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那个最令人向往的香港,定格在90年代的电影里。

一个年轻人的聚集地



香港金像奖的颁奖典礼,在低调中落下了帷幕。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我们熟悉的香港电影,好像也已经消失很久了。


偶然想起90年代的《古惑仔》、《重庆森林》又或《喜剧之王》,总感觉,这才算是印象中真正的香港电影。然而,近十年的香港电影与电视,慢慢失去了那种味道。


今天在电梯的时候,我问丸尾:“你最近看的一部港片或者港剧是啥?” 他想了三分钟,都还是回答不出来。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十年 陈奕迅 - 黑白灰


是的,一问起来,你就会发现很多人都知道《古惑仔》,知道四大天王,知道周星驰,但无可否认的是,现在已经很少人再看港片了。


就算香港刚刚倒了一家叫ATV的电视台,除了怀念,我们也不会觉得太可惜,因为还有芒果台。


或许北方的读者不会在意一个看不懂又倒闭了的电视台,哪怕是广东的读者,也可能有很多人像我一样,已经很久没打开这个香港频道看上五分钟了。


但在我的童年里,ATV这个电视台,跟TVB是一样的江湖地位,丝毫不亚于现在的芒果台和浙江台。广东一带的学生,小学应该没有落下过这两个电视台播的动画片、电视剧和综艺节目。


如果你想跟看港剧长大的年轻人套近乎,抛出一个《我和僵尸有个约会》,或者聊聊Laughing 哥,瞬间就能通过彼此的童年回忆拉近距离。


只是现在,这两个电视台已经很少出现大家的话题当中了。


《我和僵尸有个约会》


尴尬的是,最近几年,除了两年前的《使徒行者》,便鲜少再有话题性的电视剧。


而每次我陷入客厅里的沙发,按着遥控器转台时,ATV这个电视界的江湖大佬,竟然在黄金档播内陆早已播完的剧目,而且画质相当粗糙。


香港的朋友说,在香港,早已没有人看这个台了。ATV亚视为代表的香港电视台的兴衰史,似乎也是一部香港文化的兴衰史。



90年代:强势输出的狮子山精神



亚视最红火的时期是在90年代,那个时候,不仅是挑战江湖老大TVB的时代,更是整个香港文化最辉煌的时期。


尤其是在电影方面,可谓是百花齐放。有王家卫难以捉摸的浪漫,有周星驰的无厘头幽默,同时,也诞生了许多成功的商业片导演,如王晶、刘伟强等。他们创造了具有代表性的《赌神》和《古惑仔》系列。


那个被定格在这些电影里的香港,无疑是最令人向往的。这里繁华的街头与楼宇是狮子山精神的写照,而那些小巷子里,藏着的既有《花样年华》,也有《旺角卡门》。


所以当我和Crown坐在“叮叮车”游览香港街头是很是兴奋。从《重庆森林》的尖沙咀、重庆大厦,到《古惑仔》的铜锣湾街头,布满灯箱招牌的街道和细长的楼宇,还有让人好奇的“一楼一凤”,所到的每一个角落,好像把我带回电影里一样。


我想起了《甜蜜蜜》中让我印象深刻的一幕:


李翘(张曼玉)在中环川流不息的人流里对黎小军(黎明)说:“哩度系香港喔,有咩唔可能啊。”(这里是香港喔,有什么不可能啊。),憨厚老实的黎明笑着点头。


他无条件地相信李翘,也无来由地对这个大都市充满了希冀。


电影里的香港,表达了当时所有人都在一个积极向上的大环境里拼搏不息。以致于,让我们这些彼时相对落后的内陆人无比向往。


这种向往最直接的体现,或许便是内陆艺人接踵而至地来到香港发展。其中最为人熟知的,便是王菲了。他们努力地学会粤语,把自己包装成滴水不漏的香港明星。



《甜蜜蜜》


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独特的香港文化,就这样成功地“洗”了我们这群南方人的脑。


才八九岁的我,没日没夜地守在小小的电视机屏幕前,追着下午四点半的动画片,晚上八点的电视剧,甚至面红耳赤地期待“香港小姐”的泳装环节。MP3里充斥着粤语流行歌,家里贴着港星的海报。那时,我常常在路过街边小店时,忍不住买下那些假冒伪劣的港台热播动漫周边产品。


这些点点滴滴,都代表了那时的我对香港充满的向往。这份向往,应该不亚于郭敬明对《小时代》里面那种生活的向往吧。在我的眼里,香港就像一个可以看得到的天堂。


在那样的背景下,只要一个人和“香港”这个词挂钩,似乎就能高人一等。


蔡崇达的《皮囊》里,写了这样的一个故事。他们的邻居住进了一个“香港人”阿小,在同龄人穿着裤衩拖鞋的时候,他已经穿着西服梳着油头从小轿车下到这座小城的土地上了。


我小时候住在罗湖,印象中,楼下餐厅的服务员、浓妆艳抹的特殊工作者......对香港的“老细”(老板)和对内陆人都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深圳河里,更是时常有人想要偷渡到对岸。


“嫁到香港去了”,一度是长辈们用来描述一个年轻人有出息的标准。比“考上重点大学”、“在外企上班”要更上一层楼,因为香港是天堂。


而我的长辈也保持了看香港电视新闻的习惯。我曾经揶揄我爸,那些新闻“又不关你的事。” 他无力地辩驳几句,第二天依旧固执地看着香港的新闻。


后来的好几年,网络开始流行一个词——“哈韩”。这个词出现的时候,我就想,我们最早“哈”的应该是香港文化。如果你留意一下韩国明星的访问,从他们的言语中,也会发现他们不时流露出对90年代的香港明星和影视作品的熟悉。这是因为他们小时候也“哈港”。



《重庆森林》



近十年:寂寥的狮子



现在,去香港变得很方便了。


当我第一次到香港时,虽然很兴奋地在各个电影里熟悉的场景拍照,但依旧是感觉到真实的香港,跟我印象中的那个模样有点不一样。


我那时来到拍《重庆森林》的重庆大厦门口,坚持拉着死活不肯进去的朋友,强行冲破一群团团围着我们推销他们餐厅的印度人,在里面转了一个圈,然后赶快逃走。我没有找到任何王家卫的影子。


大陆同胞第一次去香港,可能跟我一样,都在找寻自己印象中的香港。去著名景点,满城跑吃地道的港式茶餐厅,不时回忆一下电影电视中那些童年的回忆。


只是不知道还能够找到多少跟他们印象匹配的东西。我的大部分朋友也说,去香港,除了买东西就没什么可以干了。


或许是我生不逢时,错过了那个最令人向往的香港。


现在的香港无疑早不是90年代港片里的那样了,它是《志明与春娇》里的那种生活气与《天水围的日与夜》里的那种压抑,真实却不再吸引人。


现在,再也没有听过人提狮子山精神,即便提起也满是戏谑。香港人似乎也很难创造出能够替代王家卫式浪漫或是周星驰式幽默的新风格了。


大批大批好的影视制作团队、演员、导演等都争相回到大陆淘金。一个香港电视台的绿叶演员,在大陆的活动出场费竟然比他在香港拍一部剧还高。


电影和现实是互相反映的,香港没了那份吸引力,也自然再也产不出吸引人的电影。


当我发现自己最近看的几部港片,除了周星驰名号的《美人鱼》,便是“怀旧专用”的《澳门风云》和《十月初五的月光》,我的情绪很是复杂——有不快,有唏嘘还有一份惆怅。


这不就是90年代末那些桥段吗?炒这个差不多20年的冷饭,我不介意江郎才尽,但拍出来的效果真的跟以前差了很远。


记得在看《港囧》试映时,看到里面尽是对香港电影电视黄金年代的致敬,最近很火的《火锅英雄》,多少能看出一点杜琪峰的痕迹,贾樟柯的《山河故人》里更是给叶倩文留了悠扬的两分钟。


我觉得也许是香港文化衰落了,再也找不回那种辉煌时期的味道,剩下的只是对那个年代的缅怀。


但我这个南方人也很幸运,在港片最辉煌的时期里长大,遇见了这个黄金时期的尾巴。



今日作者


编辑  Jame / Blake / Crrown

音乐 《十年》-陈奕迅 



终于结束了清明节假期,今天我们顺利回到了办公室。看来也是时候去看看最近很火的《火锅英雄》了。要一起吗?明天见,晚安。


欢迎在评论区讲述你的故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当我们怀念港片时,到底在怀念什么,只有港片喂大的才懂
看香港电影百年兴衰史,港影该何去何从,路在何方!
香港18年里去世的两个罗文
周星驰的“惊世大作”,却终成王晶喉咙里,咽不下去的一根刺
93年一部经典喜剧,许冠文的最后辉煌之作
香港十大知名电影公司,嘉禾邵氏已落幕,星辉永盛能否再续神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