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焦点|香港暑期旅游热背后:购物吸引力下降,高铁出行受青睐

摘要:2023年1月至5月,访港旅客累计突破1000万人次,是疫情前平均数约40%,其中来自内陆的旅客超过795万人次。以此计算,6、7两月访港旅客录得约650万人次。

自今年中国香港与内陆全面通关以来,“香港特别行政区”这个位置频频出现在小玉的微信“朋友圈”。

近日,记者从香港旅游发展局获悉,内陆旅客依然是访港主力,2023年前7个月访港游客累计1650万人次,其中约1308万人次来自内陆。7月访港旅客数字为360万人次,按月上升31%;其中83%为内陆旅客,约有297万人次。

2023年1月至5月,访港旅客累计突破1000万人次,是疫情前平均数约40%,其中来自内陆的旅客超过795万人次。以此计算,6、7两月访港旅客录得约650万人次。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港澳及区域发展研究所副主任研究员杨秋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香港旅游业仍处于恢复阶段,从7月访港旅客人数看,约有360万人次,按月上升超过三成。8月份是旅游旺季,有望进一步回升,但是,由于面临全球经济﹑航空运力﹑外币汇率等不同挑战,香港市场整体的消费热度要完全恢复至疫情前水平,仍需要一定的时间。”

记者近日实地探访香港的几个著名商业街区、旅游景点和西九龙车站,发现即便不是周末,各场所也人流畅旺,到处都是内陆访客,旅行人数大幅增加。

高铁出行受青睐,购物来港旅客减少

香港旅游发展局中国内陆总监鲁昭仪向记者提供了香港旅游发展局最新公布数据。数据显示,2023年7月访港旅客数字约为360万人次,按月上升31%;日均旅客量约为11.6万人次。7月访港旅客中,约有297万人次来自内陆。累计统计,今年前7个月访港旅客共有约1650万人次,其中内陆旅客约1308万人次。

在8月10日举行的业界简报会上,香港旅游发展局总干事程鼎一表示,香港旅游业正稳步地复苏,访港旅客中以东南亚市场恢复最快,例如7月来自菲律宾及泰国的旅客量,已各恢复至疫前同期超过九成;其次为内陆市场,恢复水平约七成。整体来说,约一半为过夜旅客,稍高于疫情前。

据悉,旅客访港的主要趋势已然发生改变,例如高铁出行愈趋流行;文化、艺术及绿色旅游在年轻客群中愈来愈受欢迎;因购物而来港的旅客比例呈减少趋势;会议、展览及奖励旅游(会展旅游)复苏强劲等。

从8月14日起,港铁有限公司(港铁)为往返香港西九龙站与深圳福田站的乘客推出“灵活行即日变更车次安排”,旅客可免费改乘同日指定车次最多3次,进一步升级深港出行的便捷性。

杨秋荣认为,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之一是高铁出行便利性不断提高。“特区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广高铁游,活动覆盖十余个省市,重点拓展香港5小时高铁圈的旅游市场,包括湖北、湖南、江西、广西、福建、广东。并且,港铁与内陆已经成立小组讨论'高铁地铁化’,进一步便利了香港与内陆之间的高铁通行。”她表示。

香港西九龙站候车区

其二是在奢侈品供货商调整定价策略、香港与内陆的价差缩小、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海南放宽免税政策等因素影响下,内陆居民对香港产品的依赖程度降低,因购物而来港的旅客日渐减少。

“此外,内陆旅客的消费习惯有所改变,来港旅游的目的更多是为参与文化、艺术和展览活动,或者观赏大型演唱会等,越来越多旅客来港寻找打卡热点、体验港风文化。”杨秋荣表示。

鲁昭仪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旅客出游行为发生了很多改变,更加追求深度及多元化体验。对此,香港旅游业顺势而为,做出响应和调整,满足旅客多元化的出行需求。”

鲁昭仪还表示,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支持香港发展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文化”成为香港发展的关键词之一。游客现在来到香港,可以游览多个全新的大型文旅基建项目,如: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M+博物馆等世界级艺文场馆,以及大馆、中环街市、南丰纱厂等活化项目。这些景点已经成为今年内陆游客赴港的热门打卡地。

8月15日傍晚,记者在香港维多利亚港沿岸的星光大道看到,熙熙攘攘的人群站在岸边欣赏海景和夕阳,打卡香港电影金像奖的铜像女神像。

“这次出游,我和家人特意去了重庆大厦、油麻地警署、半山扶梯、石澳,打卡香港电影同款取景地。”8月初的周末,小玉的朋友圈更新了状态——“我终于也'打卡了’香港。”

维多利亚港沿岸的人山人海和小玉的朋友圈都是香港暑期旅游市场的一隅。

据香港媒体报道,暑假期间内陆游客赴港“文旅游”大热。在西九文化区,参观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M+博物馆、戏曲中心,欣赏璀璨中华文化和来自世界各地的现当代艺术,成为不少内陆游客的选择。香港书展也吸引大批家长和学子前来购书、聆听名家讲座。参观香港大专院校、感受大学氛围,更成为很多期盼来港升学内陆学子的指定活动。

鲁昭仪向本报记者表示:“香港还对许多经典旅游产品进行了焕新升级,包括推出第六代山顶缆车、更新硬件设施并营造多姿多彩的海滨公共空间等。此外,香港的夜生活、绿色郊野、户外运动也一直为游客所津津乐道,越来越多内陆旅客在香港收获了丰富多元的旅行体验。”

旅游优势有所降低,制约行业发展

稳步恢复背后,目前香港旅游业所面临的人手不足、航班运力紧张情况仍然是难解的问题。

对此,杨秋荣谈道,疫情时期导致部分香港居民移民、提早退休、劳工参与率下跌等问题,因此目前香港旅游业、航空业等人手不足,劳力短缺。从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的数据看,2018年,与旅游业密切相关的零售、住宿及膳食服务的就业人数为63万人,到2022年下降至51万人。特别是香港旅游业流失了大量有经验的员工,短期内难以回流,招聘新员工也需要一段时间培训。

农文旅产业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袁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香港旅游行业面临人手不足和航班运力紧张的问题,主要原因是虽然香港旅游业的软硬件承载能力较高,有着发达的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然而,由于香港地域面积有限,旅游资源有限,加之人手紧缺,导致一些旅游环节可能面临较为拥挤和排队等问题。

但在杨秋荣看来,与2018年相比,目前香港提供住宿服务的机构数目、中式餐馆及酒楼的机构数目等均有所下降,总体上旅游硬件承载力有待加强。

“香港地域空间有限,旅游资源、配套设施相对不足,酒店价格相对较高,旅游人才较为短缺。”杨秋荣指出。

她认为,香港旅游业的优势在于拥有独具特色融贯东西文化的人文景观、拥有世界一流的酒店、会议和商务设施等旅游基础设施和优质服务,同时拥有独特的购物环境和美食文化,能够吸引内陆及全球的旅客访港旅游。

对于未来工作的重点发力方向,香港旅游发展局方面向本报记者表示,在香港旅游稳步恢复的过程中,旅发局将重点提升旅客的在地体验、提升香港旅游业界的服务质量,同时开发新的客源市场。

对于促进旅游市场加速复苏,袁帅建议,香港政府可以加大推进营销策略,加大国内和国际市场推广力度,吸引更多旅游者。此外,香港政府应根据旅游业发展需要,鼓励投资和发展旅游软硬件设施。提高旅游供应链的抗风险能力,加强卫生和安全管理,为旅客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也是重要的。同时,香港可加强与其他地区的通力合作,共享资源和协同发展旅游产品,提高香港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并注重提高游客对香港文化和传统魅力的认知。

杨秋荣认为应从四个方面入手,具体来看: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完善《香港旅游业发展蓝图》。结合新的发展形势,修订、完善《香港旅游业发展蓝图》,明确香港旅游业发展新目标与新任务,拓展新空间,扩大旅游用地及可游范围,并妥善处理香港本地居民生活需求与游客体验需求之间的关系;二是打造多元化的特色旅游产品及项目。结合香港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定位,打造特色文旅空间,提升核心竞争力。整合香港区内历史建筑及地标、时尚生活、美食及娱乐等独特元素,将香港文化理念、文化元素、文化符号融入旅游项目中,大力发展会奖旅游、医养旅游、研学旅游、体育旅游、生态旅游等新业态,激发香港旅游业新活力,新动能;三是发挥香港国际旅游城市优势,提高对国际旅客的吸引力。根据万事达卡(Mastercard)公布的《2023年度旅游业趋势》报告,显示香港全面通关后,已跻身亚太区旅客十大国际旅游目的地的第三位,超越新加坡及日本。下一阶段要进一步提升香港的国际形象,吸引高消费的国际旅客访港,积极举办高端国际会议,国际赛事等大型活动,巩固与提升香港作为“国际旅游目的地”“亚洲盛事之都”等的地位,注入更多国际元素,加大对国际旅客的吸引力。四是深化与大湾区内陆城市的旅游协同发展。支持内陆与香港优秀文化艺术团体、旅游机构共同开展国际文化交流和旅游推广,鼓励内陆与香港在“一带一路”框架开展国际合作。拓展“一程多站”旅游市场,以大湾区为主题举办大型活动,促进大湾区城市之间的合作。(以上来源 |记者 | 王敬 张智 香港摄影报道 免责声明 | 仅用于学习交流,并不用于商业用途。文中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及设计图片,所有转载的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知识归该权利人所有,新社汇·全媒体矩阵不对相关图片内容享有任何权利。)

-----------------------------------------------

图片来源:网络

农文旅产业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工程副主任袁帅表示,我认为个人游政策的开通对香港旅游业产生了积极影响。随着内陆游客可以自由选择行程和时间安排,他们更能满足个性化需求并享受更高的自由度。个人游也促进了香港旅游消费的增长,提升了旅游业的盈利能力。同时,这也加快了旅游资源优化和升级,拓宽了香港旅游市场的规模和环节。

我认为,高铁出行的流行得益于便捷快速的通勤方式,使得内陆游客更容易抵达香港。年轻客群对文化、艺术和绿色旅游的偏好来自于他们更加注重个性化体验和环境保护。购物的减少可能受到在线购物的普及和价格竞争的影响。会议、展览和奖励旅游的复苏则表明香港在商务旅游方面的吸引力正在增强。

我认为,香港旅游行业面临人手不足和航班运力紧张的问题主要由于,虽然香港旅游业的软硬件承载能力较高,有着发达的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然而,由于香港地域面积有限,旅游资源有限,加之人手紧缺,导致一些旅游环节可能面临较为拥挤和排队等问题。

为促进旅游市场加速复苏,政府可以加大推进营销策略,加强国内和国际市场推广力度,吸引更多旅游者。此外,政府应根据旅游业发展需要,鼓励投资和发展旅游软硬件设施。提高旅游供应链的抗风险能力,加强卫生和安全管理,为旅客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也是重要的。香港旅游业发展建议是加强与其他地区的通力合作,共享资源和协同发展旅游产品,提高香港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并注重提高游客对香港文化和传统魅力的认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香港旅游业步入寒冬 访港旅客六年来首下跌
双向客源市场全球最大
香港该如何站稳内地游客出游榜的C位?
入境激增24%消费锐减15% 港变内地客中转站 – 铁血网
香港多管齐下留住游客心 内陆居民赴港游渐回暖
内地访港旅游人数连跌7月 购物天堂变“港囧”|香港|零售业|旅游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