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不要惧怕生活中的巨变

这是 骁骑 的第 466 篇文章


本期讨论三个问题。

1

最近,MBTI性格分类好像有发展成为新的“星座”的趋势。

小红书常有那种帖子,给你一张合照,让你在其中辨别,谁是“i人”,谁是“e人”。

i人很明显,合照里,表情显得有些不自然的、看上去面无表情甚至有些躲闪镜头的,基本确定是i人;那种主动拿着自拍镜头的、对着镜头绽放由衷笑容的,往往被证明是e人。

MBTI将人分为了多个维度,多个侧面,尽管多年前就曾经学过这个测试,并且被告知这个东西不够科学,但还是无可奈何地看着它在2023年成了新的一种标签。

首先要承认人与人之间性格存在巨大差异,但对于有没有比较好的性格倾向这一观点,官方的、客观的说法肯定是没有,但我想在实际生活里大家还是会偏好一点e人的性格。

活力满满的、自来熟、饱满热情的、话多的,听起来就很好相处,也肯定朋友很多,是很容易被i人羡慕的。

i人,比较倾向于内省,思考比较多,比较沉稳,也不太会寻求大范围的聚会或称为人群中的核心焦点,一般都是和核心呀、关注呀这些词汇反着来的,一旦成为全场视线的焦点会变得不自在。

听起来,i人的生存会艰难一点,获得的资源也会少一点。

但以我在多个实习场所和多个岗位之间调整的经验来看,见过的同事很多,还真不是e人就占了绝对上风,i人干活干的就不顺心。

只有岗位不匹配人,只有不切实际的期望淹没了人,我还没见过哪个对自身充分了解的人过的眉头紧锁不如意的。

自然而然,顺顺当当,活得自洽而圆融,不那么在意别人的眼光,在如今的时代就是最好的进取姿态。

e人的热情,总会有让人觉得聒噪和不合时宜的时候,话语难免未经推敲,也会有出纰漏落入人耳中不那么合适的时候,但其实,这些都无所谓,都没那么重要,很多文件运转与文稿起草类岗位,i人反而更适合,经过一些逻辑思考与沉淀才能出活儿。

我是不赞成给自己贴上诸如i或者e的标签的,有些时候只是处在庞大运行体系里的一个位置,齿轮咬合到了只能展现性格某一侧面的刻度而已,斗转星移,世易时移,年岁渐长,都会有新的机会去展现新的自己。

有时候只要咬咬牙坚持一段时间,就会看到事情的豁然开朗,相信我,这绝对比把自己一股脑拍死为i人或者e人,然后不断暗示自己: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要对自己的心理有帮助的多。

想分享的第二个观点,在于不要惧怕生活中的巨变。

当然,这种巨变指的不是悲伤的事情,指的是在处在二十来岁,还年轻、还很被动的年纪,被工作、被情感所牵扯和碰撞。

比如,从学校走向社会,完成从学生到职场人的转变。这是一定会带来紧张和焦虑的,而一切的紧张和焦虑都来自于准备不足和能力不足,以及未知。

有些紧张和焦虑,你靠自己是消除不了的,也没必要强求去消除。

我长这么大为数不多有几次失眠,一次是对我个人而言超级重要的认知的改变的当夜,一次是刚上大学某次比赛的前夜,一次是入职前夜,一次是知道自己工作内容要发生变化的前夜,剩下的可能还有,但我已经记不清楚了。

你看,这些事,回过头,在当下的我看来,都是云淡风轻。比赛结果会影响我吗?我在职场不是处理的也不错吗?新同事、新环境适应的速度也比我想的快得多哇。

其实一直在受到认可,只是焦虑的时候不会把认可当回事,只会看着自己的不足,抗拒改变,怕以后做不好,觉得自己只能做一类事情,做不了其他事情。

甚至我会很欣慰,欣慰在于,这些失眠一夜的痛苦,不仅当时没有影响第二天的我的状态,甚至成为了某种意义上的里程碑,让我感谢忐忑和一路走来不曾迟疑过的自己。

工作原因,了解到很多很厉害的人的履历。履历其实是最简单的攻略,当然这攻略需要机缘与巧合,但起码从心态上,从人生轨迹上,可以给到年轻人一些启示。

2

2018年,我记得那时的经济情况和就业情况,和今时还是有些区别的。

那时,对应届生来说,BAT还是挤破头都要进的好公司,字节美团京东等公司也是热度颇高,各种投行实习招聘火的不行,新发基金每周都有,感觉机会很多,毕业后就是一条闪光大道,那时我们抗拒的,是所谓“一眼望到头的人生”。

一晃五年,我也早已不是工作菜鸟,如今要说,哪里有什么“一眼望到头的人生”?

这个社会,尽管表面上看起来,互联网和金融的红利失去了,高薪工作机会变少了,但对于年轻人来说,无论是从好的方面还是从坏的角度讲,都不是始终一成不变的。

这句话相信体制内的年轻人也有体会,三年工作时间,对于体制内的人来说,也只是刚刚度过了新手期,不可能一辈子把人按死在一个地方。从普遍观察角度来讲,岗位的较为频繁变动,对年轻人来说才是常态。只有单位处于下行期,才会如一潭死水,对年轻人关闭机会。

换句话说,三年到五年的工作年限,只是大部分人职场的生涯起点,完全不必急于去证明什么。

担忧自己的发展的朋友,只要搞清自己眼下的主要矛盾就可以了。

比如,是安心做好工作证明自己,还是要先得到领导信任。是先观察办公室生态,还是抓住机会崭露头角。

这些次序确实有可能产生影响。

这些巨变都是好事,大胆拥抱它。

最近《人物》有篇文章很火,写的是一个名校毕业生调查,毕业后同学们的出路出现了巨大的分歧,而这些分歧早在学校间就有体现。

这个文章内容不新鲜,这一点毕业工作的人都知道。

认知差异,比信息差更影响人的命运,也更让人产生无力感和被动感。

你还在苦哈哈刷绩点的时候,你的同学可能已经在刷雅思了;你在实习奔波,为一个月2000的实习工资开心的时候,他可能一周的零花钱都不止这些。

有人要操心生计,操心在学校的基本表现,操心未来。而有人的未来是被铺好的,是你在学校基本看不见他去上课的,是活在朋友圈和传说里的。

你觉得门槛巨高的公司,可能人家轻而易举就进去了,而且人家从小到大的教育和眼界,就允许了能在那样的公司里如鱼得水。

你觉得学区房太贵买不起人生绝望,说实话西城有学区房的人大把都是,别人根本没觉得不值,或者盼着房价跌下来。

你能怎么办,你能强行扭转自己的认知,去学他们吗?

你能怨天尤人,说自己没有中“生育彩票”吗?

鸡汤之所以是鸡汤,是因为它只是暂时引导你的视线从引发焦虑的事情上离开,而没有从根本上给你这种思维模式找一个顺当的转移出口。

最近在看《命运石之门》,每个人的命运,就是一条平行的时间线,是命运石之门的选择可能让你们有了交集,但也没说,一定要按那样的方式去过,才是无悔和快乐的啊。

成功只有一个,以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一生。这句话已经被说滥了,但有几人能真正做到言行合一呢?

关注人与人之间无可逆转的命运差异,除了徒增认知上的焦虑,没有任何好处。

那些想要追逐与攀附这类命运时间线的,自然也会从你的时间线上弹开,也是避了纷争与不合,好事一桩。

所以我觉得,为什么说我们的社会形态会演进到,我觉得大概率是东亚发达国家的模式?

虽然我们是未富先老,但因为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不认同人生只有一张答卷,以及能够平和看待这种人与人之间天然的差异(这种佛系不是不思进取也不是悲观于阶级固化),所以会去寻求自己的解决方式和人生模式。因此就会看起来“无欲无求”,只是不太操心下一代和结婚这类事情罢了。

我们一个个的,生活丰富着呐,“怪人”会越来越多,而那都是高平稳社会形态下,年轻人所做的自我表达而已。

这也是我,面对《人物》讲的这个话题,给出的自己的解决方式。


职场 | 文学 | 探险 | 情感

校对/ Vera | 配图 / Vera

作者 / Marlow

历史文章(点击标题)

秋招之16个小逻辑 

父母对职业的指手画脚,有必要听吗?

填坑学

一眼望穿的生活,值得过吗?

企 业 级 入 职 指 南

边角金融那点事儿

秋招目标:国企,该如何准备?

闲聊暑期实习和五月房市

两个典型的学生思维

“硬脱钩”的世界,会变好吗

内卷时代的职业规划

闲聊北京租房攻略

毕业去哪儿之北京篇

谈谈如何进行时间管理和游戏化人生

校招/社招与HR谈薪资的正确姿势

疫情期间异地恋指南

咨询问题 | 地产还是选调,抑或是央企人力?

咨询问题 | top2硕士去咨询还是国企?

秋招之国企篇

秋招之互联网&咨询篇

秋招之金融篇

势均力敌的爱情,是必须的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决定一个人命运的不是性格,心智才是拉开我们人与人之间距离的核心观念。
底层打工人,到底能不能改变命运?白岩松:他们是时代的“宠儿”
你为什么总觉得焦虑与不幸福
20年后我们的命运,将发生这3个巨变!
焦虑型人格如何选择职业岗位? @大五人格测试
决定一个人命运的不是性格,心智才是拉开我们人与人之间距离的核心观念 ##智慧人生 #认知 #思维格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