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心中的修行:从心理伤害中彻底解脱

这个问题在我的脑中盘旋已久:“修行”——这个被身边人、书本上反复念诵的看起来神秘而又神圣的词汇——究竟是什么意思?

是保持自省、修正行为、培养美德吗?

是加入某个教派每日习练某些规定动作吗?

是透过什么神秘的方式而遁入某种非凡“仙境”吗?

还是其它什么......

为此,我邀请了身边10位对这个概念并不陌生的朋友来回答这个问题:修行是什么?我想知道,修行一词是令他们喜悦的词语,还是听起来有点不妥?

感谢他(她)们的真诚回应,说实话,当我在手机上一一点开这些问卷安静阅读的时候,总有一种感动。每个人的回馈都是一个浓缩的心路历程,在这其中,我看到了他们各自对生活从模糊到越来越真切的探索与触碰,以及语句之间所传递出的那种安静、美好、宽广,这种感觉真好。

——张涵予

采访/编辑:张涵予

Q1、你第一次听到“修行”这个词是什么时候?那时候你认为它是什么意思?如今,你对“修行”这个词怎么理解和看待?

小溪:“修行”这个词,好像是小时候看《西游记》时第一次听到的,那时我认为修行就是经历很多磨难,最终到达西天。长大后,接触到一些相关的文章,描述个体通过对真理的亲身探索和证悟,消除了所有的局限后,实现生命的永恒与圆满,一种真实和无限的极乐,这些描述激发起我探索生命未知领域的兴趣。

如今,对我而言,修行就是学习最近一个阶段侧重学习如何从心理伤害中彻底解脱出来。也就是说,不论面临何种境地,被别人怎么对待,心理上都不被伤害到。就像一个武林高手一样,无论从那个角度被挑战,都无法打击到。当然这不是躲闪,不是隔离,不是逃避,不是麻痹,而是智慧的看透某个东西背后的虚幻,真正放下某些执着的东西,空下来,从根本上消除所有伤害的隐患。

Q2、最初为什么会对“修行”有兴趣?(可以谈谈那时候对自己来说最大的困扰…)

小溪: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观察我和周围的人后发现,那些过去旧的心理创伤,以及新发生的心理伤痛,引发出了恐惧、愤怒、暴力、仇恨等负面情绪,这些混乱的能量每一刻都在腐蚀心灵,带来了无尽的悲伤,只要不清除它们的根源,生活就无法真正的快乐。

我记得在上学时,被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斥责,惩罚我一个人站在讲台上,那种羞辱感到现在还隐藏在记忆的深处,并影响我现在的生活。工作后,取得了一些成就,觉得自己还不错,但因为各种原因,领导毫不留情的否定,使我很受伤。在家庭关系中,儿子情绪一上来,根本不管不顾,刻薄的话精准地刺激到我作为父亲的形象。最近,我观察到韩国前总统朴槿惠在遭受打击后,心灵的伤害给整个人所带来的巨大的变化。

生活中碰到的这些真实的问题,迫使我去反思、质疑,也自然升起一些问题:“为什么(人)会被伤害,是什么被伤害到了,怎样才能走出伤害的阴影?”

对于这些问题,我看到了一些解释性的答案,但是我发现,这些智力性的答案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我的问题;也曾经尝试过一些方法,但也只能暂时缓解一些表面的不适,不解渴。生活再一次让我感受到巨大的未知与复杂,似乎需要唤醒另一种智慧去解决这些困惑。一些智者也在提醒我,这些问题无法依赖别人,只能靠自己去探索解决,每个人都有智慧和潜力去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只是由于某种原因,个体被局限了,这种智慧沉睡了。

Q3、你是从什么时候有意识进行“修行”相关事情的?你是怎么做的?从那以来,你觉得自己最大的改变是什么?

小溪:在说心理层面的问题之前,我说说在解决身体层面的问题我所做的努力。

由于工作压力、情绪、生活方式等问题,我的身体出现了一些问题。于是我开始跟随马世琦师父练习武术和站桩,随着调形以及调息,身体逐渐安静,放松下来,一些沉睡的能量激发出来,并畅通地流动。同时,我也尝试中医筋伤治疗,运用按摩手法直接触碰筋伤,释放和清理多年积累的瘀堵、筋结,恢复肌肉的柔软、弹性和活力,同时也将拉偏的脊柱复位。

特别是我长期使用印度迪帕克博士的印度草药和花香油清理、净化身体,这些针对生理层面的努力,使得身体充满了精力和能量。我认为,身体的健康、敏感对于探索内心领域也很重要,需要精心呵护好这个工具。

在心理层面,我正在学习如何去释放那些过去的伤疤、心结,如何面对那些自己不愿意面对的人和事,尝试去理解这个问题。我觉得穿透那些即真实又不真实的东西,需要极大的注意力,需要一些耐心和勇气,当然更需要的是智慧和洞察力,这也是我目前遇到的一个很大的困难。

我发现,当面对领导的批评时,被愤怒主导而反击,这时内心是混乱的,伤害已经发生了,出气并没有解决它。但是忍住它、压抑它,这个情绪就积累在内心,随着时间越来越顽固,自己越来越封闭,心越来越堵。逃避它、远离它、忽视它,使这个情绪似乎变得更强大,自己更不愿意去面对。而去控制它、强行改变它,又引发了内心的冲突,这种自己和自己的冲突,使自己的内心迟钝、疲惫不堪,浪费了心理的能量。或者干脆躲开那些人,那些事,那些挑战,但发现有一些曾经的创伤依然无法忘怀。

虽然,所有我已知的方式,所熟悉的行动都无法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但是我开始关注“心理受伤”这个现象,对它产生了兴趣,愿意与朋友讨论这个问题,愿意看一些相关的文章,从想马上去除这个东西转变为想搞清楚这个问题,有时甚至愿意静静欣赏这个叫做“伤害”的反应,让它讲述自己的故事。于是在人际关系的互动中,在听别人羞辱的同时,也去听内心的反应,觉知身体的感受,内心的感受,思想的活动,看看到底正在发生什么,从事实的而不是解释的角度探索自己为何会受伤。

我观察自己受伤的过程,开始看到自己怎样不断为自己塑造出各种正面形象,也习惯性地为别人戴各种帽子,并对这些形象赋予主观感情;看到主观上认同自己很重要、很牛,自我感觉良好的形象,它给我带来的存在感;我也看到了社会、家庭、传统共同营造的自尊心,看到学校的教育、社会的宣传、父母的教导、单位的训练这些外部环境对我的影响,通过奖励和惩罚,表扬和批评,痛苦和快乐,荣誉与耻辱,好与坏......等等灌输给我的价值观,对我头脑的塑造,对自我的培养与强化,使自己的反应模式机械、僵化、狭隘,有时甚至使自己想到巴甫洛夫狗的条件反射。

人际互动中,我也看到了这些形象、主观意见、自尊心受到践踏、冲击和否定后,(自我)形象瓦解、自我下降所带来的痛苦,以及本能地对这些痛苦的逃避。我也开始看到自己对心理安全的无限追求,希望不被挑战的退缩的倾向,以及围绕防止再次受伤而构建起的自我保护和自我防卫的各种机制。

通过用心观察、了解这些问题,我最大的改变是不再拼命抵抗伤痛,在一定程度上愿意对它开放,心有一些力量去面对这些不舒服的感受。随着持续觉知,心也逐渐变得敏感、活跃,富有能量。有些时候当自己的思想安静下来,被动体验真实伤痛,与它和平相处一会,不去干预情绪的活动,允许它表达,当它像花一样自然绽放后,会发生一个有意思的现象,那个痛苦释放、转化成为某种喜悦,渐渐的,自己也更有意愿接近它,感知它,观察它。在关系中我发现,不管是挑战发生时,或者事后回忆那个,只要我充分体验那个心理反应,关于这个伤害的心理记忆很快就会过去,只留有纯事实性的记忆,再见到那个伤害过自己的人,所引发出的情绪也不太明显了。

Q4、你会期待自己到达一个什么状态吗?它是什么?

小溪:我发现,期望和失望好像是硬币的两面,期待往往是受到自己的阅历局限的,有时也是对事实的逃避。而现实似乎永远是未知的,没有确定的方向,无法预料,无法掌握。观察现在、当下正在发生的事情,比如周边的环境,各种声音,身体现在的感受,心理上现在的感受,情绪的活动,思想的活动,是学习和理解它们的机会。随着对真实的活动的感知,好像思想在过去和未来中游荡的倾向也没那么强烈了,安静了很多,也愿意独处了。

Q5、目前而言,你内心最为安定/安心的是什么(事)?最大的不安/挑战又是什么?

小溪:不注意身体的状态,身体就会紧张,习惯性的运动。内心的不安也许是因为我们太向外寻找快乐、安全和满足,或者是寄希望于某大师来解决我们的问题,并紧抓住那些东西不放。我觉得心灵就像一个小孩子,有着希望得到更多的关注和照顾,而逃避内心痛苦的倾向,这会使自己觉察力下降,未被注意到的心理能量变得盲目、无序,心灵变得荒芜。那些未被充分体验的情绪、事件,残渣留在记忆里,不断积累,导致进一步的不适,和对于这个不适逃避的恶性循环。随着向内探索的深入,心会逐渐变得敏感、放松、柔韧,心可以觉察到自己的活动,这好像点亮了一盏灯,这种光明会驱散黑暗,带来秩序,安宁或许是一种自然存在的状态。

Q6、如果邀请你向10W+对“修行”或者说内在探索有兴趣的网友送一句话,你会说什么?

小溪:祝愿所有人能免除伤痛,拥抱生活的美好和自由。

——The End——

From:生命是一场创意之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家中有一个得了抑郁症和焦虑症的亲人,你该如何陪他(她)走出来?
听说只有1%的人能做到这一点,你呢?
人感受到的世界-靠获得优越感来对治内心的恐惧感 - Lily的日志 - 网易博客
疾病与负面能量的累积有关
愤怒的心理急救:控制和释放愤怒的5个实用建议
你的能量,决定你的人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