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冠、流感、感冒如何鉴别诊断?一文读懂!
userphoto

2022.12.09 上海

关注

作者:李锋  赵佳宾

来源:医学界呼吸频道

随着全国各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疫情政策的调整,又恰逢即将进入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流感)流行的季节,仅以本文,希望大家对新冠、流感及上呼吸道感染(以下简称上感)有个简单的认知,减少不必要的恐慌。

先来个速读版(点击可放大查看):

普通感冒

普通感冒多由病毒感染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是最常见的社区获得性感染,引起普通感冒的病毒很多,主要包括鼻病毒、冠状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甚至是肠道病毒。普通感冒又称急性鼻炎或上呼吸道感染,大家也俗称它为“伤风”。

上呼吸道感染多发于冬春季节,多为散发,且可在气候突变时小规模流行,可反复发病。主要通过患者喷嚏和含有病毒的飞沫空气传播,或经污染的手和用具接触传播。




临床表现

普通感冒通常疾病较急,主要表现为鼻部症状,如鼻塞、打喷嚏、流清水样鼻涕,也可表现为咳嗽、咽干、咽痒或烧灼感甚至鼻后滴漏感。2~3天后鼻涕变稠,可伴咽痛、头痛、流泪、味觉迟钝、呼吸不畅、声嘶等,有时可由于咽鼓管炎导致听力减退。严重者有发热、轻度畏寒和头痛等。查体可见鼻腔黏膜充血、水肿、有分泌物,咽部可为轻度充血。




实验室检查

血液检查因多为病毒性感染,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伴淋巴细胞比例升高。继发细菌感染者可见白细胞计数与中性粒细胞增多和核左移现象。




并发症

少数患者可并发急性鼻窦炎、中耳炎、气管-支气管炎。以咽炎为表现的上呼吸道感染,部分患者可继发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风湿热、肾小球肾炎等,少数患者可并发病毒性心肌炎,应予以警惕。




诊断

根据鼻咽部症状特征,结合周围血象和阴性的胸部X线检查可做出临床诊断。一般无需病因诊断,特殊情况下可进行细菌培养和病毒分离,或病毒血清学检查等确定病原体。

咽炎、扁桃体炎、中耳炎、鼻窦炎这些上呼吸感染未涉及下呼吸道气管、支气管、肺部,因此单纯的上呼吸道感染胸部X线的影像诊断多为未见异常(图1)。

图1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每年呈季节性流行,北方常在冬春季,而南方全年可以流行。

流感主要通过打喷嚏和咳嗽等飞沫传播,经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通过上述途径感染。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从潜伏期末到急性期都有传染性,病毒在人呼吸道分泌物中一般持续排毒3~7天,儿童、免疫功能受损及危重患者排毒时间可超过1周,人群普遍易感。




临床表现

主要以发热、头痛、肌痛和全身不适起病,体温可达39~41℃,可有畏寒、寒战,多伴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喉痛、干咳,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颜面潮红,眼结膜充血等。部分患者症状轻微或无流感症状。感染乙型流感的儿童常以呕吐、腹痛、腹泻为主要表现。无并发症者呈自限性,多于发病3~4天后发热逐渐消退,全身症状好转,但咳嗽、体力恢复常需较长时间。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一般不高或降低,重症病例淋巴细胞计数明显降低。血生化可有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肌酐等升高。少数病例肌酸激酶升高,部分病例出现低钾血症等电解质紊乱。

休克病例血乳酸可升高。从动脉血气分析来看,重症患者可有氧分压、血氧饱和度、氧合指数下降,酸碱失衡。脑脊液中枢神经系统受累者细胞数和蛋白可正常或升高,急性坏死性脑病典型表现为细胞数大致正常,蛋白增高。

病毒核酸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很高,且能区分病毒类型和亚型。目前主要包括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快速多PCR。

影像学表现并发肺炎者影像学表现为肺内斑片状浸润影、间质性改变和大片实变(图2)、磨玻璃影、多叶段渗出性病灶;进展迅速者可发展为双肺弥漫的渗出性病变或实变,个别病例可见胸腔积液。

图2





并发症

肺炎:最常见的并发症,流感病毒可侵犯下呼吸道,引起原发性病毒性肺炎,重症流感患者容易合并细菌、真菌等其他病原体感染,严重者可出现ARDS。

神经系统损伤:包括脑炎、脑膜炎、脑病、脊髓炎、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esyndrome)等,其中急性坏死性脑病多见于儿童。

心脏损伤:主要有心肌炎、心包炎。可见肌酸激酶升高,心电图、心脏超声等异常,严重者可出现心力衰竭。此外,感染流感病毒后,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脏病相关住院和死亡的风险明显增加。

肌炎和横纹肌溶解:主要表现为肌痛、肌无力、血清肌酸激酶、肌红蛋白升高和急性肾损伤等。

脓毒性休克:主要表现为低血压、组织灌注不足及多器官功能不全等




诊断

主要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病原学检查进行诊断。在流感流行季节,即使临床表现不典型,特别是有重症流感高危因素或住院患者,仍需考虑流感可能,应行病原学检测。在流感散发季节,对疑似病毒性肺炎的住院患者,除检测常见呼吸道病原体外,还需行流感病毒检测。

临床诊断病例有流行病学史(发病前7天内在无有效个人防护的情况下与疑似或确诊流感患者有密切接触,或属于流感样病例聚集发病者之一,或有明确传染他人的证据)和上述流感临床表现,且排除其他引起流感样症状的疾病。

确定诊断病例有上述流感临床表现,具有以下一种或以上病原学检测结果阳性:

  • 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

  • 流感抗原检测阳性;

  • 流感病毒培养分离阳性;

  • 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的流感病毒特异性IgG抗体水平呈4倍或以上升高。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属于β属的冠状病毒,与其他病毒一样,新型冠状病毒基因组也会发生变异,某些变异会影响病毒生物学特性。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关切的变异株”(variantofconcern,VOC)有5个,分别为阿尔法(Alpha)、贝塔(Beta)、伽玛(Gamma)、德尔塔(Delta)和奥密克戎(Omicron)。目前Omicron株感染病例已取代Delta株成为主要流行株。现有证据显示Omicron株传播力强于Delta株,致病力有所减弱,我国境内常规使用的PCR检测诊断准确性未受到影响,但可能降低了一些单克隆抗体药物对其中和作用。




流行病学

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在潜伏期即有传染性,发病后5天内传染性较强。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经气溶胶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后也可造成感染。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或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后可获得一定的免疫力。




临床表现

潜伏期1~14天,多为3~7天。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要表现。部分患者可以鼻塞、流涕、咽痛、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为主要表现。

重症患者多在发病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和(或)低氧血症,严重者可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值得注意的是,重型、危重型患者病程中可为中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

轻型患者可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嗅觉及味觉障碍等,无肺炎表现。在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也可无明显临床症状。曾接种过疫苗者及感染Omicron株者以无症状及轻症为主。有临床症状者主要表现为中低度发热、咽干、咽痛、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多见于老年人、有慢性基础疾病者、晚期妊娠和围产期女性、肥胖人群。儿童病例症状相对较轻,部分儿童及新生儿病例症状可不典型,表现为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或仅表现为反应差、呼吸急促。




实验室检查

病原学检查主要采用核酸扩增检测方法,在鼻、口咽拭子、痰和其他下呼吸道分泌物、粪便等标本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核酸检测会受到病程、标本采集、检测过程、检测试剂等因素的影响,为提高检测准确性,应规范采集标本,标本采集后尽快送检。

血清学检查包括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M抗体、IgG抗体阳性,发病1周内阳性率均较低。由于试剂本身阳性判断值原因,或者体内存在干扰物质(类风湿因子、嗜异性抗体、补体、溶菌酶等),或者标本原因(标本溶血、标本被细菌污染、标本贮存时间过长、标本凝固不全等),抗体检测可能会出现假阳性。一般不单独以血清学检测作为诊断依据,需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基础疾病等情况进行综合判断。

胸部影像学早期呈现多发小斑片影及间质改变,以肺外带明显。进而发展为双肺多发磨玻璃影、浸润影,严重者可出现肺实变,胸腔积液少见。多系统炎症综合征(MIS-C)时,心功能不全患者可见心影增大和肺水肿。




诊断

诊断原则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综合分析,作出诊断。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为确诊的首要标准。未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者,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可作为诊断的参考依据。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者和既往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者,原则上抗体不作为诊断依据。




临床分型


(一)轻型

临床症状轻微,影像学未见肺炎表现;

(二)普通型

具有上述临床表现,影像学可见肺炎表现;

(三)重型

成人符合下列任何一条:

1.出现气促,RR≥30次/分;

2.静息状态下,吸空气时指氧饱和度≤93%;

3.动脉血氧分压(PaO2)/吸氧浓度(FiO2)≤300mmHg;

4.临床症状进行性加重,肺部影像学显示24~48小时内病灶明显进展>50%。

儿童符合下列任何一条:

1.持续高热超过3天;

2.2.出现气促(<2月龄,RR≥60次/分;2~12月龄,RR≥50次/分;1~5岁,RR≥40次/分;>5岁,RR≥30次/分),除外发热和哭闹的影响;

3.静息状态下,吸空气时指氧饱和度≤93%;

4.辅助呼吸(鼻翼扇动、三凹征);

5.出现嗜睡、惊厥;

6.拒食或喂养困难,有脱水征。

(四)危重型

符合以下情况之一者:

1.出现呼吸衰竭,且需要机械通气;

2.出现休克;

3.合并其他器官功能衰竭需ICU监护治疗。

(▲▼上下滑动查看全部文字)

重型/危重型早期预警指标

(一)成人有以下指标变化应警惕病情恶化:

  • 低氧血症或呼吸窘迫进行性加重;
  • 组织氧合指标(如指氧饱和度、氧合指数)恶化或乳酸进行性升高;
  • 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进行性降低或炎症因子如白细胞介素6(IL-6)、CRP、铁蛋白等进行性上升;
  • D-二聚体等凝血功能相关指标明显升高;
  • 胸部影像学显示肺部病变明显进展。

(二)儿童有以下指标变化应警惕病情恶化:

  • 呼吸频率增快;
  • 精神反应差、嗜睡;
  • 乳酸进行性升高;
  • CRP、PCT、铁蛋白等炎症因子明显升高;
  • 影像学显示双侧或多肺叶浸润、胸腔积液或短期内病变快速进展;
  • 有基础疾病(先天性心脏病、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呼吸道畸形、异常血红蛋白、重度营养不良等)、有免疫缺陷或低下(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和新生儿。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李锋教授点评:


普通感冒很常见,因为导致普通感冒的病原体很多,包括鼻病毒、腺病毒、冠状病毒(大部分)等,更重要的是这些病毒在普通个体身上有一定程度的定植(共存),尤其是老年人、长期卧床、合并有呼吸道基础疾病的人群。

流感的病原体很明确,即流感病毒。尽管流感病毒分为4型,对人类有影响的主要是A型和B型,其中A型的致病力更强。A型和B型流感病毒所引起的流感也分别被称为甲型流感和乙型流感。在甲型流感中,学界根据病毒的特定标志物对其进行亚型分类,血凝素(hemagglutinin,H)和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N)最常用,民众经常听到的H3N2既是如此。

在甲型流感中,有一类疾病容易引起概念混乱,即“禽流感”。禽流感指的是禽流感病毒在禽类中导致的流感样疾病(大家所熟知的“鸡瘟”),由于该类病毒同样也属于甲型流感病毒,因此也使用HxNx进行亚型分类。一般情况下禽流感病毒并不直接影响人类,但是有些禽流感病毒亚型对人也会产生影响,引起人感染,称为“人感染禽流感病毒”,如前些年的H5N1、H7N9,这些病毒一旦感染人,病死率较普通人流感更高。

流感被认为是传染性疾病,它的基本特点之一就是要有流行病学史,即出现在流感季节。假如在非流感季节,诊断流感的可能性就大幅下降了。

新型冠状病毒特指的是2019年新出现的冠状病毒的一个亚型(SARS-CoV-2),由此病毒引发的疾病被称为COVID-19,全称应翻译成“新型冠状病毒病”而不是“新冠肺炎”,这告诉我们:1、只有这个亚型的冠状病毒感染才能被认为是“新冠”,其它亚型的感染很可能只是普通感冒;2、尽管该病毒最早被人类认识时是因为其导致了“肺炎”,但是随着疫情和病毒的演变,大家逐渐认识到“肺炎”只是病程中比较严重的一种形式,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远没到这种程度,目前大量出现的无症状感染者即是最好的说明。

症状的出现提示了病毒对人体的侵犯,由于侵犯部位的不同,比如鼻、咽、喉等,也导致了不同的临床表现,比如流涕、咳嗽、咽痛、声音嘶哑等。有些患者可能会出现发热或者头痛,但往往是自限性的,时间较短。

无症状感染者提示的是一种人与微生物共存的状态,可以简单的理解为病毒附着在口、鼻腔粘膜而对人体没有伤害。这种共存的现象,不仅仅在于新冠,还有普通感冒和流感,甚至超越“病毒”的领域。在我们人体中,大量的微生物(远不止病毒)定植在肠道、口、鼻腔,随着微生物鉴定技术的发展,在下呼吸道也发现大量的微生物,最大的种类是真菌,而下呼吸道在传统认知中被认为是“无菌”的。

在个体与病毒共存的情况下,个体是否发病以及发病后病情的严重程度,取决于个体的免疫状态以及病毒的致病能力。上述三种疾病都是如此,对于某一种特定基因型的病毒来说,比如奥密克戎,是否发病以及严重与否,人群中最大的变量是“个体的免疫状态”。

一旦感染或者发病,感冒、流感、新冠这三类疾病单从上述的临床表现上,几乎无法区分,一般也不推荐使用抗体检测进行诊断,最终确诊仍然要靠核酸。但是问题来了,对于绝大多数无症状感染者,或者一般情况良好的症状轻微的感染者,为什么一定要搞清楚病原体呢?
参考文献
[1]内科学/葛均波.徐永健主编.—8版本.—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2]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修订工作组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3]《哈里森感染病学英文第3版·中文第1版》
[4]http://www.nhc.gov.cn/yzygj/s7653p/202203/b74ade1ba4494583805a3d2e40093d88/files/ef09aa4070244620b010951b088b8a27.pdf
[5]http://www.nhc.gov.cn/yzygj/s7653p/202011/a943c67d55c74e589d23c81d65b5e221/files/a671529d4c7b428b88489f71212df083.pdf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卫生部印发人禽流感诊疗方案
传染病知识-每日学习(第10期)人禽流感
今年已有6例,这会不会成为又一场全球流行病?
禽流感的诊断及检查费用
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方案(2014年版)
国际顶尖医学期刊刊登我国发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