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曾国藩,一生尚拙,从庸人到超人

我们先用其他人的话来说一下曾文正。经常出现在中国近代史书本上著名的英国洋枪队队长戈登,这样描述曾国藩:“中等个子,身材肥胖,脸上皱纹密布,脸色阴沉,目光迟钝,举止行动表现出优柔寡断的样子”。如此一来,曾国藩怎么看都很像浑身拙笨,做事事倍功半的庸才,毫无捷敏之气。

但是,他曾亲笔训诫士人“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三者缺一不可。”勉励无数志士,连毛泽东和蒋介石都颇为推崇;也是他,团练出十战十捷强大的湘军,官场中洞彻“不生不灭”,在晚清时代风云变幻的时代转折点上脱颖而出。

如何评价?只谈此人的“拙”。

做人尚拙,对朋友“诚”、“敬”、“恕”

左宗棠对曾国藩一生有喻亮情节,本为水火不容。左对曾的拙笨性格很看不上,觉得曾做事四平八稳缺少捷智,评价也是多批评少赞赏,甚至在争功时期做出小人之事。相反,曾对左一直都相当宽容。而时间往往沉淀一切,对曾左的评价,后人明显更赏识前者。

左宗棠身上最大的弱点,就是执着于“争功”。他的心性修养功夫远远不够。只知进取,不能静处。相比左宗棠,曾国藩的为人“全面”得多。这个“全面”一词评价得入木三分。王船山说,圣贤一定是豪杰,而豪杰不一定是圣贤。曾是圣贤,而左仅止于豪杰。这就是二人的根本区别。

曾国藩说,对朋友,首先要“诚”,第二要“敬”,其次是“恕”,然后是“浑”(不过于计较),最后则是要做到“不嫉妒”。其一生辛苦自持,自言很少有生趣。然而在友情方面的付出与回报,均远多于常人。左与曾,可谓云泥之别。

做官尚拙,岁月让人从批判走向了建设


曾国藩自认勇于任事,凡事只认理不认情,棱角分明。比如在湖南和江西与太平军作战的日子,作为非编的团练,被视为“官场公敌”。曾国藩在信中留下这样的记述,“饷项已空,无从设法,艰难之状,不知所终”;“事事被人欺侮”;“士饥将困,窘若拘囚,群疑众侮,积泪涨江”,真真苦到读者也要“积泪涨江”也。父亲去世,本想给咸丰谈谈条件,改变有责无权的局面,结果咸丰顺势应允夺了兵权。曾终于“得不寐之疾”,“怔悸之症”,失眠抑郁了。

终于在三十岁那年,在极端痛苦中的夜夜反思之后,曾才发现自己高己抑人、刚愎自用的毛病。“面对官场同僚,他确实常以圣贤自命,而以小人目人,面色如铁,话语如刀。”此次大悔大悟之后,曾如同脱胎换骨。

他放弃了矫激傲岸的愤青式思维,“凡事都见得人家几分是处”,正如柴静所说“岁月让人从批判走向了建设”。他明白那些油滑机智的世俗生存智慧所从何来,原来“那些他以前所看不起的虚伪、麻木、圆滑、机诈,是在这片土地上生存的必需手段”,他需要与不合理的现状妥协,尊重规则且保持洁身自好的底线。”志同道合的人士,可凭忠义相激。可对大多数人,不以名利相诱,则“人心不附”。学会了外圆内方----内有原则性,外有灵活性,原则性是他给自己的,灵活性是对外的。

老子所云----“柔弱胜刚强”,但是什么是柔弱、什么是刚强,对这一点到底了悟到什么程度,却往往是人后半生的区分。于己刚强,于外柔弱,是他刚柔平衡的人生智慧。

用兵尚拙,只稳扎稳打

兵者诡道也。但曾国藩的用兵就毫无诡道可言。成功概率只有五千分之一的豪赌兵法,曾国藩绝对不碰。他老成持重,从不敢出奇兵,用奇谋,只有稳扎稳打,一个城市一个城市地拿,以“结硬寨、打呆仗”著名。当时很多人对他的用兵之道都不看好,左宗棠对他的评价是“于兵机每苦钝滞”,甚至对人说他“才短气矜,终非平贼之人。”但他一文官居然就这样硬碰硬的把太平军磕下来了。

这与他一生做事不绕弯子,不走捷径有关,总是按最笨拙、最踏实的方式去做。就好比郭靖的降龙十八掌,表面上简单钝拙,实际上却大气厚重,所向披靡。”可以想象,过程其实苦不堪言,靖港大败、鄱阳湖打败、祁门被围,皆是凶险之至,曾三次几近自杀。百端拂逆之时,“只有逆来顺受之法”,自述“吾生平长进,全在受挫辱之时。凡事皆有极困极难之时,打得通的,便是好汉。”曾反而以“拙”制胜,给了太平军致命一击。

读书尚拙,一句不通,不看下句

“一书未读完,断不看他书”,“一句不通,不看下句”,绝不绕过去,不使巧劲儿,硬碰硬地来。常人读书凭兴趣,但在曾国藩眼中,这便是放纵自己的行为。人的本性是追求快乐的,好逸恶劳的,曾国藩反对放纵自己过分的不合理的欲望,不放纵。“翻开他的日记,经常会看到他数月只读一种书,而且每天读的数量都一样。”即使在军中,曾国藩也每日读书数页,日记数条,习字一篇,围棋一局,终身保持。

但曾读的书绝不是随便尚“拙”,除了一直奉用一生的理学,他也涉猎玄学、水利甚至西方科学,这点与一向重文轻术的古代文人有所区别,他读书又而非全信书,常常指出史记及汉书中的虚妄之处。其一生涉猎的知识时的“不拙”与不求甚解“尚拙”精神,为他一生打了一个很好的基础。世上所有学科也许是殊途同归的,涉猎广泛,勤于思考,然后融会贯通,并不是互相排斥,反而可以互相打通提升一个人的大局观和气度,这点可以从曾的拥趸者之多所窥见。

一生尚拙,从庸人到超人

曾国藩的修身功夫与智慧精神,从来都没有灵光一闪,没有立地顿悟,而是一天天在尚拙中磨练而来。这是一个鲜明的典型心理学范例,代表了一个人如何与本我作战,自我攻伐,其过程又是多么艰苦。也证明了最终的脱胎换骨、变化气质,又能达到什么样的高度。正如《曾国藩的正面和侧面》作者张宏杰所说,曾国藩之于后人的最大意义是,他以自己的亲身实践证明,一个中人,如果真诚地投入自我完善,他的本领可以增长十倍,见识可以高明十倍,心胸可以扩展十倍,气质可以纯净十倍。愚钝之人,通过自我磨砺,也可以看得透,立得定,说得出,办得来。浮嚣之人,也可以变得清风朗月般从容澄静。偏执之人,亦可以做到心胸开阔,不矜不伐。

总之,个人是非常佩服曾的一生的,可歌可泣,捶胸顿足不为过。最后曾文正六十多岁忽然去世,朝中上下哗然,皆无限惋惜,连嫌隙许久的左宗棠都难过不已,帮他照顾家人时发现曾做重臣多年家人却异常清贫,更是感叹此生比不上曾一分。

曾用一生的尚拙告诉我辈,人类的巨大潜力人往往是人类所不自知的,所谓庸人,应昏睡一生的人,因为欲望缠绕,意志软弱,智慧不明,普通人一生只能动用上天赋予的很少一部分潜能,而伟人是醒悟过来的人,他们天性刚强,头脑有力,充分发挥了自身潜力。而圣人,或者达到自我实现的人,则是通过日日精进,穿透欲望缠绕,战胜种种困难,将自身潜能调动发挥到几乎极致的人。如钱穆所述,“其气象之宏大,包蕴之宏丰”,“平正通达,宽宏博识,”非时人所及。

结尾引用晚年曾国藩所言,人的一生,就如同一个果子成熟的过程。不能着急,也不可懈怠。人的努力与天的栽培,会让一棵树静静长高,也会让一个人慢慢成熟:“毋揠毋助,看平地长得万丈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曾国藩:这4个字,决定了人生成败
曾国藩:我的笨成就了我!
曾国藩:为人处事六条准则,这六点能让你通透一生!
曾国藩是怎么由"常人"变成"超人"的
此人是湘军的二号人物,才力胜曾国藩十倍,却壮年早逝
真实的曾国藩:30岁之前是庸人,30岁之后却成了圣贤 【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