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木心的塔中之塔:成都读者沙龙第26期(宇宙无人文 奈何以人文释之)

木心说

我好艺术,曾轻视科学,但后来想到现代文明、文化,科学、艺术各为一翅,不能缺一,所以花了十多年功夫补天文、物理科学等事。

无论什么人物都得有个基本的哲学态度,一个以宇宙为对象的思考基础。以此视所有古往今来的大人物,概莫能外。非自宇宙观开始、以宇宙观结束的大人物,我还没见过。否则,都是小人物。

宇宙无所谓荒谬。人在里面,觉得荒谬。科学家,以身殉道,是真正的绝望。文学家的绝望,是假绝望。有人讽刺过叔本华,说他写悲观哲学,自己活得很好。

——《文学回忆录》



1

2005年年底,我在吉林老家的书店买了两本科普书:《宇宙》、《魔鬼出没的世界》,作者卡尔·萨根(1934年11月9日-1996年12月20日)美国作家、天文学家。后一本书至今带在身边。2010年年底,因为开书店的缘由,进了三本霍金的宇宙三部曲:《时间简史》、《果壳中的宇宙》、《大设计》。

作为科学家,又是畅销科普书的作家,卡尔·萨根与霍金把这两种职业完美的融合起来。换句话说,由真正的科学家来做公众的科普工作果会更好一些。因为喜欢科普,所以喜欢科幻,高中那会同学间最热手的杂志就是来自成都的《科幻世界》。再后来,就是一部部好莱坞科幻大片,一场都不会错过。

终于有一天,读到了木心,读到了先生反复提及的宇宙观,再回忆起过往的这点爱好,于是乎有了今天这场科学加文学的专场读书会:宇宙无人文,奈何以人文释之。

木心自言曾花了十多年功夫补天文、物理科学等事,可想而知,但凡他提到宇宙与物理科学家那些观点,都是建立在他深入了解与研究基础之上的。谈宇宙观,自然要从了解宇宙开始。

现场为大家准备了丰富的宇宙纪录片,包括BBC的巨著《行星》,早些年豆瓣评分高达9.7的《宇宙时空之旅》,还有去年去世的霍金的《与霍金一起了解宇宙》,透过这些影像,宇宙的浩瀚无穷奇迹般的展现在我们眼前。

1990年,当宇宙探测器旅行者1号飞过海王星,即将飞入“柯伊伯带”的时候,卡尔·萨根说服了NASA让旅行者一号把相机转向地球,“最后看一眼人类家园” ,这张“太阳系的全家照”显示了地球悬浮在太阳系漆黑的背景中,只是个不到一像素的“暗淡蓝点”。


后来,卡尔·萨根写下了他那本经典的《暗淡蓝点:对未来人类身处于太空的目光》,结论是什么呢?萨根这样深情的讲到:

生命再无其它去处,这已是我们有的一切”。

人类对宇宙了解的越多,就会越清醒的认识自身,也会越绝望。木心说:“科学家,以身殉道,是真正的绝望。文学家的绝望,是假绝望。”真绝望也好,假绝望也罢,绝望以后,人总要过完这短暂的几十年。木心在《文学回忆录》里说道:

对生命,对人类,过分的悲观,过分的乐观,都是不诚实的。看清世界荒谬,是一个智者的基本水准。看清了,不是感到恶心,而是会心一笑。
2

开场前,我问了一个问题:大家相信有外星人和UFO嘛?在场的读者几乎都举起了手。卡尔·萨根在其科幻小说《超时空接触》中这样写道:宇宙比任何人所能想像的还要大,如果只有我们,那就太浪费空间了。

卡尔·萨根是著名的科普和科幻作家,同时他的本职工作是科学家,一名伟大的天体物理学家、宇宙学家,所以才有了他在《暗淡蓝点》里的讲话:“没有一丝线索显示,除了我们自己,还有谁能拯救我们,没有外星球,供人类迁徙只可参观,不能定居……”


卡尔·萨根从少年时就相信宇宙中有外星人,为此寻找了一生,最后也没有找到外星人。但他对天文学的贡献是伟大的,他用有创造性而又极具魅力的语言影响着无数的年轻人走向探测星辰大海之路!

《魔鬼出没的世界》,是萨根生前最后一部作品,里面阐述了即便当今科学如此昌明,伪科学与神秘主义仍然在各国大行其道,前段时间闹的沸沸扬扬的“量子波动阅读”就是最好的写照,媒体说是父母为孩子缴纳智商税,我想这个与智商无关,纯粹是由对科学的无知以及缺少科学的思维方式所导致。

谈宇宙观本来是一个比较沉重的话题,而在上半场谈宇宙,却是轻松愉悦的,大家不时的插入我的分享,时而大笑,时而沉默。我要解释“光年”、“第一宇宙速度”、“黑洞”、“暗物质”、“柯伊伯带”、“奥尔特星云”、“类星体”……

光是讨论这些名词,就要费去很多时间去思考。人类无法离开自己的母星系(太阳系),我们只能在这个微如尘埃的地球上自生自灭。只有当深入思考后,宇宙的虚无才会让人感觉无力抵抗。

这次活动我们让读者自带水杯,读者橙红色(上图左)一进门就说:“在家里挑来挑去,发现没有好看的可以带出来的水杯。”我就喜欢这样的读者。接下来的宇宙分享,他不时的与我互动,俏皮又不失得体,我想这也是先生喜欢的读者吧。

讲到光年,讲到“类星体是如此遥远,以至我们所看到的它发出的光在地球诞生之前就踏上了星系的旅程。”他那夸张的动作和表情,我现在都记得,可惜的是他上半场结束后就有事先离开了,没有来得及与大家合影。

读者馨忆(上图),上次来也是这个地方。作为作家,除了擅于组织文字,语言的表达同样精彩。她感慨在这个商业化、碎片化的阅读时代,还有一群人可以静下来,系统的读一个作家的作品,她由最初的好奇,木心是什么样一个人?转移到这是一群什么样的读者?

作为前辈,她喜欢用欣赏的眼光,看着眼前这群生龙活虎的80后、90后。重要的是,通过读者沙龙,她也喜欢上了木心,买了全套作品,开始读先生的散文,诗歌,俳句。这也是我最想看到的。

早些日子,《成都航空》杂志上的一档“书香成都”栏目,了解我们的读书会后,便联系我们,采用了读书会第五期的文字与图片。拿到杂志后,我还戏说:我们的读书会上天了!如今,读者潘琼(上图中)在三万英尺高空,读到了“木心的塔中之塔”。

潘琼还是在校的大学生,老师布置作业,需要找一些哲学类的书来读,她鬼使神差地读到了先生的《文学回忆录》,并且认为《文学回忆录》是很好的哲学入门书。这让我想起了早期的一位读者“要有光”,一名虔诚的基督徒,在《圣经》的解读中打转出不来,读到回忆录中有关《新约》的论述,豁然开朗。

李叔同说:“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这不忘与回响构成了因果关系,哲学、宗教最终汇聚到木心的文学,先生的文字是神奇的,如魔法一般吸引着各行各业、不同需求的读者。

3

每期活动,除了茶水,我们都要准备一些水果和小点心,这期的小点心有点特别,是读者Belle从广州邮过来的新鲜手工糕点。大家吃着可口的甜点,配上明亮的灯光,轻松愉悦的氛围,难怪桀悉说,怎么好像过年一样!

双十一刚过,紧接着圣诞、元旦,今年的春节提早到了一月份。

有读者提议,我们能不能也搞个团年,这是一个好主意,我倒是不怕麻烦,只是需要更多的志愿者来为大家服务。今天难得为我们的摄影师“杨博”(上图)拍了一张特写,很少发言的他,谈到宇宙的时候,也不免激动起来。                                                                                                                                              

提到志愿者,今天来的两名读者都自告奋勇报名,一个是刚才提到的读者潘琼,还有一位读者长汐(上图右),她问如何才能加入你们的志愿者?很简单,最起码能常来活动现场,同时一定要喜欢木心先生,这是一个底。

最后就是发挥自己的特长,拍照、文案、设计、端茶倒水……凡是能为读书会出一分力的,都是志愿者,这个读者沙龙,不属于哪一个人,每位虔诚的读者都是它的一部分,过往的、现在的、未来的,大家组成这样一个整体,有机而不可分割。

先生说:“非自宇宙观开始、以宇宙观结束的大人物,我还没见过。否则,都是小人物。”我猜想,这些大人物里面,一定包含《红楼梦》的作者,因为上一期的机缘,读者“肥卷儿麻麻”的提议,便有了下一期的主题。


我在朋友圈发文:谈完宇宙谈红楼

有朋友留言:天方夜谭

其实快乐总是小的 紧的 一闪一闪的

鹤无粮
2019年11月19日·成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卡尔·萨根-宇宙的视角
宇宙时空之旅第1集:光线之谜
人就是宇宙的一粒尘埃谁说的?
雾霾之中,仰望星空
卡尔·萨根《暗淡的蓝点》
地球,只是一粒悬浮在阳光中的尘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