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95岁的她没有忘记初心,裸捐3568万,自己每日却只吃些清粥小菜

“人的生命恰似一部小说,其价值在于贡献而不在于短长。”有人在乎功名利禄,有人在乎寿命长短,但总有的人乐于奉献,为人间造福。被称为“最美女教师”的叶嘉莹先生,一生的故事太多,苦难也太多,但如今95岁高龄的她从来都没有忘记初心,一辈子都致力于让中国古诗词传承下去,更是不断致力于慈善事业,捐出几乎所有的积蓄,自己却甘愿过着清贫的生活。叶嘉莹的名字,该被记在伟人薄上。

热爱古诗词

1924年,叶嘉莹出生于北京,是满族叶赫那拉氏的后裔。叶赫那拉氏在清朝时出了两个名人,一个是写出“赌书消得泼茶香”的大词人纳兰容若,一个是权倾朝野的慈禧太后。

叶家家境优渥,是传统的书香门第,父母都是知识分子,所以,叶嘉莹自幼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在诗礼传家的家庭氛围中,叶嘉莹也从很早就浸染于古诗词以及许多古籍当中,这些都为她未来的道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孩子都渴望欢乐,都渴望热热闹闹的童年,叶嘉莹的童年却没享受到一般孩童的欢乐。父母对她的教育近乎严苛,他们认为不能放任孩子玩耍。叶嘉莹从早到晚都是埋头看着书本,在旁人看来,她俨然就是一个学习机器。叶嘉莹并不觉得一直看书很无聊,反倒喜欢上了那些极美也极有意境的古诗词。童年的读书生活也让她养成了刻苦学习的习惯。

九岁时,叶嘉莹得以进入小学学习,一年后考上中学。她一边在学校阅读大量的唐诗宋词,一边跟随着文学功底深厚的伯父进行古诗词创作。

叶嘉莹沉醉在古诗词这片柔软的云中,看到了写在诗词里的种种过往岁月,也感受到了古代诗人的精神内核。古诗词对于她来说是属于生活的宁静,也是生命里的精神支柱。

苦难岁月

叶嘉莹自己应该也没有想到,原本宁静美好的生活很快就会被打破,她要面对的是一段极其艰难的岁月。1937年,抗战正式爆发,在政府部门工作的父亲与家人失去了联系,母亲带着叶嘉莹和弟弟一起在沦陷区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

生活一下子坠落到谷底,但这并不是让叶嘉莹最难受的。1941年,叶嘉莹考入了辅仁大学中文系,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里学校也不得安宁,她只能苦苦寻求精神上的那一片静谧。不幸的是,她考上大学不久后,母亲就身患肿瘤,饱受病痛的折磨,要去天津开刀。

因为怕孩子跟随着自己穿梭在战火中不安全,叶母不许叶嘉莹和弟弟跟着她去天津。叶母在归来的途中感染病菌身亡,孩子们无法见她最后一面。坚强如叶嘉莹,这也是她这辈子最大的遗憾。这让叶嘉莹第一次感受到了离别的伤痛和生死的无常,在丧母的悲痛中,她反倒创作了大量的诗词。

叶嘉莹带着幼弟跟伯父伯母一家人生活在一起,日子艰难,但好在一家人的事情都有伯母操持,伯父伯母也都对她很好,学业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在大学中,她还是国学大师顾随的得意门生。

1945年叶嘉莹大学毕业,在北京的女中教书,在此期间,她结识了赵东荪。赵东荪对这个气质出众,能娓娓道来各种典故的女子一见钟情,对她展开了热烈的追求。1948年,两人在南京成婚,叶嘉莹辞去了原本的教职,跟随丈夫迁到了台湾,在台湾的学校任教。

叶嘉莹到台湾之后,却经历了她一生挥之不去的噩梦。赵东荪在1950年时因“白色恐怖”入狱,叶嘉莹和刚出生不久的女儿也不能幸免,双双被关进了监狱中,所幸叶嘉莹背景简单,关了不久后就被释放出来,可丈夫却在监狱中关了三年,受尽非人的折磨。

叶嘉莹失去了教职和宿舍,一时间也找不到其他的工作,她只能带着女儿投奔丈夫在台湾的亲戚,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叶嘉莹在亲戚家帮做家务,还要照顾自己的孩子,晚上在走廊打地铺,勉强度日。在这一时期,叶嘉莹写出了“覆盆天莫问,落井世谁援。剩抚怀中女,深宵忍泪吞”的悲凉诗句。

次年,叶嘉莹在台南一所私立女中谋得了教职,三年后,丈夫出狱。但赵东荪出狱后性情大变,脾气暴躁,动辄对叶嘉莹拳打脚踢,摔打东西,事业不顺遂的他更是常常萎靡不振,借酒消愁。

叶嘉莹不仅要努力工作维持一家人的生计,还要处理家中的一切琐事,再面对丈夫的辱骂和毒打,这样的生活让她十分压抑。但她愿意去理解丈夫,理解他是因为在监狱中受尽折磨才会变了个人似的。她与自己和解,默默陪伴在丈夫身边,忍受他的坏脾气,担当起母亲的责任,给予两个女儿细致的照顾,在学校里认真执教,继续对古诗词进行深入的研究。

50年代时,叶嘉莹在台湾大学担任教授,也兼职在辅仁大学、淡江大学等讲学。叶嘉莹用优美生动的语言讲授古诗词,学生们仿佛置身于诗词中的时代,与古人对话。白先勇、席慕容都曾是她的学生,他们都说叶先生对他们的影响是很深的。

传播中华文化

在台湾待了18年,在教育事业做出许多贡献的叶嘉莹,应邀前往美国哈佛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担任客座教授,这个时候,她像是有了一个更大的使命——将中国的古诗词传到世界范围内,让其他国家的人也能看到中华文化的美。

这是件极具挑战的事,叶嘉莹不仅要想如何用贴近美国学生的语言去教授中国的诗词,还要把诗词恰当地翻译成英文。但这些工作叶嘉莹都做得很好,她深厚的文学功底和贯穿中西的教授方式,得到了大学的认可,也让美国的大学生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

1969年,叶嘉莹被聘为哥伦比亚大学的终身教授。她一边孕育桃李,一边继续研究和传播古诗词文化。这个时候,她在古诗词方面渐渐从创作转向更多的评赏。

重回祖国大地,无私奉献

尽管叶嘉莹在国外的教育事业也顺风顺水,但她始终心系祖国,放不下这片生长着根的土地。1974年,叶嘉莹终于回到了祖国,踏上这片许久未归的土地,她热泪盈眶地写下了一千多字的长诗《祖国行》。

然而,命运好像就是喜欢跟她开玩笑。1976年,她接到了大女儿夫妇双双因车祸遇难的噩耗。白发人送黑发人的苦痛折磨着她,她用一年的时间走遍祖国的千山万水,以走出这巨大的苦痛。

1979年,叶嘉莹开始在国内讲学、开讲座,并帮助整理了自己的恩师顾随先生的诗文、笔记,自己也出版了不少文集。叶嘉莹的讲座很是受青年学生的喜爱,每一场都座无虚席,学生甚至挤满了窗台和走廊。

为了维持秩序,高校不得不规定学生要持听课证才能去听叶先生的讲座,于是乎,有同学就用萝卜刻章制作了假的听课证,其他人纷纷效仿。

叶嘉莹站在讲台上七十余年,对于她来说,她不仅仅有教书育人的责任,更是有把即将失传的吟诵传给下一代的责任。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叶嘉莹培育了大批研究古典文学的人才,有许多已是各大学的知名教授和学术领头人。

95岁的叶嘉莹先生致力于慈善事业,累计裸捐了3568万,但她自己每日却只吃一些清粥小菜,住着简陋的房屋。她即使年迈到行动不便之时,也不愿意去请保姆,直到有一次严重受伤,才不得不请保姆来打理生活。时代的洪流中,叶嘉莹绝对是那最可贵的灵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96岁叶嘉莹,中国最后一位穿裙子的先生
叶嘉莹先生:赏读古诗词要做到知人论世
叶嘉莹吟诵古诗词视频
叶嘉莹先生讲解|18首经典古诗词
诗词进阶2:叶嘉莹教你赏读古诗词之“李商隐”
诗词大家叶嘉莹专为孩子们挑选的10多首经典古诗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