对语法学习的态度和观念:他们都认为语法教学虽然比较枯燥但是必要和有效的学习手段(Jean & Simard,2011);另一个原因是教师受制于教育管理机构和基于语法的高风险测试(Littlewood,2007)。Diane Larse-Freeman则认为语法教学的中心地位是长期以来对语法教学的重要性坚信不疑的教师与教育政策制定者合力作用的结果(Larsen- Freeman,266),经过培训后的教师并不能立即改变其教学手段和方法。

2.2 语法研究对语法教学有一定的影响(以形式为中心的语法教学)

另一种不同的观点则坚持虽然交际是教学的重点但语法教学不应该被取消。当然,语法教学也不应该干扰自然习得过程, 应该让学习者在交际过程中关注形式(语义与形式兼顾)“focus on form”,而不是运用传统的按预先选定的分离式的语法结构进行教学(以语言形式为纲的教学)“focus on forms”(Long,1991)。Long 认为应该少用显性的语法教学,多用可理解的通过互动活动进行的语言输入,再加上教师适当的反馈,比如教师用正确的语言形式重新表达学生有语法错误的表述。Long 的观点得到了其他研究人员的支持,他们都认为语法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注意到一些可能会被学生自己忽略掉的语言形式(Schmidt,1990)。教师运用多种方法来引起学生对语法形式的关注,主要分为四类:直接讲解语法规则(giving learners explicit rules)、运用归纳/演绎法进行语法教学(inductive/deductive rule-getting)、基于语言输入的语法教学(input-based instruction)、任务型语法教学(focused tasks)。

2.2.1 直接讲解语法规则

在语言发展过程中,如果学习者愿意习得某个语法项目(Pienemann,1989),该语法项目的显性知识可以通过练习变为隐性知识(DeKeyser,1997)。但学习者可能不会立即在语言输出中使用教师所讲授的显性语法知识,原因之一是显性语法知识与实际使用可能是脱节的,第二个原因是学习者不愿意放弃“一种形式一个意义”的策略(Andersen,1984),第三是因为语法习得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但也有大量研究表明显性语法教学可以让学习者在语言输出中马上使用刚学过的语法规则(如Scheffler,2012);学习者之间讨论语法规则也有助于其语法学习。无论学习者是通过何种方法关注语言形式,问题的关键是学习者究竟能理解和习得多少显性的语法知识(DeKeyser & Prieto Botana,2014)。

2.2.2 运用归纳 / 演绎法进行语法教学

学习者是通过归纳法还是通过演绎法学习语法也是研究人员研究的课题之一。发现学习法的支持者认为归纳法更好,因为学习者可以学会自己找出语法规则。但演绎法的支持者认为学习者并不能自己找出所有的语法规则,有实验表明显性—演绎教学法有助于学习者更有效地学会简单的词汇句法规则,隐性—归纳法则有利于学习更复杂的语法规则(DeKeyser,1995)。也有大量研究表明,可能是由于实验设计不同或由于调查对象的差异等原因,归纳法语法教学或演绎法语法教学的效果并不能被反复证明。因此,将归纳法和演绎法合二为一的“花园小径”语法教学法应运而生(Tomasello & Herron,1988,1989)。

在“花园小径”教学法中,教师只讲解一个语法项目的部分用法,将学习者引向“花园小径”使其自己去探索该语法项目的其他用法。研究人员认为部分讲解一个项目后学习者会进行过度概括并在使用该项目的过程中犯下一些语法错误,此时教师纠正学习者的语法错误可以帮助其有效地掌握关于这个语法项目更多的用法,这比一开始就把某个语法项目所有的用法全部交给学习者的效果好得多。另一个将归纳与演绎结合的语法教学法是“有指导的参与”法(Adair-Hauck,Donato & Cumo-Johanssen,2005),支持将社会文化理论运用于语法教学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帮助自己发现语法规则或者解释种种语法现象。但通过对学习者的调查发现他们更喜欢演绎教学法,由教师直接讲解语法规则(Vogel, Herron, Cole & York,2011)。

2.2.3 基于语言输入的语法教学

基于语言输入的语法教学指的是学习者在进行带有某个语法结构的语言输入活动中关注该语法形式。研究人员认为学习者难以同时关注意义与形式,教师需要让学习者关注某些语言形式并将其与意义联系起来(VanPatten & Cardiero,1993)。学习者在加工语言输入材料的过程(input processing)中会忽略掉或选择性地使用某些语法信息,因此他们需要教师的指示来完成某些语法项目的学习。在加工输入材料时学习者不会使用需要其关注的语法项目,但随后他们或许会使用他们加工过的语法项目。关于理解性输入与输出教学的有效性的研究成果众多,针对这些研究成果的一项综合分析表明输入材料的加工过程与输出活动相结合可能是更有效的语法教学方法(Shintani, Li & Ellis,2013)。

基于语言输入的的语法教学法也遭到了反对,因为这种方法或许对显性知识的归纳有效但没有证据表明其对隐性知识的习得有利,还因为大多数实验研究周期短,测试的语法项目有限,测试对象主要是大学生(DeKeyser & Botana,2014)。

但 VanPatten 的观点也得到了众多二语习得研究人员的认可,他强调了学生参加活动的重要性。在理解输入材料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加工处理那些重要的形式—意义关系。还有研究人员研究通过突显语言输入中的语法结构来证明语言输入在语法学习中的作用(Sharwood-Smith,1993;White,1998),比如将文本中的语法结构用黑体字标出或用特定符号标出,或者突出口语中的语法形式等。

从直观上看教师或许会将这些研究成果运用于课堂教学,但尚需进一步的研究来证明这些方法在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是有效的。目前比较清楚的是多用显性或突显方法进行语法教学比少用更有利于二语学习者取得进步。

2.2.4 任务型语法教学

任务型语法教学指的是运用某些指定的语法项目来完成具体的任务,比如指路,学习者要完成指路的任务就必须要使用表示方向和方位的介词。完成需要某些核心语法项目的任务并非易事,一旦完成,这些任务有助于学习者习得语法规则。教师可以设置任务来加深听读过程中的语法输入,也可以设置任务来检查说写过程中的语法输出。在完成交际任务的过程中学习者不断使用某些语言形式,这将有助于其自然而流利地使用这些语言形式而不需要反复操练这些枯燥的语法结构(Gatbonton & Segalowitz,2005)。

2.2.5 课堂教学

以形式为中心的语法教学研究对语法课堂教学改革有一定的影响,可能会促进教师引导学生更多关注语言运用,但效果有限。语法研究与语法教学之间的鸿沟仍然存在,因为这些语法研究成果来源于相对来讲数量不多、规模不大的课堂实验,总体上似乎并没有与众多的教学原则和实践相结合(Johnstone,2004)。语法研究在教学中影响力小也或许是因为语法研究所使用的实验规模小,并且缺乏真正的课堂教学环境,或许是因为这些教学实践之间本身就缺乏一致性。还有一些研究结果支持传统的语法教学实践,认为显性语法教学有助于学习者掌握必要的语法知识(Ammar, Lightbown & Spada, 2010)。

总的来说,语法研究没有对语法教学实践产生广泛影响的主要原因是:

一、研究人员的研究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

二、语法教师所掌握的语法知识使其无法放弃讲解语法规则的诱惑。

三、学习者渴望安全感,需要正确的语法规则。

四、教师之间在教学风格等方面存在个体差异。

五、学习者也有个体差异,比如文化程度、语言水平、学习目标等。

六、教学是一项复杂的受具体环境影响的活动,不能简单地说语法研究对语法教学有或没有影响,也不能简单地说支持或反对以形式为中心的教学。

所以,Long(2007)指出语法教学改革的程度与教学效果会受到教学环境、学习者年龄、语言水平、二语类型、学习阶段和具体任务等因素影响。

2.3 语法研究对语法教学将有巨大影响(重新定义语法)

应用语言学领域的研究人员一直在努力重新解释语法,重新定义语法。但大多数教师还是把语法理解为一套制约句子生成的、要求有正确语言形式的规则,关注语法习得过程中至关重要的意义与形式之间的联系。

但Diane Larsen-Freeman教授认为语法不仅仅是形式与意义,还包括在文本中的运用。所谓语法在文本中的运用指的是当两个或多个语言形式可以用来表示一个意义时,学习者知道应该在什么时候用哪一个,什么时候用短语动词而不是与其同义的简单动词,什么时候用过去时而不是现在完成时来评价过去的经验。她认为语法的语用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学会何时运用语法结构甚至是大多数高级学习者都要面对的巨大挑战。当然,语法的语用失误并不像语法形式错误那样引人注目,但犯下语用错误有时会带来更为严重的后果。她一直坚持认为学习者应该明白语法结构的用途,这样他们就知道自己选择的后果。

困此,语法系统其实给使用者提供了选择的机会,使他们可以按照想要表达的思想以及所处的社会环境选用语法项目。研究人员从不同角度研究了语法选择,比如以概念为导向的功能分析法(Bardovi-Harlig,2007);系统功能分析法(Halliday & Matthiessen,2004;Schleppegrell, Achugar & Oteiza,2004;Celce-Murcia & Olshtain,2000)主张通过内容来学习语言,通过以基于内容或主位的语言教学(CBI)、内容与语言相融合(CLIL)的语言教学来研究意义发生,还研究在语篇语境下的语法教学;应用语料库语言学研究(McGarrell,2011)的研究人员认为这将会对语言教学产生深远影响。二语研究人员还提出了认知语言学、概念语法、整合论、构式语法等理论来研究语法习得,也有研究人员认为应该从社会文化角度研究语法习得,语法教学不能只关注分离式的语法形式,应该关注概念意义。Diane Larsen-Freeman教授则认为语法应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grammaring),语法不是一个封闭的静态系统,语法教学也不能单向进行,以不断掌握语法知识系统为目标。语法应该是一个不断进化的系统,因为语言使用者需要获得或表达新的意义;语法学习不能仅限于学会遵守已有的规则,还应该学习不断出现的新的语法形式,这些形式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语法错误。

将语法看成是一套规则的观点受到挑战。规则无疑可以用来描写语法系统,但学习者习得的究竟是规则还是从原型结构中学会语言形式呢?在会话过程中,语言学习者与母语者一样运用记忆中的原型结构而不是运用规则来完成带有某个语法形式的意义表达。完整的语法系统不能建立在规则描写的基础上,因为规则没有办法解释大量的习惯用法。

另外一个重要的观点是,语法是意义生成时说话人所依赖的词汇语法资源。意义不是在语言中自动生成的,而是说话人在与他人进行互动的过程中选择实现的(Liamkina & Ryshina-Pankova,2012)。这个意义下的语法表明学习者在学习语法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反复地学习来修正其语法知识而不是简单地机械地记忆规则,教师需要教会学习者根据不同的语言使用环境调动语法资源。

虽然目前影响范围小,但所有这些对语法进行重新认识的研究意义重大,据此进行的语法教学的前途一片光明。

三、主要特点

脉络清晰

20 世纪下半叶的语法研究与教学方法受语言学研究成果的影响而纷 繁复杂,流派众多,Diane Larsen-Freeman教授选择了从1967年至2014年近 50 年间 160 多篇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清晰地梳理了语法研究与语法教学之间关系。作者发现语法研究要么没有对语法教学产生丝毫影响,形成了两条平行线;要么对语法教学有一定影响,但远离预期目标;最后她指出语法研究将会对语法教学产生深远影响,但这需要对语法进行重新认识,这也是目前研究人员和语法教师需要共同合作的领域。

视角全面

语法教学理论和方法与语言学的发展联系紧密,经历了多个阶段。欧洲在 18 世纪有以拉丁语为基础的规定性语法,在 19 世纪有传统语法与语法翻译法,19 世纪后期兴起的围绕主题进行的听说法、归纳法。20世纪是多种语言学理论兴起的阶段,除了传统的语法教学外,多种语法教学观念相继出现。Diane Larsen-Freeman教授在文中归纳了20世纪后半叶重要的语法教学理论,包括传统语法、形式—意义语法教学、任务型教学法、以概念为导向的语法教学、基于语言输出的语法教学、语篇语法教学、基于语料库研究的语言教学、构式语法、动态语法教学等。这些研究成果反映了语法研究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中,对语法的认识也在不断变化,语法外延在不断扩大。

重点突出

成果丰富、观点对立、影响甚微,这是语法研究与语法教学共同面对的问题。Diane Larsen-Freeman的目的不仅仅是提出问题,还指出了走出困局的办法。理论上,由于受到 Krashen 等人的自然习得理论的影响,语法教学应该经历从有到无再到有的动态发展过程,但实际上语法教学在课堂上一直占据一席重要之地,教学效果也颇受诟病。原因众多,有传统语法教学的惯性力量,有人为因素(教育政策制定者、教师、学习者、研究人员),也有教学活动本身的复杂性。但是,出路就在前方。Diane Larsen-Freeman教授详细分析了对语法教学有一定影响的研究成果:以形式为中心的语法教学。然后指出重新认识并定义语法应该会让研究人员找到办法来解决研究与实践脱节的问题,重点是研究人员需要改变思想,要对课堂进行生态研究,要让教师参与研究行动;教师也需要改变思想,重新认识已经习以为常的语法规则。

诚然,这些关于语法研究与教学关系的研究成果的梳理在某种程度上回答了多年来争论不休的问题,会促使语法研究人员和教师重新思考语法的定义,也指出了语法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但这些研究成果大多是基于二语学习环境的研究,而在外语环境下的语法教学与研究成果也同样值得关注。在外语环境下的语法教学与二语语法教学有共性,但也有其独有的特点和规律,比如教学活动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如何发挥各自的作用,特别是如何在外语环境下真正提高学习者的语法语用能力。这些问题会因为在外语学习环境中不同的学习时间、学习资源、学习动机、考核标准等变得更加复杂。

四、现实意义

Diane Larsen-Freeman教授的研究对目前我国国内高校英语专业的英语语法研究与教学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我国高校英语专业的英语语法教学有在英语基础课程中的进行语法教学,也有独立语法课程的系统语法教学。英语基础课程中进行的语法教学主要是引导学习者关注文本中某个特殊的规则,依靠句型操练熟悉规则,通过实践总结规则,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某些语法项目的习得。独立语法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习者比较系统地掌握核心的语法项目。目前主要是采用单项教学,语法教学普遍根据教材所做的安排进行,从名词、限定词、代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到句子、倒装、替代、省略;其中的某一方面,如非限定动词,一般是先不定式,后 V-ing,再V-ed。教学内容缺乏新意。 大部分英语语法学习者在中学学过,学习者感到语法课中所讲的内容与语法课前所学到的相差无几,甚至完全一样,缺乏学习兴趣。 考核采用绝对化标准。但语言是社会的语言,它的表现形式会因国、因地、因人、因语域而异,还有书面、口头之分。语法课堂常常忽略语音、语调对意义的影响,因为传统语法一向重视书面形式的描写。语法课对语言的新变化、新发展重视不够。现代英语语法尽管变化甚微,但总是在变。这些变化如果没有走进独立语法课堂,语法的教学效果就很难真正实现。

与教学实践的重重问题相比,国内的语法研究成果颇丰,紧跟国际语言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主要出现了以认知式英语语法教学(黄和斌,2002)、语篇教学(戴炜栋、陈丽萍,2005)、学习者语法语用能力发展(徐晓燕、徐露明,2009)等为代表的前沿语法教学理论,近年来生态语言学语法教学也成了语法研究的热点。但是正如刘忠政、李西 (2010)在梳理了国内 1996—2007 前后十多年的语法成果研究后所指出的那样,当前研究中实证性研究所占比例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教师参与研究的程度比较低,证明了Diane Larsen-Freeman教授所发现的语法研究与教学相互脱节的问题在我国英语专业英语语法教学中同样存在。

Diane Larsen-Freeman教授的建议或许会让我们广大的语法研究人员和教师找到一个契合点来共同推动英语专业英语语法的教学,提高学习者的语法语用能力。

Diane Larsen-Freeman教授指出语法研究未对语法教学产生重大影响的原因是科学研究与教师的教学实践之间存在鸿沟。研究人员和教师培训人员应该帮助教师发现这个差距,而后教师才有可能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语法研究的成果。她认为语法研究成果直接用于教学或许并不利于语法教学。所以,语法研究的重要意义在于培养语法教师运用新方法来讨论教学实践,从而促使其改变思想,尝试新的教学实践活动,关注习以为常的语法知识。

研究人员需要将其注意力从关注单个变量的过程—结果研究转向生态研究。生态研究关注课堂内复杂的多个变量,努力将研究与教学在合适的条件下结合起来;生态研究从教师的问题中构建其研究进程,尊重教师并与教师直接沟通其研究成果,与教师建立一种互惠关系,鼓励教师参与相关研究。

五、结 语

语法研究一直在努力认清语法的本质并指导语法教学,但课堂活动的实际情况由于种种原因并未真正有效地参考语法研究的最新成果。或许正如Diane Larsen-Freeman教授所说期待语法研究直接作用于语法课堂本身就是一种奢望。但即便如此,研究的意义与作用仍然不能被忽略。将语法语用引入语法学习会促使教师和学习者共同关注语言形式的语境意义和语言输出,学习者将渐渐习得各项核心的语法项目,教师也将渐渐关注语法研究的重要性。只有在研究人员、教师和学习者的共同努力下语法教学才会有一个灿烂的明天,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然,形式—功能的掌握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需要长时间的反复理解和运用。单凭一门基础英语课或独立语法课是不可能让学习者成功习得预期的语法规则,提高其语用能力,这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需要所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向学习者提供各种机会使其接触、处理和使用语言形式,将这些语言形式真正转化成语言能力。这或许是 Diane Larsen-Freeman 的研究对目前我国高校英语专业语法教学的启示。

北大外文学堂(pupwaiwen)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独家】李静纯:我向英语教师推荐的20本书
【学术分享】第16届亚洲TEFL大会
赵金铭丨近十几年来国际中文教育若干思考
曾妙芬:初级中文“把”字句教学策略四年改进研究
英语教学法主要流派
输出假设理论:历史与未来 —Merrill Swain教授专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